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989年入冬后的一个下午,我坐上了从大箕驶向晋城的城乡班车。那辆班车呈现在此时的记忆里是红白两色的,显得既陈旧又亮丽。它像一节拆卸下来之后又染了色的火车车厢,细细长长,有二十排以上的座位。但那个下午,它只拉着稀稀的十几个人,沿着冬天里灰蓝色的207国道蜿蜒向北逐渐接近一座城市。晋东南的乡野从车道两边分开又向后退去,像有一把搁在班车顶上的大剪刀,豁布匹一样揦开了微蓝的空气中包容的一切景象。隔过车窗,道路两边是一层一层的梯田与黑褐色延展开的田塄,一垄一垄的小麦苗苗正以看得见的油绿突破着干旱的封锁,还有一棵接一棵的杨树灰白的枝干鸟翅一样从窗前不停地掠过,提醒着我正在以一个飞快的速度向前越过时间之阵,接近着一个我从未经验的陌生之地。
这是我第一次越过乡界,也是我第一次以乡野之心前去窥探一座城市。此时我的心里涌动着一个品类丰富的动物园,上面飞满了成群的鸽子,它们的翅膀缓慢击打着湿润的空气,发出啪啪啪啪延续着的脆响。而下面是温柔地举着长耳朵的红眼睛兔子在发呆,它的长胡须在午后的阳光下晶亮亮的,还有松鼠捧着一只硕大的黑松果,正想从一枝油松上跳下来,跳到一只尾巴鲜红的狐狸身边,狐狸斜着眼睛蔑视一只流着涎水满脸憨厚状的黑猪。但突然,有一只毛色铁灰的狼从麦田深处出现了,逐渐长高的麦苗因为狼的到来开始向着两边倒伏,那从麦田顶上突兀出现的狼,前腿一跳就把尖尖的嘴朝下向我的鼻子伸过来。
是的,我在昏昏然中渐渐感到了身体内部狼一样的异样。它起初是大脑深处一小块局部的麻木,这麻木的局部慢慢扩大,逐渐使整个头脑脱离了脖颈以下的鲜活。然后,我感到了持久的眩晕,这眩晕或东或西地摇摆,使身体移动着的重心逐渐与肉体本身脱钩。喉咙之下的胸腔里开始不断泛起一股一股的恶心,好像有一只很多天没有洗过的脏手正从下面伸上来,不停挠我的嗓子眼。但我还是想忍着,用尽全力忍住,因为我觉得如果在这个环境中不顾体面地张开嘴巴呕吐,将使我眼下的旅途显得不够庄严。为了这次旅行,我还专门去村里唯一的理发店花了五毛钱剃了头发。陪我前去的爷爷不停地对理发师小蛋师傅说,蛋,给孩剃得齐楚些,孩明天要进城呢!但我显然严重辜负了这五毛钱一次的头型,这颗小平头突然朝着刚刚用两手慌乱推开的窗玻璃猛地一拱,带着半截穿棉衣的身体伸出了窗外,然后在疾速吹过的冷风里哗啦哗啦地呕吐起来。
隔着背部鼓囊囊的棉衣,我能感觉到在我一耸一耸的呕吐中不断颤抖的脊背上,有一只轻轻捏住的拳头在松松地捶着,拍着,抚摸着。那只拳头随着它動作的变幻而在我的脊背上温柔地改变着触点和面积。我顿时感到了羞愧,间歇性地停止了呕吐,在冷风中闭了一会嘴巴,等嘴里的酸涩慢慢回流进喉咙以下之后,我又重新将自己的上半截拱回了车厢里。很多人都张着满口黄牙的嘴带着嬉笑的表情看着我,但我不看他们。我只是低着眉对身边的冯敏说:“冯老师,我晕车!”
与我并排坐着的冯敏胖乎乎的脸上带着1989年师范生特有的白皙与红润。她和她的香味一起紧靠过来,并把一条粉红色风雪衣包裹着的胳膊环在我肩膀上说:“傻孩子,为什么不提前说你晕车呢?”然后她笑了。随着她扩展开来的笑容,我看到了她标志性的酒窝。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左边的一个比较大,但是浅;右边的一个虽然小一些,却又圆又深。两个酒窝近旁,丰满圆润的红唇因笑容而张开之后,显现的是上下两排晶洁的白牙。这样久经刷洗而显得考究的牙齿让我立即感到了脸红。我立即更紧张地闭上了嘴,在口腔内部咬紧了黄黄的牙齿,将新泛上来的一口酸涩狠狠压了下去。同时带着几分被迫仰起了脸,接受了冯敏用一块天蓝色手绢对我嘴角的轻轻擦拭。
那手绢上有淡淡的我不熟悉的香气。那香气来自城市,与我多年之后第一次闻到的洗发香波的味道近似。而在接受它迎面擦拭的幸福一刻,我鼻翼一紧,眼前感到略略发黑。同时心里涌上一种浓郁的感慨:冯老师多么好啊!
有着带香味手绢儿和洁白牙齿的城市更好,而我正无限地接近着它。与一位名叫冯敏的语文老师一起,去参加一场全市范围内的作文竞赛。
2
冯敏1989年夏天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大箕村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刚刚对双杠产生出兴趣的三年级小学生。我像不了解操场泥地上刚刚设立的双杠一样不了解这位新来的年轻女老师,但她又和双杠一样,既让人感到正由内向外辐射着来自遥远之地的冰凉,又富有新鲜事物闪烁诱人的光泽。而我也并不清楚她是出于什么原因,竟会在整个班级的孩子中,立即选中了我来做她眼睛里的乖孩子。有一次,我在小操场上无聊地玩着双杠,其实我天生不协调的身体根本无法适应双杠运动,我只能手脚并用再借助屁股的一些力量,让自己的身体坐到双杠的一边,再把两条短腿尽头不穿袜子的脚蹬在双杠的另一边。这种做法在身体灵活的人看来很傻,但我却很喜欢在没人的时候就这样费力地爬上双杠,在它上面傻傻坐一会儿,看看学校后的小山,再看看校园围墙外梧桐树浓郁的树荫,然后再悄悄爬下来。那天我刚刚在双杠上坐下,冯敏就出现了。我没有看见她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出现的,也不知道她在走过来的过程中是否已经远远地看见了我攀登双杠的难看姿势。总之我刚刚凌空坐好,就看见她穿着米黄色的风衣走了过来,带着她的酒窝对我笑起来。她的高跟鞋踩在发硬的泥地上,弯弯的眼睛刚刚够得着我的鼻子。她仰着脸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作文,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然后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时候,突然又说,如果你爸你妈不给你钱买书的话,老师给你买!最后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到惊讶,以致坐在双杠上的屁股都一瞬间发起热来。因为我实在吃不准老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能感到,这位新来的教语文的老师,和她的美丽一样真的很让人惊讶啊。
冯敏和她的蓝色牛仔裤与黑色高跟鞋一样,带着与乡村小学校明显格格不入的异质气息,让人既觉得好,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但所有人都并不讨厌她,反而对她充满了喜欢。如果哪一天没有在校园里迎面碰到她一次,都会觉得怅然若失。她就和踩着高跟鞋踮着脚走过来时扑面而至的那阵香味一样,每一天都是新新鲜鲜的。她的蓝白条纹运动衣是这样,她的红色发卡是这样,连她嘴里飞快跳出的词也是这样,让人既新鲜又惊愕。 我第一次听到“青春”这个词,便是从冯敏嘴里跳出来的,好像她舌头一卷之间从唇齿间吐露的是一柄闪闪发光的柳叶飞刀。那是在一节午后的音乐课上,冯敏上身穿着宽松的紫色蝙蝠衫,就像后来在张婉婷电影《秋天的童话》里看到的钟楚红那样(只有天知道,多年后我看到这部电影的一瞬间,想起的正是多年前的她啊)。一臺崭新的属于她自己的红白两色键盘式手风琴闪烁着玛瑙与象牙的双重光泽,此时,这手风琴正紧紧靠着她在男孩子们眼里显得有些过于丰硕的胸脯。她白皙的手指在那些我至今仍然毫不熟悉的键钮与钢琴式键盘之间跃动着,翻飞的十片指甲在穿窗而入的阳光之下闪闪发亮。同时她又优雅自如地拉伸舒展着双臂,那风箱之间柔软的金属簧片就分外好看地一翻一卷起来。直到如今,手风琴的琴声和风箱优雅的舒卷仍是令我异常迷恋的美好事物之一。在这样的演奏者面前我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靠近,再靠近,并不合时宜地想伸出一只手摸摸那风琴的表面。但就在我对手风琴生出最初的迷恋与忧愁的那个时刻,冯敏从琴键上抬起右手,指着黑板上一行白色粉笔字歌词说:“同学们,青春多美好!你们知道青春是什么吗?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当你们以后长大了就会知道青春是什么,青春多美好。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唱!”于是我们张开乡村气息的小嘴,用方言呜啦呜啦充满迷惘地唱起来。
