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1)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努力,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仍有20%的农民处于温饱线的边缘,其中2900万处于温饱线以下。这部分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他们要摆脱贫困,除了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助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本领,教给他们脱贫致富的技能。农村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因技术缺乏引起的收入不高,生产能力低下的问题。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能够使外出务工的农民有一技之长,找到适合的工作,走出贫困;另一方面能够使不愿离开土地的农民掌握一些现代化的耕作技术,通过科学耕种来摆脱不利状况。
农村职业教育是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为3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亿多。这些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转向乡镇企业及进城务工。而乡镇企业所吸纳的人员正在缩减,只有那些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才可以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沉重的负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农民开展适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两项技术,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顺利实现转产转岗。
(2)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思想陈旧等原因,使得科学技术的传播在农村存在着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农村职业教育在传播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要广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种养殖方式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
(3)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是根本。除了要进一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外,主要要靠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来实现劳动力水平的提高。要形成科技进村、科教兴农的良好局面,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力开展。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大有作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以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也能够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二、当前开展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办学目标与现实需求相脱节。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当地农村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安排课程。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不同与农村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体现其实用性。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也是有区别的。不能照搬城市职业教育的一套教学方案应用到农村职业教育当中来。但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的现实需要出现了脱节现象。其教育目标没有从农村具体实际出发,有的职业学校是复制城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套办学模式,有的地方则把职业高中学生直接编入普通高中班一起培养。这些都是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不明确、办学目标模糊所致。这样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当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他们毕业后也很难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2)难以确保教育与培训的时间。一方面对于在外务工人员来说,由于农村劳动力向乡镇企业或城镇转移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务工,没有时间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而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又在不断提高,企业不可能提供相应的培训。这就必然造成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后很难适应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固定劳动力而言,他们由于农务繁多,无法确保培训时间。而且,农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集中起来也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教育与培训,势必会影响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3)办学质量低、效率不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却以不变应万变, 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传统上的陈旧教学模式;在办学体制上也缺乏灵活性, 盲目地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通学校封闭式教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不适应,难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有效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措施
(1)实行基层办班。主要是根据当地农村的生产特点,办最能满足需要的专业,教给农民从事科学生产的本领。也可以针对本地外出务工人员从事最多的职业,开办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培训班。在学制上可以实行弹性学制,既可开设数月的短期培训班,也可开设1-2年的长期班。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针对当地农户开设果林、养殖、农经等专业;另一方面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开设裁缝、建筑、电脑等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对当地农户可以实行集中授课和实地传授相结合。既教会他们科学务农的系统理论,又传授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外出务工人员则采取理论教学与现场模拟相结合。在师资方面,要配备双师型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在教学体制上要实现多位一体化。要建立起教学、生产、科研、服务结合, 形成以专业带项目、项目带基地、基地连市场中介、市场中介促教学的教学新体制, 逐步做到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科技推广、社会服务、经营管理一体化。
(2)开展流动农村职业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居住分散、流动频繁的特点,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实行流动劳动职业教育培训。组建一支由专业业务强的教师和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流动服务队。采取集中授课与巡回施教相结合。形成“招生-培训-推荐就业”一条龙服务。流动职业培训要注重服务、严把质量关。在培训过程中,要对培训质量进行监控,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注重师资力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推荐就业方面,向学员提供厂方招生信息。与招生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向厂家详细介绍学员的情况,必要时派遣人员对厂方进行考察,认定条件后,与厂方签定合同。学员就业后实行就业跟踪,一方面充分保障毕业学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培训策略。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在管理、教学、及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手段落后造成的。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网络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实用的知识,也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农村职教要抓住有利时机,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教育,运用网络教学获取一流的教学资源。同时,要培养受教育者学会搜集、储存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研究、加工、创造和使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帮助受教育者接受终身教育,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改变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率低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海田.“三农”问题的核心、症结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农学通报,2006.1
2.王存贵.办活农村职业教育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6
3.李守林.农村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成人教育,2002.12
4.谢玉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情报,2005.5
5.林潼.试论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北京教育,2002.2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 王建平〕
