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钢琴替代乐队进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在目前国内高校音乐专业中屡见不鲜,“协奏钢琴”充当乐队角色,可以起到伴奏功能,应该将其理解为互动与配合。本文将“协奏钢琴”与乐队对比,并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Op.102为例,从“协奏钢琴”的音色和音域、节奏、情绪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协奏钢琴;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节奏曲
协奏曲起源于巴洛克时期,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作演奏整首乐曲。顾名思义,钢琴协奏曲,是由钢琴作为独奏乐器,乐队作为协奏部分的曲目体裁,乐队与钢琴在乐思发展的过程中既和谐统一又矛盾冲突,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由于乐队组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所以目前在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学实践中较难实现,因此用另一架钢琴替代乐队的双钢琴协奏便成为主流表演形式。笔者选择从“另一架钢琴”即“协奏钢琴”角度出发,结合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Op.102第一乐章进行若干思考。
一、“协奏钢琴”与乐队的对比
谈起“协奏钢琴”与乐队的比较,有人自然提出质疑:“钢琴是独奏乐器,乐队是多件乐器组成的完整体系,这两者值得比较吗?”对此,笔者想表达的是,由于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与力度多样、层次与情绪丰富,使得钢琴与乐队对比这一命题的成立具有可能性。
(一)音域、音色对比
管弦乐队是大型的器乐组合,由弦乐器、铜管乐器、木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构成。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铜管乐器包括小号、大号、长号、圆号;木管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低音单簧管、英国管等;打击乐器包括钢琴片、定音鼓、三角铁、锣、钟琴等。管弦乐队的人数多少往往按照演奏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乐队中的每一种乐器都有各自独特的音域与音色,在指挥的带领下,各乐器组同时发出的音响效果具有饱满而震撼的视听效果。
钢琴的音色与乐队相比,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具有局限性的,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正是由于钢琴的触键方式多样、演奏者的理解与情绪各有差别,钢琴的音色又是明暗色彩对比鲜明的。钢琴音域之宽广,是任何一件独奏乐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低音区的低沉浑厚、中音区的细腻质感、高音区的明亮清脆,通过演奏者的十个手指涓涓流淌、娓娓道来。
(二)氛围对比
管弦乐队的编制人数是根据演奏具体情况而变动的,最少需要40-50人,而协奏钢琴往往只有一人。从演出人数的阵势上来看,协奏钢琴在舞台上略显“孤单”。一首乐曲或一场音乐会的整体氛围如何,由舞台上的表演者和舞台下的观众共同完成。若舞台上的演奏者想要打动舞台下的观众,首先便要打动演奏者自己。因此,演奏者无论是编制庞大的乐队,还是“孤身一人”的协奏钢琴者,只要充分发挥了所掌握乐器的优势并默契配合,便能与在场的每个人产生共鸣。
二、“协奏钢琴”不仅是配角-----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Op.102第一乐章为例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大约有100多部,其中包括15首交响曲和钢琴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电影配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创作体裁。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指共同比赛竞争,因此具有平等含义。协奏钢琴不等同于伴奏,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需要互相协作、配合完成作品。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Op.102创作于1957年,是肖斯塔科维奇为他的儿子马克西姆19岁生日所作。该协奏曲在1957年由马克西姆担任钢琴部分在莫斯科國立音乐学院首演,在此之后,肖斯塔科维奇本人也演奏过这首协奏曲。其中第一乐章的旋律与节奏可谓活力与优雅并存,使笔者难以忘怀。
