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能力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应从幼儿抓起。针对当前幼儿劳动意识差的特点,本文从家园合作的角度,就如何合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劳动习惯;家园合作;合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0)32-0016-02
引 言
当前幼儿劳动意识较差,不少幼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连基本的吃饭、穿衣等都不会做,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幼儿主要活动在家庭和幼儿园,其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只有加强家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一、构建家园互通机制,加强日常沟通交流
1.家长积极配合教师
一方面,家长应主动担负起幼儿在家庭中劳动习惯的培养责任,充分认识到劳动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充分借助网络、书籍等,学习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方面,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主动与教师沟通,主动将幼儿在家的基本情况、劳动习惯告诉教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方面出现困难、困惑时,家长更要主动向教师请教,以获得教师的专业指导,从而避免家长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方面方法不当、措施不力或矫枉过正。
2.教师积极指导家长
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劳动表现怎样,家长需要通过教师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将幼儿在幼儿园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如可以借助班级家长微信群或QQ群,将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穿衣、脱衣、系鞋带等图片上传到班级群中,或是私发给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还能借助这些信息,强化家长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意识,并学到具体的方式、方法。其次,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中,幼儿园教师应主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切实加强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对于家长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等方面遇到的困惑,教师应从专业角度给出指导性建议,从而确保家庭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1]。
二、将家园合作贯穿到幼儿劳动教育的全过程
1.在集体活动中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幼儿园每天都会开展不少集体活动。教师可以借助集体活动加强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并通过游戏活动加以巩固和提升。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平时与家长沟通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使用的材料碗及泥工板清洗干净,再将其晾干,然后,让他们将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留下的垃圾清理到垃圾桶中。根据很多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做家务很难坚持下去,通常做不了多久就不再去做。针对家长反映的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在这样的劳动中长期坚持下去,并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该在具体操作中多一些鼓励。如在美术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幼儿:“我们一起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洗得最干净?”“看哪个小朋友洗得比上次更好?”等等。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平日在家里和幼儿园劳动习惯较好的幼儿,以此树立榜样,激励和引导更多幼儿向他们学习,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坚持一段时间后,幼儿会逐渐形成习惯,不用教师提醒也会自觉把卫生打扫干净。在多次实践锻炼中,幼儿的劳动意识得到强化,不仅会在美术活动中做到清洁卫生,还会在生活中开始注意做好卫生,并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学具玩具及床被等。
以开展洗衣服音乐活动为例,课前,教师可让幼儿在家里仔细观察妈妈洗衣服过程,并尝试自己动手洗衣服,从而懂得父母的艰辛。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群,将基本要求及相关提示发给家长,便于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会洗衣服的几个基本动作——搓、抖、刷。在此基础上,通过亲子合作,每位幼儿都制作了一件环保小背心,并带到幼儿园参加游戏。因为前期工作准备充足,幼儿对洗衣服的基本流程和动作已了然于胸。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和速度表演洗衣服的情景,并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当天放学后,在班级群里,很多家长传来了幼儿帮助父母做家务的照片和话语。有的传来了洗鞋子的图片,有的传来了洗碗的图片,有的传来了扫地的图片,等等。教师与家长通过合作,借助班级集体活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有效强化了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树立“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的思想认识,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一,借助自由活动时间整理玩具。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将同伴们带来的玩具放到指定的位置。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把这些玩具拿去玩,在自由活动时间结束后,再将这些玩具放回篮子里。然后,由值日生将这些玩具进行整理,并放回到指定的柜子中。在这一活动中,很多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去做,充分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来,幼儿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劳动意识,从而养成自觉劳动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应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玩具,再由家长将幼儿整理玩具的情况发到班级群,看到收拾得整整齐齐的玩具,很多家长都纷纷为幼儿点赞。
第二,借助午休前后时间整理衣物。在午睡前,教师可指导幼儿学会脱鞋子、袜子,上衣、裤子,并摆放整齐。在午睡结束后,再指导幼儿自觉穿上鞋袜和衣服,系好鞋带。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将这些劳动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一个项目的训练任务,再进入下一个项目的训练。如可以进行系扣子、系鞋带、折衣服、挂毛巾等专项练习,同时,发挥值日生作用,负责将没有摆放整齐的物品摆放好,并记下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幼儿姓名,定期进行评一评、比一比活动,看哪位幼儿做得最好。同时,将这一任务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回到家中也要这样做,不仅自己要会脱衣服、穿衣服,还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当天晚上,班级群里有的家长发来信息说,孩子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桌和小衣柜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批评了家长没有把物品摆放好的行为。 第三,借助课余时间擦拭桌椅。在课余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擦拭自己的桌椅。每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一块干净抹布,将自己的桌椅擦拭干净,并将相关物品收拾整理好。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擦桌子比赛,看谁擦得更干净。这样的评比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样,教师也可以要求幼儿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小书桌和床被,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3.在区域活动中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一,借助角色区培养劳动习惯。如教师可以将劳动任务细化、分解到角色区中,让幼儿在角色区域中扮演主人、客人等身份,学会剥掉干果壳、清洗水果、摆放拼盘。摆放后,再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活动结束后,幼儿一起动手,对水果盘进行清洗,对桌椅进行擦拭,并扔掉果皮纸屑等垃圾。幼儿自己动手学习清洗水果,并共同分享,清理杂物,不仅能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还能体验到分享劳动果实带来的快乐。
