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明文等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品读来理解、体会写作的对象,进而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虽然有些文本情感表达不是很明显);通过语言的品读来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说明文这种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它的语言,是它独特的言语方式,而不是其他的,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有语文性,让语文课成之为语文课。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景泰蓝的制作》;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背景
《景泰蓝的制作》最早选入人教版教材,进入新世纪人教版改革的时候没有再选入新课标版的教材中。此文在1980年、1990年人教版时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关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但是这些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在初中阶段已经很详细地学过了,如果高中阶段的教学还是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么在教学内容上跟初中就没有区别,更谈不上深化。
2004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投入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又重新把它选入了必修五教材“科学之 光”专题的“美丽的创造”这个板块之中。从专题教学的需要上看,应该让学生领略到科学中的美丽创造,体验和体会景泰蓝这种传统工艺的精美、精巧和工艺的繁复。
在研读课文的时候,笔者发现,叶老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在遣词造句上是极为用心的,他的语言平实、干净,却生动形象,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了一种浓浓的感叹、赞美之情。远远超越了我们平常对说明文在语言风格上的概念化认识——说明文语言是客观、准确、科学的。而通过语言来理解、把握写作者的情感、心理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对《景泰蓝的制作》这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景泰蓝及其制作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景泰蓝的实物和景泰蓝的制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达成这一目的,分两步走:
第一步,出示一个景泰蓝的实物,小花瓶工艺品,在学生当中传看;
第二步,观看《国宝档案·认识景泰蓝及其制作》视频。
结合看过的视频和课文,让学生概括总结景泰蓝的制作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景泰蓝的制作》;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背景
《景泰蓝的制作》最早选入人教版教材,进入新世纪人教版改革的时候没有再选入新课标版的教材中。此文在1980年、1990年人教版时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关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但是这些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在初中阶段已经很详细地学过了,如果高中阶段的教学还是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么在教学内容上跟初中就没有区别,更谈不上深化。
2004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投入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又重新把它选入了必修五教材“科学之 光”专题的“美丽的创造”这个板块之中。从专题教学的需要上看,应该让学生领略到科学中的美丽创造,体验和体会景泰蓝这种传统工艺的精美、精巧和工艺的繁复。
在研读课文的时候,笔者发现,叶老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在遣词造句上是极为用心的,他的语言平实、干净,却生动形象,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了一种浓浓的感叹、赞美之情。远远超越了我们平常对说明文在语言风格上的概念化认识——说明文语言是客观、准确、科学的。而通过语言来理解、把握写作者的情感、心理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对《景泰蓝的制作》这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景泰蓝及其制作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景泰蓝的实物和景泰蓝的制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达成这一目的,分两步走:
第一步,出示一个景泰蓝的实物,小花瓶工艺品,在学生当中传看;
第二步,观看《国宝档案·认识景泰蓝及其制作》视频。
结合看过的视频和课文,让学生概括总结景泰蓝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