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江苏省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区域,已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布局。该研究分析了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以及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结果表明,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为江苏省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政策借鉴。
关键词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农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S965;S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6-13104-02
AbstractJiangsu Province as freshwater aquaculture main production area in China has formed a specialized area layou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aquaculture product agglomeration on the agricultural regional structure, fishery structure, fishery variety structure and fishery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effect of aquaculture product agglomeration o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 which provides policy references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Key words Aquatic product; Geographic agglomeration;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1江苏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淡水养殖业成为江苏渔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发展迅速,江苏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业区域。1978年江苏淡水养殖品产量仅8.88万t,2012年增加到311.84万t,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渔业成为江苏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农业中增幅最大,贡献最多的产业。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渔业在保证粮食安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1]。
随着淡水渔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地的竞争日趋激烈,渔业生产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优势产地逐渐形成,被称为地理集聚。这种地理集聚主要表现为:第一,江苏淡水养殖产量在全国层面上的集中程度提高。淡水养殖业作为江苏渔业发展的重点,其产量占江苏省水产品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22%提高到2012年的78%。第二,江苏省渔业产区形成专业化区域布局。江苏建有特色的“两带四区”(沿海产业带、沿江产业带以及太湖周边地区、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周边及淮北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的),虾蟹经济圈、江鲜产业带和特色小品种养殖区的专业化布局。江苏省内陆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启东市、高邮市、东台市、兴化市等9个县市,9个县市的淡水养殖品产量占江苏省的比率为46.16%。2002~2012年江苏重点渔业县市的水产品产量见图1。
2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经济工作共同面临的问题[2]。江苏淡水养殖水产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技术结构的影响。
2.1江苏渔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江苏省渔业的快速发展,渔业产值快速增长,在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78年江苏省渔业产值仅为2.4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2.3%;2012年江苏省渔业产值已经达682.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9.96%。近30多年的渔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8.62%,在农业产值的比重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其中淡水渔业连续20多年居全国首位。
2.2江苏渔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海洋水产品是江苏省渔业主要方向,随着江苏省“以养为主”渔业结构的调整,淡水养殖业成为江苏省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淡水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渔业的结构不断调整。江苏省渔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见表2。
首先,淡水与海水产量比率的变化。江苏省淡水的产量由1978年的18.3万t增加到2012年的345.26万t,海水产量由1978年的21.46万t增加到2012年的148.48万t,然而海水产品占总产量的比率则有由1978年的54%缩小为2012年的30%。
其次,养殖和捕捞产量比例的变化。养殖产品产量由1978年10.37万t增加到2012年的402.34万t,养殖和捕捞产量的比率则有1978年的26∶74变化为2012年的53∶47。
最后,淡水养殖和淡水捕捞产量的比例的变化。随着淡水养殖和捕捞水产品比率的增加,淡水养殖占淡水渔业的比率不断提高,淡水养殖和捕捞产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49∶51增加到2012年的90∶10,其变化幅度较大,江苏省的淡水渔业主要以养殖水产品为主。江苏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江苏省渔业结构的调整,使淡水养殖业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
2.3江苏省渔业品种向特色化转变
1990~2012年主要年份江苏省按产品类别的淡水养殖品产量变化见表3。由表3可知,从1990年起,江苏省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淡水产品产量均呈现增加,其中鱼类产品在淡水产业中占重要地位,2012年鱼类淡水产品产量占江苏省淡水产品总量的比率高达73.51%,虾蟹类和贝类水产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江苏省特种水产品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江 苏省渔业养殖面积和产量的62.5%和28.8%,主要品种有河蟹、青虾、淡水珍珠、文蛤,这些品种的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农村人口人均来自渔业增收总量中有80%以上来自于特种水产养殖品,特种水产品加工也为江苏省出口创汇做出了积极贡献。
2.4江苏淡水养殖技术结构发生变化
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对农业技术结构产生影响[3]。江苏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技术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第一,带动了淡水产品养殖业服务的科技创新推广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渔业科技推广机构解决了渔民运用科学技术的难题,能将研发的新技术最快传播给渔民,有效地解决了渔民的技术难题,使得新技术不断推广运用,促进了渔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为渔民间的技术交流创造了条件。江苏省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因其产地集中,为养殖技术溢出提供条件,这使渔民间对养殖技术交流的交易成本缩小,尤其是遇到新品种、新技术,这种交流就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3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发现特种淡水养殖品的产地集中发展对农业结构、渔业结构、品种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促进作用明显。
3.1优化渔业生产布局,促进淡水产业地理集聚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应更加重视专业化布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地方政府的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目的是将农业生产能够向最适宜的生产区域集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构建专业化布局时,要考虑到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市场需求、交通和技术条件等状况,发展适合各地区适合的渔业品种,突出比较优势,形成淡水产业地理集聚,实现集聚经济带来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效益。
3.2继续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丰富渔业特色
产业特色、品牌优势是江苏省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渔业已成为江苏农村经济中的富民产业,建设大宗优势品种养殖产业带,培育特色和优势渔业,继续扶植河蟹、虾类、珍珠、文蛤等特色水产品,丰富渔业特色。
3.3积极开发创新和推广渔业先进科学技术,深度开发水产资源利用
技术进步对渔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增强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是实现江苏渔业新跨越的重要保证。其具体措施如下:①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江苏省应重点围绕优质名特渔业种苗繁育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产业化生产经营技术等进行攻关,为江苏省渔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②强化科技服务,更加广泛地开展渔业科技服务活动,推进科技入户,扩大服务层面,实施渔民培训工程,着力提高从业者的科技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琛.渔业对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贡献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7):51-53.
[2]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调研组.对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J].金融研究,2000(8):121-130.
[3] 高峰,杨国强,王学真.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及启示——基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7(8):67-69.
