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经过概括、提炼的“主问题”可以简化教学头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可从抓住文章题目、通过文章的主旨句、关注主人公命运变迁、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设计主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求教师深入阅读文本,挖掘关键词,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疑问中获得主问题。
关键词:主问题;设计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面对庞大的阅读教材,教师的问题往往呈现出纷繁复杂且令学生应接不暇的局面,如果课堂上能有经过概括、提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问题”出现,阅读教学的天空会变得明朗开阔。在1993年余映潮提出了“主问题”的概念,在教学实践中,“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一、主问题的设计角度
1.抓住文章题目设计主问题
题目是经过作者提炼出来的,对文章极具概括力的字眼,有的是文章主题,有的是文章线索,有的交代文章描写对象。每教授一篇新课文,首先要抓住题目。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题目交待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我们应抓住其中关键信息,即主人公 “荆轲”、动词“刺”和行刺的对象“秦王”。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为:荆轲为什么行刺秦王?怎样行刺?结果如何?三个问题连成一气,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和思考。就此达到了两个目的:①学生在主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思考,梳理出故事梗概;②荆轲 “深沉、刚毅、机智勇敢” 的性格也在梳理情节中体现出来。
2.通过文章的主旨句设计主问题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来看,或是抒发对人物的赞美或批判,或是抒发对景物的喜爱或思考,或是表达对某种现象的思考或担忧,有的文章可以从中直接找出主旨句,有的需要我们组织语言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能够牵动全篇的主问题。
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可以设计如下的主问题:郁达夫是一个南方人,但他却深情地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为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需认真阅读课文,从主客体两个角度来思考。最终学生会发现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面对故都的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清凉、寂寥,还有历史的沧桑、成熟生命的静美厚重。就此,学生不但感受到了作者对北国的秋的眷恋和向往之情,而且体会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悟。
3.关注主人公命运变迁设计主问题
一篇文章作者常常借助主人公命运的变迁揭示某些隐藏其身后的社会现实或道理。我们不妨围绕主人公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梳理主人公命运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在学习《祝福》时,可抓住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而勾勒她的人生轨迹,主问题设计为:找出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谈谈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相关语句,起初祥林嫂年轻丧夫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后遭受接连丧夫丧子的精神打击,变得动摇、迷惘,最后精神世界彻底崩溃,在祝福声中寂寂地离开世界。学生不禁要问,鲁迅先生借这样一个不幸妇女的遭遇要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在祥林嫂命运变迁中,她都是被支配的对象,鲁四老爷、婆婆、柳妈、鲁镇的人们这些操控她命运的人就是一把把无形的匕首将她逼向绝路,进而学生可以发现这些人的共性,那就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最后探究出本文的主旨即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毒害。
4.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设计主问题
课堂提问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着眼于为学生的成长而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去探究,同时对学生的人生更有帮助。
例如学习荀子《劝学》时,可以根据学生们高中紧张学习的现状,设计如下主问题: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苦苦思索最终找出了使人向善的办法那就是学习,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学生参照课下注释理清文意后,可以总结出作为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要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方能取得进步,弥补自身的不足。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同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二、主问题的设计要求
1.深入阅读文本,提炼主问题
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提到“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要解决这些微观的问题,不但要有深厚的宏观血样,而且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功夫,这种功夫,不是一般的,而是过硬的功夫。而这种过硬功夫的特点,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越是细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學术水平”,这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设计主问题前,教师应当反复深入阅读文本,有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解读。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要保证学生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能充分展开活动。
2.从教学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例如,在学习《小狗包弟》时,学生阅读完文章自然会联系自己生活,或者回忆起自己与小动物的各种情结,抓住这个兴趣点,可以设计主问题为“你如何看待作者为自保而放弃小狗的行为”,突破先介绍历史背景再解释文本的老路,学生发现巴金家里的包弟和自己生活中的小狗并无两样却遭受被送走的厄运,就会挖掘文本中隐含的历史背景信息,用文本自身诠释这一特殊现象,对文本解读的难点就迎刃而解。
3.从学生的疑问中获得主问题
“主问题”的设计角度是多方面的也是灵活机动的,不可教条;“主问题”的来源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预习时所提的问题中筛选、提炼。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当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这种问题设计因能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成为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5期
