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概念,析语言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学术内容,是高一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因此,对学生而言,文章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性和趣味性。学术论文难在概念的界定,课堂教学时应努力维持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现实联系在一起,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来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联和区别。同时,作为广义上的议论文的一种,学术论文在语言上有其严谨性和思辨性,应该引导学生加以品读分析。
  二、教学目标
  1.明概念:清晰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关联与区别,初步了解传统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析语言:分析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体味本文语言整散相间、文白交杂的生动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王”与“王老”?
  1.出示课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投影简单介绍作者庞朴。
  2.执教教师简单自我介绍。投影出示教师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重要的获奖信息等。
  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课,有必要做个自我介绍,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路上偶然相遇,你们除了称呼我“王老师”,是打算叫我“老王”呢还是“王老”?称呼“老王”和“王老”又有什么区别呢?
  3.讨论明确:
  ⑴称呼“老王”,显得老师年纪比较大,但给人亲切随意的感觉,比较能够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和友谊。
  ⑵称呼“王老”显得老师岁数很大了,德高望重,给人一种很威严很让人敬佩的感觉。
  4.汉语中的回环词。
  其实不管是“老王”还是“王老”,都是由相同语素组成的,但由于词序不同而意义有所不同的一组回环词。这种词一般属于偏正式,前偏后正,词语的意思重心在后一个语素,例如“雪白”与“白雪”、“蜜蜂”与“蜂蜜”等等。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课文的标题其实也是一组回环词:“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也是偏正式的,那么这两个词语,它的意思重心就在后一个词语上。
  (二)明概念:“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联与区别。
  1.本文原文是长达20000余字的学术论文,课文收录只是5000余字的节选。学术论文最难的是对概念的界定(定义或名称),通俗地说就是需要解释的东西。比如“人”这个概念,字典的解释就很抽象也很复杂,但我们都知道“人”是个什么样的。
  2.解读课文第二、三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3.讨论明确:
  


  4.师生举例分析: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三)析语言:分析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与严谨性。
  1.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出示例一: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设疑:这一句中“铸造”、“诞生”、“孕育”三个词的使用顺序能否调换?
  明确:不能。“铸造”意思指铸就,是已经完成了的事物或不能更改的过去;“诞生”指刚刚出现的事物,应用于现在;“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所以它和未来相搭配。这三个词在使用中存在明显的时间顺序,分别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搭配使用,体现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例二: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设疑:这一句中“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会有区别吗?
  明确:有区别。“不堪设想”讲的是客观后果,“不忍设想”说的是主观后果。由于某些传统具有的保守、落后、顽固不化的弊端,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其造成的灾难和不幸不仅仅是体现在活生生的生活中,也印存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所以,作者分别用“不堪”和“不忍”准确地写出了一些愚昧的传统文化在现实和精神上所带来的后果。
  2.分析语言的生动性。出示例一: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设疑:这句话读起来有怎样的感觉或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
  明确:这一节文字朗读起来语调铿锵,很有力量和气势,很容易折服读者,易使读者接受其观点。这一句集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连用六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形成一气呵成的整句效果。
  出示例二: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设疑:这段话读起来感觉有些文白交杂,但是又很琅琅上口,这是因为什么呢?
  明确:这一句也体现了整句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传统文化演变中时间的并叙以及文化形式的分类,加上大量的成语运用,使语言准确精简、传神生动。教师尽可能结合全文,将文中的成语如“明日黄花”、“昙花一现”、“斑驳陆离”、“有史可稽”等意义和用法加以讲解。
  3.语言的思辨性。出示例子:课文“文化传统”部分第四、五、六段的首句。
  (1)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2)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3)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以变化自己的内容。
  设疑:这几句话处于每段的开头,从结构的角度看,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行文?体现了语言运用上的什么特点?
  明确:起始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在分析文化传统的“有惰性”和“缓慢性”的特征时,非常注意词语的严密搭配,务求使语言做到辩证、全面、缜密。运用表示承转的关联词,入情入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恰如其分地把握表达的分寸,不武断、不绝对,辩证地看待事物存在的多面性,非常符合国人说话表达的习惯,易于被受众所接受。
  4.情境语言训练:
  如果你的同桌语文成绩考差了,套用以下句式,你打算如何劝慰他(她)?
  一般说来,;当然,这并非说;
  当然,这也并非说。
  (四)找论点: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1.从全文看,文章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基本观点?
  明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
  2.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例子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不易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管这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保守的一面,是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彼此拒斥,相互攻讦,到最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如果一味迷恋传统,认为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也不能动,就会排斥外来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辨识其积极的有意义的部分,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融合到一起,传统就成了财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
  例一:儒家学说思想倡导入世为官,如果从这种思想能激励年轻人应该具有自己的积极奋进、自强不息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是年轻人应该有事业心的角度而言,它应该是一种财富。但如果从古时不少青年为了顺应这种主流思想,以为官作为自己的唯一出路,这就不好了。如范进中举,最后以发疯而告终,实则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社会的悲剧。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应该是一种包袱。
  例二:封建礼教中针对妇女的贞操观——从一而终,“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它的财富与包袱又在于什么?从要求妇女对婚姻的忠贞,对丈夫的忠诚角度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说是一种财富;但这种婚姻观是残缺的,婚姻需要男女双方的忠诚,坚贞,仅靠妇女一方坚守是不行的,这种观念助长了男性在婚姻中的责任感的流失和妇女的悲惨命运,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所以这又是封建礼教的包袱所在。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作者持什么观点?
  明确:既然“传统”是财富也是包袱,所以我们应辨证地去认识传统,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学习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精神,做到“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也就是对“传统”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而这也是我们这个专题的主要话题——如何面对我们曾经拥有的文化传统,如何继承和创造我们的悠久文明。
  (五)再拓展:谈谈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系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参看图片说明,运用本文的有关论述,将该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谈谈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系的理解。
  


