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想”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73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孟兆彬教授的EEPO理论,在课堂中把“讲”“听”“看”“想”等要素进行动静转换,各要素在课堂中不同的时候形成不同的组合,可使教学优质效果达90%。在这些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想”。如果能在教学中用好“想”这一要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思维上跟上教师的步伐,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活跃并在适当的时候动起来,既可以改变以往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氛围,也可以使课堂充满思辨思维的知识性。运用好“想”这个要素,教师既要做好课前备课的专注与发散思维的“想”,又要学会在课中引导学生随机应变地“想”,更要注重课中师生互动的“想”,做到这些,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之学术与趣味并兼。
  [关键词]EEPO 的“想”;课前“想” ;课中“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5-02
  一、EEPO的要素——“想”
  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与趣味有效结合,中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实践、努力着,但总体上收效甚微,直到孟兆彬教授创建了“中国有效教育”,这一僵化的教育模式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中国有效教育”简称“MS-EEPO”, 英文表达式是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patory Organizations,简明表达为EEPO。
  EEPO的核心理念是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这是通过师生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总的说就是要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并让课堂生动有趣。
  EEPO教学课型方式有很多,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有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要素组合方式重点关注课堂的听、看、讲、想、做、动、靜以及各要素交换使用等。其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和行为,顺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趣性和有效性。
  据孟兆彬教授研究得出:学生单纯的“看”,学习效果是20%;教师“讲”,学生“听”“看”,学习效果只有30%;学生“讲”“听”“看”“想”结合起来,学习效果达到50%;如果把“讲”“听”“看”“想”等要素进行动静转换,在课堂中的不同时候运用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如课前10分钟是“听 看”,中间10分钟是“看 想 讲”,后10分钟是所有组合都运用,教学效果高达90%。这一课型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动起来,既改变了以往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也使课堂充满了知识性。
  在要素组合课型教学中,每个要素都很重要,而“想”这一要素又是要素组合里面最简单最基础而且最重要的,如果教师没有“想”,那么其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想”,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对牛弹琴”。教师要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就是“想”。
  怎么做到把“想”融入课堂,贯穿课堂呢?
  二、课前“想”
  教师教学中的“想”,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课前“想”和课中“想”。
  课前“想”,就是要求教师“想”着备好课。包括想一想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想一想怎样设计各种让学生回答的问题,想一想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教师该如何回答。而其中要让课堂既有知识又有趣味,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想”中的发散思维。
  高三语文教学,教师总反映备课没什么新法,只会自己先做题,对照答案,举一反三,接着就去上课了。这样的备课方式看似无可厚非,可为什么很多高三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兢兢业业,学生还是只会埋头记答案,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听得累,记得累,教师也讲得乏味。
  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没有真正到位。根据我对我县高三语文教师上课的调查,对于高三语文备课,60%的语文教师表示,只要把试题做完,第二天基本可以上好一节语文讲评课。这样的准备真的就能上好一节课了吗?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三语文教师上课仅仅是不断地讲习题、讲题型、讲答题方法,教师讲得累,学生也听得累,并且记不住,不到三天就会把这节课讲的知识点忘记了。
  依据孟兆彬教授要素组合课型的观点,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师生把习题做完,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点都抄到教案上第二天去讲就可以了,而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旁征博引,在EEPO 的要素上体现的就是“想”,要拓展地想,放主权地想。
  如何拓展地想?例如,评讲高考题《塾师老汪》这篇现代文阅读,教师备课除了把答题方法、答题技巧以及答案详细地准备好外,还应该拓展课外阅读,准备两到三个类似于老汪这个人物的例子。可以准备孔乙己、阿Q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让学生有范围地想,教师讲的这几个人物和老汪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在想中学会举一反三。课堂中还可以放权给学生(自由、自主)想,除了教师讲的这几个类似老汪的人物外,还有谁呢?或者学生可提出其他一些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这样的备课设计,语文课堂的学术氛围可谓之浓厚。
  总之,在语文备课中,除了要把握课内有限制范围的“想”,如答题技法、试题答案等必讲内容外,还要拓展地“想一想”,何时何地能引用古今中外和题型相似的例子,这样可以使语文课堂更有深度和广度,并一定程度上一扫课堂的枯燥乏味。
  三、课中“想”
  课堂教学不能死板,不能教条化,不能照搬教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的。学生在课堂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变化,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教案,而应在课堂中随时随地快速地“想”,提出或回答问题。
  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包罗万象。以语文教学为主,社会、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都会有所涉及。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地讲课文、读教参的模式,而应该以课文为主,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想一想怎么解答问题,或者想一想课本上的某个观点和现实有什么联系,跟天文地理历史有何关联。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运用EEPO中的小组合作进行思考讨论。这样,语文课中就有了“想”,有静有动,既可以让学生养成在语文课中爱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吸收养分,获取更多的知识。
  如在评讲《塾师老汪》这篇小说的过程中,学生有这样一个疑问:文中的主角老汪说等一个人,等谁呢?文章并没有交代,如果教师面对这样一个无标准答案的问题,选择不回答,或者敷衍了之,就会让学生失望,也会失去课堂师生互动的趣味。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提示,发挥想象力——“也许等他父亲,等他儿子或者等他的恩人”。拓展提问“现在当今社会,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又如《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论述说明的内容较多,教师单单讲课文上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困乏,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建筑设计,让学生想想身边的建筑有什么特征,或者从中穿插一些关于风水的学说,并让学生思考中国建筑中的风水是迷信吗?与课文有联系吗?学校教学楼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学校风水的特点又是什么?如果抛出这样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有限制或者放权地让学生想,就做到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解决了难题,一扫课堂的沉闷。
  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多想,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各方面的知识要丰富。如何做到知识丰富?要求语文教师多做准备,平时多看书,多看新闻,在书中、在互联网中、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摄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然后才能在课堂中好好地“想”,好好地拓展语文课的知识点,让语文课堂 “活”起来。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学科思维导图是具有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可以把与中心点有关联或是隶属的层级很直观地表现出来,不仅让人理清思路,还便于理解记忆,它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化,作为中心思考点的包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阅读少,视野狭窄,生活阅历单调。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一谈到写作文,总觉得没话可说,厌写,怕写。因此,激发和培养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作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
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目前正处于传统财务管理向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过渡的阶段,转变过程中需要应用和集成最新的信息技术,以达到对网络信息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共享。传统的
改革成人高教招生制度,使之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已迫在眉睫。通过对成人高教招生制度与高自考等其他教育招生制度的比较,发掘其他教育形式
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直接就力学模型讲授理论的应用,缺乏从工程问题中抽象出力学模型的环节,与应用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在教学实际中,可以根据“可靠性”、“经济性”原则
[摘要]文章针对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作了简要论述。认为要切实提升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质量,具体可采用谜语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新闻导入法及实验导入法等。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谜语;新闻;多媒体;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4902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注重课堂导入,他们会在课堂导入上花费很多心思,运用有效的课堂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