是的,我和我仍然在换牙的小伙伴们迅速迷恋上了这位能说出“青春”这样奇怪词语的语文老师,何况她还有那么好看的手风琴与高跟鞋,还有那么好听的歌声与普通话。秋天的时候,冯敏甚至带领我们全班学生爬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进行了两三次秋游。在一个打谷场上,她坐在一个石磙上,伸直穿着白球鞋的双腿,又伸出手指梳理山风吹乱的头发。她的头其实很大,但她的头发黑油油的,又多又软又亮,还有一个过分整齐的刘海罩住了她宽宽的额头,这使得她的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总是刚刚好。而山风短暂地破坏了她平日的形象,让我看到了她柔软中有些刚硬的骨相。但她突然又和我说起了读书的话题。她问我读过些什么书?喜欢什么样的故事。我于是笨嘴笨舌地讲起我从上高中的小舅那里看过的《少年文艺》。冯敏就很欢喜,在回来的路上,她一路用手摸着我汗晶晶的头发,白球鞋踩着山间小道上的羊粪蛋,轻轻地踢着一颗一颗的小石头。
但冯敏很快便遭遇了她任职之后的第一次伤心。她的伤心与晋东南阴历三月里漫山遍野长起来的蒲公英有关。这让我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对蒲公英充满厌恶,但蒲公英带来的女老师的忧伤却迅速在全村传播成一段并不好笑的笑话。那时候,我们的小学校时不时还会响应上级勤工俭学的号召,要求我们每个学生以工代读来抵消一些学杂费。而最经常的形式,便是组织学生上山挖药材。那一年,征收的是白蒿与蒲公英。于是,冯敏便自告奋勇地带领我们全班学生上了清明前后的春山,同行的还有一位师范学校前来我们这里实习的更为年轻的男性牛老师。但我们并不喜欢牛老师,因为他的灰色条纹西服总是有一股浓浓的怪味道,那味道基本上与我们身上的味道是相似的。于是我们全都围绕在一身淡蓝的冯敏身边蜂拥着出发了,留下牛老师提着他的铁铲和口袋远远地在队列之后压阵。
那天冯敏的兴致特别高,她指着好像特别熟悉的蒲公英指导我们一丛一丛地挖,并告诉我们开黄花花的就是蒲公英,于是我们四散在山野上狠命挖起来,好像每一铲都是向冯老师的献媚。最后每个人都挖满了自己的口袋和小篓。我们提着沉甸甸的果实唱着欢快的歌曲回到了学校,上缴了我们整个下午的劳动。但很快学校就传来了通知,说我们这个班级所挖的完全不是上级要收的蒲公英,而是一种晋东南方言里名叫葫芦虫的形似植物。穿一身灰色中山装且上衣口袋里总是别着一支英雄牌钢笔的朱校长专门莅临我们教室,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板着脸举着一棵蔫巴巴的蒲公英对冯敏说:“小冯,你怎么会连蒲公英都不认识!你没有学过自然吗?你带着学生挖了一下午的葫芦虫啊你!你,你们真是一群糊涂虫!”
冯敏哭了起来。她傻着眼哭开的时候,眼泪竟然那么大。她低着头,那眼泪就像从刘海深处淌下来的,而她并没有掏出她天蓝色手绢去擦一下的意思。她就那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一颗一颗地掉眼泪。我们全体也都傻傻地伤心起来,直到天黑了也都坐着不愿意回家。
3
村小学外有一片苗圃,里面种满了成片成片的梧桐树苗,村里人把这片苗圃叫作“园地”。园地临着一条小小的河,那河水便是从小学校后门外更遥远的葫芦峰上流下来的。夏秋两季多雨时节,河水会很大,于是河道两边就筑着高高的石头堤坝。而冬天的时候,河道里只是结着脆弱的薄冰,我们每天放学的时候,就会爬到堤坝上,踩着巨大的石头走一段路,并往冰面上砸一些随手捡起的小石头,听那种显得遥远的噗噗的响声。实在没有意思的时候,我们便会从堤坝上翻进种满桐树苗的苗圃里玩耍一会儿。冬天,苗圃里的梧桐树苗光秃秃的,但成群结队,又像士兵的方阵。理所当然,这里也常常是我们村童拉帮结伙、互打群架的好地方。
四年级那个冬天的一个傍晚,苗圃上空的太阳快要沉落下去了,天边抹着最后一丝残红。我把一个叫晋刚的同班孩子从堤坝上一脚踹下苗圃,又飞身而下骑到他身上左右开弓,以拳头和巴掌打歪了他的鼻子,并让他的上下嘴唇不同程度地流了血。让我如此发狠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这个叫晋刚的小孩深深地激怒了我。他总是在同学之间谣传我父亲和我母亲之间的许多坏话,以致我在一段时间之内成为班里男孩嘴上的一块笑料。但我对他的殴打立即引发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战争。他的父亲与母亲,带领他的四个姐姐当晚就扑到我家门上挑战,引发了半个村子的骚动。但我完全没有料到的是,第二天早上的自习课上,晋刚却没有来。但就在冯敏快要宣布放学的那一刻,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晋刚的父亲母亲和他的一群姐姐大义凛然杀气腾腾地出现在教室里。他们中的女人迅速地开始了哭诉,齐齐地把手指指向了坐在教室第三排右边一个角落里的我。他那群姐姐里年纪较大的两个竟突然朝我扑过来,一人拽一条胳膊将我拖到了冯敏的跟前,那种恶狠狠的架势竟让我完全忘记了反抗。晋刚的母亲则用手从后面推着我的脑袋往冯敏身上撞,嘴里还怨毒地质问:“老师,老师你说,你该怎么办?你还能让他白打了我们孩!” 这五分钟之内突然发生的事情显然严重超出了冯敏的理解能力。她惊愕地一会看着晋刚的母亲,一会又看着晋刚满脸硬胡须的父亲。那个男人和我父亲一样都是村里八音会里的骨干。但他是一个吹笙的。长年累月的吹笙让他的嘴总是噘得鼓鼓的,即使不生气的时候看上去都像在生气。现在真的生起气来,那嘴便更加朝着冯敏狠狠地凸了過去。但他和大多数晋东南男人一样,生起气来并不说话,只把发红的眼睛刀子般地对着我剜过来。冯敏于是顺着他的眼光将自己惊愕的眼睛叠加到了我身上。她先是看着我不说话,然后又转身从那群姐姐身体遮掩的深处拉出了晋刚,俯身去探查他嘴角的伤势。我也迅速地把眼神偷偷绕了过去,在晋刚经过一夜发酵而迅速肿胀起来的嘴与鼻子上瞄了一下。那伤势是显然的,但让我吃惊的是,那伤处的皮肤竟然显得又青又蓝,而且在晨光中显得闪闪发亮,竟与我记忆里姥姥家的一只清代瓷瓶弧形的表面有几分近似。但不容我玄想,冯敏已经将身体沉重而快速地转向了我。她显然是在颤抖,又显然不知道该如何在此种场合既庄重又严厉地措辞。冷场多半分钟之后,她狠狠跺了一下脚,伸出一根手指在我额头上猛地一戳,我耳边同时爆炸般地响起一声哭诉:“小阳啊,我原来想你是一只小绵羊,原来你竟然是一只大恶狼!”
