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实施策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历史知识的无限奥秘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在初中生的眼中历史是单调枯燥、繁杂乏味的,然而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情景化,再现具体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情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生硬的教学模式和不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关键,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历史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即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获的更大的进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丰富课堂文化,增添课堂的文化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情景教学法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赞克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因此,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创设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目睹“历史的真实”,缩小学生和历史的时代距离,变以前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看”,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民族政权并立》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各自扮演契丹,女真等各族,然后再让学生来猜,遥远的历史就象浮现在眼前,活生生的历史就在面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忙的不可开交,通过这样的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轻松的气氛更容易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可以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演出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的场景,辩论的结果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具史实以力争”,最后再由教师将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学生能更形象地感知这两场战争,激起对清朝腐朽的统治者的憎恨,对爱国者的崇敬;通过《秋瑾》、《谭嗣同》等,能够激发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上为革命献身的志士仁人的钦佩;通过《虎!虎!虎!》、《珍珠港》可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太平洋战争开始的珍珠港事件的始末及其造成的影响;通过《开天辟地》、《开国大典》,能激起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
  三、创设情境,使历史情境化,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 历史场景中重温历史,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用自己的体验来证实。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角色,把某一段关键的历史情节表演给同学们看,以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为了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使其更直观,同学们尽其所能,把这些角色演得活灵活现,令其他同学看到了一段活生生的历史,课堂效果自然很好,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改革开放》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岗村的农民,演绎改革前农民的消极怠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然后对比改革后农民积极的劳作及喜获丰收的喜悦之情。让学生从自己的感受中去体会改革带来的好处,这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感染力。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只单单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演情境:假如你是……你准备怎么办?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思维。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的讲述中,对于万隆会议内容的处理,学生理解的很肤浅,为了加深理解,让学生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万隆会议中,同学分别就是各国的代表,美国记者,周恩来等角色,就万隆会议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发,不但利于学生的学,同时也利于教师的教。实施有效的情景教学,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使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有了可能。从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已经被放到了首要位置。我们必须要使用更多更先进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而情景再现法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性技术人才,语文作为中职教育基础课程之一,是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方面。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坚持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离不开思考,即使是到了学业紧张的高中数学课堂,数学课堂依然要充满思考,而不是教师的单一方向灌输。到了高中学段,学生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部分教师误读了这种需求,将高效课堂理解成知识灌输的课堂,题海战术的课堂,这样做肯定是错误的。高效的数学课堂首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课堂,而形成智慧课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应用有效的课堂提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运用;问题教学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的工具性这一特点,初中语文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综合性学习,其落脚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有效的引领学生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路上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技巧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是运用音乐本身的魅力,让欣赏者仿佛处于音乐所呈现的天地中,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高中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高度重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学生要用心体会,在日
期刊
摘 要:教育者注意EQ语言运用艺术,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EQ;语言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1991年提出“Emotional Quotient”的概念,“Emotional Quotient”简称为“EQ”,意为“情绪商数”,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E
期刊
摘 要: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也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中政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可见政治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地位;作用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
期刊
世纪之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进入了全面的实验阶段。教学改革的落实、教改任务的完成,教学体系的构建,都需要教师,故毛泽东同志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个教师都应与新课程同行,都应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教师转变角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新课程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和学生不断变化,班主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主动介入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方便、快捷、有效的功能,把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现代的技术体现出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形式,探索多种教育方式实现德育目标,使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导向多元、开阔的教育价值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博客;班主任网络化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以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