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用优美的笔调,采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了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的洞庭湖之景,倾诉了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此文堪称文言文中的精品。本文通过《岳阳楼记》案例片段描述,探讨了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究、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教学片段 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为此,笔者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经典文言文作为我面向全区开公开课的内容,谈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傲飞翔。
一、教学片段描述
翻开记忆的日记,开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对待这次公开课,我非常重视,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还在一个班级进行了试上,广泛地听取了同备课组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并对不合理或不理想的地方作了修改,生怕在开课时出纰漏。
上课时,一切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着。首先是激趣导入新课,然后欣赏朗读课文,再后来就是疏通重难点句段……当疏通到句子“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时,意外发生了。
生1:老师,我认为范仲淹“浮光跃金”写错了。
听了他的话,我不禁一愣,随即心里感到一阵恐慌。什么?范仲淹写错了?我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很少遇见初中生对课文提出质疑,更没有遇见初中生敢指出名家名篇的“错误”。今天,尤其是在开公开课的今天,当着这么多的老师,更要命的是当着区教研员等专家的面,提出了这么棘手的问题!怎么办?是武断说:教科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就按这去记吧,还是……?我脑子出现了短时的空白,随后便镇静下来,急中生智,顺水推舟地说道:
师:你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非常好,能告诉我们范仲淹错在哪里吗?
生1:我觉得应该将“浮光跃金”改成“浮光跃银”。
我不禁心中一动:这也许正是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想象的好时机,千万不能放过!于是我饶有兴趣地说:“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1:我认为月光都是用银色来形容的。
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有个别同学在点头,表示赞同。
生2:我不同意,也有的月光是金色的。
有一些同学对生2表示了赞同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更多的学生开始竊窃私语,有的甚至和相邻的同学大声争论起来,自然地形成了两个对立面。我知道生1和生2的话已经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我不由得精神振奋起来:教学的最佳契机来了!何不放开手脚,让同学们自主发现、自主想象、自主探究。于是我趁热打铁,说道:“同学们能不能就你赞同的那个同学的说法,从文中找找依据呢?并能够有秩序地发表意见。”
生3:我赞同生1的说法。我找的依据是:作者在前面写的是“皓月千里”,后面写的是“静影沉璧”。“皓月”意为皎洁的月光,应为银色;而“静影沉璧”,更是说明只有月光是银色的,才能显示月影像沉在水里的玉璧。如果是金色光则看不到水里的玉璧了。
生4:我赞同生2的说法。我曾读过鲁迅的一篇文章《故乡》,文中就有“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空中”的句子,这表明月光也有用金色来形容的。
生5:我也赞同生2的说法。我找的依据是:本文中写到“渔歌互答”,表明洞庭湖上有很多的渔船,而到了晚上湖上肯定会有渔火,在月光的照耀下,湖面上自然闪起了金色光。
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来自于所有的同学,来自于所有的老师。
至于湖面上的月光到底是“银色的”还是“金色的”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堂语文课——同学们以丰富想象力,敏捷的思维,快乐的讨论与辩论,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并由此享受到了作者刻画的美丽画面,更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心境。
二、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原本打算能够按照“激趣导入新课,然后欣赏朗读课文,再疏通重难点句段,探究文中问题”的流程讲解,却不料有此节外生枝的环节,幸好我没有武断地依自己的预先设想独断专行,不然伤害了同学的自尊不说,更扼杀了同学们的想象力,那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我的学生有着那么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更是敢于对名家名篇质疑,实属难能可贵。可以说本案例切实体现了“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想象、重在探究”的教学新理念。
首先,发挥学生的想象,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本节课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拥有充分的鉴赏权和发言权,教师自始自终没有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只是在教学的组织上作了适当引导,教师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开发者与欣赏者。整个教学片段中,由于教师发挥学生的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参与探究,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交流、争辩和探讨,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想象的乐园和自主学习的演练场。
