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关照下的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名词的理解与表达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可表示职业身份,也可表示行为动作。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在句子中的理解及翻译。
  关键词:名词;动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0-0049-3
  Abstract: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e noun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verbs ending with -er, -or or -ar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They may refer to identity or occupation, behavior or acti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ng of the nou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
  Key words: nouns, verbs, translation
  
  1. 引言
  
  语境,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上下文。在翻译的过程中,语境对于词义的确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语境,词义就无法确定。英国著名语言学家Firth(1952)讲过,“每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就是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会表达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以下简称为:-er〈-or,-ar〉名词)也是如此,语境不同,它所表达的意义也会不同。请看下面一段英文,注意句中bargainer的理解与翻译。
  Believed it was not anything dangerous or valuable, Jendry gave Colo the pineapple. Careful bargainer that she was, Colo then broke the key chain and gave Jendry a link, perhaps figuring, why give her the whole thing if I can get a bit of pineapple for each piece?
  这段话摘自一篇题为《动物到底想些什么》的科普文章。从上下文可知,Colo是个大猩猩, Jendry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一天Jendry发现大猩猩在摆弄什么东西,就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她给了大猩猩一些花生,但大猩猩并没有理睬。她又给了一块菠萝,那猩猩才把手中的钥匙链展现出来,但并没有给她。正如上面英文所说的那样,大猩猩把钥匙链拉断,希望每一段钥匙链都能换东西吃。
  原译文是:见不是危险或珍贵物品,延德里松了一口气,把菠萝给了科洛。科洛是个精明的还价者,它把钥匙链拉断,给了延德里一段,或许在计算着,要是每一段都能换菠萝,我干嘛要全都给她。
  bargainer在上面的译文里被译成了“还价者”。但“科洛是个精明的还价者”这样的表达却不地道,当然也未能准确地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我们知道,bargainer是个名词,汉语译文是“议价者;讨价还价者”。(李北达,1998:89)但是,汉语里很少说“某某人是议价者。”或“某某人是讨价还价者。”这样的句子,更不会说 “某某人是一个精明的还价者。”这样的话语来。这说明把bargainer直接译为“还价者”是不妥当的。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单从英语和汉语的名词来说,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里,名词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但在英语里,名词还常被用来表示动作和行为。除了用抽象名词表示行为和动作(如realize→realization, complete→completion)等概念外,还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而大量的由动词派生的以-er(-or,-ar)结尾的名词也属于这种情况,这些词也常常会用来表示行为或动作。(连淑能,1993:108)所以,对于这些动词的翻译,绝对不能直接地译成名词。在很多情况下,-er(-or,-ar)结尾的名词是要译成动词的。例如:“He is a good liar.”,在这个句子中,liar是个名词,但它表达的却是动词lie所含的意思,而并非表达“撒谎者”这样的一个概念。所以,这个句子是不可以译为“他是一个很好的撒谎者。”或“高明的撒谎者。”,而是要译为:他真会撒谎。(李北达,1998:55)
  在“Careful bargainer that she was...”的句子里,bargainer虽然是个名词,但它表达的却是bargain所表达的动作意义,而并不表达“讨价还价者”这一名词概念。“Careful bargainer that she was....”就要译为“科洛真会讨价还价……”。
  
