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工具”,落点“语言”重在理解与表达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试卷不仅具有选拔功能,而且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直接的导向性作用。2011年的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试卷能够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浓的生活气息。试卷中出现了我市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扬州市推广使用电子书、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扬州将迎来2500年城庆、关于食品添加剂等话题内容。这些内容及时反映出扬州市紧跟时代步伐所展现的最新社会生活热点,学生看到题目就会想到,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会觉得很熟悉,很亲切,无形之中消除了紧张感,从而有利于语文水平和能力的发挥。
  二是试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中涵盖了注音、病句修改、成语使用、语序排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根据拼音写汉字、名句默写等知识点,总的分值有34分,占试卷总分值的22‰这部分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积累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三是试卷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从整张试卷来看,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分值为56分,而属于表达类的题目(含作文)有6大条,11小条,分值为91分(其中作文60分)。典型题目有:[第13题]请你向同学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第17题]的第1小题:向外宾简要介绍“雕漆嵌玉”或“点螺”漆器制作过程;第2小题,简要描述屏风上将要雕刻的画面。[第18题]用简短的文字概述“我”被一对老人的哪些事情感动了?[第21题]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或介绍,或概括,或描述,或记叙,既考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理解能力,又检验学生的表达水平。学生可能普遍感觉试题不难,因为答题有把手,但教师则认为题目深入浅出,答题要想获得满分,那也不容易。
  由此看来,教语文立足“工具”,落点“语言”;学语文让“理解”和“表达”成为提高语文能力的重点,将是初中语文教学努力改进的方向。
  
  一、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活是个大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真正明白“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学生不仅只在课堂上学习语文,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在对语文课本内容的掌握与知识点的传授上,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发现、感受语文,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植入生活,如试卷中“积累运用”的第6、8题两篇现代文阅读理解,都是要求学生用语文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理解生活。作文“忍不住——”更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真切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用真文字来抒发真性情,学生就会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仍然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要让学生会阅读,会写作,会理解,会运用。没有“工具性”作为语文学习的前提,一味提倡“人文性”势必会冲淡语文的“语文味”。试卷中的好多题目即是这样,既有对知识性内容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考查,更有能让学生展示超知识的智慧性内容的表达。
  因此,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重要的知识点,针对专项的基础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系统训练,比如病句修改,可以先讲授常见病句的识别和修改方法,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后进行实际练习,发现问题后再进行针对幽均训练,这样学生经过了“授之以渔”的训练后,加上适度题量的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有效提高语文积累运用的能力。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解能力,这就是叶圣陶提到的“灵敏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学生而言一定要来自于大量的广泛的阅读,以及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的适度点拨。
  提倡多阅读,培养语感,提升理解力,加强“表达”训练,将是教与学双方义不容辞的任务。首先引导学生立足课本,注重领会课内精美文章、名篇名章的品读与赏析的方法;同时又要放限课外,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学会在比较阅读中找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能力迁移的着眼点,注重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建议起步阶段只让学生读,不强求一定要做题目,关键在于培养兴趣,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觉”后,再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教师千万不能用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过程,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望“题”生畏,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掉。
  