[3]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3月1日
关键词:主问题;设计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面对庞大的阅读教材,教师的问题往往呈现出纷繁复杂且令学生应接不暇的局面,如果课堂上能有经过概括、提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问题”出现,阅读教学的天空会变得明朗开阔。在1993年余映潮提出了“主问题”的概念,在教学实践中,“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一、主问题的设计角度
1.抓住文章题目设计主问题
题目是经过作者提炼出来的,对文章极具概括力的字眼,有的是文章主题,有的是文章线索,有的交代文章描写对象。每教授一篇新课文,首先要抓住题目。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题目交待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我们应抓住其中关键信息,即主人公 “荆轲”、动词“刺”和行刺的对象“秦王”。据此,可以设计主问题为:荆轲为什么行刺秦王?怎样行刺?结果如何?三个问题连成一气,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和思考。就此达到了两个目的:①学生在主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思考,梳理出故事梗概;②荆轲 “深沉、刚毅、机智勇敢” 的性格也在梳理情节中体现出来。
2.通过文章的主旨句设计主问题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来看,或是抒发对人物的赞美或批判,或是抒发对景物的喜爱或思考,或是表达对某种现象的思考或担忧,有的文章可以从中直接找出主旨句,有的需要我们组织语言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能够牵动全篇的主问题。
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可以设计如下的主问题:郁达夫是一个南方人,但他却深情地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为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需认真阅读课文,从主客体两个角度来思考。最终学生会发现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面对故都的秋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清凉、寂寥,还有历史的沧桑、成熟生命的静美厚重。就此,学生不但感受到了作者对北国的秋的眷恋和向往之情,而且体会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悟。
3.关注主人公命运变迁设计主问题
一篇文章作者常常借助主人公命运的变迁揭示某些隐藏其身后的社会现实或道理。我们不妨围绕主人公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梳理主人公命运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在学习《祝福》时,可抓住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而勾勒她的人生轨迹,主问题设计为:找出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谈谈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相关语句,起初祥林嫂年轻丧夫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后遭受接连丧夫丧子的精神打击,变得动摇、迷惘,最后精神世界彻底崩溃,在祝福声中寂寂地离开世界。学生不禁要问,鲁迅先生借这样一个不幸妇女的遭遇要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在祥林嫂命运变迁中,她都是被支配的对象,鲁四老爷、婆婆、柳妈、鲁镇的人们这些操控她命运的人就是一把把无形的匕首将她逼向绝路,进而学生可以发现这些人的共性,那就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最后探究出本文的主旨即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毒害。
4.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设计主问题
课堂提问应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着眼于为学生的成长而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去探究,同时对学生的人生更有帮助。
例如学习荀子《劝学》时,可以根据学生们高中紧张学习的现状,设计如下主问题: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苦苦思索最终找出了使人向善的办法那就是学习,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学生参照课下注释理清文意后,可以总结出作为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要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方能取得进步,弥补自身的不足。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同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二、主问题的设计要求
1.深入阅读文本,提炼主问题
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提到“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要解决这些微观的问题,不但要有深厚的宏观血样,而且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功夫,这种功夫,不是一般的,而是过硬的功夫。而这种过硬功夫的特点,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越是细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學术水平”,这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设计主问题前,教师应当反复深入阅读文本,有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解读。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要保证学生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能充分展开活动。
2.从教学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例如,在学习《小狗包弟》时,学生阅读完文章自然会联系自己生活,或者回忆起自己与小动物的各种情结,抓住这个兴趣点,可以设计主问题为“你如何看待作者为自保而放弃小狗的行为”,突破先介绍历史背景再解释文本的老路,学生发现巴金家里的包弟和自己生活中的小狗并无两样却遭受被送走的厄运,就会挖掘文本中隐含的历史背景信息,用文本自身诠释这一特殊现象,对文本解读的难点就迎刃而解。
3.从学生的疑问中获得主问题
“主问题”的设计角度是多方面的也是灵活机动的,不可教条;“主问题”的来源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预习时所提的问题中筛选、提炼。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当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这种问题设计因能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成为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我对阅读教学“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5期
[3]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