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为7.5%,是新一届政府立足当前稳增长、放眼长远谋发展的目的使然。我国经济已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今年,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这两大最终需求仍然不足,深刻的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始,经济增长调整压力很大,经济运行将呈现出速度增长放慢、结构调整加快的特性。中国的GDP数据正朝着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回归,并将长期保持7%左右的增速。
“7.5%”是挤去“水分”后的目标
今年的中国GDP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是希望在没有“水分”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并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依2010年全国GDP总量以及2011和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计算,今后仅需每年经济增长6.8%就可以。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经济能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是非常难得的。今后几年,中国能够保持6%以上的增速即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好坏的标准不是速度,而是结构。增长放慢而结构调整过程会加快,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我们需要改变高增长的思维模式,挤出片面追求GDP导致经济增长的“水分”,有利于经济实实在在地增长,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中国经济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转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我们主动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且给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留出了相当的空间。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大量增发货币,通货膨胀预期困扰着全球,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国内还有上百万亿元的货币存量,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抑制总需求过度增长,有利于实现控通胀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适度调低,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治理污染导致的雾霾等环保问题,修复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GDP回落中存在机遇
中国当前处于阶段性调整期,消费和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影响重大,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增速与GDP增速应基本同步。而在美欧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低迷,对已经深深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而言,出口成本上升,效益不佳,需要进行长期的调整和升级。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还在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增长,出口对经济影响仍然很大,还没有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增长的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从依赖外需和投资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扩大内需增长的进程中,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导致现有产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必然出现有的产业突飞猛进,有的产业低迷或衰退的状况。许多产业和企业效益将继续恶化,同时意味着结构调整的动力增强。2013年至2015年将是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是企业和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许多落后的产能将被淘汰,效益差的企业将会破产或被兼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去年中国GDP超过5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其中,第四季度GDP增长7.9%,比第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而从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8%、50.4%和-2.2%,2013年,预计消费和出口将与去年持平,投资增长将有所放慢,这是因为出口持续低迷,将抑制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房地产投资将面临继续下行的压力。最近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主要是受政策变化和房价上涨预期的推动,不具有可持续性,房地产仍将受需求不足和金融内生性收缩的影响再次下行。因此,未来几年GDP增长将继续回落。
GDP年增目标如何实现
实现GDP年增长7.5%的目标,要加强宏观调控。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赤字保持在1.2万亿元左右;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实现GDP年增长7.5%的目标,还要注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在金融领域,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及其价格杠杆作用,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亟须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立即停止资本市场做空机制、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尽快推行强制分红制度、建立对称性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严格退市制度、增加股票回购、限制大小非解禁等。通过资本市场改革恢复和发展资本市场,将其培育成为与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相称的资本市场,不仅能够以资本市场投资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且能够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刺激消费,还能以资本市场成长性增加货币需求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5%”是挤去“水分”后的目标
今年的中国GDP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是希望在没有“水分”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并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依2010年全国GDP总量以及2011和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计算,今后仅需每年经济增长6.8%就可以。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经济能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是非常难得的。今后几年,中国能够保持6%以上的增速即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好坏的标准不是速度,而是结构。增长放慢而结构调整过程会加快,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我们需要改变高增长的思维模式,挤出片面追求GDP导致经济增长的“水分”,有利于经济实实在在地增长,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中国经济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转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我们主动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且给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留出了相当的空间。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大量增发货币,通货膨胀预期困扰着全球,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国内还有上百万亿元的货币存量,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抑制总需求过度增长,有利于实现控通胀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适度调低,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治理污染导致的雾霾等环保问题,修复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GDP回落中存在机遇
中国当前处于阶段性调整期,消费和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影响重大,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增速与GDP增速应基本同步。而在美欧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低迷,对已经深深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而言,出口成本上升,效益不佳,需要进行长期的调整和升级。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还在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增长,出口对经济影响仍然很大,还没有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增长的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从依赖外需和投资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扩大内需增长的进程中,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导致现有产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必然出现有的产业突飞猛进,有的产业低迷或衰退的状况。许多产业和企业效益将继续恶化,同时意味着结构调整的动力增强。2013年至2015年将是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是企业和产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许多落后的产能将被淘汰,效益差的企业将会破产或被兼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去年中国GDP超过5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其中,第四季度GDP增长7.9%,比第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而从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8%、50.4%和-2.2%,2013年,预计消费和出口将与去年持平,投资增长将有所放慢,这是因为出口持续低迷,将抑制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房地产投资将面临继续下行的压力。最近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主要是受政策变化和房价上涨预期的推动,不具有可持续性,房地产仍将受需求不足和金融内生性收缩的影响再次下行。因此,未来几年GDP增长将继续回落。
GDP年增目标如何实现
实现GDP年增长7.5%的目标,要加强宏观调控。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赤字保持在1.2万亿元左右;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实现GDP年增长7.5%的目标,还要注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在金融领域,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及其价格杠杆作用,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亟须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立即停止资本市场做空机制、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尽快推行强制分红制度、建立对称性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严格退市制度、增加股票回购、限制大小非解禁等。通过资本市场改革恢复和发展资本市场,将其培育成为与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相称的资本市场,不仅能够以资本市场投资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且能够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刺激消费,还能以资本市场成长性增加货币需求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