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奏是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学期的音乐活动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平常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最敏感的,而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幼儿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比如,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幼儿最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于是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将小动物的叫声配上不同的节奏,如: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羊小羊咩咩咩,公鸡公鸡喔喔喔,小狗小狗汪汪汪等等,老师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已知经验,再加以引导:小鸡着急的时候还可以怎么叫啊“叽叽 叽叽”就变成了四分音符的节奏了。通过寻找和模仿节奏,有的快,有的慢,近而开始模仿各种叫声,模仿简单的节奏,并对音乐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幼儿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二、利用各种途径学习节奏
1.通过倾听音乐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
熟悉的音乐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教师可以经常有选择性地播放这些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猜一猜歌名。如《彩云追月》是我们播放频率比较高的一首歌曲,每当我播放这首歌曲,有的幼儿马上会点头做一些身体动作,有的幼儿则偏偏起舞,正因为是他们熟悉的,他们才愿意去感受,去表达,这为提高他们的节奏感提供了一个教育和引导的机会。
2.利用自己的言行和语言感染幼儿
幼儿爱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如果一位教师具有清脆的嗓音,那么他的学生唱出的歌是动听的;如果一位教师具有优美的舞姿,那么他的学生跳出的舞蹈是有感觉的。要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每听到一首歌,教师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我们班级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播放一些歌曲,我就会跟着音乐做一些自然的身体动作,当听到了一首抒情的曲子,我就会说到:好优美的曲子啊;然后用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当听到一首节奏较快的歌曲时,我会说:这首歌听上去非常的有劲。然后带领幼儿一起来蹦一蹦,跳一跳。
3.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来教幼儿学节奏
有一次,我们小朋友做散步的音乐游戏,首先是小朋友睡觉,然后起床,之后是散步,当打雷之后下雨时,要求幼儿跟上节奏小跑着回家,发现小朋友虽然很有兴趣,但活动时显得很乱,于是,我就对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一遍,我们学一学老奶奶散步”把节奏变慢,幼儿就有意识地把脚步放慢了下来,然后有改成“解放军叔叔散步”把节奏的速度提高,幼儿也能跟上去了。最后让幼儿自己探索:还可以学谁走路,怎么走?就这样,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也会很投入。在玩的过程中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从而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
4.将节奏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节奏教学不但能巩固节奏,同时也为其它学科增加了一份乐趣。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舞蹈,律动时,都要让幼儿仔细听曲子,掌握曲子的节奏,掌握了节奏,幼儿学得就比较快了,而且会把握得很准。
三、创编节奏
幼儿掌握了一些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来创编节奏,为了既形象生动,又便于教具的制作,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比如说每一个节奏音符可以采用苹果来表示,如大苹果表示二分音符,小苹果就表示四分音符;青苹果表示四分音符,黄苹果表示八分音符;二分之一的苹果表示四分音符,四分之一的苹果表示八分音符。这些符号简单易记,形象生动,而且幼儿自己能制作节奏卡,可以比较吸引住幼儿,当掌握好了以上的节奏符号后,就可以进行创编活动,如节奏乐《闪烁的星星》,我就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苹果图片,让幼儿进行创编节奏,幼儿可以按苹果的大小来编节奏,按苹果的位置高低来编节奏,按苹果的颜色来编节奏,按苹果分量的多少来编节奏。创编节奏,使幼儿的节奏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我觉得通过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节奏是一种最有力的音乐快乐的源泉,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过这种感受与体验,走步时忽然听见了轻快的音乐声,自己的步履也随之变得矫健起来。当围着圆圈集体跳舞时,会因动作的一致,合拍则感到集体的力量与欢乐,这正是因为人们的动作是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进行的,动作与音乐的节拍同步了。由此可见,节奏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方法,并将这种训练持之以恒。
在本学期的音乐活动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平常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最敏感的,而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幼儿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比如,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幼儿最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于是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将小动物的叫声配上不同的节奏,如: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羊小羊咩咩咩,公鸡公鸡喔喔喔,小狗小狗汪汪汪等等,老师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已知经验,再加以引导:小鸡着急的时候还可以怎么叫啊“叽叽 叽叽”就变成了四分音符的节奏了。通过寻找和模仿节奏,有的快,有的慢,近而开始模仿各种叫声,模仿简单的节奏,并对音乐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幼儿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二、利用各种途径学习节奏
1.通过倾听音乐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
熟悉的音乐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教师可以经常有选择性地播放这些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猜一猜歌名。如《彩云追月》是我们播放频率比较高的一首歌曲,每当我播放这首歌曲,有的幼儿马上会点头做一些身体动作,有的幼儿则偏偏起舞,正因为是他们熟悉的,他们才愿意去感受,去表达,这为提高他们的节奏感提供了一个教育和引导的机会。
2.利用自己的言行和语言感染幼儿
幼儿爱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如果一位教师具有清脆的嗓音,那么他的学生唱出的歌是动听的;如果一位教师具有优美的舞姿,那么他的学生跳出的舞蹈是有感觉的。要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每听到一首歌,教师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我们班级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播放一些歌曲,我就会跟着音乐做一些自然的身体动作,当听到了一首抒情的曲子,我就会说到:好优美的曲子啊;然后用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当听到一首节奏较快的歌曲时,我会说:这首歌听上去非常的有劲。然后带领幼儿一起来蹦一蹦,跳一跳。
3.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来教幼儿学节奏
有一次,我们小朋友做散步的音乐游戏,首先是小朋友睡觉,然后起床,之后是散步,当打雷之后下雨时,要求幼儿跟上节奏小跑着回家,发现小朋友虽然很有兴趣,但活动时显得很乱,于是,我就对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一遍,我们学一学老奶奶散步”把节奏变慢,幼儿就有意识地把脚步放慢了下来,然后有改成“解放军叔叔散步”把节奏的速度提高,幼儿也能跟上去了。最后让幼儿自己探索:还可以学谁走路,怎么走?就这样,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也会很投入。在玩的过程中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从而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
4.将节奏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节奏教学不但能巩固节奏,同时也为其它学科增加了一份乐趣。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舞蹈,律动时,都要让幼儿仔细听曲子,掌握曲子的节奏,掌握了节奏,幼儿学得就比较快了,而且会把握得很准。
三、创编节奏
幼儿掌握了一些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来创编节奏,为了既形象生动,又便于教具的制作,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比如说每一个节奏音符可以采用苹果来表示,如大苹果表示二分音符,小苹果就表示四分音符;青苹果表示四分音符,黄苹果表示八分音符;二分之一的苹果表示四分音符,四分之一的苹果表示八分音符。这些符号简单易记,形象生动,而且幼儿自己能制作节奏卡,可以比较吸引住幼儿,当掌握好了以上的节奏符号后,就可以进行创编活动,如节奏乐《闪烁的星星》,我就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苹果图片,让幼儿进行创编节奏,幼儿可以按苹果的大小来编节奏,按苹果的位置高低来编节奏,按苹果的颜色来编节奏,按苹果分量的多少来编节奏。创编节奏,使幼儿的节奏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我觉得通过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节奏是一种最有力的音乐快乐的源泉,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过这种感受与体验,走步时忽然听见了轻快的音乐声,自己的步履也随之变得矫健起来。当围着圆圈集体跳舞时,会因动作的一致,合拍则感到集体的力量与欢乐,这正是因为人们的动作是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进行的,动作与音乐的节拍同步了。由此可见,节奏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方法,并将这种训练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