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通过语文课本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是每一个一线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树立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文文本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88-01
走得太快,常忘了沿途美丽的风景。在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却需要慢下脚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育的真谛,我们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知识。好,那,然后呢?
我们已经见识了太多太多的暴力事件:同学残杀、下毒,弑父、杀母……他们是学生,包括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他们绝不缺少知识,但社会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吗?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他们读再多书,拥有再高的文凭,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永远有一科是不及格甚至零分,那就是情感的缺失。作为一个处于一线的教师,我越来越叹息于孩子们情感的淡漠,我始终认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它没有上限,可是为人却一定不能失了下限,那就是要有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我每一次在面对新一批学生的时候,我总会说一句话:“语文再也不仅仅是教大家认字、读文、写作,而是要教会大家做人。”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孩子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深入探讨的。
1.亲情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特别膨胀,心里装不下别人,甚至包括父母,诚然,很多的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其实也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亲情越来越淡薄,没有家人的概念,他们宁愿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说很多的心里话,也不愿和父母说哪怕一句真话,这样的状况令人堪忧。感谢课本上有那么些文章让我们能重拾亲情,比如《散步》,孩子们会懂得尊老爱幼,这不仅仅在一个家庭里,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明白“陪伴”在家人间的重要性。文中那是一对多么智慧的父母啊,他们给了孩子一次快乐没有遗憾的出行,同样也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课”。懂得关心关照家里其他人这是一种职责,其实也更是一种幸福。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也教会青春期的孩子更懂得父母,比如《金色花》,让孩子们回忆起孩提时和妈妈是多么亲密无间,妈妈的爱从未变过,那自己呢?学会反思这其实就是一种成长。比如《背影》,那沉默木讷的人啊,却用他最质朴的举动,诠释着父爱如山,就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眼泪”,一定会在孩子的内心激起涟漪,触碰到最敏感的神经。是的,这真的不再是读几篇文章而已,他会让我们每个人明白一个有些残酷的现实,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就追悔莫及。
2.友情
我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关于友情》,让我砰然发现:其实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离不开友情的串入,它的影响力是如此的惊人!余先生对友情分析的透彻性让我五体投地。我也常常听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学生时代。但作为初中生却并不明白何谓真正的朋友,男生凭着一股子莽撞,讲着他们认为的“哥们义气”,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女生就更加情绪化,好起来就形影不离,翻脸就可以形同陌路。青春期的孩子们渴望朋友,但却不知道该交怎样的朋友,该如果去珍惜友情,语文课本中的《羚羊木雕》就给他们上了一堂很生动的友情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自己去辨别如果是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如何去保护好自己的友谊。又如讲到《社戏》当中,孩子之间无忧无虑的玩乐一定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再如《故乡》里的情节也教会孩子们明白要一直保持纯真的情谊其实并不容易,所以更应该用心呵护。
3.爱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许按照以前的教育,老师会避而不谈,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疏”而不是“堵”。感谢现在的语文教材的编著者们,他们在书中提供了我们读书的时候可能不会有的课文。比如《<诗经>两首》,我总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去描绘、去感受诗中所展现的爱情的场景,孩子们总会兴趣盎然。又如我觉得最棒的一篇讲解爱情的文章,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文中用那么生动美妙的故事准确地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也让孩子们明白所谓爱情也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她连带着忠贞、分担、责任、不离不弃等等等等,通过这篇课文,让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其实之前总是遮遮掩掩的话题我们是可以开诚布公地来说说的,而且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真的应该好好说说。如何找对方法来谈这个话题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当然,“谈”并不代表要“做”什么,我始终有一句话会告诉孩子“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爱的情愫都无可厚非,这很正常,不该被批评,但这种美好也应该只留在心里,因为现在的你们可以去感受这份爱,但却还没有能力真正去承受。”
说不完道不尽语文课本中的情感抒写,我们每一个语文工作者该如何把其扎扎实实地一如既往地落实在教学过程当中这才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我一直堅信成“人”的教育应该永远高于成“才”的教育,只要我们坚持情感教育,让孩子们不再“无情”,那么悲剧会减少很多。爱,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用一生来传授,用一生来表达。教会孩子懂得爱,接受爱,给予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心中有爱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文文本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88-01
走得太快,常忘了沿途美丽的风景。在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却需要慢下脚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育的真谛,我们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知识。好,那,然后呢?