  图片说明:四合院就是房屋从四面“合(拢)”过来。四合院除了正房必须朝南,还有个“左厨右厕”的老规矩。(左图)
  
  20世纪90年代,苏州建造的住宅小区。粉墙黛瓦的围墙内是一幢幢别墅和公寓房。(右图)
  明确:分析要点如下:
  对传统的继承:
  1.色彩运用:淡逸的审美;2.围墙运用:封闭的观念;3.朝向选择:气候的适应;4.建筑形式:特定的地理。
  对传统的创新:
  1.布局的合理;2.楼层的增加;3.面积的增多;4.功能的完善。■
其他文献
近些日子,认真拜读了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对我帮助最大、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观课评教还是进行课堂教学,都应该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语文教学,即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教什么”而不是“用什么去教”这一重要理念。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每天辛苦备课上课,学生却兴趣索然,收效甚微,达不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现状使我无所适从,越来越感觉语文课究竟不知该怎么上
期刊
济宁市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座落在被誉为“大蒜之乡”、“诚信之乡”的山东省金乡县中心街东段,是英雄王杰的母校,依古塔,傍星湖,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省级教学工作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更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明星学校,最突出的是这所学校的各科教学成绩,特别是语文教学,在全市乃至全省都非常
期刊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潦倒不幸,他的无题诗因年代久远,加上诗意蒙眬,往往成为意旨难明,千古揭不破的诗谜,有些注释虽已成定论,甚至编入教科书,但细细推敲起来,却又似是而非。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选入了李商隐的《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本人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下面的注释和教学参考中的诠释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经过查阅各种资料和长期思索,对于诗中“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
期刊
摘 要:当今的语文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出现了一些误区。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探究原委,提出追求高效课堂的切实方法。  关键词:课堂高效率 误区 探究    高效的课堂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师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如今的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开放,教学手段趋于先进多样,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呈现出来百花齐放的景象。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然而在新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注重感悟、注重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实施方法,而“换位法”则是通往体验和感悟的一座神奇的桥梁。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遇到事情要学会“换位思考”。所谓的“换位思考”就是指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当事人心境的心理历程。如果把这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工作的重点。    一、精选内容,诱发阅读动机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才会诱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去读、去想、去感受。因此,我们要精挑细选阅读内容,介绍好书给学生。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
期刊
鲁迅先生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我在少年时拜读过,青年时品读过,时至今日,重读此文,方觉有了一些感悟,略略体会到昔时先生写作时内心的哀痛与愤怒。刘和珍君,她的一腔碧血喷洒在中华热土上,她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首先,她不是暴徒。“三一八”事件后,当时的北洋段祺瑞执政府对外宣布死难者是暴徒。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亲眼目睹事件经过的普通民众不知道,而此时流言和污蔑却肆虐。出离愤怒的鲁迅先生拍案而起,
期刊
自曹雪芹《红楼梦》诞生以来,无数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艰辛而有益的研究探讨,各派论断频出,学家众说纷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时至今日,很难有人能够说已经读懂读透了《红楼梦》。笔者对《红楼梦》更是读来读去,仍是一知半解。由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需要,所以对《红楼梦》略知一二。就选文《宝玉挨打》多次进行研读,反复揣摩,似乎有所感悟,在《安徽文学》2008年12月刊发了
期刊
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诗圣”和“诗史”,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已为人所共知,杜甫关注全体的现实主义、李白高扬个性色彩的浪漫主义已成为唐代诗歌两面伟大旗帜,“李杜”也由此而得名。那么他们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否真的那样“泾渭分明”呢?在杜甫的诗歌中究竟有没有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呢
期刊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能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梦令》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它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作者在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没有采用直抒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