(一)音色的“还原”
钢琴的音色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单一的,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又是多变的,音色的多变来源于触键的不同以及结合钢琴踏板的变化。乐曲的开始由协奏钢琴演奏,前两小结模仿巴松演奏的引子,力量集中在指尖,像活泼的小精灵一般“跳”着出场,营造出幽默的基调。从第二小节最后一拍开始,右手旋律部分开始进入,模仿单簧管和双簧管的合奏音响,手指同样集中发力,不需要身体过大的动作,稍微“收”一点,以起到逐渐丰富音色的作用。从第七小节开始,主奏钢琴进入,因此协奏钢琴要立马减弱音量,触键方式与之前保持一致,仅从音量上有所变化。第22小节开始,协奏钢琴需要模仿军鼓的音色,用“敲击性”的触键方式演奏,同样注意音量不要过大,像士兵队列一样精神抖擞的进行。从37小节开始,协奏钢琴模仿弦乐组具有感染力的音色,旋律声部在此出现。演奏时要突出每个和弦的八度音,尤其右手和弦最上方音(由4或5指完成),小拇指的高音(旋律音)一定要突出。第49小节开始,协奏钢琴的低音部分模仿低音提琴的拨弦音色,在手掌支撑牢固的前提下,将大拇指与小拇指想象成一个钩子,钩住琴键,整齐而清晰,在此处作为伴奏功能音量不要太大;高音部分则模仿中提琴的短弓音色,手腕放松但不松弛,手掌支撑牢固。第88小节第一个重音,乐谱中标注了ff,由乐队的大部分乐器共同奏出,此音作为与之前段落的对比转折点,需要协奏钢琴动用全身力量并将其集中到手指,加上延音踏板的配合,如夜空中划出的一道闪电,划破苍穹。第133小节开始,协奏钢琴演奏主题旋律,模仿提琴组充满生机的音色,每个音都有个音头,需要借助延音踏板,每个音换一次踏板,并给出重音。第169小节至185小节第一拍,这是乐章中气势最恢宏的段落,协奏钢琴与主奏钢琴齐头并进,多彩出奇的和弦走向在此段落中显得格外耀眼。协奏钢琴由四分音符的三和弦的进行组成,全身发力落到指尖并结合延音踏板的使用,与主奏钢琴16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快速跑动完美结合。
(二)节奏的把握
这一乐章从始至终使用4/4拍,类似于进行曲的风格,其中在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的呼应中反复出现马达式节奏不得不在此提及。马达式节奏在这一乐章中前后共出现了十次,主奏钢琴中出现五次,协奏钢琴中出现五次,每次的出现都是由主奏钢琴提前两小节左右奏出,协奏钢琴随之附和强调。协奏钢琴弹这个节奏型时,要注意声音的紧凑感与重音的合理位置。
起速将会影响全曲的基调,因此起速的把握尤为重要。呈式部Allegro的起速由协奏钢琴决定,在日常的排练中需要注重起速的练习,排练时可使用节拍器,但最终要做到不依赖于节拍器,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三)情绪变化
呈式部(第1小节—第87小节)中既包含前半部分的幽默欢愉,又有后半部分抒情雅致风格的体现。前半部分欢快的部分,协奏钢琴的弹奏对应着跳音记号,做好低音与节拍支撑的角色;后半部分抒情部分,主奏钢琴演奏主旋律,协奏钢琴跟随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本身音量的基础上再做动态调整,与主奏钢琴进行默契配合。
展开部(第88小节—第221小节)在情绪方面与呈式部形成鲜明对比。第88小节的第一个重音就将之前蓄积的能量爆发出来,从114小节开始主旋律在协奏钢琴展开,主奏钢琴的连续八度作为节奏支撑。174小节开始是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共同达到了积累已久的高潮,更像是一种释放与解脱。
再现部(第222小节—第265)延续了肖斯塔科维奇一贯的风格,并没有完全再现呈式部,而是进行改变,从而丰富主题的音响层次进而推向尾声。主题的再现出现在协奏钢琴上,主奏钢琴的分解和弦跑动丰富了听觉效果。第238小节开始主旋律交给主奏钢琴,马达式节奏再次出现,尾声处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在八度震音与和弦的敲击中推向最终的高潮,饱含激情地结束这一乐章。
三、结语
