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户撒乡地处山区,气候冷凉,旱地面积25663.1亩,玉米是我县畜牧业主饲料之一,长期以来,单产不高,栽培管理粗放,群体结构不够合理规范,严重影响我乡玉米产量。本文论述了玉米地膜覆盖创高产的先进技术措施,对指导全乡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40-02
户撒阿昌族乡位于陇川县西北部,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全国最大的阿昌族聚居地,距县城章凤46公里,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公里。全乡总体地貌是两山一坝的狭长小盆地,坝区海拔1380~1480米之间,最高海拔2138米,全乡国土面积251.9KM2。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年日照总量1965小时,太阳总辐射为每平方米138~140千卡,年均无霜期278天,年降雨量2053毫米,相对湿度为84%,森林覆盖率48.9%。
户撒阿昌族乡11个村民委员会,12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5588户,总人口24339人。阿昌族1305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3.6%,汉族7328人,占30.1%;全乡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7771.2亩,其中水田42108.1亩(包括雷响田8859亩),旱地25663.1亩,人均耕地为2.9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乡。玉米是我县主要饲料作物之一,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原料,对户撒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种植方式:粗放、平均单产低,属于低水平的生产地,因此在户撒乡开展玉米高产十分必要。
一、膜覆盖栽培
膜覆盖栽培玉米是指在包谷生育期中采用超薄膜覆盖地面的一种方法,在玉米全生育期实行地膜覆盖,使玉米获得高产稳产。据我县多点实验种植结果:平均每亩增产70~100千克左右,增产最高达43.5%,是提高玉米产量的突破性技术。
二、技术优势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确保全苗、保温保湿、抗旱防涝、防止土壤养分损失、稳产高产等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地温
地膜覆盖增温保湿。根据科学实验:表明包谷全全生育期中,覆盖栽培技术比露天栽培日平均地温高6.56℃;成熟期提早15~20天。
2.防止水分蒸发
通过地膜覆盖,土壤水不易蒸发,能进一步提供玉米生长需要,减少了水分的丧失,还可以使土壤深层的水分上移,提高土壤耕层的含水量。盖膜减少了雨水直接冲刷而造成的土壤养分严重流失。
3.加速土壤养分的转化
盖膜后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供包谷直接吸收利用,特别是无机态氮显著增加。
4.促进根系发育
采用薄膜覆盖栽培包谷根系发达,据测定:地膜覆盖包谷不定根层数增加1~2层,根系增加6.6~9条,此外覆盖栽培还有防除杂草的作用。
三、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当前较抗病、高产、优质良种,确保生物学高产基础
我乡属于多雨区,玉米生长期降雨量是全年降雨量的88~90%,温暖潮湿,多雨寡照,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发生严重,所以应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果穗苞叶较长的品种。适宜我乡种植的杂交玉米良种:海禾系列、北玉系列为主要栽培品种。
2.精细整地,适时播种
苗齐、苗匀、苗壮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在生产上必须做到精耕细作,适时播种,确保一次性出苗。我乡玉米生产区无灌溉条件,全靠雨水,一般在5月底6月初以后才稳定进入雨季,因此一定要根据雨水到来的早晚,来决定播种时间,当雨季来临、雨水下透以后才能播种,在此以前必须做好栽前的准备工作。土壤要求深耕细碎,清除残株,做到土细墒平。等待雨水下透后再进行人工点播,确保一次性出苗。
3.合理增加密度,规范化种植确保群体结构合理
玉米品种多为单株单穗型,密度过大、过小不利用产量提高,因此在生产中利用增株增穗来达到群体增产,是玉米高产的中心环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等行距播种,拉线开沟条栽,行距0.75~0.8米、株距0.2~0.22米,每丛留1株,亩株数设计在4000~4500株之间为比较适应,为单产750千克以上打好群体基础。
4.科学施肥,攻克单株产量