  2. -er(-or,-ar)名词的翻译
  
  可以看出,正确地认识理解-er(-or,-ar)名词,对于翻译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些-er(-or,-ar)名词可表达职业或身份,有些-er(-or,-ar)名词表达的却是动词的动作意义。一般来讲,当-er(-or,-ar)名词表达的是职业或身份时,-er(-or,-ar)名词通常都翻译成名词。例如:
  (1) My father is a worker. 我父亲是个工人。
  (2) She is a famous singer. 她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
  一般来讲,当-er(-or,-ar)名词在句子中不表达职业或身份时,此时该名词就用来表达动作或行为。在这种情况下,-er(-or,-ar)名词就常被译成动词。例如:
  (1) He is not a smoker, but his father is a chain-smoker.
  smoker是“抽烟者”,chain-smoker是“一支接一支抽烟的人”,这两个词根本不可能表示职业或身份,表达的都是smoke。所以,两个名词都是要译成动词。
  参考译文:他不吸烟,但他父亲抽起烟来却是一支接一支,抽个不停。不可译为:他不是吸烟者,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一支接一支抽烟的人。
  (2) Although she is an American, she is a lover of Chinese painting.
  lover不表示职业,更不表示身份,不能把它译为“爱好者”。lover表示love之意,要翻译成动词“爱;喜欢”才对。
  参考译文:尽管她是美国人,却很喜欢中国画。(王武兴,2003:79)
  如果把lover翻译成名词的话,那么,其译文就是:尽管她是美国人,但却是中国画的爱好者。这样的译文是很不地道的。
  (3) Talking with his son, the old man was the forgiver of the young man’s past wrong doings.
  没有人会认为forgiver是表示身份职业的词,当然就不可将其译为“原谅者、饶恕者、宽恕者”。forgiver在句子中所要表达的是forgive这一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意义,因此要译成动词。参考译文:在和儿子谈话时,老人宽恕了年轻人过去所干的坏事。(张培基等,1980:47)
  在很多情况下,-er(-or,-ar)名词前会有形容词作定语。对于这样的-er(-or,-ar)名词,采用的翻译方法和无形容词修饰的-er(-or,-ar)名词的翻译方法是一样的。如果-er(-or,-ar)名词在句中表达的不是职业或身份时,那么-er(-or,-ar)名词就用来表达该名词的动作意义,就要把它译成动词。请看译例:
  (1) Though she is seven, she is a good singer.
  在这个语境里,singer不可能表达职业,因为“她只有七岁”。singer表达的是sing这样的动作,所以要译成动词。参考译文:尽管她只有七岁,但她的歌唱得很好。
  (2) My sister is not only a good student, but also a good knitter.
  很明显,knitter在上面的语境里并不表示职业或身份,当然也就不能译成 “编织工人”。knitter是用来表达动词knit之含义的,要译成动词“编织”。为了使译文前后能够保持一致,student也要翻译成动词。参考译文:我妹妹不仅学习好,而且毛衣也织得很好。
  如果有人把knitter理解为“编织工人”,那么,这个句子就译为:“我妹妹不仅是个好学生,而且也是一个优秀的编织工人。”,这样句子不就前后发生矛盾了吗?
  (3) I’m a new comer, so I’m not familiar with the surroundings here.
  comer不表达职业或身份,所以不可将其译为名词。comer要表达的是come的含义,要译成动词“来”才对。参考译文:我刚来,对这儿的环境还不太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er(-or,-ar)名词并不是指人,而是用来代替动词。(连淑能,1993)对于这样一类的名词,翻译时也可考虑使用动词。
  (1) Seagulls are excellent flyers. They can fly many miles without stopping.
  flyer的汉语是“飞鸟”,但在上面的句子里,它代表的是fly,所以,excellent flyer表达的意思是“很善于飞行”,而不是“优秀的飞鸟”。参考译文:海鸥很善于飞行,可以不间断地飞行许多英里。
  (2) Litmus paper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presence of acid in a solution.
  上面句中的indicator,表达的意思不是“指示者”,也不是“指示器”,而是动词indicate所表达的意思。参考译文:石蕊试纸可用以测试溶液是否含酸。(连淑能,1993:110)
  (3) 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如果把inspector理解为“检查者”,那么上面的句子就可译为“计算机是比人更为仔细、更为勤快的检查者。”,显然这样的译文是很蹩脚的。inspector是用来表达inspect的意义的,应作为动词来翻译。参考译文: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但是,并非所有的不表达职业身份的er(-or,-ar)名词翻译时都必须译成动词,这些名词有时也是可以译成汉语的名词的,但要做一些适当的词语增减。请看译例:
  (1) She was a frequent visitor to the gallery.
  visitor是一个不表达职业或身份的名词,不宜译成“参观者”。visitor表达是visit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要译成动词的。请看译文:她经常参观这个美术馆。
  但是,如果我们把frequent visitor理解为“常来的客人”,再把它简化为“常客”,这样的表达在汉语里是可行的。其译文是:她是美术馆的常客。
  (2) My little brother is a good talker.
  talker不表示职业或身份,因此不能把它译为“谈话者,讲话者”。由于它表达的是talk之意,翻成汉语就要用动词。参考译文:我弟弟很健谈。或:我弟弟善于交谈。
  如果有人把talker理解为“谈话的人”,这样的理解也是正确的。参考译文:我弟弟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这个译文也是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的。
  (3) Don’t believe him. You should know he is a good kidder.
  kidder不表示职业或身份,不能将其译为“欺骗者”。kidder表达的是动词kid所表达的意思,应该译成动词“欺骗”。参考译文:不要相信他,你应该知道他很会骗人。
  如果有人把kidder理解为“欺骗者”,把good kidder理解为“大骗子”,这样的表达也是可以接受的。参考译文:他说的话不要相信,你应该知道他是个大骗子。
  