我毫不羞耻地哀哀哭了。冯敏点在我额头上的食指像一根铅笔一样硬,又像冬天里融化中的冰锥一样凉,同时有着乡村不稳定的电流击身般的刺痛。
4
四年级后半学期的夏天,冯敏恋爱了。冯敏恋爱的这件事本不该是我们这些学生关心和知晓的,但我们竟然全都知晓了。这是因为我在她办公室写作文的时候听到了她与另外一位女老师的谈话。说自己恋爱情况的时候,冯敏显然十分放松,她斜靠在墙壁上,穿高跟鞋的脚轻轻地搁在一把椅子下方的横档上,脸并不朝着坐在单人床上的女老师,也不看在她办公桌上支棱着耳朵窃听的我,而是朝着下午窗外的阳光。她充满哀怜地说:“他可瘦呢。眼也近视得厉害。他骑车带我去看电影,一路上就在墙上撞了三回。”于是她和床上的女老师一起笑起来。但冯敏又说:“他父母好像不太喜欢我啊。说我的工作不在城里。”于是,她和她便一起沉默了。
但恋爱中的冯敏显然是既幸福又兴奋的。她踩着高跟鞋走路的姿势都比前两年多了几分摇曳,她上课说话的声音里也多了一种我们以前完全不曾领会过的软绵绵的嗲气。尤其是她忽然大声笑起来的时候,嘴唇和两腮会反射出格外闪亮的光彩。
有一天下午,教室的玻璃窗突然嘭嘭嘭响起来,我们看见一个陌生的戴眼镜的男人在窗外一闪,冯敏立刻放下课本一步跃下讲台冲了出去。我们几个男孩追着她的身影趴到窗台上看见她与那个男人一起进了她的宿舍。但几分钟之后,我们听到了冯敏远远的哭声。随即那个男人撩开宿舍门上的竹帘,快步走出了学校的大门。
我们并不知道在那间宿舍里冯敏和男人之间短暂地发生了什么。我们能够直接地体会到的是,请了三天病假归来的冯老师显得凶狠起来。有一天,她竟然用竹鞭劈面敲打了一个男生的头。这个男孩的爷爷是乡村集市上提着木头盒子叫卖麦芽糖的,而他的父亲在村供销社门前摆着一个补皮鞋、钉铁掌的修鞋摊,村里人都叫他“掌鞋的”。于是我们都叫这个男孩“县长”。“县长”学习成绩很差,但他个子高大,被学校因地取材,做了学校里敲钟的校工。于是“县长”手腕上就寄居了一块学校里发放的塑料电子手表,还享受每学期五块钱的劳务费,外加一副白线手套的劳保用品。但“县长”有时候比较迷糊,他经常在早自习课上呼呼大睡,猛然惊醒之后就会戴上白线手套拎起一截铁棍冲出教室,到校园正中吊的一段铁轨上狠命地敲击。这导致他常常敲错时间,时早时晚,严重地干扰了全校的正常作息。那一天清早,当“县长”提着铁棍早二十分钟冲出教室门的时候,冯敏刚好从她宿舍里出来。她看了一下手表,就跑进教室拿起了竹子教鞭。那个早上,“县长”没有敲成他的铁轨,头上反被敲出了满脑袋的包。
早饭过后,当“县长”带着他“掌鞋的”父亲前来讨一个说法的时候,冯敏令我们吃惊地显示了她强硬捍蛮的一面。“掌鞋的”说:“老师老师,我儿子天生就聪明明儿的,你这么一通打,要是把我儿子脑袋敲坏了可怎办?”冯敏冷笑了一声反唇相讥,说出了那句让我铭记至今的名言:“你儿子聪明明儿的?你再把他生一遍我看,看他怎么个聪明明儿的!”
5
几乎与冯敏失恋同一时期,作为一个天生的阅读者,我突然对当时流行于乡村书摊的《故事会》分外迷恋起来。在1990年某一期的《故事会》上,我读到了一篇在我看来分外有趣的故事。说是一个城里人出差到另外一座城市,晚上到小旅馆住宿。开房间的时候,老板娘带着三分诡秘七分挑逗问他:“先生,你今晚要加床垫么?”这位先生想也没想,随口应道:“废话,不加床垫,难道让我睡光板床么?”于是当夜,当这位先生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位半裸女子突然出现在了他的床上。先生惊醒后万分惊愕,但女子却嬉笑着说:“先生不是要加床垫么?我就是床垫啊!”
这个奇妙而不知道作者为谁的故事一霎时迅速地启发了11岁的我,让我对人世间的男女之事以及作文里隐秘的修辞手法突然之间就无师自通起来。而我那时不知为何竟毫无城府,对自己过早的开悟并不掩掩藏藏,而是通过课间讲故事的形式公然将它讲给了男孩们听。很快地,这个当初让我觉得富有象征性和无限比喻意味的奇妙故事就具备了万分邪恶的性质,它爆炸性地在校园里传播开来,引出了一连串的恶作剧。它传播的形式一般是这样的:一群男孩围住一个男孩,问他,喂,晚上睡觉加床垫吗?当那个男孩终于弄清楚“床垫”指的就是晋东南方言里的“褥”的时候,就会迷迷糊糊地答一声:“加啊,狗才不加呢!”这时那群男孩就爆笑起来,扑过去拍着那个男孩的脑袋和肩膀大声告诉他“加床垫”的底细。恍然大悟后的男孩红着脸,马上就哇哇怪叫着成为下一轮的传播者。当校园里几乎所有的男孩都谙熟了“加床垫”的意义之后,这个故事又被创造性地改装,然后开始向着女生群体蔓延。一个男孩会假装无辜地接近一群女孩,很好奇地问道:“喂,你们女生晚上睡觉盖被子吗?”当两三个女生莫名其妙地回答道:“盖呀,不盖不是要受凉吗?”那个提问者就捂着肚子大笑起来,一群早就在旁边等待此种效果的男孩迅速做着乡村里一看就懂的猥亵手势加入了取笑之阵。 终于,一个被羞辱的女中队长将“加床垫”的故事讲给了冯敏听。冯敏当时正在讲台上开班会。女中队长迅速站起来,说:“老师,最近男生们总是在讲一个加床垫的故事,他们坏透了。”冯敏失恋后本已缓和过来的脸此时显出了十分的好奇。她说:“咦,加床垫?加床垫有什么?你说说究竟怎么回事?”告密者于是说:“男生们就是老问,你晚上睡觉加不加床垫,你盖不盖被子,如果你回答加床垫、盖被子的话,他们就开始笑话人!”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冯敏在讲台上莫名其妙地咯咯笑了起来。
她说:“你们这些女生也真是的,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谁晚上睡觉不加床垫,不盖被子呢?老师我睡觉就又加床垫,又盖被子,床垫越厚越舒服!”
