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民族音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弘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成为当今青少年必须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民族音乐 高职课堂 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40-03
民族音乐文化曾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时间荏苒,对于一些被历史淡忘和湮没的地方戏曲、小调、民族乐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它的价值所在?民族音乐文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它体现的物质价值,它更是未来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课堂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现状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往多极化发展,回顾历史,民族音乐也曾百家争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海桑田,许多的地方音乐都失传了,如今只有极少部分音乐文化被传承了下来,这其中一些地方小调、曲艺等民间音乐出现了断层、断流甚至断绝。我们现在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民间技艺,比如勾栏瓦肆的陈腔俗调、宗教音乐、道家音乐以及蒙古族的乐器“潮尔”。还有现在鲜少人提及的昆曲、古琴和地方戏曲,虽然暂时大屏幕上还有它们的身影,可是它们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有很多年轻人认为民族音乐沉闷、无趣又枯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动感、快节奏、流行的摇滚乐和通俗乐。由此可知,民族音乐的欣赏群体在青少年中逐渐减少。
近年来,因为网络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大融合,现在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产业也呈现除了竞争多元化。目前受到外来物质文化影响,媒体和网络上播放的大多是哈韩嘻哈文化和西方音乐,代表本地民俗、地方的民族音乐作品越来越少,而占据了中国华语音乐半壁江山的大多都是流行音乐、摇滚乐。现阶段,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并不重视,所以对于音乐教育并未过多关注。多数学生群体和年轻人都是通过网络和自媒体感受到了日韩音乐文化的冲击。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观念守旧,仍然不知变通,教学模式生硬老套,导致许多学生本就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国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当前,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打造“中国梦”,新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扎根上千年的文化,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千万不能丢。
受西方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冲击,民族音乐文化渐渐表现出失传、断层、断流的危险,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保护机制措施。中央广播电视台举办了“青年歌手大赛”宣扬“原生态唱法”鼓励人们去传唱民族音乐,无论是蒙古族的呼麦、苗族的山歌对唱,还是华阴老腔都重新再现了地方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除了主流媒体的宣传外,国家和各级政府还应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保护民族音乐的传承,比如鼓励民间艺人申报“非遗”号召国家和人民的力量保护文化传承。社会的变迁使得民族音乐失去了主流舞台,归根结底这是我们的过失,我们有义务将民族音乐重新站上世界舞台。
民族音乐的保护仅仅是靠国家和政府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的老艺术家和传人逐渐老去、离世,可是他们身上的民族音乐技艺再也无处找寻。如今的各大音乐院校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经常开展院校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不定时派遣学生深入各民族、各地区与民间老艺术家学习和交流,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同样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着美好的青春时光,有着爱国爱家的担当。因此,在民族音樂文化的传承中也将贡献一份力量。
三、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当代的高职院校重视音乐教学的不多,有的学校甚至几乎没有,在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主要以西方音乐理论作为基础开展教学。比起民族音乐的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倾向于西方音乐,它的谱子采用简谱模式且通俗易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识谱和唱谱,学生很容易举一反三学会其他新歌曲。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中,大多也是西方音乐或者最近大热流行音乐选段,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追捧。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力都不强,他们接触和了解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机会和途径都非常有限,更谈不上传承和创新了。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音乐教师自身民族音乐素养不强
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目前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停留在被迫学习阶段,大多数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也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对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就更少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虽然有很好的授课经验,但是由于年龄差的影响,很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不够导致无法开设关于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降低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学生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多
当前,很多的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觉得民族音乐旋律老套、节奏缓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据调查统计,对民族音乐缺乏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是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选对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是民族音乐教师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因此,在高职音乐教学课堂中,将民族音乐知识深入浅出的传递给学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摈弃过时的教学方法,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一旦有了教学目标,教学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四、民族音乐文化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