  3. 结语
  
  -er(-or –ar)名词的翻译,离不开对-er(-or –ar)名词的正确理解,离不开对-er(-or –ar)名词上下文的理解。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认认真真,注意上下文,在语境的关照下来理解和表达-er(-or –ar)名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翻译出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流畅的译文来。
  
  参考文献
  Firth, J. R. Linguistic Analysis as a Study of Meaning[A]. In Palmer,1952
  李北达.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5.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出版社,1993:108,110.
  《新英汉词典》编写组. 新英汉词典[Z].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王武兴. 语言对比与翻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9.
  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47.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说”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和谐观念为基础,并结合系统论、对话理论和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文学翻译是审美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追求译作的整体的“和谐”美。本文结合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通过比较《名利场》两种译本对文学翻译中的和谐美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文学翻译;《名利场》;整体性;和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
期刊
摘要:Halliday指出小句与小句之间可能呈现各种功能语义关系,概括起来有两种:相互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投射”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它存在于小句复合体和嵌入等结构中。逻辑—语义关系在小句复合体中表现得较明显和典型,但嵌入结构在实际语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嵌入式“投射”句的功能语义特征。  关键词 :投射;嵌入;事实  [中图分类号]I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Coleridge的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吟》)中关于描写古舟疾行一诗节的汉译入手,试图探讨诗歌翻译中英诗的头韵修辞格可以和汉诗的联边格和叠字词互为边译这一范式。  关键词:诗歌翻译 ;规范 ;头韵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4-4    Abstrac
期刊
摘要:外语学习者话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课堂话语互动是习得话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国外话语研究领域的理论及外语教学的成果和国内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进行课堂话语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课堂话语互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最后,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尝试提出协商式的课堂话语互动模式。  关键词:课堂话语 ;话语能力 ;互动 ;协商式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如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充分、角色分工不均、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以及教师评价不全面等现象,对此,笔者就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提高自身素质与合作学习能力以达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低效现象 ;解决策略  
期刊
摘要: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英语语词,指出英语语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文化理据。心理联想是构建英语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依据,显性或隐性的呈现方式是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特点,人们对语词文化理据的解读是以其对语言文化系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  关键词:语词;文化理据;心理联想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7-4  
期刊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空缺现象。本文旨在从翻译的本质出发,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词义空缺现象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翻译本质 ;英汉互译 ;词义空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8-3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roc
期刊
1. 剑桥校长谈理想学生:要像金庸一样疯  到剑桥留学,无疑是很多有意出国深造的学子的梦想。那么,是否一定要是中国一流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到剑桥继续深造呢?面对这个问题,剑桥大学理查德校长给出了一个委婉的答案:“剑桥只招收最聪明的学生。既然他很聪明,那么他的学术背景就一定要过硬。”  不过,理查德强调,要成为剑桥的学子,不但要聪明,而且一定要十分有趣。“相信我,剑桥的中国留学生是整个大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本文从如何导入、开展和延伸课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0-0026-3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different effective ways in English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国内访问学者,笔者观摩导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旁听导师的英语教育专题课程和公开讲座,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并撰写论文,与导师谈经论道感悟人生等,在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进步。这说明了国内访问学者的培养模式是高校青年教师有效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国内访问学者;青年教师;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