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一基本理念,我想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本文就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谈谈几点体会。
創设操作情境——我要学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比较短暂,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更加应该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段精彩的录像,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美妙的音乐,一个好玩的游戏,一个小小的谜语……都可能成为他们“要学”的力量源泉。
引导操作探索——我能学
学生的思维以直接行动思维为主,离不开感知对象,离不开行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进行“再创造”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以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探求未知的天空自由翱翔。如:教第二册中的“认图形”时,为了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我为学生提供了印泥、纸张、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有的学生用印泥拓,有的用到折和剪等方法,有的用笔沿着一个面外围线画……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倡导操作合作——我会学
“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是新课程新的理念。伴随着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新的学习形式——“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两人一桌的学习形式。学困生在智力上较正常儿童虽稍有差异,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同样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在这里他们也拥有了发言的权利,享受到了平等对话所带来的被人尊重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让每个小组统计出他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活动开始,每小组把任务分配得有条有理:先是每人剪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四人将卡通人物分一分、排一排;再由写字好的学生负责记录,完成统计表,说话能力强的学生则负责向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随读生很好地完成了剪、分、排等任务,在看其他组员记录、听其他组员汇报时,他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评价激励操作——我爱学
关于评价,《标准》提倡以表扬、鼓励等积极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课堂上,我尝试着做学生的朋友、知己,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盼望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成功,用鼓励的眼神去夸奖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不断地给他们点燃追求之火,创造之火,并让它们越烧越旺。
“来,别泄气,你能行的!”“你说得真好!”“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吧!”“愿意再试试吗?”……在课堂中,没有了唯命是从,有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对话,有的是心与心的沟通。你讲错了没有关系;你提出问题没有人笑话;你学习有困难,会得到善意的帮助;你取得进步,会得到诚挚的祝贺;你标新立异,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充满生长气息的学习环境里,教师与学生零距离,伴随着快乐与满意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高涨,主动、活泼的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把握操作时机——我善学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关于应用意识,《标准》指出: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接受慢、理解难、记忆差的特点,努力为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学生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尽情享受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从而进入了一种“乐学”境界,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乐,让操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
創设操作情境——我要学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比较短暂,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更加应该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段精彩的录像,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美妙的音乐,一个好玩的游戏,一个小小的谜语……都可能成为他们“要学”的力量源泉。
引导操作探索——我能学
学生的思维以直接行动思维为主,离不开感知对象,离不开行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进行“再创造”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以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探求未知的天空自由翱翔。如:教第二册中的“认图形”时,为了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我为学生提供了印泥、纸张、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有的学生用印泥拓,有的用到折和剪等方法,有的用笔沿着一个面外围线画……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倡导操作合作——我会学
“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是新课程新的理念。伴随着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新的学习形式——“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两人一桌的学习形式。学困生在智力上较正常儿童虽稍有差异,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同样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在这里他们也拥有了发言的权利,享受到了平等对话所带来的被人尊重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让每个小组统计出他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活动开始,每小组把任务分配得有条有理:先是每人剪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四人将卡通人物分一分、排一排;再由写字好的学生负责记录,完成统计表,说话能力强的学生则负责向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随读生很好地完成了剪、分、排等任务,在看其他组员记录、听其他组员汇报时,他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评价激励操作——我爱学
关于评价,《标准》提倡以表扬、鼓励等积极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课堂上,我尝试着做学生的朋友、知己,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盼望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成功,用鼓励的眼神去夸奖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不断地给他们点燃追求之火,创造之火,并让它们越烧越旺。
“来,别泄气,你能行的!”“你说得真好!”“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吧!”“愿意再试试吗?”……在课堂中,没有了唯命是从,有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对话,有的是心与心的沟通。你讲错了没有关系;你提出问题没有人笑话;你学习有困难,会得到善意的帮助;你取得进步,会得到诚挚的祝贺;你标新立异,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充满生长气息的学习环境里,教师与学生零距离,伴随着快乐与满意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高涨,主动、活泼的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把握操作时机——我善学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关于应用意识,《标准》指出: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接受慢、理解难、记忆差的特点,努力为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学生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尽情享受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从而进入了一种“乐学”境界,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乐,让操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