测土配方施肥是主攻穗粒重的关键措施,示范区通过土样分析,根据目标产量计算施肥总量,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公斤的基础上,单产750千克以上每亩施复和肥10千克,尿素7千克。因为实行全生育期覆盖,后期施肥不便,因此肥料要求一次性深施,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00~150千克,尿素3~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地虫灵0.15千克。
5.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1)、开墒沟,沟深0.05m,沟距0.8m。(2)、把化肥、农药、农家肥撒入沟内,每亩施尿素3~5千克,过磷酸钙5克,地虫灵0.15千克,农家肥100~150千克。(3)、盖土垒墒,使墒面土层厚度达到0.15~0.2m。沟内留有适量泥土以备盖膜、盖种之用。(4)、将农药阿特拉津喷施在墒面上。(5)、选用0.7~0.8m宽幅薄膜覆盖,然后用细土将两边压实。(6)、破膜点种子,株距0.2~0.25n,打下泥洞,深度0.06~0.08m,放下1~2粒种子,加盖细土。
四、科学管理
1.苗期管理
播种后4~5天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有些幼苗顺膜生长需要破膜,将幼苗放出膜外然后用土封好,以避免热蒸气从破口排出熏蒸幼苗或地膜被大风吹破。3~4叶期进行间苗定苗,坚持“四去三留”。去除弱苗、徒长苗、病苗、混杂苗;留壮苗、齐苗、长势一致苗。每丛留苗1株。
2.病虫害防治
一是播种后用地虫灵伴成毒土撒在沟内防治地老虎、金针线虫、白蚂蚁等害虫:二是7~8叶期用50%多菌灵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水喷雾防止治灰斑病和大小斑病。三是当玉米植株长到1米高时,用 2.5%敌杀死乳油20~40毫升或90%万灵可溶性粉剂15~20克兑水喷雾,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3.看苗追肥,防止早衰
地膜玉米生长势强,土壤肥力差或者基肥不足会造成后期脱肥早衰。第一次施肥:当玉米4~5片叶每亩1.5kg尿素追苗肥。第二次施肥:大喇叭口时,每亩2~2.5kg尿素追穗肥。施肥的方法:用木桩在丛间内打出深度为0.1~0.12m的孔洞,,施肥后随即用土封严孔口。切忌不可将化肥施在植株基部以免烧根。
4.防除草害
化学除草选用草甘磷等农药,喷洒墒沟内杂草,但不可将药液喷洒到玉米上,防止发生药害。对玉米植株下长出的杂草,一经发现及时拔除,以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
5.适时收获,清除残膜
地膜玉米一般提前半月成熟,要适时收获,避免鼠害造成损失。收获后应清除残留地膜,防止污染土壤和影响后作生长。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40-02
户撒阿昌族乡位于陇川县西北部,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全国最大的阿昌族聚居地,距县城章凤46公里,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公里。全乡总体地貌是两山一坝的狭长小盆地,坝区海拔1380~1480米之间,最高海拔2138米,全乡国土面积251.9KM2。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年日照总量1965小时,太阳总辐射为每平方米138~140千卡,年均无霜期278天,年降雨量2053毫米,相对湿度为84%,森林覆盖率48.9%。
户撒阿昌族乡11个村民委员会,12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5588户,总人口24339人。阿昌族1305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3.6%,汉族7328人,占30.1%;全乡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7771.2亩,其中水田42108.1亩(包括雷响田8859亩),旱地25663.1亩,人均耕地为2.9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乡。玉米是我县主要饲料作物之一,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原料,对户撒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种植方式:粗放、平均单产低,属于低水平的生产地,因此在户撒乡开展玉米高产十分必要。
一、膜覆盖栽培
膜覆盖栽培玉米是指在包谷生育期中采用超薄膜覆盖地面的一种方法,在玉米全生育期实行地膜覆盖,使玉米获得高产稳产。据我县多点实验种植结果:平均每亩增产70~100千克左右,增产最高达43.5%,是提高玉米产量的突破性技术。
二、技术优势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确保全苗、保温保湿、抗旱防涝、防止土壤养分损失、稳产高产等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地温