江苏省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区域,已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布局。该研究分析了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以及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结果表明,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为江苏省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政策借鉴。
关键词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农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S965;S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6-13104-02
AbstractJiangsu Province as freshwater aquaculture main production area in China has formed a specialized area layou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aquaculture product agglomeration on the agricultural regional structure, fishery structure, fishery variety structure and fishery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effect of aquaculture product agglomeration o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 which provides policy references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Key words Aquatic product; Geographic agglomeration;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1江苏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淡水养殖业成为江苏渔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发展迅速,江苏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业区域。1978年江苏淡水养殖品产量仅8.88万t,2012年增加到311.84万t,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渔业成为江苏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农业中增幅最大,贡献最多的产业。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渔业在保证粮食安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1]。
随着淡水渔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地的竞争日趋激烈,渔业生产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优势产地逐渐形成,被称为地理集聚。这种地理集聚主要表现为:第一,江苏淡水养殖产量在全国层面上的集中程度提高。淡水养殖业作为江苏渔业发展的重点,其产量占江苏省水产品产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22%提高到2012年的78%。第二,江苏省渔业产区形成专业化区域布局。江苏建有特色的“两带四区”(沿海产业带、沿江产业带以及太湖周边地区、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周边及淮北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的),虾蟹经济圈、江鲜产业带和特色小品种养殖区的专业化布局。江苏省内陆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启东市、高邮市、东台市、兴化市等9个县市,9个县市的淡水养殖品产量占江苏省的比率为46.16%。2002~2012年江苏重点渔业县市的水产品产量见图1。
2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经济工作共同面临的问题[2]。江苏淡水养殖水产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技术结构的影响。
2.1江苏渔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江苏省渔业的快速发展,渔业产值快速增长,在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78年江苏省渔业产值仅为2.4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2.3%;2012年江苏省渔业产值已经达682.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9.96%。近30多年的渔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8.62%,在农业产值的比重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其中淡水渔业连续20多年居全国首位。
2.2江苏渔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海洋水产品是江苏省渔业主要方向,随着江苏省“以养为主”渔业结构的调整,淡水养殖业成为江苏省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淡水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渔业的结构不断调整。江苏省渔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见表2。
首先,淡水与海水产量比率的变化。江苏省淡水的产量由1978年的18.3万t增加到2012年的345.26万t,海水产量由1978年的21.46万t增加到2012年的148.48万t,然而海水产品占总产量的比率则有由1978年的54%缩小为2012年的30%。
其次,养殖和捕捞产量比例的变化。养殖产品产量由1978年10.37万t增加到2012年的402.34万t,养殖和捕捞产量的比率则有1978年的26∶74变化为2012年的53∶47。
最后,淡水养殖和淡水捕捞产量的比例的变化。随着淡水养殖和捕捞水产品比率的增加,淡水养殖占淡水渔业的比率不断提高,淡水养殖和捕捞产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49∶51增加到2012年的90∶10,其变化幅度较大,江苏省的淡水渔业主要以养殖水产品为主。江苏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江苏省渔业结构的调整,使淡水养殖业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
2.3江苏省渔业品种向特色化转变
1990~2012年主要年份江苏省按产品类别的淡水养殖品产量变化见表3。由表3可知,从1990年起,江苏省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淡水产品产量均呈现增加,其中鱼类产品在淡水产业中占重要地位,2012年鱼类淡水产品产量占江苏省淡水产品总量的比率高达73.51%,虾蟹类和贝类水产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江苏省特种水产品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江 苏省渔业养殖面积和产量的62.5%和28.8%,主要品种有河蟹、青虾、淡水珍珠、文蛤,这些品种的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农村人口人均来自渔业增收总量中有80%以上来自于特种水产养殖品,特种水产品加工也为江苏省出口创汇做出了积极贡献。
2.4江苏淡水养殖技术结构发生变化
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对农业技术结构产生影响[3]。江苏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技术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第一,带动了淡水产品养殖业服务的科技创新推广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渔业科技推广机构解决了渔民运用科学技术的难题,能将研发的新技术最快传播给渔民,有效地解决了渔民的技术难题,使得新技术不断推广运用,促进了渔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为渔民间的技术交流创造了条件。江苏省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因其产地集中,为养殖技术溢出提供条件,这使渔民间对养殖技术交流的交易成本缩小,尤其是遇到新品种、新技术,这种交流就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3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发现特种淡水养殖品的产地集中发展对农业结构、渔业结构、品种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促进作用明显。
3.1优化渔业生产布局,促进淡水产业地理集聚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应更加重视专业化布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地方政府的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目的是将农业生产能够向最适宜的生产区域集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构建专业化布局时,要考虑到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市场需求、交通和技术条件等状况,发展适合各地区适合的渔业品种,突出比较优势,形成淡水产业地理集聚,实现集聚经济带来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效益。
3.2继续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丰富渔业特色
产业特色、品牌优势是江苏省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渔业已成为江苏农村经济中的富民产业,建设大宗优势品种养殖产业带,培育特色和优势渔业,继续扶植河蟹、虾类、珍珠、文蛤等特色水产品,丰富渔业特色。
3.3积极开发创新和推广渔业先进科学技术,深度开发水产资源利用
技术进步对渔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增强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是实现江苏渔业新跨越的重要保证。其具体措施如下:①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江苏省应重点围绕优质名特渔业种苗繁育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产业化生产经营技术等进行攻关,为江苏省渔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②强化科技服务,更加广泛地开展渔业科技服务活动,推进科技入户,扩大服务层面,实施渔民培训工程,着力提高从业者的科技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琛.渔业对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贡献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7):51-53.
[2]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调研组.对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J].金融研究,2000(8):121-130.
[3] 高峰,杨国强,王学真.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及启示——基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7(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