第二,借助种植区培养劳动习惯。在种植园区,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给种植的花草及蔬菜松土、浇水,还可以亲自种下一粒种子。平时,教师还可将种植园进行细化分解,每名幼儿都有自己负责管理的花草或蔬菜,并可以用笔画一画、记一记植物的生长情况。幼儿在种植、浇水和日常管理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教师也应要求幼儿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好花草或蔬菜的管护,给家里的花草浇一浇水、松一松土等。在家园联动合作中,幼儿的劳动习惯更容易养成[2]。
4.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家园合作能够让幼儿劳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想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家长需要积极支持配合教师,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进行幼儿劳动習惯的培养。例如,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幼儿从小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学会孝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教师可利用当前很多人喜欢发微信朋友圈打卡的方式,从活动第一天起,要求家长每天发孩子在家做家务劳动的镜头,格式为:我叫某某某,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我做的家务是(整理书包、整理玩具、学挑选土豆、学洗白菜、给爸爸倒一杯水、给妈妈洗一次脸等),并配上劳动照片,这样连续发一个月,就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幼儿园,教师可专门设置“我是小小劳动能手”栏目,在打卡期间,每天将幼儿在家里做家务的照片展示出来。在展示活动中,被选中图片得到展示的幼儿会很有成就感,其他幼儿则会非常羡慕,从而在接下来的打卡时间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将自己的劳动照片展示出来。有的幼儿自己学会洗脸、洗手,有的学会自己洗毛巾,有的学会整理自己的床被和书桌,等等。通过一个月天天打卡坚持,幼儿劳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劳动意识也日益增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也会逐渐形成。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提醒家长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过程中多给予其指导和鼓励,并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安排任务,绝不可布置劳动强度过大,或是有危险的劳动。在指导过程中,家长应该以孩子动手为主,而以指导和帮扶为辅,切勿自己全部包办[3]。
结 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和幼儿教师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家园共同合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构建家园互通机制,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日常生活、区域活动中加强家园合作,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陈彩霞.家园携手 共育新苗[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5):25.
林琼.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J].福建陶研,2020(01):44-46.
薛晓梅.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12):194.
作者简介:丁玲燕(1986.1—),女,江苏常州人,幼儿园一级教师。
关键词:幼儿;劳动习惯;家园合作;合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0)32-0016-02
引 言
当前幼儿劳动意识较差,不少幼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连基本的吃饭、穿衣等都不会做,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幼儿主要活动在家庭和幼儿园,其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只有加强家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一、构建家园互通机制,加强日常沟通交流
1.家长积极配合教师
一方面,家长应主动担负起幼儿在家庭中劳动习惯的培养责任,充分认识到劳动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充分借助网络、书籍等,学习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方面,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主动与教师沟通,主动将幼儿在家的基本情况、劳动习惯告诉教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方面出现困难、困惑时,家长更要主动向教师请教,以获得教师的专业指导,从而避免家长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方面方法不当、措施不力或矫枉过正。
2.教师积极指导家长
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劳动表现怎样,家长需要通过教师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将幼儿在幼儿园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如可以借助班级家长微信群或QQ群,将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穿衣、脱衣、系鞋带等图片上传到班级群中,或是私发给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还能借助这些信息,强化家长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意识,并学到具体的方式、方法。其次,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中,幼儿园教师应主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切实加强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对于家长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等方面遇到的困惑,教师应从专业角度给出指导性建议,从而确保家庭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1]。
二、将家园合作贯穿到幼儿劳动教育的全过程
1.在集体活动中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幼儿园每天都会开展不少集体活动。教师可以借助集体活动加强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并通过游戏活动加以巩固和提升。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平时与家长沟通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使用的材料碗及泥工板清洗干净,再将其晾干,然后,让他们将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留下的垃圾清理到垃圾桶中。根据很多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做家务很难坚持下去,通常做不了多久就不再去做。针对家长反映的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幼儿在这样的劳动中长期坚持下去,并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该在具体操作中多一些鼓励。如在美术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幼儿:“我们一起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洗得最干净?”“看哪个小朋友洗得比上次更好?”等等。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平日在家里和幼儿园劳动习惯较好的幼儿,以此树立榜样,激励和引导更多幼儿向他们学习,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坚持一段时间后,幼儿会逐渐形成习惯,不用教师提醒也会自觉把卫生打扫干净。在多次实践锻炼中,幼儿的劳动意识得到强化,不仅会在美术活动中做到清洁卫生,还会在生活中开始注意做好卫生,并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学具玩具及床被等。
