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木画作为民间工艺品,已经有百年的历史,通过了解软木画的发展以及对相关作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软木画创作的现实意义,其创作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题材丰富,作品能够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展现民族性、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且具有装饰和实用功能的艺术价值,作品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软木画的由来和发展
软木画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故有“福州软木画”之称,亦被称作“木画”和“软木雕”,属于一种“雕”、“画”结合的民间雕刻工艺品,为福州民间工艺“三宝”之一。软木画以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的木栓层为原料,这种原料质地轻软、纹理细密、颜色柔和且易于用刀雕刻。软木画运用浮雕、圆雕、透雕、微雕等传统雕刻技法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融合,用刀代笔,将软木削成薄片,雕刻成亭台楼阁、廊榭轩舫、花草树木、人物、鸟兽等部件,根据画面的需要,把它们粘贴在衬板上,配制成二维半立体或三维立体的木画。画面布局巧妙合理,色调纯雅,形象栩栩如生,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在有限的画框空间里,呈现出无限的自然风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
软木画发展曾经历过“三盛三衰”,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人为因素等方面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民国时期,福州的木画店陆续开张,有13家木画店制作和销售软木画,到1931年,从事软木画的人员较多,市场越来越繁荣。在抗日战争时期,政局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因为物质上的缺乏而放弃了对精神生活品质的需求,导致福州软木画的产业发展状况日渐衰落。在建国后,软木画开始复苏、发展,软木画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器的发明等使得软木画创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软木画艺人借鉴传统木雕中圆雕和透雕的技法,开始由二维空间半立体软木画发展成三维立体的软木画透屏,作品更具观赏性。文革时期,软木画工艺品被禁销,又因空气潮湿出现发霉、脱胶等现象,有些产品只能报废。文革之后,软木画工艺品渐渐复苏,胶粘剂的成功制作使得脱胶问题得到了解决,订单越来越多,软木画的制作技艺开始广泛传播。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机器化的大生产以及市场的恶性竞争,软木画的质量良莠不齐,至此,老艺人封刀,年轻人另谋生计,福州西园村的村民也渐渐放弃软木画的工艺,整个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至今,软木画的最严重问题是能否传承这门手工藝,年轻艺人因为微薄的利润而不愿意重回软木画行业,政府有关部分虽提供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但消费者还是不多,市场销路仍走不通。然而,软木画历史已有百年,手工艺人包括吴启棋、吴学宝、吴传福、吴芝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软木画在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备,种类也变得较多。如今,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宣传,中小学开设软木画校本课程等在一定程度上对软木画的继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软木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一)软木画创作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且高于生活。艺术创作都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带有某个地方的特色和印记。软木画创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以软木画的“三盛”时期为例,民国初期,软木画的创作题材多借鉴宋代文人山水画,反映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物质生活的需求,在社会财富分配体制的不合理下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影响。在建国初期的软木画作品大多以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歌颂革命历史题材为创作内容,体现出那个时期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志士的缅怀之情,其中,软木画艺术作品有《南昌百花洲》《红军过雪上》《天安门》等。改革开放后,软木画艺人以福建本土文化为创作灵感,作品多表现八闽文化景观,代表作品有《武夷风光》《鹭岛风光》、《土楼奇观》等。可见,软木画工艺品创作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民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历史文化。
(二)软木画创作展现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艺术,这种艺术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福州软木画始终扎根于本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软木画的艺人们擅于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如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法则和笔墨技法,去营造软木画艺术作品优美、空灵的意境。
软木画的艺人们大多都是福州人,从小就受到了当地的文化以及周围地域的民风、民俗的滋养和熏陶。因此,艺人们创作的福州软木画艺术作品就带有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形成特有的创作技艺。软木画作品《水榭戏台》就是软木画艺人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创作题材,而水榭戏台是三坊七巷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作者巧妙的将这一建筑浓缩于软木画作品之中,展示出三坊七巷建筑的古朴和典雅之美。
因而,福建本土文化给软木画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时反映出软木画艺人们在弘扬福建的传统文化上做出的贡献,体现了他们对家乡当地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软木画创作的热衷与努力。软木画作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思想,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民族文化。如软木画作品《万里长城》,作者利用“玻璃衬景”的独特技法表现长城的雄伟壮观,近景和远山显得格外清晰,画面层次丰富。作者还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留白的构图形式表现虚无缥缈的云雾,体现了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万里长城的敬仰、及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眷念之情,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三)软木画符合人们审美和精神需求
