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农村高中学生,经过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了一定的策略激励学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關键词:改变师生观念 获取素材 创新作文批改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011-01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由于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接触社会少,加之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导致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落后。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制定对应的教学策略,有效改变现状,创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这是农村高中语文老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011年我校语文组承担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省级课题,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所以我把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作为重点。
为此我针对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我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作文教学作文训练的策略。我的问卷围绕三个问题:第一,学生完成作文前的心情,总共发出的问卷90份,收回有效调查卷90份,有10位同学表示充满写作欲望,有53位同学表示能积极思考,有27位同学表示有不想写的烦躁心理。第二,“如果没有老师的规定,你会进行课外阅读吗”这个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6位同学表示几乎没什么阅读,有56位同学表示偶尔阅读,有18位同学表示会经常阅读。第三,学生的写作动机:有20位同学表示为了练好作文占23.13%,有10位同学表示为了记录生活,有60位同学表示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调查,有很多同学把写作文当作老师布置的任务,处于被动完成的位置,这显然与新课程相违背的。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制定了如下策略。
1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1.1 改变教师思想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例如我在作文训练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我从命题作文开始跟学生一起探讨作文的审题立意。在最后实战训练时,不是老师出一道命题让学生作文,而是将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出题。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不同组别学生他们的想法也不一样,当学生认可了自己出的题目学生写作前的心情就不是不想写,而是很想写,并且想写的特别好。这样既达到作文训练目的,又可以收集到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最为关键的是它改变了教育观念的“师本观”,做到了“生本观”,并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1.2 改变学生思想观念
学生总是认为写作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改变学生观念从一开学我就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写作分为两种:“为抒发的写作”和“为交流的写作”。“为抒发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内在需要。如日记、随笔、博客等。特别是随笔题材广阔自由,写法灵活多样,写的时候没有心理压力,这样可使学生放开思维,增强了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交流的写作”目的是影响外界,比如书信、论文、新闻报道等。“为交流的写作”的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即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做到读者愿意接受、能够接受。设想这篇文章的哪些内容或段落可能会激起读者共鸣,怎样能强化读者共鸣的效果。学生提高考场作文分数就很快,也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
2 有效拓宽学生获取素材渠道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获取素材渠道。阅读是语文之根,“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低下的良方。我的策略是先跟学生推荐适合高中生看并且有启发意义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智慧》,并且利用作文课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看过的觉得对自己写作文有启发意义的文章。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做摘抄,摘抄能帮助记忆,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断充实提高着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能力。
(2)利用多媒体拓宽获取素材渠道。农村地区较为偏僻,学生的信息获取很闭塞,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有力促进作文教学。为此每周我都会制作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名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拓宽学生知识面。
(3)用心去感悟生活,从生活取材。近的可以用心体会父母之爱,同学之谊,师生之情,记得有学生写过一篇父女情的文章讲到一次周末回家,自己心血来潮炒了一盘菜,当父亲知道是我煮的后,埋头大吃起来,连夸好吃,此时我才留意父亲头上的白发。随后我也吃了一口,咸的差点吐出来。但父亲仍执意吃完,此时的我才知道平常多么忽略父亲的呵护,取自生活的素材往往令人感动。当然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平常要求学生要多看报纸,周末回家多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关心国家大事。
3 创新作文评改模式
我们学生写作容易当成一种任务,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为了让学生从被动的作者向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的形象转换,我制定了师生互动评改的全新作文评改模式。第一,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确立本次作文的批改标准,让每位同学都能清楚知道。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看文面是否整洁,有无错别字;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看立意是否新颖。第二,把作文发下来,采用互批互改模式,但是学生写完评语要写上自己的笔名。笔名是学生事先取好的,取笔名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避免学生因为是熟悉的同学而尴尬。第三,将同学改的作文发到本人手上,让作者对同学的评语发表看法,可以提出异议。最后教师再一次批改,可以表扬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和评语写的好的同学以此激励他们。这个批改策略改变了教师为主的作文批改模式,变成了一种更加主动的师生同批同改活动。学生可以从读者和作者双重身份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4日第1版发表的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章中指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农村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更应该围绕着课改创新,符合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杨崇理.浅谈中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
