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应用策略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课堂重难点。信息技术以其“声光电”的特效,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突破静态思维,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海量信息素材,适时延伸课堂,链接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课型多样,教师要根据课堂重难点设计微课,并适时穿插,调节课堂节奏,增强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011-02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PENG Xiaozhi  (the thir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Quan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break through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he class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th its special effect of "sound,light and electricity",stimulates students' multiple senses,breaks through static thinking and stimulates students to think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leve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massive information materials for teaching,timely extend the classroom,link life,and enrich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design micro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he classroom,and timely interpose them to adjust the classroom rhythm and enhance the classroom effec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Information technology;Classroom teaching;Key and difficult breakthrough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大多数课堂已经引进了PPT、微课等,适时穿插于课堂中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高效突破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字词拼音开始,让学生能够记住诸多声母韵母的排列发音,确实是比较难的工程,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好动心理和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阅读和习作则是学生更高学习能力的表现,需要教师科学设计课堂,传授学生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其“声光电”的多感官刺激,可以全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深受教师们的青睐。
  1.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字词教学重难点
  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是难点,多数学生总是会混淆生字词的偏旁部首,有的学生对多音字总是把握不准。究其原因则是学生在识记生字词时一直处于机械记忆状态,对字音字形不加分析,记忆处在浅层次阶段,不长时间便会遗忘。有的学生在学习生字的笔画时,也许是没看清老师怎么写,也可能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知道如何落笔。如果老师把这些课堂重难点做成微课插入课堂,效果会更好,即使用PPT展示,也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
  在低年级字词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几种造字法去识记生字,比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象形字等,教师可以穿插“图文解字”的微课,从仓颉造字说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袁枚的《所见》一首诗中学到“牧”字,教师解释“牧童”就是放牛娃。动态还原“牧”字,左边很简单是个“牛”,右边像什么呢?一个“又”字加一撇,“又”字本义是“手”,上面加一撇,犹如一只手拿了一个鞭子,由此“牧”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一个人拿着一个鞭子驱赶一头牛”,即为“放牛”。一个生字的讲解犹如一段动画片,平面静态的汉字,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爱看,印象深刻,学习效果非常好。
  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
  阅读能力是学生接受信息的基本能力,小学生阅读大多只是在“读”,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由“文”入“意”,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真正理解文章主题。写景的文章,教师要给出相应的画面;写事的文章,教师要创设出相应的场景。尤其是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教师更要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还原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学有所获。
  四年级上《观潮》一课,文章把潮水来时写得细腻生动,但是对从没有见过大江大海的学生而言,浩浩荡荡的水面都很难想象出来。至于涨潮时的“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更想象不出是怎样的情景。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网络上的“涨潮视频”,通过音效和画面的配合,学生犹如置身钱塘江边,感受潮来的细微变化,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难点很容易解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少年周恩来的故事,但是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了解开国先辈周恩来总理的事迹。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有关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明白周恩来的伟大,然后带着崇敬之情再阅读文章,情感更加充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为强国而读书的伟大理想。
  3.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诗歌教学重难点
  诗歌教学如果停留在“背诵”阶段,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诗歌主旨则难度较大,所以诗歌意境的理解是诗歌教学的难点。诗歌言简义丰,而且还有古今异义的差别,对小学生而言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诗歌朗读配上背景音乐和相应的背景图画,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的渲染往往要借助意象,运用意匠来表现。意象是情感载体,意匠则是表现手法,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诗歌中的意象,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儿童扑蝶的欢快情景,如何让学生体会农村自然恬淡的春光和儿童的天真欢快呢?尤其是最后一句“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有的学生竟不解其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油菜花的图片,然后动画闪烁“黄”字,学生便会恍然大悟。然后插入微课,动态展示儿童“急走”“追”的动作以及“无处寻”的无奈之情,结合前两句帮助学生理解“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韵味。
  4.运用信息技术突破习作教学重难点
  习作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的素材比较贫乏,写来写去就那点事,有的学生多次习作运用一个素材。有的学生一提写作文,大脑就一片空白,只能编一些“假大空”的语言凑字数。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不少,只是不用心观察,或者不会把观察到的事情诉之笔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到网络上下载一些优秀的习作范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习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比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景物描写等,告别平白直叙。再有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在习作课上为学生展示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筛选,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
  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乐园”,课本上给的提示有自己家的院子、班级图书角、学校篮球场、爷爷的菜园、村头的小河边等,但是现在的学生和大自然距离太远,偶尔回老家也找不到“乐”字,写不出快乐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给学生展示优秀美文,让学生结合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找快乐。展示的文章可以节选其中的亮点,如描写春花:“有的是太阳般的黄色,有的是草莓般的红色,还有的是葡萄般的紫色……争先恐后地绽开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学生需要借鉴的是这种表现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网络信息的最大优势就是“新”,这是需要让学生了解赞美的形象,教师可以把相关材料剪辑在一起,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全面了解,并能从不同角度立意行文,这也是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学生习作训练开始总是要从模仿开始,所以网络上优秀的习作便是最好的仿写材料,经常为学生展示一定会让学生有所提高。当然教师切不可让学生一味欣赏背诵优秀习作,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可以为语文课堂添加视听效果,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智慧课堂的开展,更方便了师生互動,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可以上传答案,系统自动排列上传答案的顺序,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微课的适时穿插不仅可以调节课堂节奏,还可以轻松突破重难点,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周颖.信息化教学让 小学语文课堂丰盈而生动[J].中小学电教,2017(11):76-78
  [2]林霞.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9):61-63
  [3]王丽娟.教育信息化下未来语文教育的情境设想[J].语文天地,2019(11):77-7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普及,小学英语教学从原本的单纯记忆单词和语法的教学阶段开拓到现在的英语素养的培养的阶段,这也提醒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英语课堂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而英语绘本作为良好的平台,为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本文正是基于英语绘本,探讨如何发挥小学英语课堂的教育效益。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声;色;英语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
期刊
摘 要:进入中学后,学生英语水平开始出现分化。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不完全归因于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教师应正视这个问题,主动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及需求去组织教学。本文分析为什么要实施差异教学,并就如何应用这种教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差异;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 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176-01  进
期刊
摘 要: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课标,设计合理有效的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185-01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思考,能引发学生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其实这些“差生”是源于他们的感知觉统合失调。教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感知觉水平,这样才能探寻他们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通过改变根源,改善问题。  关键词:感知觉统合;游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184-01  在日常的教育教
期刊
摘 要:角色游戏是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中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参与的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角色游戏区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拥有游戏的自主权,能够自主、自由且快乐地游戏。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发展需要,结合相关的闽南本土文化,投放相关的高低结构活动材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想,促进他们的游戏能力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角色游戏区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部分学校的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放在学校之后,孩子的教育就与自己无关,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就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校的教育上,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如果学校要想实现和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家访工作,为教师提供和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能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重在立德树人,要达到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良好效果,就应该从多渠道渗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真心实意地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叩开学生心灵之窗,与学生心灵相通,在情感共鸣处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念,以达到立德树人之效。在朗读训练、识字教学、习作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中可以进行引导。为增强德育渗透实效性,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授之以渔,还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期刊
摘 要:网络教研的开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十分吻合,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网络教研的开展可以改善以往教研模式中的不足。網络教研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问题进行线上的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可以完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关键词:网络教研;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中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重任,还是小学生能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石。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强了对德育的重视,也将德育渐渐的融入到了各门学科当中。在这一背景之下,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的强烈需求,本文将分析二者融合的可行性,随之提出几点教学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006-02  Id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