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思品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的放矢,提高学生良好素质;小组讨论,加强学生认知结构;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方面入手,探讨了思品课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思品教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48-1一个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从而提高思品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思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名优秀的思品课教师,要想提高思品课课堂的有效性,除了把握好教材、备好课等教学基本环节以外,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这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讲到“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问学生:“请看,窗外树上的叶子和树下的叶子有什么区别?”学生答:“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树下的叶子是枯黄色的。”老师问:“生长在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水灵灵的,可掉在地上的树叶为什么是枯黄的?”学生答:“因为树下的叶子没有养分滋养它。”老师问:“为什么没有养分?”学生答:“因为它离开了大树。”老师:“对,这棵大树就好比是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就好比是一个人,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为什么个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成长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思维的闸门自然也打开了。
  二、有的放矢,提高学生良好素质
  思品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对待成长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例如,我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课时,针对挫折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什么是挫折?(挫折是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②说一说你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③今后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想一想要怎样面对?让学生从遭遇挫折的情绪体验出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三个问题,既可巩固前一节课“少年能自强”,又可让学生知道: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从而为教学下一节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打下基础。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既可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又可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优化学生的性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小组讨论,加强学生认知结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素质教育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在课堂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行为上。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否成功,最终会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学习上的难点,如不注意突破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课堂讨论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好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正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想、学会了听、学会了讲,情感得到了交流,思想得到了碰撞,身心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
  例如,在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近年来你遇到或听说发生了哪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该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并掌握了预防被侵犯及依法维权措施,教学效果非常好。又如,在学习《财产留给谁》,教师在讲遗产继承的时候,对给出的材料不附上相应问题,而是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讨论方式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
  四、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通过问题使学生统一认识、了解问题的标准答案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扮演引导者或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在学生回答错误或是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而是及时变换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或提供回答这个问题的铺垫性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继续思考、回答。如“为什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这个问题,如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教师适时地换一个角度来加以引导。如问“这一政策是好的,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在别的国家实行这样的政策是否可行?”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终于明白了这一政策是“成功的”是因为它适应了我国的国情。通过教师课堂上的适时调控,引导学生反思回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习惯,并使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知识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经历了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思品课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一定要注重其有效性。作为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思品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与直线[y=2x+1]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  A. [y=2x-1] B. [y=-2x+1]  C. [y=-2x+3] D. [y=2x-3]  2. 在[△ABC]中,已知点[A(5,-2)],[B(7,3)],且[AC]边的中点[M]在[y]轴上,[BC]边的中点[N]在[x]轴上,则直线[MN]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已知双曲线[kx2-y2=1]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l:2x+y+1=0]垂直,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52] B. [32] C. [43] D. [5]  2. 直线[y=x+1]被椭圆[x2+2y2=4]所截得的弦的中点坐标是( )  A. [13,-23] B. [-23,13]  C. [12,-13]
提要:探索之路往往不是一步到位,它需要循序渐进,抽丝剥茧, 一层层深入,一点点逼近。一步步修整,一步步改进,科学家就是这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蝙蝠,是哺乳动物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它暮出晨归,是一种夜晚才出去活动的夜行动物。它能在黑暗的夜晚,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灵活地捕捉飞虫。  它有一双很小的眼睛,科学家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它的眼睛那么细小,为什么又那么敏锐,能在黑夜中捕捉昆虫,能在漆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