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要求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从“以人为本”理念角度谈谈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发挥语文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新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以人为本 语文课程 校园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高速发展。进入新世纪,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新目标对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新价值观
当前,许多学者提出职业教育应关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人为本”。“现代职业教育应使‘有业者乐业’,就业成为‘生活的手段’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按层次逐级递升,层次越高,越能体现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实现“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关注学生未来的生存,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实实在在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而不是在社会进步中被裹挟着前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应该由校园文化及语文课程共同完成。
二、校园文化及语文课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亚文化,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起着教育导向、规范约束、陶冶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课程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引领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教师应及时消解大众世俗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通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优秀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营造出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语文课程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离开了这个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将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语文课程不受重视,发展空间被挤压
在职业院校中,语文课程普遍不被重视。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课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甚至干脆不开设语文课程。此外,职业院校语文教研活动少,学校教学投入也少;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中被忽视,懒于教学研究,工作没有干劲儿,学生受到社会上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不重视语文学习,这些情况都使得语文课程在职业院校成为真正的“基础课”——被压在最底层的课程,语文课程空间被挤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做到“以人为本”,自身“营养”不足
一些职业院校未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校园文化,片面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搞课外活动,让学生忙起来,对于学生的心理文化需求及活动举办目的全然不考虑。每年的校园活动不过是“热剩饭”,使得学生大多对此没有兴趣。这种简单化理解使得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缺少“文化”,没有了文化的滋养。这样的唱唱歌、跳跳舞、办几台晚会怎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呢?
四、加强语文课程及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现状却令人担忧。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素质培养
要做到“以人为本”,学校不能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使学生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不断创新,拥有将来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职业院校应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语文课程建设,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语文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
(二)“以人为本”,优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要做到“以人为本”,职业院校就要顺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顺应学生对自身素养期许的要求,优化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要走与专业教学一体化的新路,服务专业,满足专业的需要,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原来一味讲读、过多解析字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内涵,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获得感同身受的濡染;通过观察、感悟、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人文素质。教师还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选择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让文本走进学生内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
(三)延伸语文课堂,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文化”
第一,结合学生需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应抓好校报、宣传栏、广播、标语、海报、网络等语文实践活动阵地,尤其应抓好网络这一深受学生喜爱的阵地。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写博客、网络小说,举办校园标语创作比赛等,在校园网内票选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及创新精神,培养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让语文活动走进学生内心。
第二,针对学生需求,组织人文学术讲座。当前,一些职业院校也举办学术讲座,但听的学生却为数不多,有的学生反映讲的内容太高深,听不懂;有的觉得内容太陈旧,没兴趣。因此,在举办人文学术讲座时,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融趣味性于学术性中,可以在学生中征集普遍感兴趣的议题,聘请客座教授或组织本校专家举办讲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为校园文化增添文化气息。
第三,成立学生文学社团。让学生在社团中以文会友,切磋文学创作经验,不断营造校园的文学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
第四,举办各类语文相关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作文大赛、错别字纠错大赛等,这些竞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提高文化素质、展示语文应用能力的平台。这些活动能够延伸语文课堂,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注入更多的文化气息。
只有重视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为校园文化注入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完成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在实处,实现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洁莹,马庆发.论职业教育观嬗变的哲学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6(24).
[2]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文钦.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刘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23).
本文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课题编号为11Y037。
作者简介:
高薇薇(1973— ),女,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职业教育 以人为本 语文课程 校园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高速发展。进入新世纪,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新目标对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新价值观
当前,许多学者提出职业教育应关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人为本”。“现代职业教育应使‘有业者乐业’,就业成为‘生活的手段’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按层次逐级递升,层次越高,越能体现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实现“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关注学生未来的生存,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实实在在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而不是在社会进步中被裹挟着前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应该由校园文化及语文课程共同完成。
二、校园文化及语文课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亚文化,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起着教育导向、规范约束、陶冶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课程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引领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教师应及时消解大众世俗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通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优秀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营造出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语文课程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离开了这个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将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语文课程不受重视,发展空间被挤压
在职业院校中,语文课程普遍不被重视。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课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甚至干脆不开设语文课程。此外,职业院校语文教研活动少,学校教学投入也少;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体系中被忽视,懒于教学研究,工作没有干劲儿,学生受到社会上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不重视语文学习,这些情况都使得语文课程在职业院校成为真正的“基础课”——被压在最底层的课程,语文课程空间被挤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做到“以人为本”,自身“营养”不足
一些职业院校未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校园文化,片面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搞课外活动,让学生忙起来,对于学生的心理文化需求及活动举办目的全然不考虑。每年的校园活动不过是“热剩饭”,使得学生大多对此没有兴趣。这种简单化理解使得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缺少“文化”,没有了文化的滋养。这样的唱唱歌、跳跳舞、办几台晚会怎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呢?
四、加强语文课程及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现状却令人担忧。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素质培养
要做到“以人为本”,学校不能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使学生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不断创新,拥有将来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职业院校应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语文课程建设,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语文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
(二)“以人为本”,优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要做到“以人为本”,职业院校就要顺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顺应学生对自身素养期许的要求,优化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要走与专业教学一体化的新路,服务专业,满足专业的需要,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原来一味讲读、过多解析字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内涵,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获得感同身受的濡染;通过观察、感悟、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人文素质。教师还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选择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让文本走进学生内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
(三)延伸语文课堂,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文化”
第一,结合学生需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应抓好校报、宣传栏、广播、标语、海报、网络等语文实践活动阵地,尤其应抓好网络这一深受学生喜爱的阵地。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写博客、网络小说,举办校园标语创作比赛等,在校园网内票选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及创新精神,培养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让语文活动走进学生内心。
第二,针对学生需求,组织人文学术讲座。当前,一些职业院校也举办学术讲座,但听的学生却为数不多,有的学生反映讲的内容太高深,听不懂;有的觉得内容太陈旧,没兴趣。因此,在举办人文学术讲座时,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融趣味性于学术性中,可以在学生中征集普遍感兴趣的议题,聘请客座教授或组织本校专家举办讲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为校园文化增添文化气息。
第三,成立学生文学社团。让学生在社团中以文会友,切磋文学创作经验,不断营造校园的文学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
第四,举办各类语文相关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作文大赛、错别字纠错大赛等,这些竞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提高文化素质、展示语文应用能力的平台。这些活动能够延伸语文课堂,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注入更多的文化气息。
只有重视语文课程及校园文化建设,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为校园文化注入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完成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在实处,实现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人才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洁莹,马庆发.论职业教育观嬗变的哲学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6(24).
[2]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文钦.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刘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23).
本文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课题编号为11Y037。
作者简介:
高薇薇(1973— ),女,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