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认为科幻小说应该是一种预言,也是一种寓言。它以疏离的方式,与我们的现实发生着关系,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心大星的四十三个王朝》就是这样的。它通过一个异星导游向三个地球游客的叙述与回忆,讲述心大星文明由盛到衰的历史,以及它悲哀的现实。实际上,小说的深意,需要慢慢回味才能体会得来。
三个地球人都是以旅游者身份来心大星观光的,这样的设定,正是小说引发悲哀之源。心大星是一个曾经灿烂、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古代文明,但是,在另一种远方而来的现代文明的注视下,它的价值便只剩下猎奇了,它仅仅是一个旅游的目的地了。看看这些来到心大星的地球游客,代表的当然是先进的文化,并以统治者、胜利者、侵入者和占领者的身份自居。他们是倨傲的、自以为是的,但他们也是白痴和狂妄的,因为他们对心大星文明并不理解,也不屑于去理解,因此,总是问出一些愚蠢并且伤及心大星人自尊的问题。在心大星人看来,这已成为了一种侮辱和亵渎,但地球人并不觉得,还觉得是给心大星人以恩惠和施舍。比如,最后地球人掏出三十元的钞票给心大星人导游,想了想又换成五十元的,说对方“还算是个称职的导游”。地球人虽然很喜欢心大星的风光,但骨子充满了下意识的蔑视,视心大星人为下等人,连合影时也避免接触导游的身体。这恰恰形成了对比。放在以前,心大星帝王的尊贵身体也是不让外人碰的,如果不小心碰到了,那当然要被杀头。但是,现在,是人家根本不屑一碰。地球人对于以前被心大星人崇拜为上帝的足迹的地方,也只是看做污水坑。这一切让人读了颇感压抑的叙述,都饱含了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悉心批判。不同文化中的读者,自是可以展开充分联想的。我们正是地球人。那么,我们是以怎样的态度与我们的“心大星”接触的呢?
这篇小说写作上的另一个妙处,在于把心大星此世的衰落,与它从前的繁荣,通过导游的介绍,作了大量的对比描写,并充满细节。在漫长的历史上,心大星曾经拥有伟大的君王、哲学家、诗人、神庙、图书馆等等,特别是在它的首都,人们耗费三万八千年建造了百万座辉煌神塔,在宇宙中独一无二。但是,这些独特而悠久的文化遗产,在刹那间都遭到了摧毁,而毁灭它的,正是来自地球的现代文明。幸存下来的心大星人从此变得萎琐,小孩子靠在圣地边向外星游客乞讨过活。已经很难想象,他们曾经拥有过那样的神圣的信仰和追求。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去当导游,因为这样就可以挣到地球人给的小费。这愈发加深了地球人的蔑视。但就是这样的无奈。家园已经面目全非了,甚至不复存在了,最尊贵的神王也已经废除,传统文化在第四十三个王朝时便终止了。那么,在这样的时代,心大星人还能做什么呢?甚至不能表达对外来者的抗议,因为后者是他们的生活物资提供者和社会生产的管理者,是异族为心大星制定了日常的新秩序。对于心大星人来讲,人人生而自由,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已经如同梦呓。在这里,作者无疑是站在心大星人一边的。小说以高超的叙事技巧,表达了一个衰微的文明对于自己处境的深刻痛苦,作者对其境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并对以地球为代表的主流文化进行了批判。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中,心大星的传统文明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文明,隐喻着对真理的至高追求。心大星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精神的王国。它的毁灭,代表了宗教文明与俗世文明、非技术文明与技术文明、前现代与现代的冲突。而前者必然败北,这似乎是一种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心大星人虽也造出了九千米高的登天神塔,但它的军队是没有任何技术力量的,一遇上地球人飞船投下的炸弹,便全部给炸死了。因此,作者的设问是:在一个物质和世俗的时代,宗教信仰注定要遭到毁灭吗?精神世界注定将成为一个空壳子吗?圣庙和神塔将仅仅在旅游者的照相机中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吗?
但仅仅是外来者的入侵毁了心大星文明吗?作者并没有在此作简单的停留,而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通过心大星导游与地球人的一些对话可以得知,心大星的宗教文明也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比如,这里也曾产生过暴君,帝王为了一点小事就随便让人头落地,人民为国君和贵族建造了巨大的宫殿、陵墓,本来可以用于发展经济和科技的资源,都用在了这上面。因此,在强敌入侵时,败北是必然的。一方面是最高等级的精神理想,一方面是最野蛮落后的制度,这二者可以在同一个文明中并存。这的确是事实。我们不也在现实世界中目睹了人类的某些族裔的这样的情形吗?
