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春天,追寻成长的脚步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ho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春天是生活的快乐季。春天是儿童“学会生活”的学校。在春天的召唤下,品德课堂可以搭建丰富的体验平台,教师可以灵活地增删相关教学内容,以实现更多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中留住心中的春天,追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独特成长体验。
  关键词 品德 儿童生活 体验
  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下册“春姐姐的脚步”单元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摒弃了遥远生疏的内容,挖掘拓展贴近生活、乐于探究的内容,引领学生在多元生活体验中发展。
  一、春之物语——饱满有个性
  学生对春天的感知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但有些感受往往是零碎、肤浅、片面的。因而课堂中教师要以多感观为抓手,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多元地感受春天的饱满及独特性。春天是饱满的。学生因为居处、游历不同,再通过眼见、耳听、身触等,交流中,春天的色彩、声音、清新扑面而来……一个饱满的春姑娘已来到了教室做客,她温柔、美丽、多姿多彩、能歌善舞、芳香四溢!于是学生用学过的词、诗、歌,化为一句句赞美诉说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说春、赏春、赞春之后,教师引导小组同学互相猜一猜“我最爱的春天”是什么,更体现了“春之特韵”:男孩子更喜欢“春天的生命”,谈起小蝌蚪时两眼在放光,女孩子更喜欢“春天的植物”,描述时自己美得就像春花一朵,活泼的孩子喜欢不同的色彩,文静的孩子愿意静静欣赏绿地、油菜……每个人心里的春姑娘都让自己在最沉醉之处尽情徜徉。连接学生已有的生活,多感观巧妙整合,春天变得丰富多彩又不失个性,这个春天与往日相比更让人留恋与向往。
  二、春之感悟—今春胜往昔
  品德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生活,但应指向于未来的生活,这也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和适时介入。
  春天是立体丰满的。当学生在交流春天的信息时,很多只关注到看到的景象,终于有一生说到“春风吹过大地,像妈妈用双手抚摸着孩子”这感受到的景象时,教师及时肯定并引导:“你的感受与众不同,你会用身体去触摸。其他小朋友还了解到了不同的春天吗?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可以是花、是草,也可以是风、是雨、是小动物。”一句话顿时打开了思维,此时春天在他们的心中变得立体多元、生机勃勃起来。
  二年级学生对春天除了索取,很少懂得爱护。基于这样的学情,课堂中教师引入了身边的毁绿现象。当学生沉浸在植树绿化的自豪中时,教师及时引出“对班中学生玩耍时打破了绿色盆栽的讨论”。学生认识到植树光荣,但爱护身边的绿色更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之后教师又以“春天郊游应该注意什么”为话题带着学生深入思索,于是“游春绿色公约”便应运而生。在怀揣着美好憧憬的同时,孩子们也在心中植下了赏春、爱春、护春、惜春的美好心愿。
  从已有生活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从朦胧的印象走向清晰的认识,从满腔的喜爱到用心爱护,品德课堂教师的有效介入与引导,实现着对学生成长的引领,品德课堂成为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沃土。
  三、春之约定——玩春我做主
  追随着《春姐姐的脚步》赏春、画春、说春、惜春、护春……孩子们迫不及待想投入春天的怀抱了。“玩什么、怎么玩”,玩出“春”的特色,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玩”花草:在“玩”之前,先分工收集关于春天植物的信息(名字、图片、特点),再到公园、郊外、田野里去认一认,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让春天的植物把生活点缀得生趣盎然;“玩”小虫:春天鸟鸣虫叫是最动听的音乐,用耳朵听一听,并循着声观察样子,捉几只饲养,了解生活习性,不亦乐乎;还可以采桑养蚕,喂养小鸡、小鱼,多么有趣;“玩”游戏:“春天的游戏”可以让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运动起来。在绿地上奔跑、公园里追逐、田野里欢唱,多美的享受啊!各种各样有趣的事乐得小朋友脸通红、眼睛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之光。
  “玩春”是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源泉,同时密切联系学生关注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期待,充满探索的热情,在生活中发展智慧,在发展中懂得更好地生活,遵循着儿童生活发展的逻辑。
  四、春之实践——我收获我成长
  化“说”为“做”建“小组”桥梁。第一步“小组制定玩春计划”,通过简单梳理,“玩春计划”的要素也清晰了:确定伙伴、时间、地点、工具、步骤等。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开始自己商讨计划,制定实施步骤。在小组计划制定修正过程中,学生们又经历了成长的历练。
  第一小组计划:去青枫公园放风筝。①时间是周六上午九点。②地点是青枫公园。③带好风筝,到草地上比赛放风筝。④游览公园里的其他景点。⑤到周玉祥家吃午饭,午饭过后回家。
  学生点评:计划比较全面,但有几处不清楚:地点应说详细;公园离家较远,应请家长陪同……通过对第一小组计划的修订,学生对方案的条理性、丰富性、操作性更有体会,还增添了符合生活的内容,有血有肉。学生之间交往、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涌现了不少家长志愿者,他们带着学生外出“玩春”,玩出了滋味与情趣。
  无论是“计划的制定修正”还是“玩春的收获分享”,学生都在真实的参与中体验成长,习得计划性、条理性、周密性,并获得新的道德认识。学有所得,习有所乐,在不断学习中他们更热爱生活,这些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真正引发着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留住春天,追寻成长的脚步——品德与生活“春姐姐的脚步”单元整体教学例谈
  沈丽亚
