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刘 辉 张桂荣 赵艳霞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为了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供广大稻农借鉴参考。
一、发病条件
高湿多雨天气,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流行较为有利。当叶瘟病中心病株已零星出现,急性发病率达1~2%,水稻破口抽穗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因此,广大水稻种植户要提高认识,加强田间监测调查,特别是高肥、高密度田块及出现急性病斑、种植感病品种地块要重点预防,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流行,克服麻痹思想,打消“不见病不打药”的侥幸心理,快速行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治稻瘟病发生,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二、防治建议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结合水稻田问生育叶龄诊断,在防病最佳时机内,充分发挥机防优势,人工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正确选择药剂,严格田间作业标准,做到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确保防病效果,提高水稻产量。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措施在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中,要特别注重水、肥管理。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做到氮肥早施,并控制用量,增施磷钾肥。加强水稻壮秧栽培,提高抗病能力。同时,要割净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以增加通风透光性。
2、防治时期(1)叶瘟: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1.5厘米,宽0.3~0.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应着重保护分蘖盛期,自水稻分蘖期开始勤检查,如发现发病中心,或零星出现急性病斑,应立即喷药,对感病的品种,低洼多肥,植株徒长的地块,作为重点喷药封锁,消灭发病中心。(2)穗颈瘟:在水稻孕穗末期(7月18日~7月底)、齐穗期(8月5日~10日)做为常规措施必须用药预防。(3)枝梗瘟、粒瘟:防治则根据水稻抽穗后15~20天当时的温度、湿度、降雨、雾天的多少及叶瘟、穗颈瘟发生情况来决定。如当时多雨、田间湿度大、低温寡照,叶瘟、穗颈瘟发病则必须防病。
3、药剂防治(1)单施药剂:每亩用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常规喷雾;或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兑水常规喷雾;或每亩用13%稻洁可湿性粉剂60~8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2)混施药剂:75%三环唑15g/亩 25%施保克(咪鲜胺)60ml~80ml/亩;25%施保克60~80ml/亩 2%加收米6080ml/亩。
三、防病注意事项
1、气候条件:早晚无风天气施药,气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0%,即早晨3:00~上午10:00、下午14:00~18:00时喷药较好。中午气温不超过27℃可以施药,过高不要施药。
2、药剂选择: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新型长效杀菌剂,淘汰防效差的杀菌剂,严禁施用未登记的杀菌剂。
3、喷雾液量 一般条件下兑水20~30升,亩,干旱条件下水量必须增加。
4、复配方 每次施药时可同时加磷酸二氢钾100g/亩植物油型助剂10ml/亩。磷酸二氢钾为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抗病抗逆抗寒能力,改善品质,对作物安全。
5、持效期 75%三环唑持效期10~15天;25%施保克(咪鲜胺)加收米持教期7~10天。25%施保克60~80ml/亩 2%加收米60~80ml/亩,可以兼治水稻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以及由此引起的褐变穗。
6、单一药剂与混合配方施药比较药剂混配方防病效果好于单一药剂使用效果,因此,提倡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在使用时根据品种抗病性及气候状况灵活运用。
给土壤消毒保蔬菜顺畅连作
姜丽丽 李文成
土壤消毒是保证蔬菜顺畅连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适用方法主要有石灰消毒、高温消毒、热水消毒、太阳能消毒、药物消毒等。
