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生物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念,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基于中学生物教学,从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学生物科学素养的构成及其当今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现状,并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了如下论述,以此来和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生物;培养;科学素养
生物素养是生物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其包含理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形成科学的生物观。发展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教学的职责之一,是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那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 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远远高于预期效果,这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良好的生物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这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他们能够通过自身所学分辨出真假。但是,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利用所学去积极地创造和发现,学习能力低下。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得出:教师没能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局限性,阻碍了学生生物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发展。通过对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进行了有效的思考,提出了:第一,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生物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此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如今,国内外生物教学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形成了综合性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欧美国家大都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二是生物学科内知识的整合,突破各个物种分块的教学模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 生物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超强的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熟知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生物课堂,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才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二) 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調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物,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教学中认真分析了学科知识和现实间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现实实例。比如,生活中抗生素的应用,随后让学生们展开交流,了解抗生素的种类、实际应用等,及其人们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专门到药房购买抗生素,详细解读其成分,然后对班内同学有关抗生素的看法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具体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实验动手操作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但是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都喜欢去尝试。所以,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开展实验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明确实验意义和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避免依靠教师单纯的讲解。
(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如果缺乏有效的观察,一味盲目的开展,那么生物实验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除了规定观察任务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去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有序的观察,好的观察顺序不仅能提升观察效率,还能促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五) 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整个实验中,操作最为重要,一旦出现失误,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而学生还会产生恐慌心理,不敢再去尝试,这对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非常不利。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对不敢操作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要让他们在不断地操作中爱上实验,长时间下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六)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疑是思考的源泉,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积极地去学习和思考,以寻求解决的方法。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结论等进行分析,产生疑问,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酶的特性”这节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再加以及时的引导,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我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明确实验步骤的意图。而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教师不要陈述般地告诉学生,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分析和总结,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还能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教育人员不懈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共同支持。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培养出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友明.新课改形势下生物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探讨[J].中学生物学,2015(07).
[2]张建.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四种途径[J].考试周刊,2016(47).
作者简介:
邱小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望谟县昂武镇九年制学校。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生物;培养;科学素养
生物素养是生物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其包含理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形成科学的生物观。发展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教学的职责之一,是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那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 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远远高于预期效果,这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良好的生物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这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他们能够通过自身所学分辨出真假。但是,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利用所学去积极地创造和发现,学习能力低下。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得出:教师没能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局限性,阻碍了学生生物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发展。通过对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进行了有效的思考,提出了:第一,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生物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此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如今,国内外生物教学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形成了综合性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欧美国家大都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二是生物学科内知识的整合,突破各个物种分块的教学模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 生物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超强的专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熟知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生物课堂,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才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二) 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調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物,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教学中认真分析了学科知识和现实间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现实实例。比如,生活中抗生素的应用,随后让学生们展开交流,了解抗生素的种类、实际应用等,及其人们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专门到药房购买抗生素,详细解读其成分,然后对班内同学有关抗生素的看法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具体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实验动手操作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但是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都喜欢去尝试。所以,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开展实验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明确实验意义和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避免依靠教师单纯的讲解。
(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如果缺乏有效的观察,一味盲目的开展,那么生物实验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除了规定观察任务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去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有序的观察,好的观察顺序不仅能提升观察效率,还能促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五) 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整个实验中,操作最为重要,一旦出现失误,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而学生还会产生恐慌心理,不敢再去尝试,这对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非常不利。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对不敢操作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要让他们在不断地操作中爱上实验,长时间下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六)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疑是思考的源泉,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积极地去学习和思考,以寻求解决的方法。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结论等进行分析,产生疑问,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酶的特性”这节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再加以及时的引导,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我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明确实验步骤的意图。而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教师不要陈述般地告诉学生,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分析和总结,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还能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教育人员不懈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共同支持。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培养出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友明.新课改形势下生物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探讨[J].中学生物学,2015(07).
[2]张建.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四种途径[J].考试周刊,2016(47).
作者简介:
邱小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望谟县昂武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