先是一个女生惊叫起来,继而就有几个男生把头深深埋到课桌里哧哧地窃笑不止。那个告密者这时重新昂然站起,用晋东南方言中幼稚而直白的词汇,充当起了诠释奥义的智者。那几句话里,不断地飞溅着暴力与生殖器的野蛮味道,而这股气味发自十一岁小女孩之口这一事实本身,又加强了它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度。
冯敏站在她孤独的讲台上,作为一个短暂的倾听者,她白皙的脸上的一双大眼和丰满的嘴唇清晰地展示了一台戏剧的全部细节。好奇,疑惑,深思,大悟,惊愕,愤怒,对愤怒的掩饰,掩饰不住后冲口而出的恶气一霎时完全占据了她。一个片刻之间,她显然是惊慌失措了,她茫然而焦急地看着教室的四角,用眼睛不断地寻找着什么。同时嘴里尖利地咆哮着喊:“是谁?是谁?你们知道究竟是谁最开始传这个,这个可恶的加床垫!”最后她一步跳下了讲台,从炉台一角找见了那根油亮森然的竹子教鞭,高高地举着它,冲向了一刹那间万夫所指的我!
在告密者第一次站起来诉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预料到了我必然该得的命运。但我显然没有料到万夫所指这一可怖场景。当全班男生女生都亮出他们的食指从教室的四面八方齐齐地指向我的时候,作为一个唯一的被指证者,我真正感到了密集而深刻的恐惧。我原来还奢望那些我平日里插过香头拜过兄弟的小伙伴们替我遮掩事实,因为我的这个故事是如此热烈而精彩地带给了他们旷日持久的欢乐。如果他们在此刻集体地向着显然已经情绪失控的冯敏装傻,或者将故事的来源引向高年级的几位男孩,那么一定就会分散冯敏此刻的注意力,将她导引向一个混沌的庞然之阵。这样一来,这场调查就会显得漫长而无望,而因冯敏的当堂失言,她未必希望自己亲口说出的“床垫越厚我越舒服”越出班级门窗的范围而成为全校的一块超级笑料。
但万夫所指在一刹那间让这一事件变得直接而简单。我像一块带毒芽的土豆一样被全班的食指从麻袋底部一瞬间准确无比地翻了出来。风驰电掣般的冯敏扑过来劈面就是一竹鞭,斜斜地打在我的半边脸上。然后她用这一支竹鞭一下接一下驱赶着我,将我从座位所在的角落驱赶向讲台。然后她让我伸出一只手,问一句,打一下,打一下,再问一句。
整个过程中,我的大脑都是空白的,我在冯敏扭曲的脸上寻找着她标志性的酒窝。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有好看的酒窝的人在发怒的时候竟是没有酒窝的。这个被恼怒控制了的女教师最后用竹鞭敲击着我已经高高肿胀起来的左手,问我:“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个故事的!是谁,究竟是谁讲给你的?”
我无比悲哀地说:“是从书上,我是从书上看来的。从一本《故事会》上看来的。”我开始流下了整个刑讯过程中的第一滴眼泪。而冯敏竟也有了短暂的惊愕。她好像很深远地想了一些什么,然后竖起那根竹鞭,随即又用它指着我的额头,扭身对全班宣告道:“这就是一个坏人看坏书的可耻下场!”就在我深深低下头的时候,她又扭身回来带着万分的怨愤对我一个人说:“我真后悔呀,竟然想劝你这样的小孩去看课外书!”
6
我最后一次见冯敏,是1992年冬天的一个黄昏,在大箕村穿村而过的207国道边上。三年前,正是从这里,她,一个毕业不久的师范生带着我从这里乘上了驶往城市的班车,去参加了一场让我铭记终生的作文比赛。而在这个冬天的黄昏里,寒风里裹在一件黄绿色毛领军大衣深处的冯敏显得憔悴而病弱。她的剪发头在衣领之上凌乱着,招摇着四面八方乱吹的野风。已经是乡镇中学初二学生的我迎面走过来,对这位大衣里的小学老师说:“冯老师呀,你好!”冯敏扭回头来说:“小阳啊,你放学了。”我说:“是的。”
那是下午六点,晋东南乡村的天已经擦黑。公路西面圣母玫瑰教堂尖顶后的落日已经完全没入了晋普山后。我走了好远回身一看,冯敏还是裹在那件臃肿的军大衣里在公路边落寞地踱着步。显然,她是在等一趟从南面来的进城去的私人小巴车。
和她之间已经离得很远很远,我躲在一个拐角看了许久,也没有看清她踱来踱去的脚上,有没有穿那双高跟鞋。
我突然开始无比怀恋1989年冬天冯敏带着我在晋城省运车站走下城乡班车的一瞬间,城市以一个巨大的坡度携带着无数上下的人头撞向我乡村式的眼睛。我沿坡而下,远远看见了晋城人民廣场威武矗立着的毛主席塑像,第一次看见了新华书店门外奇奇怪怪的法国梧桐树,它们有乡村树木少见的树皮。走在城市冬天灰白色的柏油马路上,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之间,穿粉红色风衣的冯敏始终拉着我的一只左手。
那只手和她在后来用竹鞭死命挞伐过的手,其实是同一只手。
那次场面宏大的作文竞赛竟然延续了漫长的三天。三天里,冯敏替我买饭,买水,晚上还将我带到她的姑妈家住宿,她亲自为我铺床。因为平生第一次出远门的我,竟然没有带一分钱。
在最后一天下午的口头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冯敏》。
7
后来,在小我四岁的弟弟的讲述中,冯敏回到了那几年她一直强烈要求调回的城里。而在此之前,她几乎成为小学校里最为凶猛的悍妇。而她最后之所以能够顺利调回她的城市,是因为这样一个让人惊愕的事件——
冯敏像一个女角斗士一样将另一位女老师骑在身下撕着头发猛打,那位无力地在冯敏胯下哀声尖叫着的女老师,正是当年舒服地坐在冯敏宿舍床铺上倾听她讲述恋爱情事的那一位。她们两人之间,在漫长而无聊的小学教书生涯中,一定发生了我毫不知情的恩恩怨怨。这起恩怨最后升级出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斗争场面。当冯敏上课的时候,那位女老师就会调动全班学生,搬着课本到冯敏所在班级的门外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声里当然可以夹杂一些叫喊与哄笑。而当这位女老师上课的时候,冯敏则会变本加厉地调出全班学生以同样的方式还以颜色。最后她甚至搬出了自己当年的键盘式红白两色手风琴,在那位女老师的教室门外给全班上起了音乐课。
任谁也调理不了她们之间的这种角斗。而最后还是冯敏自己,带着她多年来积攒的悲愤和早已荡然无存的酒窝,冲过了她1989年以来在此间生活了多年的小学校的整个院子,狠命一把,揪住了那位仇敌新烫的头发。
成向阳,山西泽州人,山西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有散文、诗歌及评论文字见诸《天涯》《诗刊》《诗选刊》《青年文学》《黄河》《山西文学》《都市》等,著有散文集《历史圈:我是达人》《青春诗经》。现居太原。
1989年入冬后的一个下午,我坐上了从大箕驶向晋城的城乡班车。那辆班车呈现在此时的记忆里是红白两色的,显得既陈旧又亮丽。它像一节拆卸下来之后又染了色的火车车厢,细细长长,有二十排以上的座位。但那个下午,它只拉着稀稀的十几个人,沿着冬天里灰蓝色的207国道蜿蜒向北逐渐接近一座城市。晋东南的乡野从车道两边分开又向后退去,像有一把搁在班车顶上的大剪刀,豁布匹一样揦开了微蓝的空气中包容的一切景象。隔过车窗,道路两边是一层一层的梯田与黑褐色延展开的田塄,一垄一垄的小麦苗苗正以看得见的油绿突破着干旱的封锁,还有一棵接一棵的杨树灰白的枝干鸟翅一样从窗前不停地掠过,提醒着我正在以一个飞快的速度向前越过时间之阵,接近着一个我从未经验的陌生之地。