用钢琴替代管弦乐队演奏钢琴协奏曲作为一种表演模式,在目前国内高校音乐专业的演奏中屡见不鲜。充当乐队角色的“协奏钢琴”更是值得被重视,大众需要走出“协奏”即“伴奏”功能的误区。协奏钢琴的音色变化与心态、协奏钢琴与主奏钢琴在日常排练中的要领等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苏田(1992—),女,安徽安庆人,汉族,目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协奏钢琴;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节奏曲
协奏曲起源于巴洛克时期,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作演奏整首乐曲。顾名思义,钢琴协奏曲,是由钢琴作为独奏乐器,乐队作为协奏部分的曲目体裁,乐队与钢琴在乐思发展的过程中既和谐统一又矛盾冲突,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由于乐队组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所以目前在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学实践中较难实现,因此用另一架钢琴替代乐队的双钢琴协奏便成为主流表演形式。笔者选择从“另一架钢琴”即“协奏钢琴”角度出发,结合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Op.102第一乐章进行若干思考。
一、“协奏钢琴”与乐队的对比
谈起“协奏钢琴”与乐队的比较,有人自然提出质疑:“钢琴是独奏乐器,乐队是多件乐器组成的完整体系,这两者值得比较吗?”对此,笔者想表达的是,由于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与力度多样、层次与情绪丰富,使得钢琴与乐队对比这一命题的成立具有可能性。
(一)音域、音色对比
管弦乐队是大型的器乐组合,由弦乐器、铜管乐器、木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构成。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铜管乐器包括小号、大号、长号、圆号;木管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低音单簧管、英国管等;打击乐器包括钢琴片、定音鼓、三角铁、锣、钟琴等。管弦乐队的人数多少往往按照演奏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乐队中的每一种乐器都有各自独特的音域与音色,在指挥的带领下,各乐器组同时发出的音响效果具有饱满而震撼的视听效果。
钢琴的音色与乐队相比,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具有局限性的,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正是由于钢琴的触键方式多样、演奏者的理解与情绪各有差别,钢琴的音色又是明暗色彩对比鲜明的。钢琴音域之宽广,是任何一件独奏乐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低音区的低沉浑厚、中音区的细腻质感、高音区的明亮清脆,通过演奏者的十个手指涓涓流淌、娓娓道来。
(二)氛围对比
管弦乐队的编制人数是根据演奏具体情况而变动的,最少需要40-50人,而协奏钢琴往往只有一人。从演出人数的阵势上来看,协奏钢琴在舞台上略显“孤单”。一首乐曲或一场音乐会的整体氛围如何,由舞台上的表演者和舞台下的观众共同完成。若舞台上的演奏者想要打动舞台下的观众,首先便要打动演奏者自己。因此,演奏者无论是编制庞大的乐队,还是“孤身一人”的协奏钢琴者,只要充分发挥了所掌握乐器的优势并默契配合,便能与在场的每个人产生共鸣。
二、“协奏钢琴”不仅是配角-----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Op.102第一乐章为例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大约有100多部,其中包括15首交响曲和钢琴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电影配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创作体裁。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指共同比赛竞争,因此具有平等含义。协奏钢琴不等同于伴奏,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需要互相协作、配合完成作品。这首《第二钢琴协奏曲》Op.102创作于1957年,是肖斯塔科维奇为他的儿子马克西姆19岁生日所作。该协奏曲在1957年由马克西姆担任钢琴部分在莫斯科國立音乐学院首演,在此之后,肖斯塔科维奇本人也演奏过这首协奏曲。其中第一乐章的旋律与节奏可谓活力与优雅并存,使笔者难以忘怀。