艺术的创作最终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软木画工艺品之所以能够满足人们在审美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是因为应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题材,如山川美景、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欣赏软木画,可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精细的亭台楼阁,连绵起伏的山峰,雕工细腻,形象灵活灵现,给人以心旷神怡,愉悦的审美体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软木画工艺品讲求师法自然,最大程度去再现自然景观,通过主观临摹或将客观对象写意化,让其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此外,软木画工艺品具有商品属性,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寻求人们精神寄托上的契合点,艺人们还以某种具有象征意义图案,如迎客松、孔雀、白鶴。根据图案的寓意,并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自身的主观情感制作软木画工艺品,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软木画重点刻画和突出主题形象,特别是强调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在软木画作品《松鹤延年》中可见,一棵苍劲坚韧的老松树在构图中占了主要的位置,根须蜿蜒盘曲在枝干上,密密麻麻如针一样的叶子,白鹤姿态各异,有的栖息在又粗又壮的树干上,有的扑着翅膀在空中飞翔,形象生动、逼真。松树四季常青,象征着美好、吉祥的寓意,仙鹤则有延年益寿的寓意。画中虽没有广阔的视野,只以松树和白鹤为创作题材,但不失灵动大气,可以从小框中感受画面的意境美,感受到松树那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由此触动每一位观者的心灵。像这种具有象征吉祥寓意的软木画工艺品还有很多,如熊猫、孔雀、麇鹿等。软木画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寄托着对亲朋好友的祝愿,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软木画具有装饰和实用功能
软木画在功能上讲,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能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软木画的装饰产品有很多类型,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装饰功能中,室内墙面装饰的产品应用比较多的有挂框和挂联,对于环境的美化有着“画龙点睛”之效。在室内的空间装饰中有摆件、屏风、插屏等,具有空间分割、调节空间视觉、形成特有的室内装饰风格的作用。在实用功能中,软木画的立体小摆件中的烟具软木画,由软木画插屏、托盘、烟灰缸还有放置烟灰缸的储物盒组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软木画不仅是民间工艺品,它结合家具装饰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功利和意愿,在实用性功能上为了日常生活中的装饰,进一步美化了生活环境。
软木画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借鉴与吸收,创作中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极强艺术感染力的艺术风貌,作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且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功能,被国外友人称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用木头制作的中国画。软木画不仅具有独特的创作技艺和审美特点,还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而且作品蕴涵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展示着民族精神,饱含着历史文化价值。如今,软木画还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软木画的发展,特别是对软木画手工艺人的支持,同时要加强软木画的宣传,加大对软木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让更多人了解软木画,更好地传承软木画这一门手工艺。
(作者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软木画的由来和发展
软木画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故有“福州软木画”之称,亦被称作“木画”和“软木雕”,属于一种“雕”、“画”结合的民间雕刻工艺品,为福州民间工艺“三宝”之一。软木画以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的木栓层为原料,这种原料质地轻软、纹理细密、颜色柔和且易于用刀雕刻。软木画运用浮雕、圆雕、透雕、微雕等传统雕刻技法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融合,用刀代笔,将软木削成薄片,雕刻成亭台楼阁、廊榭轩舫、花草树木、人物、鸟兽等部件,根据画面的需要,把它们粘贴在衬板上,配制成二维半立体或三维立体的木画。画面布局巧妙合理,色调纯雅,形象栩栩如生,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在有限的画框空间里,呈现出无限的自然风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
软木画发展曾经历过“三盛三衰”,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人为因素等方面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民国时期,福州的木画店陆续开张,有13家木画店制作和销售软木画,到1931年,从事软木画的人员较多,市场越来越繁荣。在抗日战争时期,政局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因为物质上的缺乏而放弃了对精神生活品质的需求,导致福州软木画的产业发展状况日渐衰落。在建国后,软木画开始复苏、发展,软木画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器的发明等使得软木画创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软木画艺人借鉴传统木雕中圆雕和透雕的技法,开始由二维空间半立体软木画发展成三维立体的软木画透屏,作品更具观赏性。文革时期,软木画工艺品被禁销,又因空气潮湿出现发霉、脱胶等现象,有些产品只能报废。文革之后,软木画工艺品渐渐复苏,胶粘剂的成功制作使得脱胶问题得到了解决,订单越来越多,软木画的制作技艺开始广泛传播。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机器化的大生产以及市场的恶性竞争,软木画的质量良莠不齐,至此,老艺人封刀,年轻人另谋生计,福州西园村的村民也渐渐放弃软木画的工艺,整个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至今,软木画的最严重问题是能否传承这门手工藝,年轻艺人因为微薄的利润而不愿意重回软木画行业,政府有关部分虽提供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但消费者还是不多,市场销路仍走不通。然而,软木画历史已有百年,手工艺人包括吴启棋、吴学宝、吴传福、吴芝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软木画在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备,种类也变得较多。如今,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宣传,中小学开设软木画校本课程等在一定程度上对软木画的继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软木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一)软木画创作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且高于生活。艺术创作都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带有某个地方的特色和印记。软木画创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以软木画的“三盛”时期为例,民国初期,软木画的创作题材多借鉴宋代文人山水画,反映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物质生活的需求,在社会财富分配体制的不合理下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影响。在建国初期的软木画作品大多以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歌颂革命历史题材为创作内容,体现出那个时期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志士的缅怀之情,其中,软木画艺术作品有《南昌百花洲》《红军过雪上》《天安门》等。改革开放后,软木画艺人以福建本土文化为创作灵感,作品多表现八闽文化景观,代表作品有《武夷风光》《鹭岛风光》、《土楼奇观》等。可见,软木画工艺品创作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民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历史文化。