(一)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思想意识,确立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地位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它记载了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经济、文化情况,这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侧面了解过去的历史、审美、价值观等。民族音乐还是一个民族各种信念和价值观的载体,它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建立国人的文化自信。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民族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向学生传递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当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他们的民族音乐认同性提高后,会带动民族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民族音乐的教学地位。
(二)加强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培训,保证民族音乐教学的成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教师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者。因此,一个合格的民族音乐教师既要有较深的民族文化底蕴,又要有全面扎实的业务知识。教师们除了日常的音乐教学外还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其他音乐类型的精华,博取众长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乐感、节奏、手法、演绎技巧、创作背景等的分析进行解剖。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授民族音乐时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娓娓道来;讲到某个音乐片段时能发散思维将历史典故讲得生动传神;在讲授民歌或戏曲时,能动静结合很快融入角色适当巧妙地范唱;在介绍民族器乐时,能细致的从做工、取材、制作最后进行适当的示范演奏,实践和理论充分的融合,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空前高涨。
(三)丰富音乐课堂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
我们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千变万化的授课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要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整系统的学习爱上民族音乐并把它们推向世界。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民族乐器、各种小调、民歌,而且基本上每一首古曲和民歌背后都有一段动人而难忘的故事。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作品,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如《高山流水》讲述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遇而摔琴的故事;《广陵散》讲的是聂政刺秦王的故事;《凤求凰》描述的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故事。教师在教学中穿插这些经典小故事,在学生兴趣浓厚时融入情境再进行音乐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音乐学习离不开“听、唱、学、看”,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方法,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可以从地域风格浓郁的民歌入手,进行模唱,如蒙古民歌《天堂》《鸿雁》,东北民歌《摇篮曲》等,听得多了,自然就想学唱,唱得多了,也就自然建立起学习民族音乐的信心;高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书本、拥抱大自然、走向社会大胆创新和实践。民族音乐应该是自由的、有生命的、没有框架的。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體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学到更多的音乐技能,从而爱上民族音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介绍民歌的特点、形成以及演唱技巧等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运用多媒体投影或者影视放映等方法,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音乐形象,民族音乐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学生可以在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和余音绕梁的视听盛宴中去感受民歌、民乐、曲艺等民族音乐的美。欣赏、感觉、表现和感知是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积累民族音乐作品,并跟随时代潮流推陈出新,让民族音乐一直屹立不倒,历久弥新。
(四)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
对于民族音乐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学生需要一个接受过程,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广播中播放一些带有“中国风”的流行音乐,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婉转动人的民族旋律加上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音乐响起的瞬间就能将听众带入情境中,在听腻了嘈杂的流行乐之后,再听听婉转悠扬的民族旋律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也可在校园新媒体平台中推送介绍古筝名曲、蒙古族名歌或者其他民族小调等,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途径了解到民族音乐。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或者与音乐主题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音乐节。每年举办的“草莓音乐节”都汇集了很多的民谣歌手和民族歌手,可以感受不同的民族音乐氛围。离开课堂从实践中去切身感受民族音乐才是真正不一样的洗礼,这些民间艺人身上能够带给我们的是深入骨髓的民族文化气节和本土气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更有裨益。
(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与帮助。通过资金、人才等方式提高民族音乐的保护程度,通过保障民族音乐传承者的基本生活收入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族音乐的创新与传承过程中,不断提高民族音乐的发展质量。从教师层面讲,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传递目前民族音乐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发展道路的曲折,从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提高对于民族音乐的保护意识。从学生层面讲,首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将民族音乐融入生活,融入时代元素,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不同的行业中,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
五、结束
在新时期环境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高职院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尝试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道路,同时,民族音乐不应该仅仅存在于民间和课堂上,它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们在音乐实践中培养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便在未来将民族音乐文化传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朱梦如.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38-40.
[2]陈湘蕾,易德良.本土民族音乐资源引入高职院校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8(34):165.
[3]王晶.流行音乐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讨[J].智库时代,2018(44):222-223.