以开展洗衣服音乐活动为例,课前,教师可让幼儿在家里仔细观察妈妈洗衣服过程,并尝试自己动手洗衣服,从而懂得父母的艰辛。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群,将基本要求及相关提示发给家长,便于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会洗衣服的几个基本动作——搓、抖、刷。在此基础上,通过亲子合作,每位幼儿都制作了一件环保小背心,并带到幼儿园参加游戏。因为前期工作准备充足,幼儿对洗衣服的基本流程和动作已了然于胸。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和速度表演洗衣服的情景,并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当天放学后,在班级群里,很多家长传来了幼儿帮助父母做家务的照片和话语。有的传来了洗鞋子的图片,有的传来了洗碗的图片,有的传来了扫地的图片,等等。教师与家长通过合作,借助班级集体活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有效强化了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树立“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的思想认识,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一,借助自由活动时间整理玩具。教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将同伴们带来的玩具放到指定的位置。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把这些玩具拿去玩,在自由活动时间结束后,再将这些玩具放回篮子里。然后,由值日生将这些玩具进行整理,并放回到指定的柜子中。在这一活动中,很多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去做,充分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来,幼儿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劳动意识,从而养成自觉劳动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应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玩具,再由家长将幼儿整理玩具的情况发到班级群,看到收拾得整整齐齐的玩具,很多家长都纷纷为幼儿点赞。
第二,借助午休前后时间整理衣物。在午睡前,教师可指导幼儿学会脱鞋子、袜子,上衣、裤子,并摆放整齐。在午睡结束后,再指导幼儿自觉穿上鞋袜和衣服,系好鞋带。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将这些劳动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一个项目的训练任务,再进入下一个项目的训练。如可以进行系扣子、系鞋带、折衣服、挂毛巾等专项练习,同时,发挥值日生作用,负责将没有摆放整齐的物品摆放好,并记下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幼儿姓名,定期进行评一评、比一比活动,看哪位幼儿做得最好。同时,将这一任务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回到家中也要这样做,不仅自己要会脱衣服、穿衣服,还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当天晚上,班级群里有的家长发来信息说,孩子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桌和小衣柜收拾得干干净净,还批评了家长没有把物品摆放好的行为。 第三,借助课余时间擦拭桌椅。在课余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擦拭自己的桌椅。每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一块干净抹布,将自己的桌椅擦拭干净,并将相关物品收拾整理好。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擦桌子比赛,看谁擦得更干净。这样的评比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样,教师也可以要求幼儿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小书桌和床被,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3.在区域活动中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一,借助角色区培养劳动习惯。如教师可以将劳动任务细化、分解到角色区中,让幼儿在角色区域中扮演主人、客人等身份,学会剥掉干果壳、清洗水果、摆放拼盘。摆放后,再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活动结束后,幼儿一起动手,对水果盘进行清洗,对桌椅进行擦拭,并扔掉果皮纸屑等垃圾。幼儿自己动手学习清洗水果,并共同分享,清理杂物,不仅能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还能体验到分享劳动果实带来的快乐。
第二,借助种植区培养劳动习惯。在种植园区,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给种植的花草及蔬菜松土、浇水,还可以亲自种下一粒种子。平时,教师还可将种植园进行细化分解,每名幼儿都有自己负责管理的花草或蔬菜,并可以用笔画一画、记一记植物的生长情况。幼儿在种植、浇水和日常管理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教师也应要求幼儿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好花草或蔬菜的管护,给家里的花草浇一浇水、松一松土等。在家园联动合作中,幼儿的劳动习惯更容易养成[2]。
4.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家园合作能够让幼儿劳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想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家长需要积极支持配合教师,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进行幼儿劳动習惯的培养。例如,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幼儿从小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学会孝敬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教师可利用当前很多人喜欢发微信朋友圈打卡的方式,从活动第一天起,要求家长每天发孩子在家做家务劳动的镜头,格式为:我叫某某某,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我做的家务是(整理书包、整理玩具、学挑选土豆、学洗白菜、给爸爸倒一杯水、给妈妈洗一次脸等),并配上劳动照片,这样连续发一个月,就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幼儿园,教师可专门设置“我是小小劳动能手”栏目,在打卡期间,每天将幼儿在家里做家务的照片展示出来。在展示活动中,被选中图片得到展示的幼儿会很有成就感,其他幼儿则会非常羡慕,从而在接下来的打卡时间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将自己的劳动照片展示出来。有的幼儿自己学会洗脸、洗手,有的学会自己洗毛巾,有的学会整理自己的床被和书桌,等等。通过一个月天天打卡坚持,幼儿劳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劳动意识也日益增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也会逐渐形成。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提醒家长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过程中多给予其指导和鼓励,并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安排任务,绝不可布置劳动强度过大,或是有危险的劳动。在指导过程中,家长应该以孩子动手为主,而以指导和帮扶为辅,切勿自己全部包办[3]。
结 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和幼儿教师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家园共同合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构建家园互通机制,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日常生活、区域活动中加强家园合作,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陈彩霞.家园携手 共育新苗[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5):25.
林琼.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J].福建陶研,2020(01):44-46.
薛晓梅.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12):194.
作者简介:丁玲燕(1986.1—),女,江苏常州人,幼儿园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