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凸显理论“人文向度”的意义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go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能够激发大学生热爱学习、敬重生命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理论入耳、入脑,又入心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 人文向度 生命意蕴 价值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程的根本性质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属于人文素质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强调贴近现实、讲究方法、注重案例,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但对于枯燥的理论,学生们往往是入耳、入脑,却不入心,实际的教学效果会打折。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的观点,如果能够结合课程的人文性质,进一步发掘、凸显理论本身的“人文向度”,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情感,而且能深化大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更好地把理论的价值化为自身的人文素质。
  所谓理论的“人文向度”,是指理论本身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及其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它主要表现于理论的“生命意蕴”和“价值意蕴”两个层面。“生命意蕴”指理论形成过程中的生命因素,“价值意蕴”指理论蕴涵的思想价值。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通过对这两个层面的双向思考,即,分别从理论和学生两个维度,来具体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凸显理论“人文向度”的意义。
  一、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以理论的“生命活力”激发大学生热爱学习、敬重生命的内在动力
  1.从理论本身看,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就是强调思想政治理论形成背后的生命因素。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源于实践,是个体或群体(民族)大生命在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实践中生命智慧的结晶。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无不是如此。它们要么反映的是个体生命的智慧探索;要么体现的是民族大生命的智慧结晶;要么二者兼而有之。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们既是中华民族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民族大生命的智慧结晶;又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在关注民族生命、探索民族命运的历史进程中,分别于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发展,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深深地凝聚着他们个人生命的智慧。可见,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跃动着的却是“生命活力”,蕴涵着深沉的人文思想,其实质是生命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探索,是生命的智慧结晶。如此的生命结晶是值得每个大学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
  2.就大学生本身来说,他们往往把思想政治看作是枯燥的理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孤立片面地看待理论,既看不到理论背后厚重的历史或鲜活的现实,也考虑不到理论形成的生命因素及其跃动着的“生命活力”。因而,理论也就无法真正打动大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通过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目的就是让大学生理解理论形成背后的生命探索和智慧结晶,拉近理论和大学生的距离;从而,启发他们对理论本身的情感和认知,引导他们心怀崇敬走进理论,以理论的“生命活力”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动力。正如黑格尔所言:“方法是内容的灵魂”,理论“生命意蕴”的凸显,就是要激活理论的内容,让大学生真正进入理论、把握理论。同时,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也是想通过透视理论的生命本质,对大学生进行敬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文教育,拓展他们关于生命内涵的视野,让他们真正懂得漠视理论的学习实质上就是漠视生命,敬重理论也就是敬重生命本身。
  二、凸显理论的“价值意蕴”,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
  1.理论的“价值意蕴”是理论本身所蕴涵的思想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它主要体现为理论的“人文价值”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即理论的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打下的奠基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具有的全方位的正面引领作用等。可见,理论的“人文价值”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着力点所在,对之的揭示、说明也应成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重点。
  理论的“人文价值”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显性“人文价值”,是指理论直接呈现出对学生的作用。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人文价值”就是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为理论导向,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显性“人文价值”,同学们容易理解把握。而隐性“人文价值”是指不容易直接从理论本身看出对于大学生的作用,需要老师加以揭示和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例。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该理论作为新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对于自身并没直接的价值可言。针对这种认识,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深入领会理论,指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不仅是指导国家发展的方针,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具有人文关怀的一面;而且,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地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指导方针,这本身就是人文素质与时俱进的体现。当然,理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于现实的人文关怀,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也并非去追求实用的知识。理论的价值更多是通过理论所包含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哲学的相关思想,指向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经由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浸染,帮助他们建构一个意义和价值的人文世界。显然,通过凸显理论的“人文价值”,无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理解理论,促进这一建构过程。
  2.从大学生的角度看,由于理论本身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宏观性特征,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论内在的“人文价值”,如果授课老师不能结合具体的课程去总结、揭示和说明,“人文价值”就不能化作大学生的内在素质,理论也就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们除了机械地记住一些理论以应付考试外,在他们的头脑中也不会有更多的思考。就像前述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老师及时阐释其中的“价值意蕴”,点明理论的“人文价值”,就能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这看似教学中的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因而,通过凸显理论的“价值意蕴”来揭示理论的“人文价值”,能够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认识理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让理论入耳、入脑,又入心,最终目的在于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
  总之,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实质上是强调进入理论的方法,就是注重引导大学生以怎样的理论视域走进理论,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凸显理论的“价值意蕴”,就是凸显理论之于大学生的价值所在,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理论的主体作用。可见,理论“人文向度”的凸显,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方法论与价值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探索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01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27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兴趣 情感 意志 教学实效    在初中阶段,绝大多数同龄人的智力水平差别较小,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别,很有可能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必须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英语知识,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是很突出的。因此,在适当的情景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语言、理解语言显得尤为重要。生动、形象的社会语言情景为课堂教学采用听、说、读、写多样化的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这是有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任务所决定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起步阶段,且学习动机不明显,“凭兴趣学习”“兴趣多变”。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一、以画激趣,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绘画是儿童
教学格言: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时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
班风又可称作班级风气,它是指在班级所有成员进行比较长期的交往中所产生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风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树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树立良好的班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而是需要班主任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
摘 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新课标的指导理念。其旨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美化学生的心灵。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落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已成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授课中的瓶颈。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感价值观 培养    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和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全面转变教学的理念,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教学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语文阅读的
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它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很难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的,所以一定要通过数学阅读,做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和发展自己的数学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中有关概念、规则的数学表达,数学符号的运用,数学形式的书写,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强调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有效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关注学生需求,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话题新颖、时代感强的语言材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