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黄峨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苟子,60年代出生,四川蓬溪人,现为船山区作协主席。在 《湖南文学》 《时代文学》 《陕西文学》 《中华文学》 《青年作家》 《当代小说》 《椰城》 《剑南文学》 《贡嘎山》 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30余万字。
  我都不敢相信,一个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堂堂男人居然要徒步几十公里,屈下高傲的身姿,非常虔诚地去遥远的安居,寻找七彩明珠,膜拜一个叫黄峨的女流之辈!——可见这个女子的才华有多出众,知识有多渊博,容貌有多惊艳,人品有多高贵!
  本来可以选择打的坐公交的,可又觉得那样不够虔诚,表达不出对黄峨先生的敬仰之情。——当然徒步与那些虔诚的藏民一步一叩首去拉萨布达拉宫朝圣还是差远了。
  其实,我认识黄峨还是很早的。——六七岁的时候就听老爹老妈讲她跟杨状元杨慎的一些事。二老之所以隔三差五讲他们的故事,无非是激励我专心读书,日后考上大学了好讨个像黄峨这样智慧贤淑的女子为妻。年少懵懂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妻为何物该为何用——只知道是个模样非常可人与自己非常亲近的女子。
  星移斗转,而立之年早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存留在我脑海里的仅仅是关于杨状元(杨慎)家里的祖坟葬在了蓬溪宝梵杨柳坝的风水宝地——金线钓葫芦,杨家后人如何升官发财成为达官显贵和与黄峨如何如何联姻的片断故事,我真想把他们东拼西揍起来撰写成书,无奈民间的传说和史料的记载都知之甚少,无所适从。
  我的前方是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农业科技高新示范产业园区,根本就找不到500年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痕迹。感觉一路虚妄着见到黄峨握手、拥抱、热吻、跪拜等种种场景的愿望越来越渺茫,与臆想的现实越来越远,担心得到的结果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我爱黄峨!——这个强烈的愿望是在我近些年历经了好几次婚恋失败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第一个女朋友是高中的同学,她不嫌弃我这个土不拉几的乡巴佬。她父母就她一个独生女,知道我们俩恋爱非但不反对,还让她星期天领我去她们家吃饭。她妈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荤菜,学校食堂的菜都是便宜货没营养,每个星期天都跟我们梅一起回来补充补充营养;她爸说,你聪明学习好,我们希望你多帮帮我们的梅——那眼神那热情程度真不亚于准女婿。我一边抬头大口吃菜也一边点头回应。可是等到高考之后,她拿到川农大的录取通知书,我拿到华东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我们两个喝得酒醉饭饱之后就去了湿地公园,在那把长椅上,我知道了她居然不是处女。在我躲她的那段时间里,她妈居然发短消息说:你他妈就是个乡巴佬白眼狼,有啥了不起啊?我们没嫌你,你有求啥资格挑肥拣瘦的!
  中间相处的N个女朋友跟当下电视剧中俗不可耐的情节大相径庭,不想复述。最后这个是我换了若干个单位后在电视台的一个同事——文艺女青,第一次见面觉得很清纯的那种。我接到过她写给我的情书,是台领导给我们年轻人过五四节——去小西湖划船。一群青年男女在碧水蓝天波光潋滟的湖上一边划船一边尽情地嬉戏……晚上十二点她就写出了一首诗说是给我的:云朵在天上/也在水里/你在远方/也在我的眼底/这湖有多深/山影树影/没入一湖的苍翠/如深爱投入你我的心里。像这么多情的诗歌猛然砸进我的心里,无异于天上的七仙女突然掉到了董永的炕头上,令我激情澎湃彻夜难眠。接下来我们就QQ传情频频约会,半年内我们就闪婚闪离了。不是因为我思想封建她没把第一次给我,也不是因为她穿得捉襟见肘露得太多,而是因为她绝大多数时间夜不归宿,应酬天天都有,最不能容忍的是她竟然跟一个大她20岁的某局局长搞曖昧,她为他写的《爱恋十二篇》就成了我们离婚的“铁证”。我喜欢竞走的习惯就是在那段非常落寞的时间练就出来的——黄峨贤淑的形象也是在那个时间段植入我的脑海的。
  都说一方水土无论是出一个文官还是武将,都与他家祖坟山的风水和他们家宅基坐在宝地上有关——我们川中央皇天后土两千多年,文蹈武略堪称大家的就陈子昂、黄峨两人,从年代来看他们相差八百多年,一个在遂宁的上游,一个在遂宁的下游,就是风水轮流转,也找不出什么渊源能把二者串联起来。早在两年前,我到了射洪,到了金华山,真正领略到了滋养陈子昂的那片性灵山水之峻峭之深邃透澈;再去寻找黄峨——安居西眉黄家弯,东问西访也没找到具体的地点在哪个沟哪个湾的哪个角落。