地膜覆盖增温保湿。根据科学实验:表明包谷全全生育期中,覆盖栽培技术比露天栽培日平均地温高6.56℃;成熟期提早15~20天。
2.防止水分蒸发
通过地膜覆盖,土壤水不易蒸发,能进一步提供玉米生长需要,减少了水分的丧失,还可以使土壤深层的水分上移,提高土壤耕层的含水量。盖膜减少了雨水直接冲刷而造成的土壤养分严重流失。
3.加速土壤养分的转化
盖膜后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供包谷直接吸收利用,特别是无机态氮显著增加。
4.促进根系发育
采用薄膜覆盖栽培包谷根系发达,据测定:地膜覆盖包谷不定根层数增加1~2层,根系增加6.6~9条,此外覆盖栽培还有防除杂草的作用。
三、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当前较抗病、高产、优质良种,确保生物学高产基础
我乡属于多雨区,玉米生长期降雨量是全年降雨量的88~90%,温暖潮湿,多雨寡照,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发生严重,所以应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果穗苞叶较长的品种。适宜我乡种植的杂交玉米良种:海禾系列、北玉系列为主要栽培品种。
2.精细整地,适时播种
苗齐、苗匀、苗壮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在生产上必须做到精耕细作,适时播种,确保一次性出苗。我乡玉米生产区无灌溉条件,全靠雨水,一般在5月底6月初以后才稳定进入雨季,因此一定要根据雨水到来的早晚,来决定播种时间,当雨季来临、雨水下透以后才能播种,在此以前必须做好栽前的准备工作。土壤要求深耕细碎,清除残株,做到土细墒平。等待雨水下透后再进行人工点播,确保一次性出苗。
3.合理增加密度,规范化种植确保群体结构合理
玉米品种多为单株单穗型,密度过大、过小不利用产量提高,因此在生产中利用增株增穗来达到群体增产,是玉米高产的中心环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等行距播种,拉线开沟条栽,行距0.75~0.8米、株距0.2~0.22米,每丛留1株,亩株数设计在4000~4500株之间为比较适应,为单产750千克以上打好群体基础。
4.科学施肥,攻克单株产量
测土配方施肥是主攻穗粒重的关键措施,示范区通过土样分析,根据目标产量计算施肥总量,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公斤的基础上,单产750千克以上每亩施复和肥10千克,尿素7千克。因为实行全生育期覆盖,后期施肥不便,因此肥料要求一次性深施,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00~150千克,尿素3~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地虫灵0.15千克。
5.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1)、开墒沟,沟深0.05m,沟距0.8m。(2)、把化肥、农药、农家肥撒入沟内,每亩施尿素3~5千克,过磷酸钙5克,地虫灵0.15千克,农家肥100~150千克。(3)、盖土垒墒,使墒面土层厚度达到0.15~0.2m。沟内留有适量泥土以备盖膜、盖种之用。(4)、将农药阿特拉津喷施在墒面上。(5)、选用0.7~0.8m宽幅薄膜覆盖,然后用细土将两边压实。(6)、破膜点种子,株距0.2~0.25n,打下泥洞,深度0.06~0.08m,放下1~2粒种子,加盖细土。
四、科学管理
1.苗期管理
播种后4~5天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有些幼苗顺膜生长需要破膜,将幼苗放出膜外然后用土封好,以避免热蒸气从破口排出熏蒸幼苗或地膜被大风吹破。3~4叶期进行间苗定苗,坚持“四去三留”。去除弱苗、徒长苗、病苗、混杂苗;留壮苗、齐苗、长势一致苗。每丛留苗1株。
2.病虫害防治
一是播种后用地虫灵伴成毒土撒在沟内防治地老虎、金针线虫、白蚂蚁等害虫:二是7~8叶期用50%多菌灵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水喷雾防止治灰斑病和大小斑病。三是当玉米植株长到1米高时,用 2.5%敌杀死乳油20~40毫升或90%万灵可溶性粉剂15~20克兑水喷雾,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3.看苗追肥,防止早衰
地膜玉米生长势强,土壤肥力差或者基肥不足会造成后期脱肥早衰。第一次施肥:当玉米4~5片叶每亩1.5kg尿素追苗肥。第二次施肥:大喇叭口时,每亩2~2.5kg尿素追穗肥。施肥的方法:用木桩在丛间内打出深度为0.1~0.12m的孔洞,,施肥后随即用土封严孔口。切忌不可将化肥施在植株基部以免烧根。
4.防除草害
化学除草选用草甘磷等农药,喷洒墒沟内杂草,但不可将药液喷洒到玉米上,防止发生药害。对玉米植株下长出的杂草,一经发现及时拔除,以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
5.适时收获,清除残膜
地膜玉米一般提前半月成熟,要适时收获,避免鼠害造成损失。收获后应清除残留地膜,防止污染土壤和影响后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