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德育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的研究与反思,进一步提出推进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社区服务 政府购买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一、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后来逐渐在世界其他地区普及。西方政府和和高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如墨西哥政府以政治宪法形式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从事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毕业文凭。在美国,很多高校要求每个本科生把社区服务作为其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完成一个服务项目——参加社区的或校内的志愿服务工作。美国的志愿服务每年创造的价值超过2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社区志愿服务。东方一些国家的社区服务也很有特色,在新加坡,参与社区活动被视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要求学生从参与的各项服务活动中,体会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整个人类。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但社区一直是他们提供服务的基本领域。很多高校都在驻地附近确定了自己的社区服务实践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志愿者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包括帮助孤老残疾人、辅导贫困家庭的学生等。专业服务主要有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建筑绘图、设计;师范类、文科学生到中学支教、到博物馆当讲解员、到机关做办事员、到学校的某部门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医科学生到医院做医生助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为社会提供心理调节服务等等。
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从事社区服务意义重大,概括来说主要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方面。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学校、社区与社会四者的良性互动,会使四者都受益、产生多赢的结果。
1.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社区服务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使课堂学习有了实际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积极的学习者;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矫正和弥补自己知识结构,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社区服务中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狭窄生活圈子,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培养良好个性和社交能力;学生在服务中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和沟通技能、更多的专业知识,形成更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更强的职业意识。
2.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有利于在社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内居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也为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起到积极作用。大学生给社区带去科技和文化,使社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生活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大学生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
3.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以知识和能力回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合作、人文关怀、参与公共事务等良好素养;学生从实际的服务中体会到自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服务活动的动机,并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政治信息,理解社区的管理方式以及服务于社区的方式,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三、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日益进步,但总的看来,存在着层次低、服务面不广、缺乏普遍性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推进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用制度和立法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温,其群体的特殊性也需要靠制度和立法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相关部门要制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通过法律法规对志愿服务的运作程序加以规范,明确权利和义务,包括登记注册制度、健全的例会制度、服务项目的审批制度、志愿者评优表彰制度等各项完善的管理制度。
2.让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全员参与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还只是极少数学生参加,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与学术课程联系不大。高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如“三下乡”、“四进社区”、“五个一”等,也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要让学生认识到社区服务不仅是自愿的,而且是必需的,学校要将学生的社区服务作为其获得毕业证书的条件之一,并且对每个学生设立卷宗档案,记下他们参加的各种社区活动,了解他们投身社区服务的情况和效果。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各院系配备负责这项工作的专职或兼职协调人员,以便与社会合法注册登记的、有资质的、有效益、信誉较好的民事团体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社会服务的需求,制定本校社区服务规划和方案;通过学校网络向学生及时发布社会服务和实践单位的信息;与学生所在的社会服务单位建立联系,听取学生服务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收集学生社会服务后的登记和总结表存档备案,作为学生领取毕业证书的依据。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制订完善的社区服务指导方案,分学期、学年度和整个大学生活的;每次服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主题,有周密的计划。
4.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志愿者服务站是连结社区群众和青年志愿者的纽带,是大学生社区服务的阵地,是组织、协调和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基层机构。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时,要积极争取社区党政部门的支持,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处、居委会等积极促成创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同时,借助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阵地,加大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接受、参与我们的服务。大学生还应发挥自己的文化知识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板报、橱窗、宣传栏等阵地,扩大社区服务的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的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J].社区,2005,(22).
[2]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议[J].青年探索,2008,(1):61-64.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社区服务 政府购买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一、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后来逐渐在世界其他地区普及。西方政府和和高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如墨西哥政府以政治宪法形式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从事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毕业文凭。在美国,很多高校要求每个本科生把社区服务作为其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完成一个服务项目——参加社区的或校内的志愿服务工作。美国的志愿服务每年创造的价值超过2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社区志愿服务。东方一些国家的社区服务也很有特色,在新加坡,参与社区活动被视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要求学生从参与的各项服务活动中,体会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整个人类。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但社区一直是他们提供服务的基本领域。很多高校都在驻地附近确定了自己的社区服务实践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志愿者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包括帮助孤老残疾人、辅导贫困家庭的学生等。专业服务主要有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建筑绘图、设计;师范类、文科学生到中学支教、到博物馆当讲解员、到机关做办事员、到学校的某部门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医科学生到医院做医生助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为社会提供心理调节服务等等。
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从事社区服务意义重大,概括来说主要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方面。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学校、社区与社会四者的良性互动,会使四者都受益、产生多赢的结果。
1.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社区服务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使课堂学习有了实际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积极的学习者;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矫正和弥补自己知识结构,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社区服务中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狭窄生活圈子,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培养良好个性和社交能力;学生在服务中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和沟通技能、更多的专业知识,形成更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更强的职业意识。
2.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有利于在社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内居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也为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起到积极作用。大学生给社区带去科技和文化,使社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生活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大学生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
3.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以知识和能力回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合作、人文关怀、参与公共事务等良好素养;学生从实际的服务中体会到自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服务活动的动机,并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政治信息,理解社区的管理方式以及服务于社区的方式,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三、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日益进步,但总的看来,存在着层次低、服务面不广、缺乏普遍性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推进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用制度和立法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温,其群体的特殊性也需要靠制度和立法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相关部门要制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通过法律法规对志愿服务的运作程序加以规范,明确权利和义务,包括登记注册制度、健全的例会制度、服务项目的审批制度、志愿者评优表彰制度等各项完善的管理制度。
2.让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全员参与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还只是极少数学生参加,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与学术课程联系不大。高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如“三下乡”、“四进社区”、“五个一”等,也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要让学生认识到社区服务不仅是自愿的,而且是必需的,学校要将学生的社区服务作为其获得毕业证书的条件之一,并且对每个学生设立卷宗档案,记下他们参加的各种社区活动,了解他们投身社区服务的情况和效果。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指导中心,各院系配备负责这项工作的专职或兼职协调人员,以便与社会合法注册登记的、有资质的、有效益、信誉较好的民事团体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社会服务的需求,制定本校社区服务规划和方案;通过学校网络向学生及时发布社会服务和实践单位的信息;与学生所在的社会服务单位建立联系,听取学生服务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收集学生社会服务后的登记和总结表存档备案,作为学生领取毕业证书的依据。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制订完善的社区服务指导方案,分学期、学年度和整个大学生活的;每次服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主题,有周密的计划。
4.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志愿者服务站是连结社区群众和青年志愿者的纽带,是大学生社区服务的阵地,是组织、协调和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基层机构。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时,要积极争取社区党政部门的支持,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处、居委会等积极促成创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同时,借助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阵地,加大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接受、参与我们的服务。大学生还应发挥自己的文化知识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板报、橱窗、宣传栏等阵地,扩大社区服务的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的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进一步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J].社区,2005,(22).
[2]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议[J].青年探索,2008,(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