这是我第一次越过乡界,也是我第一次以乡野之心前去窥探一座城市。此时我的心里涌动着一个品类丰富的动物园,上面飞满了成群的鸽子,它们的翅膀缓慢击打着湿润的空气,发出啪啪啪啪延续着的脆响。而下面是温柔地举着长耳朵的红眼睛兔子在发呆,它的长胡须在午后的阳光下晶亮亮的,还有松鼠捧着一只硕大的黑松果,正想从一枝油松上跳下来,跳到一只尾巴鲜红的狐狸身边,狐狸斜着眼睛蔑视一只流着涎水满脸憨厚状的黑猪。但突然,有一只毛色铁灰的狼从麦田深处出现了,逐渐长高的麦苗因为狼的到来开始向着两边倒伏,那从麦田顶上突兀出现的狼,前腿一跳就把尖尖的嘴朝下向我的鼻子伸过来。
是的,我在昏昏然中渐渐感到了身体内部狼一样的异样。它起初是大脑深处一小块局部的麻木,这麻木的局部慢慢扩大,逐渐使整个头脑脱离了脖颈以下的鲜活。然后,我感到了持久的眩晕,这眩晕或东或西地摇摆,使身体移动着的重心逐渐与肉体本身脱钩。喉咙之下的胸腔里开始不断泛起一股一股的恶心,好像有一只很多天没有洗过的脏手正从下面伸上来,不停挠我的嗓子眼。但我还是想忍着,用尽全力忍住,因为我觉得如果在这个环境中不顾体面地张开嘴巴呕吐,将使我眼下的旅途显得不够庄严。为了这次旅行,我还专门去村里唯一的理发店花了五毛钱剃了头发。陪我前去的爷爷不停地对理发师小蛋师傅说,蛋,给孩剃得齐楚些,孩明天要进城呢!但我显然严重辜负了这五毛钱一次的头型,这颗小平头突然朝着刚刚用两手慌乱推开的窗玻璃猛地一拱,带着半截穿棉衣的身体伸出了窗外,然后在疾速吹过的冷风里哗啦哗啦地呕吐起来。
隔着背部鼓囊囊的棉衣,我能感觉到在我一耸一耸的呕吐中不断颤抖的脊背上,有一只轻轻捏住的拳头在松松地捶着,拍着,抚摸着。那只拳头随着它動作的变幻而在我的脊背上温柔地改变着触点和面积。我顿时感到了羞愧,间歇性地停止了呕吐,在冷风中闭了一会嘴巴,等嘴里的酸涩慢慢回流进喉咙以下之后,我又重新将自己的上半截拱回了车厢里。很多人都张着满口黄牙的嘴带着嬉笑的表情看着我,但我不看他们。我只是低着眉对身边的冯敏说:“冯老师,我晕车!”
与我并排坐着的冯敏胖乎乎的脸上带着1989年师范生特有的白皙与红润。她和她的香味一起紧靠过来,并把一条粉红色风雪衣包裹着的胳膊环在我肩膀上说:“傻孩子,为什么不提前说你晕车呢?”然后她笑了。随着她扩展开来的笑容,我看到了她标志性的酒窝。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左边的一个比较大,但是浅;右边的一个虽然小一些,却又圆又深。两个酒窝近旁,丰满圆润的红唇因笑容而张开之后,显现的是上下两排晶洁的白牙。这样久经刷洗而显得考究的牙齿让我立即感到了脸红。我立即更紧张地闭上了嘴,在口腔内部咬紧了黄黄的牙齿,将新泛上来的一口酸涩狠狠压了下去。同时带着几分被迫仰起了脸,接受了冯敏用一块天蓝色手绢对我嘴角的轻轻擦拭。
那手绢上有淡淡的我不熟悉的香气。那香气来自城市,与我多年之后第一次闻到的洗发香波的味道近似。而在接受它迎面擦拭的幸福一刻,我鼻翼一紧,眼前感到略略发黑。同时心里涌上一种浓郁的感慨:冯老师多么好啊!
有着带香味手绢儿和洁白牙齿的城市更好,而我正无限地接近着它。与一位名叫冯敏的语文老师一起,去参加一场全市范围内的作文竞赛。
2
冯敏1989年夏天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大箕村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刚刚对双杠产生出兴趣的三年级小学生。我像不了解操场泥地上刚刚设立的双杠一样不了解这位新来的年轻女老师,但她又和双杠一样,既让人感到正由内向外辐射着来自遥远之地的冰凉,又富有新鲜事物闪烁诱人的光泽。而我也并不清楚她是出于什么原因,竟会在整个班级的孩子中,立即选中了我来做她眼睛里的乖孩子。有一次,我在小操场上无聊地玩着双杠,其实我天生不协调的身体根本无法适应双杠运动,我只能手脚并用再借助屁股的一些力量,让自己的身体坐到双杠的一边,再把两条短腿尽头不穿袜子的脚蹬在双杠的另一边。这种做法在身体灵活的人看来很傻,但我却很喜欢在没人的时候就这样费力地爬上双杠,在它上面傻傻坐一会儿,看看学校后的小山,再看看校园围墙外梧桐树浓郁的树荫,然后再悄悄爬下来。那天我刚刚在双杠上坐下,冯敏就出现了。我没有看见她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出现的,也不知道她在走过来的过程中是否已经远远地看见了我攀登双杠的难看姿势。总之我刚刚凌空坐好,就看见她穿着米黄色的风衣走了过来,带着她的酒窝对我笑起来。她的高跟鞋踩在发硬的泥地上,弯弯的眼睛刚刚够得着我的鼻子。她仰着脸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作文,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然后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时候,突然又说,如果你爸你妈不给你钱买书的话,老师给你买!最后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到惊讶,以致坐在双杠上的屁股都一瞬间发起热来。因为我实在吃不准老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能感到,这位新来的教语文的老师,和她的美丽一样真的很让人惊讶啊。
冯敏和她的蓝色牛仔裤与黑色高跟鞋一样,带着与乡村小学校明显格格不入的异质气息,让人既觉得好,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但所有人都并不讨厌她,反而对她充满了喜欢。如果哪一天没有在校园里迎面碰到她一次,都会觉得怅然若失。她就和踩着高跟鞋踮着脚走过来时扑面而至的那阵香味一样,每一天都是新新鲜鲜的。她的蓝白条纹运动衣是这样,她的红色发卡是这样,连她嘴里飞快跳出的词也是这样,让人既新鲜又惊愕。 我第一次听到“青春”这个词,便是从冯敏嘴里跳出来的,好像她舌头一卷之间从唇齿间吐露的是一柄闪闪发光的柳叶飞刀。那是在一节午后的音乐课上,冯敏上身穿着宽松的紫色蝙蝠衫,就像后来在张婉婷电影《秋天的童话》里看到的钟楚红那样(只有天知道,多年后我看到这部电影的一瞬间,想起的正是多年前的她啊)。一臺崭新的属于她自己的红白两色键盘式手风琴闪烁着玛瑙与象牙的双重光泽,此时,这手风琴正紧紧靠着她在男孩子们眼里显得有些过于丰硕的胸脯。她白皙的手指在那些我至今仍然毫不熟悉的键钮与钢琴式键盘之间跃动着,翻飞的十片指甲在穿窗而入的阳光之下闪闪发亮。同时她又优雅自如地拉伸舒展着双臂,那风箱之间柔软的金属簧片就分外好看地一翻一卷起来。直到如今,手风琴的琴声和风箱优雅的舒卷仍是令我异常迷恋的美好事物之一。在这样的演奏者面前我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靠近,再靠近,并不合时宜地想伸出一只手摸摸那风琴的表面。但就在我对手风琴生出最初的迷恋与忧愁的那个时刻,冯敏从琴键上抬起右手,指着黑板上一行白色粉笔字歌词说:“同学们,青春多美好!你们知道青春是什么吗?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当你们以后长大了就会知道青春是什么,青春多美好。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唱!”于是我们张开乡村气息的小嘴,用方言呜啦呜啦充满迷惘地唱起来。