石灰消毒 6~8月清除前茬残留物,每亩施生石灰50~100公斤,在垄沟内铺稻草、麦草、玉米秸等秸秆1000~2000公斤,深翻两次将石灰和稻草埋入地下,一般埋人深度为30~40厘米。秸秆尽量短,耕翻后压实,上面覆盖薄膜密闭,防止水分散失和温度降低。从薄膜下灌水,至土壤充分湿润为止,田面不能积水。
高温消毒 密闭温室,使20厘米土层温度达40℃维持7天,或者使20厘米土层温度达37℃维持20天,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细菌、根结线虫等有害生物。消毒完成后耕翻,耕翻深度以30~40厘米为宜,以防土壤深层生物翻到地表,晾晒3~5天后播种或定植。
太阳能消毒 利用反光板的反射作用,将阳光反射或折射到地面上,以提高土壤温度。在棚内设反光板可以使地表土壤温度达50℃,使地下20厘米处的温度达15~20℃,这样能消灭大量病菌、害虫(卵)等。
热水消毒 利用高温土壤热水消毒机产生的热水对土壤消毒,用高精度传感器控制热水温度,用循环泵使水温均匀。用耐高温水管将92℃以上热水输送到需要消毒温室的栽培基质槽或栽培畦,这样可使20厘米土温在2小时左右升至50℃以上,并持续1~2小时。高温热水消毒处理,可杀灭土壤中大量根结线虫。
药剂消毒 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通过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方法消毒土壤。喷淋或浇灌是将药液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到土壤中,使药液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喷淋和浇灌方法适宜于大田、育苗营养土、温室等。主要药剂有甲醛、代森铵、波尔多液、二硫氰基甲烷等。甲醛对黑斑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较好防效。代森铵可以防治花卉黑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立枯病及球根类种球多种病害。波尔多液对黑斑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较好防效。二硫氰基甲烷对蔬菜苗期猝倒病、立枯病、腐霉病以及黄瓜、番茄、茄子、辣椒青枯病有较好防效。毒土法是将药剂按一定比例与土混合配制成毒土施入土中,沟施、穴施和撒施均可。药剂可因地、因作物合理选用。熏蒸法是利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剂将药剂注入土中,在土表覆盖薄膜等覆盖物,并密闭或半密闭设施,使药物气体在土壤中扩散,杀死病菌。土壤熏蒸后,药物需充分散发才能播种,否则易产生药害。常用的土壤熏蒸消毒剂有溴甲烷、甲醛、氯化苦等。
刘 辉 张桂荣 赵艳霞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为了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供广大稻农借鉴参考。
一、发病条件
高湿多雨天气,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流行较为有利。当叶瘟病中心病株已零星出现,急性发病率达1~2%,水稻破口抽穗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因此,广大水稻种植户要提高认识,加强田间监测调查,特别是高肥、高密度田块及出现急性病斑、种植感病品种地块要重点预防,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流行,克服麻痹思想,打消“不见病不打药”的侥幸心理,快速行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治稻瘟病发生,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二、防治建议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结合水稻田问生育叶龄诊断,在防病最佳时机内,充分发挥机防优势,人工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正确选择药剂,严格田间作业标准,做到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确保防病效果,提高水稻产量。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措施在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中,要特别注重水、肥管理。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做到氮肥早施,并控制用量,增施磷钾肥。加强水稻壮秧栽培,提高抗病能力。同时,要割净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以增加通风透光性。
2、防治时期(1)叶瘟: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1.5厘米,宽0.3~0.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应着重保护分蘖盛期,自水稻分蘖期开始勤检查,如发现发病中心,或零星出现急性病斑,应立即喷药,对感病的品种,低洼多肥,植株徒长的地块,作为重点喷药封锁,消灭发病中心。(2)穗颈瘟:在水稻孕穗末期(7月18日~7月底)、齐穗期(8月5日~10日)做为常规措施必须用药预防。(3)枝梗瘟、粒瘟:防治则根据水稻抽穗后15~20天当时的温度、湿度、降雨、雾天的多少及叶瘟、穗颈瘟发生情况来决定。如当时多雨、田间湿度大、低温寡照,叶瘟、穗颈瘟发病则必须防病。