关键词:民族音乐 高职课堂 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40-03
民族音乐文化曾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时间荏苒,对于一些被历史淡忘和湮没的地方戏曲、小调、民族乐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它的价值所在?民族音乐文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它体现的物质价值,它更是未来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课堂是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现状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往多极化发展,回顾历史,民族音乐也曾百家争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海桑田,许多的地方音乐都失传了,如今只有极少部分音乐文化被传承了下来,这其中一些地方小调、曲艺等民间音乐出现了断层、断流甚至断绝。我们现在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民间技艺,比如勾栏瓦肆的陈腔俗调、宗教音乐、道家音乐以及蒙古族的乐器“潮尔”。还有现在鲜少人提及的昆曲、古琴和地方戏曲,虽然暂时大屏幕上还有它们的身影,可是它们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有很多年轻人认为民族音乐沉闷、无趣又枯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动感、快节奏、流行的摇滚乐和通俗乐。由此可知,民族音乐的欣赏群体在青少年中逐渐减少。
近年来,因为网络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大融合,现在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产业也呈现除了竞争多元化。目前受到外来物质文化影响,媒体和网络上播放的大多是哈韩嘻哈文化和西方音乐,代表本地民俗、地方的民族音乐作品越来越少,而占据了中国华语音乐半壁江山的大多都是流行音乐、摇滚乐。现阶段,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并不重视,所以对于音乐教育并未过多关注。多数学生群体和年轻人都是通过网络和自媒体感受到了日韩音乐文化的冲击。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观念守旧,仍然不知变通,教学模式生硬老套,导致许多学生本就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国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当前,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打造“中国梦”,新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扎根上千年的文化,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千万不能丢。
受西方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冲击,民族音乐文化渐渐表现出失传、断层、断流的危险,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保护机制措施。中央广播电视台举办了“青年歌手大赛”宣扬“原生态唱法”鼓励人们去传唱民族音乐,无论是蒙古族的呼麦、苗族的山歌对唱,还是华阴老腔都重新再现了地方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除了主流媒体的宣传外,国家和各级政府还应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保护民族音乐的传承,比如鼓励民间艺人申报“非遗”号召国家和人民的力量保护文化传承。社会的变迁使得民族音乐失去了主流舞台,归根结底这是我们的过失,我们有义务将民族音乐重新站上世界舞台。
民族音乐的保护仅仅是靠国家和政府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的老艺术家和传人逐渐老去、离世,可是他们身上的民族音乐技艺再也无处找寻。如今的各大音乐院校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经常开展院校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不定时派遣学生深入各民族、各地区与民间老艺术家学习和交流,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同样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着美好的青春时光,有着爱国爱家的担当。因此,在民族音樂文化的传承中也将贡献一份力量。
三、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当代的高职院校重视音乐教学的不多,有的学校甚至几乎没有,在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主要以西方音乐理论作为基础开展教学。比起民族音乐的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倾向于西方音乐,它的谱子采用简谱模式且通俗易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识谱和唱谱,学生很容易举一反三学会其他新歌曲。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中,大多也是西方音乐或者最近大热流行音乐选段,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追捧。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力都不强,他们接触和了解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机会和途径都非常有限,更谈不上传承和创新了。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音乐教师自身民族音乐素养不强
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目前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停留在被迫学习阶段,大多数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也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对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就更少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虽然有很好的授课经验,但是由于年龄差的影响,很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不够导致无法开设关于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降低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学生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多
当前,很多的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觉得民族音乐旋律老套、节奏缓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据调查统计,对民族音乐缺乏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是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选对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是民族音乐教师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因此,在高职音乐教学课堂中,将民族音乐知识深入浅出的传递给学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摈弃过时的教学方法,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一旦有了教学目标,教学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四、民族音乐文化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