(二)软木画创作展现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艺术,这种艺术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福州软木画始终扎根于本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软木画的艺人们擅于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如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法则和笔墨技法,去营造软木画艺术作品优美、空灵的意境。
软木画的艺人们大多都是福州人,从小就受到了当地的文化以及周围地域的民风、民俗的滋养和熏陶。因此,艺人们创作的福州软木画艺术作品就带有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形成特有的创作技艺。软木画作品《水榭戏台》就是软木画艺人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创作题材,而水榭戏台是三坊七巷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作者巧妙的将这一建筑浓缩于软木画作品之中,展示出三坊七巷建筑的古朴和典雅之美。
因而,福建本土文化给软木画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时反映出软木画艺人们在弘扬福建的传统文化上做出的贡献,体现了他们对家乡当地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软木画创作的热衷与努力。软木画作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思想,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民族文化。如软木画作品《万里长城》,作者利用“玻璃衬景”的独特技法表现长城的雄伟壮观,近景和远山显得格外清晰,画面层次丰富。作者还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留白的构图形式表现虚无缥缈的云雾,体现了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万里长城的敬仰、及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眷念之情,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三)软木画符合人们审美和精神需求
艺术的创作最终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软木画工艺品之所以能够满足人们在审美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是因为应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题材,如山川美景、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欣赏软木画,可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精细的亭台楼阁,连绵起伏的山峰,雕工细腻,形象灵活灵现,给人以心旷神怡,愉悦的审美体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软木画工艺品讲求师法自然,最大程度去再现自然景观,通过主观临摹或将客观对象写意化,让其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此外,软木画工艺品具有商品属性,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寻求人们精神寄托上的契合点,艺人们还以某种具有象征意义图案,如迎客松、孔雀、白鶴。根据图案的寓意,并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自身的主观情感制作软木画工艺品,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软木画重点刻画和突出主题形象,特别是强调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在软木画作品《松鹤延年》中可见,一棵苍劲坚韧的老松树在构图中占了主要的位置,根须蜿蜒盘曲在枝干上,密密麻麻如针一样的叶子,白鹤姿态各异,有的栖息在又粗又壮的树干上,有的扑着翅膀在空中飞翔,形象生动、逼真。松树四季常青,象征着美好、吉祥的寓意,仙鹤则有延年益寿的寓意。画中虽没有广阔的视野,只以松树和白鹤为创作题材,但不失灵动大气,可以从小框中感受画面的意境美,感受到松树那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由此触动每一位观者的心灵。像这种具有象征吉祥寓意的软木画工艺品还有很多,如熊猫、孔雀、麇鹿等。软木画作品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寄托着对亲朋好友的祝愿,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软木画具有装饰和实用功能
软木画在功能上讲,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而且能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软木画的装饰产品有很多类型,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装饰功能中,室内墙面装饰的产品应用比较多的有挂框和挂联,对于环境的美化有着“画龙点睛”之效。在室内的空间装饰中有摆件、屏风、插屏等,具有空间分割、调节空间视觉、形成特有的室内装饰风格的作用。在实用功能中,软木画的立体小摆件中的烟具软木画,由软木画插屏、托盘、烟灰缸还有放置烟灰缸的储物盒组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软木画不仅是民间工艺品,它结合家具装饰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功利和意愿,在实用性功能上为了日常生活中的装饰,进一步美化了生活环境。
软木画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借鉴与吸收,创作中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极强艺术感染力的艺术风貌,作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且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功能,被国外友人称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用木头制作的中国画。软木画不仅具有独特的创作技艺和审美特点,还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而且作品蕴涵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展示着民族精神,饱含着历史文化价值。如今,软木画还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软木画的发展,特别是对软木画手工艺人的支持,同时要加强软木画的宣传,加大对软木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让更多人了解软木画,更好地传承软木画这一门手工艺。
(作者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