3、药剂防治(1)单施药剂:每亩用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常规喷雾;或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兑水常规喷雾;或每亩用13%稻洁可湿性粉剂60~8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2)混施药剂:75%三环唑15g/亩 25%施保克(咪鲜胺)60ml~80ml/亩;25%施保克60~80ml/亩 2%加收米6080ml/亩。
三、防病注意事项
1、气候条件:早晚无风天气施药,气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0%,即早晨3:00~上午10:00、下午14:00~18:00时喷药较好。中午气温不超过27℃可以施药,过高不要施药。
2、药剂选择: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新型长效杀菌剂,淘汰防效差的杀菌剂,严禁施用未登记的杀菌剂。
3、喷雾液量 一般条件下兑水20~30升,亩,干旱条件下水量必须增加。
4、复配方 每次施药时可同时加磷酸二氢钾100g/亩植物油型助剂10ml/亩。磷酸二氢钾为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抗病抗逆抗寒能力,改善品质,对作物安全。
5、持效期 75%三环唑持效期10~15天;25%施保克(咪鲜胺)加收米持教期7~10天。25%施保克60~80ml/亩 2%加收米60~80ml/亩,可以兼治水稻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以及由此引起的褐变穗。
6、单一药剂与混合配方施药比较药剂混配方防病效果好于单一药剂使用效果,因此,提倡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在使用时根据品种抗病性及气候状况灵活运用。
给土壤消毒保蔬菜顺畅连作
姜丽丽 李文成
土壤消毒是保证蔬菜顺畅连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适用方法主要有石灰消毒、高温消毒、热水消毒、太阳能消毒、药物消毒等。
石灰消毒 6~8月清除前茬残留物,每亩施生石灰50~100公斤,在垄沟内铺稻草、麦草、玉米秸等秸秆1000~2000公斤,深翻两次将石灰和稻草埋入地下,一般埋人深度为30~40厘米。秸秆尽量短,耕翻后压实,上面覆盖薄膜密闭,防止水分散失和温度降低。从薄膜下灌水,至土壤充分湿润为止,田面不能积水。
高温消毒 密闭温室,使20厘米土层温度达40℃维持7天,或者使20厘米土层温度达37℃维持20天,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细菌、根结线虫等有害生物。消毒完成后耕翻,耕翻深度以30~40厘米为宜,以防土壤深层生物翻到地表,晾晒3~5天后播种或定植。
太阳能消毒 利用反光板的反射作用,将阳光反射或折射到地面上,以提高土壤温度。在棚内设反光板可以使地表土壤温度达50℃,使地下20厘米处的温度达15~20℃,这样能消灭大量病菌、害虫(卵)等。
热水消毒 利用高温土壤热水消毒机产生的热水对土壤消毒,用高精度传感器控制热水温度,用循环泵使水温均匀。用耐高温水管将92℃以上热水输送到需要消毒温室的栽培基质槽或栽培畦,这样可使20厘米土温在2小时左右升至50℃以上,并持续1~2小时。高温热水消毒处理,可杀灭土壤中大量根结线虫。
药剂消毒 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通过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方法消毒土壤。喷淋或浇灌是将药液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到土壤中,使药液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喷淋和浇灌方法适宜于大田、育苗营养土、温室等。主要药剂有甲醛、代森铵、波尔多液、二硫氰基甲烷等。甲醛对黑斑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较好防效。代森铵可以防治花卉黑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立枯病及球根类种球多种病害。波尔多液对黑斑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较好防效。二硫氰基甲烷对蔬菜苗期猝倒病、立枯病、腐霉病以及黄瓜、番茄、茄子、辣椒青枯病有较好防效。毒土法是将药剂按一定比例与土混合配制成毒土施入土中,沟施、穴施和撒施均可。药剂可因地、因作物合理选用。熏蒸法是利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剂将药剂注入土中,在土表覆盖薄膜等覆盖物,并密闭或半密闭设施,使药物气体在土壤中扩散,杀死病菌。土壤熏蒸后,药物需充分散发才能播种,否则易产生药害。常用的土壤熏蒸消毒剂有溴甲烷、甲醛、氯化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