  摘要 春天是生活的快乐季。春天是儿童“学会生活”的学校。在春天的召唤下,品德课堂可以搭建丰富的体验平台,教师可以灵活地增删相关教学内容,以实现更多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中留住心中的春天,追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独特成长体验。
  关键词 品德 儿童生活 体验
  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下册“春姐姐的脚步”单元中,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摒弃了遥远生疏的内容,挖掘拓展贴近生活、乐于探究的内容,引领学生在多元生活体验中发展。
  一、春之物语——饱满有个性
  学生对春天的感知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但有些感受往往是零碎、肤浅、片面的。因而课堂中教师要以多感观为抓手,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多元地感受春天的饱满及独特性。春天是饱满的。学生因为居处、游历不同,再通过眼见、耳听、身触等,交流中,春天的色彩、声音、清新扑面而来……一个饱满的春姑娘已来到了教室做客,她温柔、美丽、多姿多彩、能歌善舞、芳香四溢!于是学生用学过的词、诗、歌,化为一句句赞美诉说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说春、赏春、赞春之后,教师引导小组同学互相猜一猜“我最爱的春天”是什么,更体现了“春之特韵”:男孩子更喜欢“春天的生命”,谈起小蝌蚪时两眼在放光,女孩子更喜欢“春天的 植物”,描述时自己美得就像春花一朵,活泼的孩子喜欢不同的色彩,文静的孩子愿意静静欣赏绿地、油菜……每个人心里的春姑娘都让自己在最沉醉之处尽情徜徉。连接学生已有的生活,多感观巧妙整合,春天变得丰富多彩又不失个性,这个春天与往日相比更让人留恋与向往。
  二、春之感悟—今春胜往昔
  品德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生活,但应指向于未来的生活,这也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和适时介入。
  春天是立体丰满的。当学生在交流春天的信息时,很多只关注到看到的景象,终于有一生说到“春风吹过大地,像妈妈用双手抚摸着孩子”这感受到的景象时,教师及时肯定并引导:“你的感受与众不同,你会用身体去触摸。其他小朋友还了解到了不同的春天吗?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可以是花、是草,也可以是风、是雨、是小动物。”一句话顿时打开了思维,此时春天在他们的心中变得立体多元、生机勃勃起来。
  二年级学生对春天除了索取,很少懂得爱护。基于这样的学情,课堂中教师引入了身边的毁绿现象。当学生沉浸在植树绿化的自豪中时,教师及时引出“对班中学生玩耍时打破了绿色盆栽的讨论”。学生认识到植树光荣,但爱护身边的绿色更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之后教师又以“春天郊游应该注意什么”为话题带着学生深入思索,于是“游春绿色公约”便应运而生。在怀揣着美好憧憬的同时,孩子们也在心中植下了赏春、爱春、护春、惜春的美好心愿。
  从已有生活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从朦胧的印象走向清晰的认识,从满腔的喜爱到用心爱护,品德课堂教师的有效介入与引导,实现着对学生成长的引领,品德课堂成为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沃土。
  三、春之约定——玩春我做主
  追随着《春姐姐的脚步》赏春、画春、说春、惜春、护春……孩子们迫不及待想投入春天的怀抱了。“玩什么、怎么玩”,玩出“春”的特色,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玩”花草:在“玩”之前,先分工收集关于春天植物的信息(名字、图片、特点),再到公园、郊外、田野里去认一认,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让春天的植物把生活点缀得生趣盎然;“玩”小虫:春天鸟鸣虫叫是最动听的音乐,用耳朵听一听,并循着声观察样子,捉几只饲养,了解生活习性,不亦乐乎;还可以采桑养蚕,喂养小鸡、小鱼,多么有趣;“玩”游戏:“春天的游戏”可以让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运动起来。在绿地上奔跑、公园里追逐、田野里欢唱,多美的享受啊!各种各样有趣的事乐得小朋友脸通红、眼睛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之光。
  “玩春”是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源泉,同时密切联系学生关注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期待,充满探索的热情,在生活中发展智慧,在发展中懂得更好地生活,遵循着儿童生活发展的逻辑。
  四、春之实践——我收获我成长
  化“说”为“做”建“小组”桥梁。第一步“小组制定玩春计划”,通过简单梳理,“玩春计划”的要素也清晰了:确定伙伴、时间、地点、工具、步骤等。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开始自己商讨计划,制定实施步骤。在小组计划制定修正过程中,学生们又经历了成长的历练。
  第一小组计划:去青枫公园放风筝。①时间是周六上午九点。②地点是青枫公园。③带好风筝,到草地上比赛放风筝。④游览公园里的其他景点。⑤到周玉祥家吃午饭,午饭过后回家。
  学生点评:计划比较全面,但有几处不清楚:地点应说详细;公园离家较远,应请家长陪同……通过对第一小组计划的修订,学生对方案的条理性、丰富性、操作性更有体会,还增添了符合生活的内容,有血有肉。学生之间交往、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涌现了不少家长志愿者,他们带着学生外出“玩春”,玩出了滋味与情趣。
  无论是“计划的制定修正”还是“玩春的收获分享”,学生都在真实的参与中体验成长,习得计划性、条理性、周密性,并获得新的道德认识。学有所得,习有所乐,在不断学习中他们更热爱生活,这些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真正引发着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其他文献
摘要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在实验中可以获得知识的真正理解,可以纠正错误的认知,可以掌握新的方式方法,从而获得“真知”。  关键词 实验 真知 实践 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实验意识,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获得知识的真正理解,在动手实验中纠正错误的认知,在动手实验中掌握新的方式方法,在动手实验中获得“真知”。  一、在实验中获得对
