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 洗涤学生的心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上品德课的教师,都会觉得没意思,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其实,品德课能洗涤人的心灵,只要心存爱心,心藏爱意,品德课就会似绵绵细细的春雨,滋润新生的嫩芽,似和煦的微风,安抚幼小的心灵。那么,上品德课的教师怎样通过教学来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品德课走进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爱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
  一、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感受“得到爱”
  品德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载体之一,它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进行分类,如爱环境的、爱父母的、关爱残疾人的……当我们明白了教材编排的意图,就可以自信地以满腔真诚,立足于德育教育这方净土上,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如教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一课《家人的爱》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了解插图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走进图中所讲故事的情感世界中,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童心与文本的亲近,是学生感受爱的最初体验,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学生独自体验到的结果,这些体验哪怕是一点点,甚至是理解有些偏差,也是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其次,通过“我”与文本人物的对照,让学生站在文本这面镜子前,说说差距,让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受到冲击,思绪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家人是多么的爱我,我是在家人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此刻,学生的心里将充满着浓浓的幸福感,生活在真正的小集体——家的乐园之中。
  又如,教《父母的疼爱》一课时,教师安排学生寻找父母疼爱自己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亲情”为主线,设置了“摘亲情果”这一活动。“亲情树”上结满了“亲情果”,教师将涉及亲情的问题贴在“亲情果”背面,让学生自己来摘取,学生回答正确后,就获得了一个“亲情果”。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得到极大的调动。通过活动,学生会发现一个名字、一幅图画、一次拥抱都深深聚集着父母的爱。这种来自教材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爱着他们。
  二、通过课外体验,让学生感悟“给予爱”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课遵循活动性原则,即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要突出活动性,同样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课外体验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活动之一。他们离开教室,减少了空间上的束缚,精神更放松,思绪更活跃,表达更自如。他们通过自己的看、听、摸等形式,感悟爱的存在,这种体验是学生最真实、最感性、最直接的一种内心感受。
  当教《想想他们的难处》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福利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看望那里的残疾人,从视觉、感官上去体会残疾人的困难与不幸:有的眼睛瞎了,看不见东西,吃饭时需要阿姨一口一口地送到他们的嘴里,稍不小心,饭会撒得满地都是;有的天生就脑瘫,傻傻地坐着,目不斜视,面无表情;有的脖子歪嘴巴斜,还不停地流口水;有的四肢小,肚子胀得吓人……眼前的事实,触动着学生的神经,震撼着他们的心灵,让学生真正知道了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明白了残疾人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进而激发了学生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欲望。“阿姨,我帮你端水吧。”“阿姨,我可以摸摸这个小娃娃的脸吗?”“老师,回去后我叫爸爸妈妈给那个孩子捐钱。”“老师,我口袋里有一块巧克力,我可以送给这个躺着的小朋友吗?”此刻,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给予别人爱与帮助。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奉献的快乐。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明白爱的内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段话为我们诠释了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品德课必须立足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才不至于空洞乏味,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教《我们是一家人》一课时,课前,我组织了一次“包饺子”活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既要做出好吃的饺子,又要花式繁多,更要节约粮食。这是一次有趣的生活课堂,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更是编剧、化妆师……很快,他们就各就各位,进入角色,你买肉,我买韭菜,他买饺子皮……中午一放学,学生就直奔市场(家),忙开了。下午,学生开始包饺子,整个活动井然有序,忙中有乐地进行着:学生们有的专心地为饺子捏花样;有的悄悄地给饺子加点料——辣椒;有的把包好的饺子送去给老师煮……连平时的“小调皮”也不捣乱了,他正在帮同组的同学清理垃圾呢。他的表现赢得了小组成员的肯定。他笑了,笑得很灿烂。过后,他对我说:“包饺子好啊,大家都那么开心,既可以动手又可以吃,能吃的口味还很多。”当上到《我们是一家人》一课时,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虽然我们来自各地,拥有不同的姓氏,可是在班级这个集体里,一起学习、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我们互相包容,互相谦让,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进步,我们就是一家人。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我们是集体其中的一分子,我们要为它努力;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帮助;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包容、互相谦让、互相鼓励。给予是爱,理解是爱,包容是爱,谦让是爱……爱是多么的广泛,只要人人都付出爱,班级就会更和谐。
  (特约编辑 潘 若)
其他文献
惠普尔曾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是的,从小喜欢阅读的我,把书籍当做自己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是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睿智的人,是书籍使我的人生多了一分
<正>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在于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也不是跳几段优美的舞蹈那么简单,而是在
开放式数学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动态的教育模式。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
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是幼儿园学前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关乎到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发育,特别是对他们的思维意识与情感表达能力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实践导向教学
【摘要】甘肃民族歌剧《咫尺天涯》选取了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题材,道出了骨肉间咫尺若天涯的悲怆惆怅之情,述说了祖国未统一则夙愿难偿的深沉的民族分离之苦,表现了海峡两岸人民思念故土亲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其音乐独特,风格鲜明,对中国歌剧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歌剧;咫尺天涯;音乐特色;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