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

来源 :和谐之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an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古是中国人的四大喜事。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洞房花烛夜”依然是中国人生命最值得期待、最美好的一件事。从结婚成本、彩礼、结婚照到婚恋观和婚礼形式……变化的背后是不同年代结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迁,
  婚礼随着时光在逐渐改变。
  改变的是形式,恒久不变的是甜蜜。
  单纯
  那个年代的婚礼正赶上了新中国初期物质匮乏、一穷二白的时候,婚礼也简单如白纸。结婚时,男方家里不可能拿出太多的东西来操办婚事,大多是东凑西借最后勉强摆几桌饭菜宴请血缘最近的本家亲戚,大家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喝喜酒。那个时期的粮食是用粮票定量供应的,根本不够吃。当然,在婚礼那天还是能看到米饭和猪肉,只是“限量配发”而已。于是在操力婚事的前几天,全家都得省吃俭用很长时间。
  那天新郎和新娘大都能如愿地穿上了不合“旧气”的婚礼服,虽说是土布料子,但也足足令他们兴奋好几个日夜。当时的结婚证就是两张分别贴有个人一寸小照片如手掌大小的普通硬纸。新郎新娘在照相馆非常虔诚地手持《毛主席语录》照几张庄重大方的结婚照,两人肩膀间至少还留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五六十年代的人结婚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发一点水果糖和花生给亲友。
  简朴
  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关系民生的商品仍需要凭票购买。那时的婚礼大都办得极其简朴,大多数人延续老传统,在家里摆开“酒席”大宴亲朋。办一场又热闹又体面的婚礼,只需一二百元而已。新郎新娘平日里要好的伙伴,都穿着绿色或蓝色的军装,口里唱着“东方红、太阳升……”出于对工人阶级力量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颂,据说婚礼上新郎一般身着灰黑色的工人装,新娘则穿着红卫兵式的绿色军装。新人面对毛主席像,由证婚人完成证婚就可以了。
  到了70年代末,结婚时逐渐对大、小衣柜,桌椅等家具进行硬性要求,后来慢慢过渡到“几大件”。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做条件了。很多过来人还记得当时“三大件”的价格:上海全钢手表121元,永久牌自行车150元左右,上海牌缝纫机100余元。70年代的“豪华婚车”是三轮车,婚宴虽“俗”,但亲朋好友的祝福真挚。那时的婚礼主要内容是新娘点烟,新人当众“啃苹果”,亲朋—起闹新房。
  多元
  20世纪80年代的婚礼,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于是操办起婚事来便比较隆重。虽然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但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都是按“高标准、严要求”购置的。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是那个年代人们追求的“高科技”嫁妆。
  结婚那天,新郎穿件“保养”得不错的蓝色中山装,新娘是红颜色的棉袄罩衫,夫妻二人去照相馆,花几块钱拍一张黑白的大头合影贴在结婚证上,再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吃顿饭,就算结了人生的一桩大事。出席婚礼的亲朋好友也注重情面,多是送些棉被、毛毯、水桶之类的生活用品。80年代末黑白电视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大伙儿在觥筹交错的同时,仍不忘盯紧着电视屏幕上的画面。
  个性
  这时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影楼、婚庆公司遍布大街小巷,于是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这时候新人普遍住上了单位分的楼房,虽然面积不大,装修简单,只是粉刷了墙面,地上铺了时髦的花瓷砖,但是软件上的配置还是有了不少名牌:25英寸的东芝彩电、春兰空调、小天鹅洗衣机、长岭冰箱……
  步入90年代后期,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随之越来越多元化。三轮车婚礼、户外婚礼、仿古婚礼、纯西式婚礼、集体婚礼,还有更加新奇的海底婚礼、空中婚礼等,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TIPS:
  各地结婚成本大曝光
  北京:以男方家庭3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计,(103.8-30)/6=12年。结论为: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2年=讨一个北京中等条件的老婆的成本。(以下同)
  南京:以男方家庭2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5万元计,(70-20)/5=10年。
  上海:以男方家庭5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元万计,(140.02-50)/6=15年。
  深圳:以男方年薪6万元,而不用家里钱来算,85.8万元/6万元=14年。
  广州:以男方家庭30万元的家产,男方年收入6万元计,(104.8-30)/6=12年。
  杭州:以男方家庭27.8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元计,(127.8-27.8)/6=16.667年。
  苏州:以男方家庭3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元计,(74.95-30)/6=7.5年。
  武汉:以男方家庭3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元计,20.2/6=3-4年。
