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而语感教学,也就是一种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语感教学要将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二者兼顾。语感实践,就是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语感分析,不是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如这是什么词性,这是什么方式,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那里又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等,而是感悟语言的语境意义,感悟语言的使用。例如《鹅妈妈的故事》中:“这个世界是绿色的、快乐的,在鹅群面前是一片辽阔的草地。鹅妈妈教孩子们吃细嫩的草茎。茎是甜甜的,阳光是温暖的、可爱的,小草是柔软的,世界是绿色的,小鹅们是幸福的。”这里表现的是鹅妈妈和小鹅们恬静、美好的幸福生活。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朗读表现语言的优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可利用现代化教学,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庐山那缥缈、捉摸不定、变换万千的云雾。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正确处理课文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的语气变化,并抓住关键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从而真切感受庐山的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小小的书橱》一文第四小节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沉思”、“幻想”、“快乐”、“忧伤”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时而……时而……”句式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化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作者读书如痴如醉的程度和读书的乐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例如,教学《中国石》一文“我们俩又挑选了一些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一句时,我采用替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分别用“紧贴”、“倚靠”代替原文中的“依偎”一词,让学生诵读比较句义的变化,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比诵读,学生体会到:“依偎”是“亲热地靠着、紧挨着”的意思,充分体现出了“台湾”、“海南”与“祖国”间的“母子”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感情。这样,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三、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境呢?叶老曾说:“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如:《月光曲》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一段时,借助平缓柔和的语调对描写环境的语句感情朗读,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也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贝多芬手扶钢琴,琴音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在倾诉人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想象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壮之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变化。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感的目的。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例如,《送往小木屋的信》一文,主要讲了三名森林警察部队的战士为保护祖国最北部97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在小木屋中过着单调寂寞的生活,及在单调寂寞的生活中迫切渴望得到信的事。这篇课文的教学,体会战士们的生活环境的艰苦与生活上的单调和寂寞是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而这些困难是学生难以亲自体验到的。
  组稿编辑:陈丽萍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的较大问题之一是基础教育薄弱,因而积淀了大批素质较低的人口,普遍存在的初中生辍学现象会对此推波助澜。从我国义务教育这一战略高度来说,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初中生辍学问题,设法从根本上减少辍学现象之发生。倘若讳疾忌医,情况可能会更糟。   一、辍学的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后进、思想后进导致厌学、辍学  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有很强的自卑感,对学习没有兴趣,书读不进去。于是会出现上课打瞌睡、抄袭
期刊
自2009年9月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课改后周课时量减少,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又要兼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向45分钟要质量已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以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在课前,以教学为中心,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课后,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学到的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真正地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让学生情感体验、适时插进补白和科学设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情感体验——叩开学生心灵大门   阅读是一种情感与认知融合的个性化心智活动。本质上是感性的,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通过那些浸透着浓郁情感的词语,体验到丰富的内涵。如《妈妈的爱》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开放教学时空,去实现精彩纷呈的课堂。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
期刊
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现代的语文观念。也就是要把语文教育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之中,树立把语文知识的传授,逐步转化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种教育观念。  诚然,观念是思想的基础,教育思想直接指导教学实践。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有所反思。要继承并弘扬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灿烂文化精华,对腐朽的文化糟粕予以摒弃。就当前而言,素质教育引起全社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分别为:先自学后教学;调激情乐学习;精讲授多诱导;勇质疑善启思;积累总结内化;反思拓展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文言文 有效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我个人认为:  一、先自学后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期刊
习作,作为一种创作,它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创作者对知识的渗透和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感悟。它来源于生活更离不开生活。因而语文教师,特别是认知能力很直观的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只为了写作而闭门造车的进行训练,可以肯定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空洞无物。就像一个没有看见过长城的孩子,去描绘长城的雄伟壮丽,这条古老的巨龙在他的笔下可能只是一条蠕动的蚯蚓;让一个从没见过大山的孩子,去叙述大山的雄壮,也许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一般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考查、个人经历记录等等。在语文评价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精髓,体现发展性评价和多样化评价的原则呢?  一、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情对话,使其正确认识自我  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见到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新课改不断推进,以及家长、学校提出“向课堂要成效”的要求,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新教法”与之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让课堂45分钟精彩有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设置问题法、引用名言法、背诵古诗法、成语接龙法、欣赏歌曲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