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lovey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教学目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使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除了对自身严格要求外,还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具有内蕴的思想素材,拟定德育渗透计划,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必须保持良好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敏捷准确的判断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外,还应在教学中具备正确的思想内容和方法,尤其应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学生总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从而产生肯定性的感情,潜移默化中获得积极性的源泉。
  二、教师必须始终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培养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学生的需要,是他们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他们的言行、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少数顽皮学生,要做到不歧视、不放弃。德育工作必须着重教育他们立志向学,勤学苦练,完成学业。
  三、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中学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数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通过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诱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振兴中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确定目标,树立榜样,勤奋学习,勇于拼搏,攀登科学的高峰,为祖国的未来建设作出贡献。
  四、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例如,关于初中学生早恋的教育问题,劝阻、禁止往往难以奏效,有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而利用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教育显得有理有据,事半功倍。可见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五、教学中拟定德育渗透计划,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要善于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不失时机,水到渠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必须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教学措施要体现德育内容,要体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注重实效。另外,要搞好德育渗透,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提高课堂德育渗透的能力。教师讲课时,要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努力使每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个设问或提示,都拉紧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六、利用其他教学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例如,在讲到基本初等函数时,我就带着学生去网络信息中心,让学生跟着我一起用几何画板画图,一起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亲身去感受高科技在数学方面的应用,结束时要求同学们清理材料,规范关机断电。从那次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 开阔了眼界,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自然地激起了学生要好学上进,建设社会的信心;同时,也在无形中督促他们平时要勤奋学习,多下苦功。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在21世纪的教育中不可或缺,也是真正落实“以德治国”“以德育人”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也才能培养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充分发挥初中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131400吉林省大安市龙沼中学)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开放教学时空,去实现精彩纷呈的课堂。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
期刊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现代的语文观念。也就是要把语文教育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之中,树立把语文知识的传授,逐步转化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种教育观念。  诚然,观念是思想的基础,教育思想直接指导教学实践。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有所反思。要继承并弘扬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灿烂文化精华,对腐朽的文化糟粕予以摒弃。就当前而言,素质教育引起全社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分别为:先自学后教学;调激情乐学习;精讲授多诱导;勇质疑善启思;积累总结内化;反思拓展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文言文 有效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我个人认为:  一、先自学后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期刊
习作,作为一种创作,它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创作者对知识的渗透和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感悟。它来源于生活更离不开生活。因而语文教师,特别是认知能力很直观的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只为了写作而闭门造车的进行训练,可以肯定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空洞无物。就像一个没有看见过长城的孩子,去描绘长城的雄伟壮丽,这条古老的巨龙在他的笔下可能只是一条蠕动的蚯蚓;让一个从没见过大山的孩子,去叙述大山的雄壮,也许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一般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考查、个人经历记录等等。在语文评价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精髓,体现发展性评价和多样化评价的原则呢?  一、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情对话,使其正确认识自我  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见到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新课改不断推进,以及家长、学校提出“向课堂要成效”的要求,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新教法”与之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让课堂45分钟精彩有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设置问题法、引用名言法、背诵古诗法、成语接龙法、欣赏歌曲法
期刊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而语感教学,也就是一种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语感教学要将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二者兼顾。语感实践,就是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
期刊
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谈虎变色”,把作文看成沉重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只能搜索枯肠勉强成文以求过关。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了尝试。  一、精心选题,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  鲁迅作品《故乡》中少年闰土的滔滔不绝和中年闰土的木讷寡言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生活的沧桑是一个原因,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少年闰土的多言也在于他表达的是自己的生活,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