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并未纳入规范化管理,高职高专类院校更是不予重视,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该文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在此梳理成文,供同行商榷。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创新模式 探究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60-02
2004年11月17日,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响应中宣部、教育部号召,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了“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近五年来,不断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改革探索,尤其是在课程教学创新方面,勇于实践,锐意创新,逐步构建了特有的模式。
1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有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是与学生工作和党委宣传工作等捆绑在一起,未作清晰的工作分工,有的直接归口学生处或者是党委宣传部;在教学形式上,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未纳入学校课程的管理系统,教学一般停留于大报告及讲座形式上,没有科学、统一的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对稳定、统一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制度。由于课程游离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以外,所以没有专职甚至固定的兼职教师,也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种非制度化、非课程化、非专业化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由此也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1.1 从制度层面确保教育教学的规范化运行
2008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正式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隶属于社科部。社科部是在校党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直接指导下,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主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由分管教学的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分工是:在党委主管书记直接领导下,社科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持制定和监督实施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负责教学和与教学相关的日常组织活动;教务处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全校教学系统对其进行课时、考试、学分等教学管理;各系辅导员、学生处、团委、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兼职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并且组织学生课外实践。团委、学生处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团委学生实践表彰活动与思政课课外实践成果展示形成联动机制。(如图1)
1.2 从教学资源的保障上规范教学管理
按照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超过16学时,1个学分。为了规范教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学计划,统一排课,小班授课,以专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大纲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春秋两季颁布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制定,并且根据时事热点和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确定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参考教材是中宣部指定,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辅资料有时事报告杂志出版的音像资料和PPT课件。教研室根据《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相关的理论内容,统一制定教学日历,统一制作课件,以便于统一考核标准。针对不同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实现教师资源整合,每位教师负责1个模块教学,在大一新生小规模班级滚动教学。同时,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的一至两个专题要做出详细教案和PPT课件,作为共享资源上传到数字化平台。另外,在这8周16学时的教学计划里,有2学时是机动学时,用于学生课内实践,比如:课堂讨论、新闻播报、信息发布等等。
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有时效性和热点问题及时发布的特点,必须保证多媒体教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生所在的东校区,每个课堂是保证网络畅通的,比如:每天关注两会以及重大事件的新闻发布会,课堂上可以随时打开网络播放并展开讨论。
2 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创新教学模式,确保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时比较少,在保证满学时教学的前提下,还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教学计划是,一周两个学时、共八周的教学周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是通过期末提交调研报告作为期末考试来完成的。第一周老师即布置期末考试题目,考核方式为写调研报告,对学生提出调研和撰写报告要求。第二周起,每一堂课的课前10~15分钟,由学生组成小组播报一周新闻,制作PPT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发言,小组同学回答,组长点评。老师现场打分,最后总结。还有2个学时的机动课,由老师自行掌握,可以让分好工的调研小组汇报调研题目,陈述调研思路,老师在学生调研、动笔前给予指导;也可以播放时事热点视频,组织学生讨论;还可以请专家做形势政策报告等。
教学内容设计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由老师讲授专题,专题内容由《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形势与政策”理论专栏和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当前热点问题自行设计专题两部分组成。课堂授课的必要性在于,由于学生在信息筛选和认知能力上是有差异的,尤其是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缺少甄别能力,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误导,有些良莠混杂,低俗、不健康、甚至政治上有悖党的路线和社会主义原则的信息被学生吸收并传播。理论授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从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中学会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去分析形势,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对党的政策和方针以及国家重大决策的领悟能力。教师讲课内容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党的重大会议精神、经济形势、社会热点、政治改革和政党建设、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等等方面。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课前准备新闻播报(信息发布)和课外社会实践两个部分。由于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时比较少,课内实践教学学时有限,从开学起就布置学生社会实践调研,调研题目紧跟形势,比如:第二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正值“两会”期间,题目拟定为“我给‘两会’提议案—— 关于XX问题的调查研究”,同学们针对就业、教育资源共享、医保医疗、网络信息安全、交通拥堵等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真正做到了关心国家大事和国计民生问题。
3 调整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新型“4×4”新模式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准备着手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4×4”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师资队伍方面进行整合,按专业背景分类,组合搭配成以教学班为单位的专题小组。该门课教师由专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由社科部老师组成,兼职教师由团委、学生处、党委宣传部、组织部、院办等老师和各系辅导员组成。
其次,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4学时。分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党的政策及其政治理论、社会热点问题解析、时事报告四部分。
3.1 国际形势(4个学时)
(1)国际经济与政治。
(2)国际军事与国际关系。
3.2 国内形势专题(4个学时)
(1)国内经济。
(2)国内政治。
(3)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
3.3 社会热点专题(4个学时)
(1)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
(2)国际国内科技文化热点问题。
3.4 时事报告及讲座(4个学时)
(1)观看形势教育音像资料,组织讨论。
(2)专家报告、讲座。
再次,以上四个模块分别有四个专题小组的老师来承担,每位承担一个模块的老师将负责4~8个班的滚动式教学。
最后,教研室在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加快网络教育的步伐,制作学习“形教视窗”网页,该网页可以转载经筛选后的时事、政策解读等信息,链接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视频和社会热点问题视频,还可以设置学生原创栏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解读时事和党的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blackboard)布置作业、分组讨论、课程考试等。有些年轻老师在所教班级设立微信群,转发重大新闻和热点关注,通过群聊进行讨论。
