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本文对现阶段我国教育不公平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对策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資源,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概括起来,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方面。
  1.教育起点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首先意味着国民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权利公平是指个体的教育权利不因其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不同,即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己经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把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从一种自然权利上升为法律权利,为公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提供了宪法保障。
  2.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即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硬件设施,包括师资力量的配备、教育物质条件的总和与同类学校相适应,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其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其三,从教学实践上看,要求教学公平,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体现平等,一视同仁。
  3.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就均等。指的是每个学生在某一教育过程结束后,都能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学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道德修养程度,其个性与潜能也获得充分发展。这个层面的不公平主要有教学质量的差异、高考分数线差异、各个不同阶层之间子女学业成就的不均等、男女生之间升学差异等。笔者认为,有了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即实质的公平。
  二、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1.教育发展不平衡
  当前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应该以政策因素、教育布局、经费投入、经济发展等为主,这种种因素的焦点就是教育投入问题。我国教育投入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国家每年有限的教育投资,绝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大中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和重点大学。这些重点学校,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格向学生收取高额学费和向社会寻求赞助。而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及偏远地区的教育负担,则主要依靠当地农民自己承担。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又很低,有限的教育经费也难以保障,有的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这就形成了教育投入的马太效应。
  2.招生政策不公平
  招生政策的不公平,首先体现在高校招生指标分配上,这也是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先生曾经指出了全国重点高校招生配额不公的具体情形:“据不完全统计,恢复高考制度20多年来,清华、北大在湖北省每校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在北京市则不低于500人,招生人数两者相差5倍,而湖北省总人口7500万人,北京市总人口1500万人,相差5倍。即同等条件下,如果湖北省只有一个招生指标,北京市却拥有25个指标,这是多么严重的不公平!据统计,湖北省考生上清华、北大的平均分数比北京市考生要高160分!”
  3.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
  不用例举,我们随便从国家相关课题组调查报告的数据,就可以明显看出这种不平衡。现在,城乡学历差距逐渐拉大,城市人口拥有高中、中专、大专、木科、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分别是农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 5倍、281.55倍、323倍。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更能说明城乡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反映了城乡居民地位的不平等。这种人为拉大城乡差距的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三、对实现教育公平的建议
  1.贯彻教育公平原则
  贯彻教育平等原则。这一原则包括入学机会平等和资源分配平等。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无差别的个人入学机会平等原则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平等原则,让所有的学生享有人生教育起点入学机会的平等、人生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平等和教育质量平等,从而保障受教育者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成功概率平等。消解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异,以及贯彻基础教育学校入学机会平等原则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平等原则,是真正克服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2.改革招生办法
  生源质量是学校软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智力和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学生集中在好学校一起学习,落后的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一起学习,那么,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显然是不同的,对学校发展的制约也非常大。当前,学校的不均衡发展在客观上导致社会上的择校风,而择校则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往往形成生源的“马太效应”,使得薄弱学校难以翻身。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坚持“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坚决不办各种名义的重点初中、重点小学,采取一定政策手段保障薄弱学校生源,也是促进薄弱校改造的重要方面。
  3.政府加强对农村资助
  首先,对于城乡之间的差距,政府应该继续采取财政的转移支付政策。也就是说国家对西部,或是在同一个省里,经济发达地区能够对落后地区有更多的教育投入和资助,即所谓倾斜性政策。因发展造成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给予足够的补偿或倾斜性支持。
  其次,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寻求缩小教育机会城乡差别的方略,先要有一个宏观的视野,需要对此做多维度与立体式的思考。对于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而言,继续消解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加速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缩小城乡教育机会差别,不仅依赖于宏观制度环境的变革与改善,同时更应加强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自身的改革。
  再次,对于阶层差距,应该完善教育的各种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在高等教育这种非义务教育阶段里,在实行收费制度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与收费制度和人才培养相配套的奖、贷学金等制度,以保证实现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编.诚信与法.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11
  [2]白涛,刘才刚.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3]于立军,宁雪峰,梁春早.优质学生社团组织的育人功能 .中国高等教育.2005,22
  [4]陈莹,胡敏方.调查:大学生诚信.新闻晚报
  [5]余维祥.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2006.1
其他文献
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角斜小学成功举办首届“军事体验营”活动。活动包括队列训练、军体拳、爬战术、军歌联唱、简单内务整理等。学员在教官的带领下整装排队,从饭前一支歌,不浪费一粒粮食开始,培养“战胜自我,挑战困难”的坚强决心。这是学校落实“军事体验营”教学的常规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  少年军校作为一种融思想性、军事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办学形式,具有丰富的德育功能,现已成为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五中学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在中小学创建“五园”活动的号召,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的办学思想,以“育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开展“五园建设”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工作、学习环境。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正逐步打造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使四十五中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幸福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平安”来筑突出“安全”,充分调动增强合力  当
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指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设计
【摘 要】中小学校长合理流动有利于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必须加强校长职业理想的导向性与自主流动的精神激励,制定完善的校长流动制度引导,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以改善农村学校环境,理清流动校长管理权限并构建多向、定期、人文的校长轮岗制,建立多元评价的校长流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中小学校长合理流动。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流动;流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个人简介:  秦真国,男,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任教于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朱村小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获市级优秀教师、十佳师德标兵、骨干教师,教学论文和教学科研成果多次在省市获一二等奖,任职小学校长12年。  如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不断加重的生活压力,让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我国民众的普遍关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但是,以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程度来看,小学
自合校以来,我校以“思河之源感悟爱、聚合之力传递爱、成和之美分享爱”为教育宗旨,秉承“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的育人理念,面向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让特殊学生与课堂融合,与心灵融合,与活动融合,与同伴融合,与家庭融合,点亮他们的心灯,照亮每一个家庭。  一、提升素养,让特殊学生融入课堂。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开展好融合教育的关键。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青岛市和胶州市第一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个性化创新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我国许多领域均得到有效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校园管理中,能促进智慧校园的有效建设。笔者将分别从:智慧校园内涵分析、主要内容、构建对策,三个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然而,通过传统文化和教育融合,为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办学宗旨带来一抹亮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考验的则是学校德育的“功力”及功效。近年来的“国学热”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其中的一些规律值得深入总结和探讨。  一、依传统文化之根立学生立身之本  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
教育质量是教育强国的核心、生命线,最能彰显教育强国内涵的就是质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迫切需要我国教育由“学有所教”的规模增长转向“学有良教”的高质量发展。接受高质量教育,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要全面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当下,科学的
宁强县幼儿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园,早在 2005 年就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性幼儿园”。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在管理中推进园所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大课题。  胸怀幼儿健康发展,立足温馨游戏教学,勇于开发适宜的特色园本教材,积极探索主题课程整合教学,着眼问题即课题的基础研修,走好园本研修之路,是创教育内涵发展新气象的根本。近年来,我园始终把园本研修作为打造一流师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