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泰蓝的制作》谈说明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明文等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品读来理解、体会写作的对象,进而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虽然有些文本情感表达不是很明显);通过语言的品读来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说明文这种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它的语言,是它独特的言语方式,而不是其他的,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有语文性,让语文课成之为语文课。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景泰蓝的制作》;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背景
  《景泰蓝的制作》最早选入人教版教材,进入新世纪人教版改革的时候没有再选入新课标版的教材中。此文在1980年、1990年人教版时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关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但是这些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在初中阶段已经很详细地学过了,如果高中阶段的教学还是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么在教学内容上跟初中就没有区别,更谈不上深化。
  2004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投入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又重新把它选入了必修五教材“科学之 光”专题的“美丽的创造”这个板块之中。从专题教学的需要上看,应该让学生领略到科学中的美丽创造,体验和体会景泰蓝这种传统工艺的精美、精巧和工艺的繁复。
  在研读课文的时候,笔者发现,叶老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在遣词造句上是极为用心的,他的语言平实、干净,却生动形象,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了一种浓浓的感叹、赞美之情。远远超越了我们平常对说明文在语言风格上的概念化认识——说明文语言是客观、准确、科学的。而通过语言来理解、把握写作者的情感、心理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对《景泰蓝的制作》这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景泰蓝及其制作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景泰蓝的实物和景泰蓝的制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达成这一目的,分两步走:
  第一步,出示一个景泰蓝的实物,小花瓶工艺品,在学生当中传看;
  第二步,观看《国宝档案·认识景泰蓝及其制作》视频。
  结合看过的视频和课文,让学生概括总结景泰蓝的制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进行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探索。进行“晨诵经典”,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举办“校园读书讲坛”,在交流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开设“经典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传統文化书籍的正确方法;丰富的班级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校园读书活动着意突出传统文化主题,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发挥家长“一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开展优质文化教育。对此,高中学校要深入地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地域文化特色和教师优势出发积极开展语文领域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当辅助教学大纲,弥补新课标中存在的薄弱点,让教学更贴近地方实际,把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下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小学是学生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育是其中重要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经典诵读的活动开始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体系中,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
【摘要】中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涉猎范围极广,囊括了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方面,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听到“国学”二字,第一时间联想到多半是“诗词歌赋”和“吟诗作对”。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异常火爆,备受追捧。“诗歌和远方”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语文不全等于国学,但是它绝对和国学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本文探讨的国学范畴仅限于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内容,如何把二者的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文作業优化设计的现状,提出作业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应该随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不断优化的观点,指出语文教师在更新作业设计观念的基础上,要着眼学生能力发展,更新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主要从尊重个性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凸显主体地位,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探究精神,
【摘要】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前人解析出不少的认识和方法。本文认为,对于这些认识和方法,有更本质的描述可以加以概括,即“角度灵活”和“层次丰富”,大部分的技巧都可以被这两点涵盖。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塑造;角度;层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在作者笔下,每个主要人物形象都被塑造得活灵活现、各有各的神采。作者
【摘要】专注力是具有人脑意识的个体有意地集中于一个事物或活动的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当下,如何把学生从智能手机的“旋涡”拉回到学习、生活中来,让学生把专注力更多地投放到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在阐述专注力概念的基础上简要说明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意义,并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