总之,在当前社会形势复杂而又严峻的情况下,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对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对国家政策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领悟不深等等现状,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建设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创新模式 探究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60-02
2004年11月17日,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响应中宣部、教育部号召,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了“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近五年来,不断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改革探索,尤其是在课程教学创新方面,勇于实践,锐意创新,逐步构建了特有的模式。
1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有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是与学生工作和党委宣传工作等捆绑在一起,未作清晰的工作分工,有的直接归口学生处或者是党委宣传部;在教学形式上,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未纳入学校课程的管理系统,教学一般停留于大报告及讲座形式上,没有科学、统一的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对稳定、统一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制度。由于课程游离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以外,所以没有专职甚至固定的兼职教师,也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种非制度化、非课程化、非专业化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由此也制约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1.1 从制度层面确保教育教学的规范化运行
2008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正式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隶属于社科部。社科部是在校党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直接指导下,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主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由分管教学的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分工是:在党委主管书记直接领导下,社科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持制定和监督实施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负责教学和与教学相关的日常组织活动;教务处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全校教学系统对其进行课时、考试、学分等教学管理;各系辅导员、学生处、团委、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兼职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并且组织学生课外实践。团委、学生处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团委学生实践表彰活动与思政课课外实践成果展示形成联动机制。(如图1)
1.2 从教学资源的保障上规范教学管理
按照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超过16学时,1个学分。为了规范教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学计划,统一排课,小班授课,以专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大纲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春秋两季颁布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制定,并且根据时事热点和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确定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参考教材是中宣部指定,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教辅资料有时事报告杂志出版的音像资料和PPT课件。教研室根据《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相关的理论内容,统一制定教学日历,统一制作课件,以便于统一考核标准。针对不同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实现教师资源整合,每位教师负责1个模块教学,在大一新生小规模班级滚动教学。同时,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的一至两个专题要做出详细教案和PPT课件,作为共享资源上传到数字化平台。另外,在这8周16学时的教学计划里,有2学时是机动学时,用于学生课内实践,比如:课堂讨论、新闻播报、信息发布等等。
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有时效性和热点问题及时发布的特点,必须保证多媒体教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生所在的东校区,每个课堂是保证网络畅通的,比如:每天关注两会以及重大事件的新闻发布会,课堂上可以随时打开网络播放并展开讨论。
2 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创新教学模式,确保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学时比较少,在保证满学时教学的前提下,还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教学计划是,一周两个学时、共八周的教学周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是通过期末提交调研报告作为期末考试来完成的。第一周老师即布置期末考试题目,考核方式为写调研报告,对学生提出调研和撰写报告要求。第二周起,每一堂课的课前10~15分钟,由学生组成小组播报一周新闻,制作PPT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发言,小组同学回答,组长点评。老师现场打分,最后总结。还有2个学时的机动课,由老师自行掌握,可以让分好工的调研小组汇报调研题目,陈述调研思路,老师在学生调研、动笔前给予指导;也可以播放时事热点视频,组织学生讨论;还可以请专家做形势政策报告等。
教学内容设计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由老师讲授专题,专题内容由《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形势与政策”理论专栏和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当前热点问题自行设计专题两部分组成。课堂授课的必要性在于,由于学生在信息筛选和认知能力上是有差异的,尤其是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缺少甄别能力,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误导,有些良莠混杂,低俗、不健康、甚至政治上有悖党的路线和社会主义原则的信息被学生吸收并传播。理论授课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从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中学会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去分析形势,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对党的政策和方针以及国家重大决策的领悟能力。教师讲课内容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党的重大会议精神、经济形势、社会热点、政治改革和政党建设、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等等方面。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课前准备新闻播报(信息发布)和课外社会实践两个部分。由于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时比较少,课内实践教学学时有限,从开学起就布置学生社会实践调研,调研题目紧跟形势,比如:第二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正值“两会”期间,题目拟定为“我给‘两会’提议案—— 关于XX问题的调查研究”,同学们针对就业、教育资源共享、医保医疗、网络信息安全、交通拥堵等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真正做到了关心国家大事和国计民生问题。
3 调整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新型“4×4”新模式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准备着手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4×4”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师资队伍方面进行整合,按专业背景分类,组合搭配成以教学班为单位的专题小组。该门课教师由专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由社科部老师组成,兼职教师由团委、学生处、党委宣传部、组织部、院办等老师和各系辅导员组成。
其次,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4学时。分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党的政策及其政治理论、社会热点问题解析、时事报告四部分。
3.1 国际形势(4个学时)
(1)国际经济与政治。
(2)国际军事与国际关系。
3.2 国内形势专题(4个学时)
(1)国内经济。
(2)国内政治。
(3)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
3.3 社会热点专题(4个学时)
(1)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
(2)国际国内科技文化热点问题。
3.4 时事报告及讲座(4个学时)
(1)观看形势教育音像资料,组织讨论。
(2)专家报告、讲座。
再次,以上四个模块分别有四个专题小组的老师来承担,每位承担一个模块的老师将负责4~8个班的滚动式教学。
最后,教研室在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加快网络教育的步伐,制作学习“形教视窗”网页,该网页可以转载经筛选后的时事、政策解读等信息,链接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视频和社会热点问题视频,还可以设置学生原创栏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解读时事和党的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blackboard)布置作业、分组讨论、课程考试等。有些年轻老师在所教班级设立微信群,转发重大新闻和热点关注,通过群聊进行讨论。
总之,在当前社会形势复杂而又严峻的情况下,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对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对国家政策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领悟不深等等现状,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建设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