  四、加强语言表达和概括的训练,让理解和表达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通过训练要求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完整的句子将自己对文本乃至对生活的理解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能力一方面来自阅读,借助阅读来积累,包括语言材料、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使之成为帮助自己流畅表达的“它山之石”。另一方面来自针对中考题型的专项训练,虽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不失为提升语文成绩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比如今年的作文题属于半命题作文,改变了前几年的命题作文风格,但也延续了近几年扬州中考作文题的特点:贴近生活,朴实求真。学生普遍感到有话说,可要真正能将深刻的立意和新颖的生活表达出来,实非易事。因此,平时必须要反复训练,力求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而流畅。
  其中要重点关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探究学习”。“综合性探究学习”是中考的重点、难点所在,我们要把“综合性探究学习”分专题进行训练,把“口语交际”融入“综合性探究学习”专题训练当中,把握和归纳这一类题型的特点,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突出语言表达的具体要求。
其他文献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2010年重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中的写字教学都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教学存在着随着学段的增加而逐渐弱化的现象,到第四学段(7~9年级)往往被忽视,教师和家长常常抱怨,孩子越大,字写得越差。存在大量书写问题不利于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从深层次分析,初中阶段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期刊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多少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于心,感动至今。从《诗经》里的《关雎》到《汉乐府》里的《孔雀东南飞》,从徐志摩的《偶然》《再别康桥》到汪国真的《曾经这样爱过你》,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爱情”撞进了语文的教学课堂,面对“爱情”,是绕开主题还是小心翼翼、遮遮掩掩?如何在课堂上对“爱情”作品进行解读?解
期刊
安妮宝贝,1998年开始在网络上发表小说,从2000年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至今,已有《八月未央》《彼岸花》等八部作品。所有的作品均进入全国文艺类图书畅销榜,还被介绍或选载进入德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  谈到动笔的冲动,安妮宝贝曾说:“应该是跟长期阅读,某种先天成分以及一个人的反省和观察记录的习惯有关。”因为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安妮宝贝有一半的童年与祖母在乡下度过,家里的保姆
期刊
案例描述    声音一:“老师,我知道,我要说!”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学生很专心地去读,读完后,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我要说。”机灵的江辰晨迫不及待地说:“从‘喂’看出小松树对大松树很没礼貌。”急性子的杨曹伟见他的好朋友说得这么好,赶紧不服输地说:
期刊
要寻找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要了解哪些是存在于教学实际中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及现状。于是,我校语文教师聚焦课堂,关注课外,捕捉仍旧存在于广大农村学校的低效策略教学现状,并对其现象进行描述与反思,广泛积累个案。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总结归纳了以下语文教学常见的低效教学策略下的课堂现状:  1.“保守式”策略——以教师讲解替代自读自悟。其特点是:塞——表面顺畅,缺乏深度。课堂呈现出与新课改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教育理念如春雨润物般对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整合教”与“感悟学”已成为很多教师的共识。那么“教者”如何在“教”中进行有机整合,让“学者”在“学”中有感悟,从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笔者结合苏教版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案例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文为本,感悟词语    以喜欢的方式来读文、画词,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与“想”的自主学
期刊
如果课堂教学不能摆脱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阴影,彻底改变追问上的繁琐和低效,怎么能奢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培养良好的语言综合素养呢?  所以,我们呼唤着这样的一种课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一颗心,在静谧、安详、素色之中触摸语文教学之本。  我们期待着这样的一种教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旨归,关注教学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师生的生存状态,此之谓“生命化质量”教学,就是高
期刊
我的理想:和谐阅读    中国从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幸福地生活在充满和谐、滋养性灵的母语环境中是我的追求。  我认为,“和谐”的意蕴既体现在学生与教师平等而友好的互动关系里,还体现在每个人身心健康自由的生长过程中;既体现在环境氛围与人的灵魂相互晕染融合时,也体现在课内师生对话的精读与课外海纳百川的博览之无痕对接间。  我以为,“课内教学简洁高效,课外阅读缤纷多彩”,既
期刊
语文被视作人际交流的一种工具,应该是没有疑义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对语文概念较为约定俗成的解释,听说读写则是语文作为工具的表现形式,其实质全在于语言是人类的工具。  既谓工具便是将其看作外在于人的一种对象性存在,很自然地想到语言的客观性、确定性和实用性,但张志公先生指出语言作为工具的特殊性,语言与人的思想紧密关联而不可分割。  语言作为工具,主要功能不外乎叙事状物与表情达意。叙事状物是主观见
期刊
现在的学生真正关注的文化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校进行了随机调查,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关注的人物是周杰伦、蔡依林、飞儿乐队等,喜欢读的书是《鸡皮疙瘩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等,谈论的话题是“快乐女生”“非诚勿扰”。通过查询资料得知,这属于学生的“亚文化”。加拿大文化人类学家J·鲍德里奇认为:“任何群体,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同者,都被称为亚文化。”根据这个观点,学生亚文化作为校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