但是,在结尾处,作者仍然再一次回到了心大星的价值上。虽然,有那么多的困惑、痛苦与矛盾,有那么多的无奈、悲戚与两难,但是,文明的自尊和独立,仍然超越了一切。作者写道,三十一世的帝王裴甘尼曾接待了粗鄙的外星游客,外星游客最后塞了一块蓝宝石给他,但是,裴甘尼待外星人一走,便把这块宝石弃于地上了。“心大星的一切,不是金钱能够买得来的。”因此,在这个奉行经济决定论的世界上,我们应该重新估量那些落后和偏僻之地的价值,以捡回一些被遗忘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把这样的地方仅仅当做旅游目的地。在此,我也很理解为什么作者和译者把那颗星球叫做“心大星”。是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识“心”的价值。由此,小说使人联想到的,已不仅仅是近代以来东西方的关系。
三个地球人都是以旅游者身份来心大星观光的,这样的设定,正是小说引发悲哀之源。心大星是一个曾经灿烂、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古代文明,但是,在另一种远方而来的现代文明的注视下,它的价值便只剩下猎奇了,它仅仅是一个旅游的目的地了。看看这些来到心大星的地球游客,代表的当然是先进的文化,并以统治者、胜利者、侵入者和占领者的身份自居。他们是倨傲的、自以为是的,但他们也是白痴和狂妄的,因为他们对心大星文明并不理解,也不屑于去理解,因此,总是问出一些愚蠢并且伤及心大星人自尊的问题。在心大星人看来,这已成为了一种侮辱和亵渎,但地球人并不觉得,还觉得是给心大星人以恩惠和施舍。比如,最后地球人掏出三十元的钞票给心大星人导游,想了想又换成五十元的,说对方“还算是个称职的导游”。地球人虽然很喜欢心大星的风光,但骨子充满了下意识的蔑视,视心大星人为下等人,连合影时也避免接触导游的身体。这恰恰形成了对比。放在以前,心大星帝王的尊贵身体也是不让外人碰的,如果不小心碰到了,那当然要被杀头。但是,现在,是人家根本不屑一碰。地球人对于以前被心大星人崇拜为上帝的足迹的地方,也只是看做污水坑。这一切让人读了颇感压抑的叙述,都饱含了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悉心批判。不同文化中的读者,自是可以展开充分联想的。我们正是地球人。那么,我们是以怎样的态度与我们的“心大星”接触的呢?
这篇小说写作上的另一个妙处,在于把心大星此世的衰落,与它从前的繁荣,通过导游的介绍,作了大量的对比描写,并充满细节。在漫长的历史上,心大星曾经拥有伟大的君王、哲学家、诗人、神庙、图书馆等等,特别是在它的首都,人们耗费三万八千年建造了百万座辉煌神塔,在宇宙中独一无二。但是,这些独特而悠久的文化遗产,在刹那间都遭到了摧毁,而毁灭它的,正是来自地球的现代文明。幸存下来的心大星人从此变得萎琐,小孩子靠在圣地边向外星游客乞讨过活。已经很难想象,他们曾经拥有过那样的神圣的信仰和追求。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去当导游,因为这样就可以挣到地球人给的小费。这愈发加深了地球人的蔑视。但就是这样的无奈。家园已经面目全非了,甚至不复存在了,最尊贵的神王也已经废除,传统文化在第四十三个王朝时便终止了。那么,在这样的时代,心大星人还能做什么呢?甚至不能表达对外来者的抗议,因为后者是他们的生活物资提供者和社会生产的管理者,是异族为心大星制定了日常的新秩序。对于心大星人来讲,人人生而自由,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已经如同梦呓。在这里,作者无疑是站在心大星人一边的。小说以高超的叙事技巧,表达了一个衰微的文明对于自己处境的深刻痛苦,作者对其境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并对以地球为代表的主流文化进行了批判。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中,心大星的传统文明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文明,隐喻着对真理的至高追求。心大星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精神的王国。它的毁灭,代表了宗教文明与俗世文明、非技术文明与技术文明、前现代与现代的冲突。而前者必然败北,这似乎是一种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心大星人虽也造出了九千米高的登天神塔,但它的军队是没有任何技术力量的,一遇上地球人飞船投下的炸弹,便全部给炸死了。因此,作者的设问是:在一个物质和世俗的时代,宗教信仰注定要遭到毁灭吗?精神世界注定将成为一个空壳子吗?圣庙和神塔将仅仅在旅游者的照相机中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吗?
但仅仅是外来者的入侵毁了心大星文明吗?作者并没有在此作简单的停留,而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通过心大星导游与地球人的一些对话可以得知,心大星的宗教文明也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比如,这里也曾产生过暴君,帝王为了一点小事就随便让人头落地,人民为国君和贵族建造了巨大的宫殿、陵墓,本来可以用于发展经济和科技的资源,都用在了这上面。因此,在强敌入侵时,败北是必然的。一方面是最高等级的精神理想,一方面是最野蛮落后的制度,这二者可以在同一个文明中并存。这的确是事实。我们不也在现实世界中目睹了人类的某些族裔的这样的情形吗?
但是,在结尾处,作者仍然再一次回到了心大星的价值上。虽然,有那么多的困惑、痛苦与矛盾,有那么多的无奈、悲戚与两难,但是,文明的自尊和独立,仍然超越了一切。作者写道,三十一世的帝王裴甘尼曾接待了粗鄙的外星游客,外星游客最后塞了一块蓝宝石给他,但是,裴甘尼待外星人一走,便把这块宝石弃于地上了。“心大星的一切,不是金钱能够买得来的。”因此,在这个奉行经济决定论的世界上,我们应该重新估量那些落后和偏僻之地的价值,以捡回一些被遗忘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把这样的地方仅仅当做旅游目的地。在此,我也很理解为什么作者和译者把那颗星球叫做“心大星”。是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识“心”的价值。由此,小说使人联想到的,已不仅仅是近代以来东西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