是的,我和我仍然在换牙的小伙伴们迅速迷恋上了这位能说出“青春”这样奇怪词语的语文老师,何况她还有那么好看的手风琴与高跟鞋,还有那么好听的歌声与普通话。秋天的时候,冯敏甚至带领我们全班学生爬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进行了两三次秋游。在一个打谷场上,她坐在一个石磙上,伸直穿着白球鞋的双腿,又伸出手指梳理山风吹乱的头发。她的头其实很大,但她的头发黑油油的,又多又软又亮,还有一个过分整齐的刘海罩住了她宽宽的额头,这使得她的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总是刚刚好。而山风短暂地破坏了她平日的形象,让我看到了她柔软中有些刚硬的骨相。但她突然又和我说起了读书的话题。她问我读过些什么书?喜欢什么样的故事。我于是笨嘴笨舌地讲起我从上高中的小舅那里看过的《少年文艺》。冯敏就很欢喜,在回来的路上,她一路用手摸着我汗晶晶的头发,白球鞋踩着山间小道上的羊粪蛋,轻轻地踢着一颗一颗的小石头。
但冯敏很快便遭遇了她任职之后的第一次伤心。她的伤心与晋东南阴历三月里漫山遍野长起来的蒲公英有关。这让我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对蒲公英充满厌恶,但蒲公英带来的女老师的忧伤却迅速在全村传播成一段并不好笑的笑话。那时候,我们的小学校时不时还会响应上级勤工俭学的号召,要求我们每个学生以工代读来抵消一些学杂费。而最经常的形式,便是组织学生上山挖药材。那一年,征收的是白蒿与蒲公英。于是,冯敏便自告奋勇地带领我们全班学生上了清明前后的春山,同行的还有一位师范学校前来我们这里实习的更为年轻的男性牛老师。但我们并不喜欢牛老师,因为他的灰色条纹西服总是有一股浓浓的怪味道,那味道基本上与我们身上的味道是相似的。于是我们全都围绕在一身淡蓝的冯敏身边蜂拥着出发了,留下牛老师提着他的铁铲和口袋远远地在队列之后压阵。
那天冯敏的兴致特别高,她指着好像特别熟悉的蒲公英指导我们一丛一丛地挖,并告诉我们开黄花花的就是蒲公英,于是我们四散在山野上狠命挖起来,好像每一铲都是向冯老师的献媚。最后每个人都挖满了自己的口袋和小篓。我们提着沉甸甸的果实唱着欢快的歌曲回到了学校,上缴了我们整个下午的劳动。但很快学校就传来了通知,说我们这个班级所挖的完全不是上级要收的蒲公英,而是一种晋东南方言里名叫葫芦虫的形似植物。穿一身灰色中山装且上衣口袋里总是别着一支英雄牌钢笔的朱校长专门莅临我们教室,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板着脸举着一棵蔫巴巴的蒲公英对冯敏说:“小冯,你怎么会连蒲公英都不认识!你没有学过自然吗?你带着学生挖了一下午的葫芦虫啊你!你,你们真是一群糊涂虫!”
冯敏哭了起来。她傻着眼哭开的时候,眼泪竟然那么大。她低着头,那眼泪就像从刘海深处淌下来的,而她并没有掏出她天蓝色手绢去擦一下的意思。她就那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一颗一颗地掉眼泪。我们全体也都傻傻地伤心起来,直到天黑了也都坐着不愿意回家。
3
村小学外有一片苗圃,里面种满了成片成片的梧桐树苗,村里人把这片苗圃叫作“园地”。园地临着一条小小的河,那河水便是从小学校后门外更遥远的葫芦峰上流下来的。夏秋两季多雨时节,河水会很大,于是河道两边就筑着高高的石头堤坝。而冬天的时候,河道里只是结着脆弱的薄冰,我们每天放学的时候,就会爬到堤坝上,踩着巨大的石头走一段路,并往冰面上砸一些随手捡起的小石头,听那种显得遥远的噗噗的响声。实在没有意思的时候,我们便会从堤坝上翻进种满桐树苗的苗圃里玩耍一会儿。冬天,苗圃里的梧桐树苗光秃秃的,但成群结队,又像士兵的方阵。理所当然,这里也常常是我们村童拉帮结伙、互打群架的好地方。
四年级那个冬天的一个傍晚,苗圃上空的太阳快要沉落下去了,天边抹着最后一丝残红。我把一个叫晋刚的同班孩子从堤坝上一脚踹下苗圃,又飞身而下骑到他身上左右开弓,以拳头和巴掌打歪了他的鼻子,并让他的上下嘴唇不同程度地流了血。让我如此发狠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这个叫晋刚的小孩深深地激怒了我。他总是在同学之间谣传我父亲和我母亲之间的许多坏话,以致我在一段时间之内成为班里男孩嘴上的一块笑料。但我对他的殴打立即引发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战争。他的父亲与母亲,带领他的四个姐姐当晚就扑到我家门上挑战,引发了半个村子的骚动。但我完全没有料到的是,第二天早上的自习课上,晋刚却没有来。但就在冯敏快要宣布放学的那一刻,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晋刚的父亲母亲和他的一群姐姐大义凛然杀气腾腾地出现在教室里。他们中的女人迅速地开始了哭诉,齐齐地把手指指向了坐在教室第三排右边一个角落里的我。他那群姐姐里年纪较大的两个竟突然朝我扑过来,一人拽一条胳膊将我拖到了冯敏的跟前,那种恶狠狠的架势竟让我完全忘记了反抗。晋刚的母亲则用手从后面推着我的脑袋往冯敏身上撞,嘴里还怨毒地质问:“老师,老师你说,你该怎么办?你还能让他白打了我们孩!” 这五分钟之内突然发生的事情显然严重超出了冯敏的理解能力。她惊愕地一会看着晋刚的母亲,一会又看着晋刚满脸硬胡须的父亲。那个男人和我父亲一样都是村里八音会里的骨干。但他是一个吹笙的。长年累月的吹笙让他的嘴总是噘得鼓鼓的,即使不生气的时候看上去都像在生气。现在真的生起气来,那嘴便更加朝着冯敏狠狠地凸了過去。但他和大多数晋东南男人一样,生起气来并不说话,只把发红的眼睛刀子般地对着我剜过来。冯敏于是顺着他的眼光将自己惊愕的眼睛叠加到了我身上。她先是看着我不说话,然后又转身从那群姐姐身体遮掩的深处拉出了晋刚,俯身去探查他嘴角的伤势。我也迅速地把眼神偷偷绕了过去,在晋刚经过一夜发酵而迅速肿胀起来的嘴与鼻子上瞄了一下。那伤势是显然的,但让我吃惊的是,那伤处的皮肤竟然显得又青又蓝,而且在晨光中显得闪闪发亮,竟与我记忆里姥姥家的一只清代瓷瓶弧形的表面有几分近似。但不容我玄想,冯敏已经将身体沉重而快速地转向了我。她显然是在颤抖,又显然不知道该如何在此种场合既庄重又严厉地措辞。冷场多半分钟之后,她狠狠跺了一下脚,伸出一根手指在我额头上猛地一戳,我耳边同时爆炸般地响起一声哭诉:“小阳啊,我原来想你是一只小绵羊,原来你竟然是一只大恶狼!”