  今天,居然有好友相约——相聚黄峨故里。他们乘车应该早到了?嘿嘿,我徒步说不定也慢不了他们几步也。瞧,信步拐一个弯,“黄峨故里,田园安居”几个金色大字就历历在目。我刚站在七彩明珠拾级而下的广场中央左顾右盼的时候,电话响了。哥——我们的车走在物流港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到底是往左拐还是往右拐啊?我乐不可支地回答说,往右,到了318线再左直走。
  大约过了五分钟,他们一车红男绿女就到了。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融进了七彩明珠斑斓的世界。
  说句掏心窝的话,在这些人里面有我最好的领导。也许这样说有拍马屁之嫌——跟他配合做工作办事情,真就是有那种鞋好不好只有脚才知道的感觉。他平常为人处事过于低调腼腆,我悄悄跟一路同行的一个摄影家说,找准最佳时机跟他闪几个最漂亮的镜头。后来,果然闪到两张他和一个美女说话笑得无比灿烂的画面。我们同行的文友大多是在省级上获得过各项大奖、发表出版过入选多种报刊文集的文学前辈,他们看山看水脸上洋溢出的和身上表现出的尽是天真与童趣,偏偏在这时候见色轻友一点矜持都没有了,无论是漫步在枇杷成荫的水泥大道,还是在格桑花、薰衣草、矢车菊、鼠耳草、马鞭兰汇聚在一起的花海中,他们向美女们讨好献媚,难道都装着不知道?她们个个如花似玉的容貌,沸腾的创作激情和隐藏在柔情似水文字里面丰厚的意蕴都是我的最爱啊!我在心底曾无数次诘问自己:我的那个黄峨是否就是她们中间的哪一位?黄峨出世迄今500多年,如果真如道家所说万事万物有轮回的话,我心中所臆想的那位黄峨也该出现了啊!
  峰回路转,总算到了黄峨古镇。我没像他们那样在牌坊下在杨慎和黄峨的铜像前、展示厅嬉闹着抢镜头照相,而是静静地在满园子搜寻杨慎和黄峨爱情的足迹,探究他们爱情的内涵——我感觉得更多更深的是,他们少小并不相见没有青梅竹马的情愫,他们青春年少没有游园的偶遇,缺少一见钟情苦苦暗恋相互相思的情愫。有的是杨慎丧偶,媒人凭借两家人的同朝为官的政治地位和彼此相当的经济实力牵红线成婚配。我们当下人为啥要把爱情二字强加给他们。更令人愤慨的是,他们结婚四十年,相聚一起不到八年。杨慎做官被贬云南永昌,凭借自己的才华依然过着衣食无忧风流浪漫的生活。而才华横溢名动京城的才女黄峨则回到祖籍当农妇,担负起了杨家人穿衣吃饭的重任。风景区一个浇灌菜地的老翁讲,黄峨是个傻女子。当年有个与她一起长大的秀才,为了她终身没娶。常年就在她家对面寺庙的山门前吹笛子、拉二胡,乐曲凄美悠长,周边十乡八里的人都懂,唯有黄峨装不懂。她唯一表达的就是每年给寺庙十担谷子。听完之后,我就想起了泰戈尔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已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我感悟得更多的是那个秀才还是不够男人,跑寺庙当和尚有啥用?要是我就一定要深夜翻墙入室,想尽一切办法生米做成熟饭。省得她写出那么多的怨妇诗来让后人扼腕叹息。老翁说不可不可,那个年代的人的审美取向跟当下的年轻人不一样——一旦遭捉双,不守妇道之人要沉堰塘在其次,最致命的是遭千人唾弃万人臭骂,一姓人都抬不起头。
  如此一说,我为自己萌生出那种混账逻辑羞愧不已。对美丽又有才的黄峨倍感崇敬。我更愿意接受民间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杨慎被发配滇南,在那里度过三十多年的充军生活。由于受到云南许多政界朋友的帮助,不久就移居条件较好的安宁,后又移居昆明、泸州,还在这些地方建起别墅,广收门徒,著书立说。杨慎的大多数著作都是在流放期间完成的。杨慎在云南能有如此优越的条件,除云南当局对他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黄峨在老家管理家务,成为杨慎坚实的经济后盾。因为杨慎父子蒙冤被贬,但没有抄家,在新都的家业较大,经黄峨掌管,收入颇丰。要是黄峨只顾儿女私情,愿意与杨慎一起呆在云南,失却家里的经济支持,杨慎在云南能够坚持学术研究,著书立说显然不可能,是黄峨牺牲自己成就了杨慎。
  五月的阳光如金子般温暖着每一个人也温暖着我。我形单影只地漫步在黄峨古镇外青冈木铺就的十里长堤上,思绪信马由缰:我的那位黄峨你在哪里?六十年一个甲子,早已经过了十余个轮回,你应该出现了啊!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黄辛力,海南文昌市人,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数百篇,主编、策划、编辑各类图书200多种,个人及作品曾获海南省首届文学新人奖、海口市优秀精神产品奖及国家、省、市征文奖20多项。现为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诗社副社长。  山里的暮色  一行数人为赶赴娄山关,在黄昏时刻入住山里的某客栈有感。  ——题记  硝烟已远去  暮色依然苍茫  云雾轻如薄纱  遮掩着山的玉体  