我们已经见识了太多太多的暴力事件:同学残杀、下毒,弑父、杀母……他们是学生,包括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他们绝不缺少知识,但社会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吗?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他们读再多书,拥有再高的文凭,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永远有一科是不及格甚至零分,那就是情感的缺失。作为一个处于一线的教师,我越来越叹息于孩子们情感的淡漠,我始终认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它没有上限,可是为人却一定不能失了下限,那就是要有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我每一次在面对新一批学生的时候,我总会说一句话:“语文再也不仅仅是教大家认字、读文、写作,而是要教会大家做人。”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孩子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深入探讨的。
1.亲情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特别膨胀,心里装不下别人,甚至包括父母,诚然,很多的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其实也没有真正地关心过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亲情越来越淡薄,没有家人的概念,他们宁愿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说很多的心里话,也不愿和父母说哪怕一句真话,这样的状况令人堪忧。感谢课本上有那么些文章让我们能重拾亲情,比如《散步》,孩子们会懂得尊老爱幼,这不仅仅在一个家庭里,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明白“陪伴”在家人间的重要性。文中那是一对多么智慧的父母啊,他们给了孩子一次快乐没有遗憾的出行,同样也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课”。懂得关心关照家里其他人这是一种职责,其实也更是一种幸福。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也教会青春期的孩子更懂得父母,比如《金色花》,让孩子们回忆起孩提时和妈妈是多么亲密无间,妈妈的爱从未变过,那自己呢?学会反思这其实就是一种成长。比如《背影》,那沉默木讷的人啊,却用他最质朴的举动,诠释着父爱如山,就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眼泪”,一定会在孩子的内心激起涟漪,触碰到最敏感的神经。是的,这真的不再是读几篇文章而已,他会让我们每个人明白一个有些残酷的现实,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就追悔莫及。
2.友情
我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关于友情》,让我砰然发现:其实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离不开友情的串入,它的影响力是如此的惊人!余先生对友情分析的透彻性让我五体投地。我也常常听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学生时代。但作为初中生却并不明白何谓真正的朋友,男生凭着一股子莽撞,讲着他们认为的“哥们义气”,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女生就更加情绪化,好起来就形影不离,翻脸就可以形同陌路。青春期的孩子们渴望朋友,但却不知道该交怎样的朋友,该如果去珍惜友情,语文课本中的《羚羊木雕》就给他们上了一堂很生动的友情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自己去辨别如果是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如何去保护好自己的友谊。又如讲到《社戏》当中,孩子之间无忧无虑的玩乐一定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再如《故乡》里的情节也教会孩子们明白要一直保持纯真的情谊其实并不容易,所以更应该用心呵护。
3.爱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许按照以前的教育,老师会避而不谈,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疏”而不是“堵”。感谢现在的语文教材的编著者们,他们在书中提供了我们读书的时候可能不会有的课文。比如《<诗经>两首》,我总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去描绘、去感受诗中所展现的爱情的场景,孩子们总会兴趣盎然。又如我觉得最棒的一篇讲解爱情的文章,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文中用那么生动美妙的故事准确地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也让孩子们明白所谓爱情也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她连带着忠贞、分担、责任、不离不弃等等等等,通过这篇课文,让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其实之前总是遮遮掩掩的话题我们是可以开诚布公地来说说的,而且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真的应该好好说说。如何找对方法来谈这个话题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当然,“谈”并不代表要“做”什么,我始终有一句话会告诉孩子“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爱的情愫都无可厚非,这很正常,不该被批评,但这种美好也应该只留在心里,因为现在的你们可以去感受这份爱,但却还没有能力真正去承受。”
说不完道不尽语文课本中的情感抒写,我们每一个语文工作者该如何把其扎扎实实地一如既往地落实在教学过程当中这才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我一直堅信成“人”的教育应该永远高于成“才”的教育,只要我们坚持情感教育,让孩子们不再“无情”,那么悲剧会减少很多。爱,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用一生来传授,用一生来表达。教会孩子懂得爱,接受爱,给予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心中有爱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