  泰州:以男方家庭10万元的家产,男人年收入3万元计,(46.4-10)/3=15.5年。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独立,很多女性都会想为自己购置一辆时尚、个性的爱车。女人如何为自己挑选爱车?挑颜色?挑外观?挑品牌?挑性能?……与男人相比,大多数女人往往缺了那根车迷的筋,急于选购新车但又自认为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成为一个汽车通的你,不妨在购车时带着男友或老公,或者是了解车的男性好友,让他们做你的选车顾问。  对于一般女性车主而言,不用太执迷于车子的动力性能、操控性能以及一些纸面参数,车子的安全性能、适合于女
期刊
2012年1月14日,南昌一上海虹桥的D94次列车上,一位老年旅客突发疾病,在动车工作人员和热心旅客的紧急施救下,这名旅客转危为安。  2012年1月14日10点20分,在南昌开往上海虹桥的D94次列车上,2号车厢突然发生一阵骚乱,旅客们惊慌地叫着“有人晕倒了!”获悉情况的列车长孙静立即奔向2号车厢,发现6号座位的老年旅客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且伴有呕吐,已经趋于昏厥状态。  孙静从老人的随行同伴那里
期刊
想到要上班了,春节长假最后一天,我内心那份愉悦又悄然浮现,那天晚上又失眠了。既然没有困意,干脆下床拉开窗帘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夜空中那轮弯弯的月牙发起呆来。窗外是那么静谥,屋内是这么温暖。不知过了多久,身体的倦意一阵阵袭来,在半梦半醒中钻进暖暖的被窝里,带着心中升起的惘然喜悦睡去。  多年这种感觉的轮回还在继续,早晨醒来我暗自又踏实了许多。这几年,时常有些隐忧,很担心跟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磨砺,自己
期刊
今年春节,2011年开通的京沪高铁迎来了运行后的第一次春运。本期《和谐之旅》“铁路-走基层”栏目,由社长李树翀、总编辑范兆霞带队组成采访团,跟随京沪高铁往返北京、上海,深度报道京沪高铁工作人员迎战春运,保障春运顺利进行背后的故事。  发车前准备细致周到  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高铁一队的办公室,在南站东侧一个综合办公楼里。每趟京沪高铁列车出发前,列车长会提前到车队抄传送本,到派班室登记,到票据室拿补
期刊
在京张铁路南端,有一个名字极富诗意的小站,叫做清华园。它的命名其实与著名的清华大学无甚关系,但是在百年的历史更迭与尘世辗转中,他们又有着难分难舍的不解之缘。  近百年来,这个小站见证了它所守望的这片土地由萧条变得宁静,由宁静变得繁华。如今,清华园火车站左手边,就是外企林立的清华科技园区;右手边,则是标注着历史的断壁残垣。如果不是亲自走近,你肯定没法想象,两者之间竟然这么近。从古朴到繁华,不过是左手
期刊
1910年,清华园车站建成,出自著名工程师詹天佑之手。火车站规模很小,但售票处、候车室、发车室一应俱全,货运、客运都在经营范围之内。  火车站命名和清华大学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清华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当时还只是外务省下的一个小机构,留美预备班也只相当于高中或大专的性质,初出茅庐的清华大学在当时并没有很大的名气。火车站的名字或许取自清华园,清华园作为圆明园的外延,其历史可以回溯到康熙年
期刊
一条铁路、一个站房、一段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長河中有多少人会关注它?当经过一路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行走,然后又看到这样一个传统而中式的建筑,也许无论是谁,都会有些许莫名的惊喜和感动吧?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清华园车站”。  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原来的清华园车站已经被高楼包围着,残破的建筑隐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如果没有人提醒你这就是老清华园车站,估计谁也不会发现它。  如今的老清华园车站已经成为
期刊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行。京沪高铁全线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个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总长度达1318公里。  京沪高铁开通近一年来,带给沿线地区什么样的变化,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和谐之旅》“走基层”报道组奔赴安徽省,开始了在安徽省境内的“和谐之旅”……  春节回家不再一票难求  2012年2
期刊
编辑小札:  郭贝侨是一名中学生,在这篇文章中,他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与火车的不解之缘,就连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火车的深厚情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坐火车的情景,是否还记得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如果你愿意分享,请投稿至《和谐之旅》编辑部,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赠送本期杂志和精美礼品一份。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是火车迷,可是要真说起我与火车的缘分,还要从我和火车的“第一次”说起。  
期刊
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际,谓之婚姻”,这些都是古人对婚姻的注解。  婚礼,从古时候起一直到现在,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古时候,人们认为结婚必须要慎重,所以古人合法的婚姻必须走六道繁琐的步骤,也是人们常常说的三书六礼。由于古人结婚(也称之为成亲)带有太多的封建思想,所以这六礼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