(一)音色的“还原”
钢琴的音色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单一的,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又是多变的,音色的多变来源于触键的不同以及结合钢琴踏板的变化。乐曲的开始由协奏钢琴演奏,前两小结模仿巴松演奏的引子,力量集中在指尖,像活泼的小精灵一般“跳”着出场,营造出幽默的基调。从第二小节最后一拍开始,右手旋律部分开始进入,模仿单簧管和双簧管的合奏音响,手指同样集中发力,不需要身体过大的动作,稍微“收”一点,以起到逐渐丰富音色的作用。从第七小节开始,主奏钢琴进入,因此协奏钢琴要立马减弱音量,触键方式与之前保持一致,仅从音量上有所变化。第22小节开始,协奏钢琴需要模仿军鼓的音色,用“敲击性”的触键方式演奏,同样注意音量不要过大,像士兵队列一样精神抖擞的进行。从37小节开始,协奏钢琴模仿弦乐组具有感染力的音色,旋律声部在此出现。演奏时要突出每个和弦的八度音,尤其右手和弦最上方音(由4或5指完成),小拇指的高音(旋律音)一定要突出。第49小节开始,协奏钢琴的低音部分模仿低音提琴的拨弦音色,在手掌支撑牢固的前提下,将大拇指与小拇指想象成一个钩子,钩住琴键,整齐而清晰,在此处作为伴奏功能音量不要太大;高音部分则模仿中提琴的短弓音色,手腕放松但不松弛,手掌支撑牢固。第88小节第一个重音,乐谱中标注了ff,由乐队的大部分乐器共同奏出,此音作为与之前段落的对比转折点,需要协奏钢琴动用全身力量并将其集中到手指,加上延音踏板的配合,如夜空中划出的一道闪电,划破苍穹。第133小节开始,协奏钢琴演奏主题旋律,模仿提琴组充满生机的音色,每个音都有个音头,需要借助延音踏板,每个音换一次踏板,并给出重音。第169小节至185小节第一拍,这是乐章中气势最恢宏的段落,协奏钢琴与主奏钢琴齐头并进,多彩出奇的和弦走向在此段落中显得格外耀眼。协奏钢琴由四分音符的三和弦的进行组成,全身发力落到指尖并结合延音踏板的使用,与主奏钢琴16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快速跑动完美结合。
(二)节奏的把握
这一乐章从始至终使用4/4拍,类似于进行曲的风格,其中在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的呼应中反复出现马达式节奏不得不在此提及。马达式节奏在这一乐章中前后共出现了十次,主奏钢琴中出现五次,协奏钢琴中出现五次,每次的出现都是由主奏钢琴提前两小节左右奏出,协奏钢琴随之附和强调。协奏钢琴弹这个节奏型时,要注意声音的紧凑感与重音的合理位置。
起速将会影响全曲的基调,因此起速的把握尤为重要。呈式部Allegro的起速由协奏钢琴决定,在日常的排练中需要注重起速的练习,排练时可使用节拍器,但最终要做到不依赖于节拍器,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三)情绪变化
呈式部(第1小节—第87小节)中既包含前半部分的幽默欢愉,又有后半部分抒情雅致风格的体现。前半部分欢快的部分,协奏钢琴的弹奏对应着跳音记号,做好低音与节拍支撑的角色;后半部分抒情部分,主奏钢琴演奏主旋律,协奏钢琴跟随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本身音量的基础上再做动态调整,与主奏钢琴进行默契配合。
展开部(第88小节—第221小节)在情绪方面与呈式部形成鲜明对比。第88小节的第一个重音就将之前蓄积的能量爆发出来,从114小节开始主旋律在协奏钢琴展开,主奏钢琴的连续八度作为节奏支撑。174小节开始是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共同达到了积累已久的高潮,更像是一种释放与解脱。
再现部(第222小节—第265)延续了肖斯塔科维奇一贯的风格,并没有完全再现呈式部,而是进行改变,从而丰富主题的音响层次进而推向尾声。主题的再现出现在协奏钢琴上,主奏钢琴的分解和弦跑动丰富了听觉效果。第238小节开始主旋律交给主奏钢琴,马达式节奏再次出现,尾声处主奏钢琴与协奏钢琴在八度震音与和弦的敲击中推向最终的高潮,饱含激情地结束这一乐章。
三、结语
用钢琴替代管弦乐队演奏钢琴协奏曲作为一种表演模式,在目前国内高校音乐专业的演奏中屡见不鲜。充当乐队角色的“协奏钢琴”更是值得被重视,大众需要走出“协奏”即“伴奏”功能的误区。协奏钢琴的音色变化与心态、协奏钢琴与主奏钢琴在日常排练中的要领等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苏田(1992—),女,安徽安庆人,汉族,目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