我毫不羞耻地哀哀哭了。冯敏点在我额头上的食指像一根铅笔一样硬,又像冬天里融化中的冰锥一样凉,同时有着乡村不稳定的电流击身般的刺痛。
4
四年级后半学期的夏天,冯敏恋爱了。冯敏恋爱的这件事本不该是我们这些学生关心和知晓的,但我们竟然全都知晓了。这是因为我在她办公室写作文的时候听到了她与另外一位女老师的谈话。说自己恋爱情况的时候,冯敏显然十分放松,她斜靠在墙壁上,穿高跟鞋的脚轻轻地搁在一把椅子下方的横档上,脸并不朝着坐在单人床上的女老师,也不看在她办公桌上支棱着耳朵窃听的我,而是朝着下午窗外的阳光。她充满哀怜地说:“他可瘦呢。眼也近视得厉害。他骑车带我去看电影,一路上就在墙上撞了三回。”于是她和床上的女老师一起笑起来。但冯敏又说:“他父母好像不太喜欢我啊。说我的工作不在城里。”于是,她和她便一起沉默了。
但恋爱中的冯敏显然是既幸福又兴奋的。她踩着高跟鞋走路的姿势都比前两年多了几分摇曳,她上课说话的声音里也多了一种我们以前完全不曾领会过的软绵绵的嗲气。尤其是她忽然大声笑起来的时候,嘴唇和两腮会反射出格外闪亮的光彩。
有一天下午,教室的玻璃窗突然嘭嘭嘭响起来,我们看见一个陌生的戴眼镜的男人在窗外一闪,冯敏立刻放下课本一步跃下讲台冲了出去。我们几个男孩追着她的身影趴到窗台上看见她与那个男人一起进了她的宿舍。但几分钟之后,我们听到了冯敏远远的哭声。随即那个男人撩开宿舍门上的竹帘,快步走出了学校的大门。
我们并不知道在那间宿舍里冯敏和男人之间短暂地发生了什么。我们能够直接地体会到的是,请了三天病假归来的冯老师显得凶狠起来。有一天,她竟然用竹鞭劈面敲打了一个男生的头。这个男孩的爷爷是乡村集市上提着木头盒子叫卖麦芽糖的,而他的父亲在村供销社门前摆着一个补皮鞋、钉铁掌的修鞋摊,村里人都叫他“掌鞋的”。于是我们都叫这个男孩“县长”。“县长”学习成绩很差,但他个子高大,被学校因地取材,做了学校里敲钟的校工。于是“县长”手腕上就寄居了一块学校里发放的塑料电子手表,还享受每学期五块钱的劳务费,外加一副白线手套的劳保用品。但“县长”有时候比较迷糊,他经常在早自习课上呼呼大睡,猛然惊醒之后就会戴上白线手套拎起一截铁棍冲出教室,到校园正中吊的一段铁轨上狠命地敲击。这导致他常常敲错时间,时早时晚,严重地干扰了全校的正常作息。那一天清早,当“县长”提着铁棍早二十分钟冲出教室门的时候,冯敏刚好从她宿舍里出来。她看了一下手表,就跑进教室拿起了竹子教鞭。那个早上,“县长”没有敲成他的铁轨,头上反被敲出了满脑袋的包。
早饭过后,当“县长”带着他“掌鞋的”父亲前来讨一个说法的时候,冯敏令我们吃惊地显示了她强硬捍蛮的一面。“掌鞋的”说:“老师老师,我儿子天生就聪明明儿的,你这么一通打,要是把我儿子脑袋敲坏了可怎办?”冯敏冷笑了一声反唇相讥,说出了那句让我铭记至今的名言:“你儿子聪明明儿的?你再把他生一遍我看,看他怎么个聪明明儿的!”
5
几乎与冯敏失恋同一时期,作为一个天生的阅读者,我突然对当时流行于乡村书摊的《故事会》分外迷恋起来。在1990年某一期的《故事会》上,我读到了一篇在我看来分外有趣的故事。说是一个城里人出差到另外一座城市,晚上到小旅馆住宿。开房间的时候,老板娘带着三分诡秘七分挑逗问他:“先生,你今晚要加床垫么?”这位先生想也没想,随口应道:“废话,不加床垫,难道让我睡光板床么?”于是当夜,当这位先生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位半裸女子突然出现在了他的床上。先生惊醒后万分惊愕,但女子却嬉笑着说:“先生不是要加床垫么?我就是床垫啊!”
这个奇妙而不知道作者为谁的故事一霎时迅速地启发了11岁的我,让我对人世间的男女之事以及作文里隐秘的修辞手法突然之间就无师自通起来。而我那时不知为何竟毫无城府,对自己过早的开悟并不掩掩藏藏,而是通过课间讲故事的形式公然将它讲给了男孩们听。很快地,这个当初让我觉得富有象征性和无限比喻意味的奇妙故事就具备了万分邪恶的性质,它爆炸性地在校园里传播开来,引出了一连串的恶作剧。它传播的形式一般是这样的:一群男孩围住一个男孩,问他,喂,晚上睡觉加床垫吗?当那个男孩终于弄清楚“床垫”指的就是晋东南方言里的“褥”的时候,就会迷迷糊糊地答一声:“加啊,狗才不加呢!”这时那群男孩就爆笑起来,扑过去拍着那个男孩的脑袋和肩膀大声告诉他“加床垫”的底细。恍然大悟后的男孩红着脸,马上就哇哇怪叫着成为下一轮的传播者。当校园里几乎所有的男孩都谙熟了“加床垫”的意义之后,这个故事又被创造性地改装,然后开始向着女生群体蔓延。一个男孩会假装无辜地接近一群女孩,很好奇地问道:“喂,你们女生晚上睡觉盖被子吗?”当两三个女生莫名其妙地回答道:“盖呀,不盖不是要受凉吗?”那个提问者就捂着肚子大笑起来,一群早就在旁边等待此种效果的男孩迅速做着乡村里一看就懂的猥亵手势加入了取笑之阵。 终于,一个被羞辱的女中队长将“加床垫”的故事讲给了冯敏听。冯敏当时正在讲台上开班会。女中队长迅速站起来,说:“老师,最近男生们总是在讲一个加床垫的故事,他们坏透了。”冯敏失恋后本已缓和过来的脸此时显出了十分的好奇。她说:“咦,加床垫?加床垫有什么?你说说究竟怎么回事?”告密者于是说:“男生们就是老问,你晚上睡觉加不加床垫,你盖不盖被子,如果你回答加床垫、盖被子的话,他们就开始笑话人!”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冯敏在讲台上莫名其妙地咯咯笑了起来。
她说:“你们这些女生也真是的,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谁晚上睡觉不加床垫,不盖被子呢?老师我睡觉就又加床垫,又盖被子,床垫越厚越舒服!”