期刊
摘要 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丰厚的文化底蕴,远大的教育追求,高效的教育智慧等。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主要表现在:学生愿不愿意学,用什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育智慧;有没有教给学生方法;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  关键词 文化底蕴 教育追求 教育智慧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的好坏。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主要表现在:学生愿不愿意学
期刊
摘要 数学课堂讲究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实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趣”,重视“主”,突出“实”,凸显“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有效的数学课堂要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有收获有进步,逐步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构筑起学习数学的知识架构。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努力实现的一种最佳状态。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加充实,我
期刊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大胆勇敢地“互动”,老师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与学生互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语文课堂才会趣味盎然,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才能活跃思想,才会活力无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嵝,动也。”即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的意思很是简单: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
期刊
摘要 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解放,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创新能力的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加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道德教育 遵守规则  通过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培养学生具有原则性的顺从习惯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加强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摘要 传统小学音乐欣赏课采用教师播放乐曲,学生静坐聆听的方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指导。在欣赏课中,合理运用“四结合”,结合画面,结合表演,结合乐器,结合游戏,让学生在欣赏课中逐步培养起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四结合 鉴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欣赏课,内容既有传唱久远的优秀歌曲,也有名闻天下的世界名曲,还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乐国粹。对于这些
期刊
摘要 “花开两朵竞一枝”指的是两条教学思路双线并进,宛如同一枝头的两朵花,竞相绽放却交融贯穿于识字教学始末,从而让识字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相得益彰,使识字学习的影响馨香弥久。  关键词 遗忘规律 夯实读音 突破字形 理解字义 强化  所谓“花开两朵竞一枝”指的是两条教学思路双线并进,一条思路是利用课堂的时间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生字词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条思路是针对学生的回生现象开展各种学
期刊
很多时候,人站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必须作出决定性的选择。我18岁那年,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我金色理想进发的开始。当我站在十字路口,毅然地选择了自己的“当教师的理想”。虽然,这个理想之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并迈开了大步。  我因多次在学校、镇里举办的各种文艺汇演、比赛中获得良好表现而受到镇、校领导的重视,就在即将初中毕业时,偶然与必然相遇,我得到师范学校“音乐
期刊
摘要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揭示了“遇到困难要有信心和勇气,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作为仅有20分钟的微型课,该如何在这浓缩的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教材,准确地把握重点,智慧地突破难点,从而进行扎实有效、富有趣味地教学呢?  关键词 微型课 教材运用 低年级阅读 课堂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年段要求、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阅读特点,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态度和信心的建立。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一、少一些斥责,多一些鼓励,呵护孩子自尊心,激发兴趣  自尊自信是兴趣之源。鼓励和表扬是使学生获得自尊自信的重要途径。对于孩子来说,鼓励就如和煦的阳光,能使他们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