[2] 余卫兵.高中教学中互动式作文教法探索[Z].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4]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导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關键词:改变师生观念 获取素材 创新作文批改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011-01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由于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接触社会少,加之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导致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落后。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制定对应的教学策略,有效改变现状,创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这是农村高中语文老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011年我校语文组承担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省级课题,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所以我把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作为重点。
为此我针对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我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作文教学作文训练的策略。我的问卷围绕三个问题:第一,学生完成作文前的心情,总共发出的问卷90份,收回有效调查卷90份,有10位同学表示充满写作欲望,有53位同学表示能积极思考,有27位同学表示有不想写的烦躁心理。第二,“如果没有老师的规定,你会进行课外阅读吗”这个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6位同学表示几乎没什么阅读,有56位同学表示偶尔阅读,有18位同学表示会经常阅读。第三,学生的写作动机:有20位同学表示为了练好作文占23.13%,有10位同学表示为了记录生活,有60位同学表示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调查,有很多同学把写作文当作老师布置的任务,处于被动完成的位置,这显然与新课程相违背的。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制定了如下策略。
1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1.1 改变教师思想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例如我在作文训练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我从命题作文开始跟学生一起探讨作文的审题立意。在最后实战训练时,不是老师出一道命题让学生作文,而是将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出题。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不同组别学生他们的想法也不一样,当学生认可了自己出的题目学生写作前的心情就不是不想写,而是很想写,并且想写的特别好。这样既达到作文训练目的,又可以收集到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最为关键的是它改变了教育观念的“师本观”,做到了“生本观”,并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1.2 改变学生思想观念
学生总是认为写作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改变学生观念从一开学我就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写作分为两种:“为抒发的写作”和“为交流的写作”。“为抒发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内在需要。如日记、随笔、博客等。特别是随笔题材广阔自由,写法灵活多样,写的时候没有心理压力,这样可使学生放开思维,增强了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交流的写作”目的是影响外界,比如书信、论文、新闻报道等。“为交流的写作”的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即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做到读者愿意接受、能够接受。设想这篇文章的哪些内容或段落可能会激起读者共鸣,怎样能强化读者共鸣的效果。学生提高考场作文分数就很快,也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
2 有效拓宽学生获取素材渠道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获取素材渠道。阅读是语文之根,“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低下的良方。我的策略是先跟学生推荐适合高中生看并且有启发意义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智慧》,并且利用作文课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看过的觉得对自己写作文有启发意义的文章。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做摘抄,摘抄能帮助记忆,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断充实提高着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能力。
(2)利用多媒体拓宽获取素材渠道。农村地区较为偏僻,学生的信息获取很闭塞,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有力促进作文教学。为此每周我都会制作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名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拓宽学生知识面。
(3)用心去感悟生活,从生活取材。近的可以用心体会父母之爱,同学之谊,师生之情,记得有学生写过一篇父女情的文章讲到一次周末回家,自己心血来潮炒了一盘菜,当父亲知道是我煮的后,埋头大吃起来,连夸好吃,此时我才留意父亲头上的白发。随后我也吃了一口,咸的差点吐出来。但父亲仍执意吃完,此时的我才知道平常多么忽略父亲的呵护,取自生活的素材往往令人感动。当然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平常要求学生要多看报纸,周末回家多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关心国家大事。
3 创新作文评改模式
我们学生写作容易当成一种任务,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为了让学生从被动的作者向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的形象转换,我制定了师生互动评改的全新作文评改模式。第一,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确立本次作文的批改标准,让每位同学都能清楚知道。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看文面是否整洁,有无错别字;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看立意是否新颖。第二,把作文发下来,采用互批互改模式,但是学生写完评语要写上自己的笔名。笔名是学生事先取好的,取笔名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避免学生因为是熟悉的同学而尴尬。第三,将同学改的作文发到本人手上,让作者对同学的评语发表看法,可以提出异议。最后教师再一次批改,可以表扬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和评语写的好的同学以此激励他们。这个批改策略改变了教师为主的作文批改模式,变成了一种更加主动的师生同批同改活动。学生可以从读者和作者双重身份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4日第1版发表的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章中指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农村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更应该围绕着课改创新,符合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杨崇理.浅谈中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
[2] 余卫兵.高中教学中互动式作文教法探索[Z].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4]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导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