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些年医护领域的持续性发展,关于护理专业教育水平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以中专护理专业教育为例,分析行为导向法的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效果,希望可以借助本文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支持。
◆关键词:中职教育;护理专业;行为导向法;应用价值
行为导向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双元制教育模式,其非常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性活动的结合,并以行为导向驱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中专护理专业教学是一门专业性知识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对此,探讨基于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行为导向法的应用具备显著实际意义。
1中专护理专业行为导向法的基础原则
行为导向法课堂属于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为了更好的保障整体教育质量,教师需要在应用行为导向法教育方式的同时,充分尊重教育的基础原则,按照中专护理专业课堂的教学特殊性,课堂设计的基础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以学生为核心。学本课堂非常重要,在课堂设计期间教师需要围绕着学生的成长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实现课堂问题的思考,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实际需求,从更好的角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當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②以情境为基础。因为中专生本身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精力有限,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相当差,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任务驱动进度缓慢,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效率下降;③以任务为线索。在行为导向法课程教育期间,学生属于教学的中心,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具体的任务主线,保障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坚持以任务作为主线的基础原则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果会形成直接影响,教师可以借助“为什么”类型的引导方式推动任务进行,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为后续任务做铺垫,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突出对于学生行为能力的导向性作用。
2行为导向法的应用方式
2.1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主要是之在人造环境或情境之下促使学生学习并学会应用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教学方式。借助模拟训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的重复学习、操作的机会,不仅教学效果突出,同时教学成本较低。在中专护理专业教育期间,可以借助模拟病房、模拟患者以及模拟护士等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实际问题应对能力、岗位相互协调能力的提高。例如,以内科护理教学为例,在教学期间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促使部分学生模拟患者,部分学生模拟护士,借助这样的模拟性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医院环境,同时开展护理评估、诊断以及操作,促使学生反复的开展护理理论与训练护理技能,掌握和患者的沟通方式,从而为后续岗位适应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2案例教学法
促使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让学生为今后的上岗工作做准备。在护理专业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师生交流、同学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也需要基于小组讨论这一基础,不仅需要提出案例,还需要让学生围绕着案例进行思考探讨,并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的引发学生思维同时实现知识的教学。在教学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案例,并由学生以个人为基础进行分析,在明确案例主旨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案例为“老年男性患者,慢性支气管炎20年,3天前因为受凉出现咳嗽,存在黄色浓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提供1到2L/min的氧流量吸入”。此时便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案例,启发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低流量氧气吸入原理的阐述,并借助不同资料的引入,为自己的结论寻找可靠的依据,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结论总结,后续在课堂中分享结论,实现实际问题的高质量解决。
2.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围绕着某一个项目作为驱动进行学习探讨,一般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进行处理,完成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全程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学生则可以借助独立的项目处理方式,更好的掌握项目实施的过程,同时完成不同环节的基础要求。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突出,其主要在于对学生项目实施能力、学生能力以及创新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目标先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项目任务,例如“为某生活习惯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与护理服务”,针对这一课题,可以让学生借助课余时间查询相关的资料,同时在网络上查询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制定具体的项目计划书,其中需要阐述自己的护理方式、目标,并让学生以项目计划书开展模拟教学,记录项目完成的过程。借助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总结经验、判断项目实施期间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总结
综上所述,行为导向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教育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行为导向法的应用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特征以及教学习惯等于因素,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教学执行方式与技巧,从而推动学生全面性发展,为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蒋建敏,黄静芸,王明慧,etal.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17):44-45.
[2]杨春晖.信息技术视野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17,31(6):81-82.
[3]吴梅.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23(95):244-245.
[4]张晓燕.案例式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4(11):75-76.
作者简介
高宇(1986.06.04—),女,汉族,黑龙江,护理学本科,初级助理讲师,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
◆关键词:中职教育;护理专业;行为导向法;应用价值
行为导向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双元制教育模式,其非常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性活动的结合,并以行为导向驱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中专护理专业教学是一门专业性知识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对此,探讨基于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行为导向法的应用具备显著实际意义。
1中专护理专业行为导向法的基础原则
行为导向法课堂属于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为了更好的保障整体教育质量,教师需要在应用行为导向法教育方式的同时,充分尊重教育的基础原则,按照中专护理专业课堂的教学特殊性,课堂设计的基础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以学生为核心。学本课堂非常重要,在课堂设计期间教师需要围绕着学生的成长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实现课堂问题的思考,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实际需求,从更好的角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當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②以情境为基础。因为中专生本身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精力有限,在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相当差,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任务驱动进度缓慢,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效率下降;③以任务为线索。在行为导向法课程教育期间,学生属于教学的中心,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具体的任务主线,保障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坚持以任务作为主线的基础原则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果会形成直接影响,教师可以借助“为什么”类型的引导方式推动任务进行,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为后续任务做铺垫,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突出对于学生行为能力的导向性作用。
2行为导向法的应用方式
2.1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主要是之在人造环境或情境之下促使学生学习并学会应用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教学方式。借助模拟训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的重复学习、操作的机会,不仅教学效果突出,同时教学成本较低。在中专护理专业教育期间,可以借助模拟病房、模拟患者以及模拟护士等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实际问题应对能力、岗位相互协调能力的提高。例如,以内科护理教学为例,在教学期间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促使部分学生模拟患者,部分学生模拟护士,借助这样的模拟性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医院环境,同时开展护理评估、诊断以及操作,促使学生反复的开展护理理论与训练护理技能,掌握和患者的沟通方式,从而为后续岗位适应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2案例教学法
促使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让学生为今后的上岗工作做准备。在护理专业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师生交流、同学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也需要基于小组讨论这一基础,不仅需要提出案例,还需要让学生围绕着案例进行思考探讨,并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的引发学生思维同时实现知识的教学。在教学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案例,并由学生以个人为基础进行分析,在明确案例主旨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案例为“老年男性患者,慢性支气管炎20年,3天前因为受凉出现咳嗽,存在黄色浓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提供1到2L/min的氧流量吸入”。此时便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案例,启发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低流量氧气吸入原理的阐述,并借助不同资料的引入,为自己的结论寻找可靠的依据,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结论总结,后续在课堂中分享结论,实现实际问题的高质量解决。
2.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围绕着某一个项目作为驱动进行学习探讨,一般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进行处理,完成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全程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学生则可以借助独立的项目处理方式,更好的掌握项目实施的过程,同时完成不同环节的基础要求。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突出,其主要在于对学生项目实施能力、学生能力以及创新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目标先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项目任务,例如“为某生活习惯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与护理服务”,针对这一课题,可以让学生借助课余时间查询相关的资料,同时在网络上查询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制定具体的项目计划书,其中需要阐述自己的护理方式、目标,并让学生以项目计划书开展模拟教学,记录项目完成的过程。借助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总结经验、判断项目实施期间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总结
综上所述,行为导向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教育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行为导向法的应用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特征以及教学习惯等于因素,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教学执行方式与技巧,从而推动学生全面性发展,为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蒋建敏,黄静芸,王明慧,etal.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17):44-45.
[2]杨春晖.信息技术视野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17,31(6):81-82.
[3]吴梅.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23(95):244-245.
[4]张晓燕.案例式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4(11):75-76.
作者简介
高宇(1986.06.04—),女,汉族,黑龙江,护理学本科,初级助理讲师,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