先是一个女生惊叫起来,继而就有几个男生把头深深埋到课桌里哧哧地窃笑不止。那个告密者这时重新昂然站起,用晋东南方言中幼稚而直白的词汇,充当起了诠释奥义的智者。那几句话里,不断地飞溅着暴力与生殖器的野蛮味道,而这股气味发自十一岁小女孩之口这一事实本身,又加强了它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度。
冯敏站在她孤独的讲台上,作为一个短暂的倾听者,她白皙的脸上的一双大眼和丰满的嘴唇清晰地展示了一台戏剧的全部细节。好奇,疑惑,深思,大悟,惊愕,愤怒,对愤怒的掩饰,掩饰不住后冲口而出的恶气一霎时完全占据了她。一个片刻之间,她显然是惊慌失措了,她茫然而焦急地看着教室的四角,用眼睛不断地寻找着什么。同时嘴里尖利地咆哮着喊:“是谁?是谁?你们知道究竟是谁最开始传这个,这个可恶的加床垫!”最后她一步跳下了讲台,从炉台一角找见了那根油亮森然的竹子教鞭,高高地举着它,冲向了一刹那间万夫所指的我!
在告密者第一次站起来诉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预料到了我必然该得的命运。但我显然没有料到万夫所指这一可怖场景。当全班男生女生都亮出他们的食指从教室的四面八方齐齐地指向我的时候,作为一个唯一的被指证者,我真正感到了密集而深刻的恐惧。我原来还奢望那些我平日里插过香头拜过兄弟的小伙伴们替我遮掩事实,因为我的这个故事是如此热烈而精彩地带给了他们旷日持久的欢乐。如果他们在此刻集体地向着显然已经情绪失控的冯敏装傻,或者将故事的来源引向高年级的几位男孩,那么一定就会分散冯敏此刻的注意力,将她导引向一个混沌的庞然之阵。这样一来,这场调查就会显得漫长而无望,而因冯敏的当堂失言,她未必希望自己亲口说出的“床垫越厚我越舒服”越出班级门窗的范围而成为全校的一块超级笑料。
但万夫所指在一刹那间让这一事件变得直接而简单。我像一块带毒芽的土豆一样被全班的食指从麻袋底部一瞬间准确无比地翻了出来。风驰电掣般的冯敏扑过来劈面就是一竹鞭,斜斜地打在我的半边脸上。然后她用这一支竹鞭一下接一下驱赶着我,将我从座位所在的角落驱赶向讲台。然后她让我伸出一只手,问一句,打一下,打一下,再问一句。
整个过程中,我的大脑都是空白的,我在冯敏扭曲的脸上寻找着她标志性的酒窝。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有好看的酒窝的人在发怒的时候竟是没有酒窝的。这个被恼怒控制了的女教师最后用竹鞭敲击着我已经高高肿胀起来的左手,问我:“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个故事的!是谁,究竟是谁讲给你的?”
我无比悲哀地说:“是从书上,我是从书上看来的。从一本《故事会》上看来的。”我开始流下了整个刑讯过程中的第一滴眼泪。而冯敏竟也有了短暂的惊愕。她好像很深远地想了一些什么,然后竖起那根竹鞭,随即又用它指着我的额头,扭身对全班宣告道:“这就是一个坏人看坏书的可耻下场!”就在我深深低下头的时候,她又扭身回来带着万分的怨愤对我一个人说:“我真后悔呀,竟然想劝你这样的小孩去看课外书!”
6
我最后一次见冯敏,是1992年冬天的一个黄昏,在大箕村穿村而过的207国道边上。三年前,正是从这里,她,一个毕业不久的师范生带着我从这里乘上了驶往城市的班车,去参加了一场让我铭记终生的作文比赛。而在这个冬天的黄昏里,寒风里裹在一件黄绿色毛领军大衣深处的冯敏显得憔悴而病弱。她的剪发头在衣领之上凌乱着,招摇着四面八方乱吹的野风。已经是乡镇中学初二学生的我迎面走过来,对这位大衣里的小学老师说:“冯老师呀,你好!”冯敏扭回头来说:“小阳啊,你放学了。”我说:“是的。”
那是下午六点,晋东南乡村的天已经擦黑。公路西面圣母玫瑰教堂尖顶后的落日已经完全没入了晋普山后。我走了好远回身一看,冯敏还是裹在那件臃肿的军大衣里在公路边落寞地踱着步。显然,她是在等一趟从南面来的进城去的私人小巴车。
和她之间已经离得很远很远,我躲在一个拐角看了许久,也没有看清她踱来踱去的脚上,有没有穿那双高跟鞋。
我突然开始无比怀恋1989年冬天冯敏带着我在晋城省运车站走下城乡班车的一瞬间,城市以一个巨大的坡度携带着无数上下的人头撞向我乡村式的眼睛。我沿坡而下,远远看见了晋城人民廣场威武矗立着的毛主席塑像,第一次看见了新华书店门外奇奇怪怪的法国梧桐树,它们有乡村树木少见的树皮。走在城市冬天灰白色的柏油马路上,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之间,穿粉红色风衣的冯敏始终拉着我的一只左手。
那只手和她在后来用竹鞭死命挞伐过的手,其实是同一只手。
那次场面宏大的作文竞赛竟然延续了漫长的三天。三天里,冯敏替我买饭,买水,晚上还将我带到她的姑妈家住宿,她亲自为我铺床。因为平生第一次出远门的我,竟然没有带一分钱。
在最后一天下午的口头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冯敏》。
7
后来,在小我四岁的弟弟的讲述中,冯敏回到了那几年她一直强烈要求调回的城里。而在此之前,她几乎成为小学校里最为凶猛的悍妇。而她最后之所以能够顺利调回她的城市,是因为这样一个让人惊愕的事件——
冯敏像一个女角斗士一样将另一位女老师骑在身下撕着头发猛打,那位无力地在冯敏胯下哀声尖叫着的女老师,正是当年舒服地坐在冯敏宿舍床铺上倾听她讲述恋爱情事的那一位。她们两人之间,在漫长而无聊的小学教书生涯中,一定发生了我毫不知情的恩恩怨怨。这起恩怨最后升级出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斗争场面。当冯敏上课的时候,那位女老师就会调动全班学生,搬着课本到冯敏所在班级的门外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声里当然可以夹杂一些叫喊与哄笑。而当这位女老师上课的时候,冯敏则会变本加厉地调出全班学生以同样的方式还以颜色。最后她甚至搬出了自己当年的键盘式红白两色手风琴,在那位女老师的教室门外给全班上起了音乐课。
任谁也调理不了她们之间的这种角斗。而最后还是冯敏自己,带着她多年来积攒的悲愤和早已荡然无存的酒窝,冲过了她1989年以来在此间生活了多年的小学校的整个院子,狠命一把,揪住了那位仇敌新烫的头发。
成向阳,山西泽州人,山西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有散文、诗歌及评论文字见诸《天涯》《诗刊》《诗选刊》《青年文学》《黄河》《山西文学》《都市》等,著有散文集《历史圈:我是达人》《青春诗经》。现居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