期刊
Z55列车是蓝色的,蓝白相间,北京到兰州,在我记忆里他总是绿色,像梦中的中山铁桥,红得仿佛夕烧逶迤。远在兰州的朋友告诉我那不是梦,中山桥本就是红色,不过百年辗转,油漆剥落,灰白的,令兰州变得不再浓墨重彩,反而苍凉冷冽。  七年前初到兰州读书时,银灰色铁桥坠满铁锁,铁锁上歪歪扭扭,刻满了情侣的名字,一丛一簇,情愫无处安放、郁结而叠重。后来锁头都被割断了,古老铁桥承受不起那么多琐碎的情感,去掉累赘的中
期刊
作者简介:董儒敏,1980年出生,江西省乐平市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 《红豆》 《北方文学》《泉州文学》 《百花园》 等期刊发表过小说,出版小说集 《兰林惑》。  还没到六月,这天热得跟火似的。杨朴包起床洗了个澡,同往常一样他来到街上溜达,打听村里昨天都有哪些新鲜事。  在街上就碰到卖菜的李三棒,他也是个话痨,人家来买菜硬要拉着人家说上半时晨。  “狗子这人你们说贱不
期刊
作者简介:庞白,原名庞华坚,居广西北海市,有散文集《慈航》,散文诗集《唯有山川可以告诉》,诗集《天边:世间的事》 《水星街24号》等。曾获第5届中国报人散文奖(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2018年)、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19年)等奖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川北高原  看到雪山了。雪山近在咫尺  ——再走一天也抓不到那些冷  天近了。一丝不挂的天就在头顶  ——再垫一块
期刊
作者简介:隆玲琼,重庆石柱人,现居重庆丰都,80后,有作品发表于《诗刊》 《红岩》 《星星》 等刊物,获第八届重庆少数民族文学奖。  名 字  有时候我的名字站在其他名字堆里  也有时候独立,在表格中,在一句叙述语气里  在一首诗的前面或者后面  它与我部分分开,与我的  唇舌体发,难以解释的个性特征分开  代表我最令人心生疑惑的神秘部分  有些时候,我的名字会蹦进他人的嘴里  抢吃着辣子和麻糖 
期刊
作者简介:李春鸣,男,70后诗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三叶草》。  光辉的街巷  站在北山上远眺  千年的长淮呈现白银的色泽  微雨的三月之晨  那些迎风的酒旗散落北街  湿漉漉地沉  记不清翻修几遍的老街道  通向记忆中的小巷  孩子当时太小  而父亲现在已经长眠在北山  只有我是唯一能  记得当时情景的人  斜阳从城市的楼群缝隙处  投下光束  投向街道旁的巷口  一老一少走在光輝里
期刊
作者简介:唐波清,常德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小说集 《花痴》 《两颗香椿树》 《轮回》《父亲与经济学》 等作品14部。在 《小说选刊》 等各种报刊和公众号上发表小小说500余篇。  牛嫂没嫁过人,可她竟然有个孩子,叫军军。  牛嫂原本不是榨油匠,她爹才是村里的榨油师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牛嫂爹可风光呢,他领着三个徒弟,操持着村子里唯一的榨油坊。每逢菜籽、棉籽、
期刊
作者简介:孙淑杰,女,廣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深圳,曾出版纪实文学《曾经爱过》 及发表诗歌、散文共计30余万字。  上山,采麻椒的女人们  哪怕毒蛇出没  哪怕蚊虫叮咬  哪怕荆棘密布  哪怕烈日炎炎  哪怕山高路远  哪怕百事缠身  不怕不怕都不怕  生存,怎一个怕字了得  风雨兼程浸透了岁月  青丝白发参透了天命  她们有的目不识丁  她们有的没了丈夫  她们有的收入微薄  她们有的家有重患 
期刊
作者简介:陈玉龙,男,江西都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滕王阁文学院第二届特聘作家。已在 《青年文学》 《雨花》 《青春》《天津文学》 《山东文学》 等刊物发表作品约200万字。  陈安定打来电话说,这个星期的双休日无论如何也要去他那儿,没有别的事情,只是几个旧时的同学聚聚。陈安定年年都要给我打这样的电话,去了后也确实没什么事,大家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儿,之后在他那个鱼塘里钓几条鱼带回家。我感觉出
期刊
作者简介:阿西壹布,1994年出生于云南省麗江宁蒗,作品见于 《青年作家》 《诗潮》 《青春》 《河南诗人》 等杂志。  活 着  活着就像一片落叶躲躲闪闪  让指针牵走生命的灵魂  活着就是想念尘世的一切缺陷  天涯近在咫尺,心中偶有繁花  活着就是等着等着……  让时间慢慢烙下层层印  等着用一个字来淹没一切的一切  活着就是活着活着……  变成父亲的模样,祖父的模样  活着就用力狠狠地活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