(一)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思想意识,确立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地位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它记载了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经济、文化情况,这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侧面了解过去的历史、审美、价值观等。民族音乐还是一个民族各种信念和价值观的载体,它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建立国人的文化自信。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民族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向学生传递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当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他们的民族音乐认同性提高后,会带动民族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民族音乐的教学地位。
(二)加强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培训,保证民族音乐教学的成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教师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者。因此,一个合格的民族音乐教师既要有较深的民族文化底蕴,又要有全面扎实的业务知识。教师们除了日常的音乐教学外还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其他音乐类型的精华,博取众长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乐感、节奏、手法、演绎技巧、创作背景等的分析进行解剖。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授民族音乐时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娓娓道来;讲到某个音乐片段时能发散思维将历史典故讲得生动传神;在讲授民歌或戏曲时,能动静结合很快融入角色适当巧妙地范唱;在介绍民族器乐时,能细致的从做工、取材、制作最后进行适当的示范演奏,实践和理论充分的融合,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空前高涨。
(三)丰富音乐课堂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
我们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千变万化的授课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要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整系统的学习爱上民族音乐并把它们推向世界。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民族乐器、各种小调、民歌,而且基本上每一首古曲和民歌背后都有一段动人而难忘的故事。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作品,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如《高山流水》讲述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遇而摔琴的故事;《广陵散》讲的是聂政刺秦王的故事;《凤求凰》描述的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故事。教师在教学中穿插这些经典小故事,在学生兴趣浓厚时融入情境再进行音乐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音乐学习离不开“听、唱、学、看”,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方法,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可以从地域风格浓郁的民歌入手,进行模唱,如蒙古民歌《天堂》《鸿雁》,东北民歌《摇篮曲》等,听得多了,自然就想学唱,唱得多了,也就自然建立起学习民族音乐的信心;高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书本、拥抱大自然、走向社会大胆创新和实践。民族音乐应该是自由的、有生命的、没有框架的。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體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学到更多的音乐技能,从而爱上民族音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介绍民歌的特点、形成以及演唱技巧等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运用多媒体投影或者影视放映等方法,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音乐形象,民族音乐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学生可以在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和余音绕梁的视听盛宴中去感受民歌、民乐、曲艺等民族音乐的美。欣赏、感觉、表现和感知是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积累民族音乐作品,并跟随时代潮流推陈出新,让民族音乐一直屹立不倒,历久弥新。
(四)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
对于民族音乐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学生需要一个接受过程,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广播中播放一些带有“中国风”的流行音乐,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婉转动人的民族旋律加上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音乐响起的瞬间就能将听众带入情境中,在听腻了嘈杂的流行乐之后,再听听婉转悠扬的民族旋律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也可在校园新媒体平台中推送介绍古筝名曲、蒙古族名歌或者其他民族小调等,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途径了解到民族音乐。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或者与音乐主题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音乐节。每年举办的“草莓音乐节”都汇集了很多的民谣歌手和民族歌手,可以感受不同的民族音乐氛围。离开课堂从实践中去切身感受民族音乐才是真正不一样的洗礼,这些民间艺人身上能够带给我们的是深入骨髓的民族文化气节和本土气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更有裨益。
(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与帮助。通过资金、人才等方式提高民族音乐的保护程度,通过保障民族音乐传承者的基本生活收入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族音乐的创新与传承过程中,不断提高民族音乐的发展质量。从教师层面讲,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传递目前民族音乐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发展道路的曲折,从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提高对于民族音乐的保护意识。从学生层面讲,首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将民族音乐融入生活,融入时代元素,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不同的行业中,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
五、结束
在新时期环境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高职院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尝试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道路,同时,民族音乐不应该仅仅存在于民间和课堂上,它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们在音乐实践中培养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便在未来将民族音乐文化传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朱梦如.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38-40.
[2]陈湘蕾,易德良.本土民族音乐资源引入高职院校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8(34):165.
[3]王晶.流行音乐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讨[J].智库时代,2018(44):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