其次,珍视学生的成功体验。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始终以平等、鼓励的对话方式营造出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点拨、热情鼓励,使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到讨论、辩论、想象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求知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总之,我们知道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读作品、建构知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究、鉴赏的能力。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学习的蓝天之上。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用优美的笔调,采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了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的洞庭湖之景,倾诉了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此文堪称文言文中的精品。本文通过《岳阳楼记》案例片段描述,探讨了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究、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教学片段 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为此,笔者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经典文言文作为我面向全区开公开课的内容,谈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傲飞翔。
一、教学片段描述
翻开记忆的日记,开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对待这次公开课,我非常重视,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还在一个班级进行了试上,广泛地听取了同备课组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并对不合理或不理想的地方作了修改,生怕在开课时出纰漏。
上课时,一切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着。首先是激趣导入新课,然后欣赏朗读课文,再后来就是疏通重难点句段……当疏通到句子“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时,意外发生了。
生1:老师,我认为范仲淹“浮光跃金”写错了。
听了他的话,我不禁一愣,随即心里感到一阵恐慌。什么?范仲淹写错了?我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很少遇见初中生对课文提出质疑,更没有遇见初中生敢指出名家名篇的“错误”。今天,尤其是在开公开课的今天,当着这么多的老师,更要命的是当着区教研员等专家的面,提出了这么棘手的问题!怎么办?是武断说:教科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就按这去记吧,还是……?我脑子出现了短时的空白,随后便镇静下来,急中生智,顺水推舟地说道:
师:你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非常好,能告诉我们范仲淹错在哪里吗?
生1:我觉得应该将“浮光跃金”改成“浮光跃银”。
我不禁心中一动:这也许正是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想象的好时机,千万不能放过!于是我饶有兴趣地说:“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1:我认为月光都是用银色来形容的。
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有个别同学在点头,表示赞同。
生2:我不同意,也有的月光是金色的。
有一些同学对生2表示了赞同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更多的学生开始竊窃私语,有的甚至和相邻的同学大声争论起来,自然地形成了两个对立面。我知道生1和生2的话已经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我不由得精神振奋起来:教学的最佳契机来了!何不放开手脚,让同学们自主发现、自主想象、自主探究。于是我趁热打铁,说道:“同学们能不能就你赞同的那个同学的说法,从文中找找依据呢?并能够有秩序地发表意见。”
生3:我赞同生1的说法。我找的依据是:作者在前面写的是“皓月千里”,后面写的是“静影沉璧”。“皓月”意为皎洁的月光,应为银色;而“静影沉璧”,更是说明只有月光是银色的,才能显示月影像沉在水里的玉璧。如果是金色光则看不到水里的玉璧了。
生4:我赞同生2的说法。我曾读过鲁迅的一篇文章《故乡》,文中就有“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空中”的句子,这表明月光也有用金色来形容的。
生5:我也赞同生2的说法。我找的依据是:本文中写到“渔歌互答”,表明洞庭湖上有很多的渔船,而到了晚上湖上肯定会有渔火,在月光的照耀下,湖面上自然闪起了金色光。
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来自于所有的同学,来自于所有的老师。
至于湖面上的月光到底是“银色的”还是“金色的”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堂语文课——同学们以丰富想象力,敏捷的思维,快乐的讨论与辩论,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并由此享受到了作者刻画的美丽画面,更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心境。
二、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原本打算能够按照“激趣导入新课,然后欣赏朗读课文,再疏通重难点句段,探究文中问题”的流程讲解,却不料有此节外生枝的环节,幸好我没有武断地依自己的预先设想独断专行,不然伤害了同学的自尊不说,更扼杀了同学们的想象力,那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我的学生有着那么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更是敢于对名家名篇质疑,实属难能可贵。可以说本案例切实体现了“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想象、重在探究”的教学新理念。
首先,发挥学生的想象,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本节课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拥有充分的鉴赏权和发言权,教师自始自终没有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只是在教学的组织上作了适当引导,教师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开发者与欣赏者。整个教学片段中,由于教师发挥学生的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参与探究,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交流、争辩和探讨,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想象的乐园和自主学习的演练场。
其次,珍视学生的成功体验。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始终以平等、鼓励的对话方式营造出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点拨、热情鼓励,使学生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到讨论、辩论、想象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求知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总之,我们知道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读作品、建构知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究、鉴赏的能力。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学习的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