(1)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努力,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仍有20%的农民处于温饱线的边缘,其中2900万处于温饱线以下。这部分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他们要摆脱贫困,除了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助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本领,教给他们脱贫致富的技能。农村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因技术缺乏引起的收入不高,生产能力低下的问题。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能够使外出务工的农民有一技之长,找到适合的工作,走出贫困;另一方面能够使不愿离开土地的农民掌握一些现代化的耕作技术,通过科学耕种来摆脱不利状况。
农村职业教育是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为3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亿多。这些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转向乡镇企业及进城务工。而乡镇企业所吸纳的人员正在缩减,只有那些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才可以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沉重的负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农民开展适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两项技术,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顺利实现转产转岗。
(2)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思想陈旧等原因,使得科学技术的传播在农村存在着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农村职业教育在传播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要广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种养殖方式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
(3)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是根本。除了要进一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外,主要要靠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来实现劳动力水平的提高。要形成科技进村、科教兴农的良好局面,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力开展。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大有作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以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也能够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二、当前开展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办学目标与现实需求相脱节。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当地农村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安排课程。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不同与农村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体现其实用性。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也是有区别的。不能照搬城市职业教育的一套教学方案应用到农村职业教育当中来。但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的现实需要出现了脱节现象。其教育目标没有从农村具体实际出发,有的职业学校是复制城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套办学模式,有的地方则把职业高中学生直接编入普通高中班一起培养。这些都是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不明确、办学目标模糊所致。这样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当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他们毕业后也很难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2)难以确保教育与培训的时间。一方面对于在外务工人员来说,由于农村劳动力向乡镇企业或城镇转移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务工,没有时间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而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又在不断提高,企业不可能提供相应的培训。这就必然造成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后很难适应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固定劳动力而言,他们由于农务繁多,无法确保培训时间。而且,农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集中起来也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教育与培训,势必会影响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3)办学质量低、效率不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却以不变应万变, 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传统上的陈旧教学模式;在办学体制上也缺乏灵活性, 盲目地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通学校封闭式教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不适应,难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有效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措施
(1)实行基层办班。主要是根据当地农村的生产特点,办最能满足需要的专业,教给农民从事科学生产的本领。也可以针对本地外出务工人员从事最多的职业,开办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培训班。在学制上可以实行弹性学制,既可开设数月的短期培训班,也可开设1-2年的长期班。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针对当地农户开设果林、养殖、农经等专业;另一方面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开设裁缝、建筑、电脑等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对当地农户可以实行集中授课和实地传授相结合。既教会他们科学务农的系统理论,又传授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外出务工人员则采取理论教学与现场模拟相结合。在师资方面,要配备双师型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在教学体制上要实现多位一体化。要建立起教学、生产、科研、服务结合, 形成以专业带项目、项目带基地、基地连市场中介、市场中介促教学的教学新体制, 逐步做到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科技推广、社会服务、经营管理一体化。
(2)开展流动农村职业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居住分散、流动频繁的特点,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实行流动劳动职业教育培训。组建一支由专业业务强的教师和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流动服务队。采取集中授课与巡回施教相结合。形成“招生-培训-推荐就业”一条龙服务。流动职业培训要注重服务、严把质量关。在培训过程中,要对培训质量进行监控,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注重师资力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推荐就业方面,向学员提供厂方招生信息。与招生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向厂家详细介绍学员的情况,必要时派遣人员对厂方进行考察,认定条件后,与厂方签定合同。学员就业后实行就业跟踪,一方面充分保障毕业学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培训策略。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在管理、教学、及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手段落后造成的。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网络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实用的知识,也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农村职教要抓住有利时机,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教育,运用网络教学获取一流的教学资源。同时,要培养受教育者学会搜集、储存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研究、加工、创造和使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帮助受教育者接受终身教育,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改变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率低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海田.“三农”问题的核心、症结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农学通报,2006.1
2.王存贵.办活农村职业教育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6
3.李守林.农村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成人教育,2002.12
4.谢玉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情报,2005.5
5.林潼.试论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北京教育,2002.2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 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