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DP说开去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如同利剑,劈开云层,透过窗户,洒在地球仪上。我的耳边响起了《春天的故事》旋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圆……冲国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30年过去,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为世界排名第二。
  GDP世界第二,是否就是世界经济大国?能否同经济强国画上等号?诸如此类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据考,1840年清朝政府的GDP占世界GDP的33%,是英国的6倍,然而区区4000余名英国远征军却将掌控有百万之众军队的清朝政府打得落花流水,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50余年后的1894年,清朝政府的GDP是日本的9倍,孰料,甲午海战的溃败,不仅让清朝政府赔款,而且还割去了我国领土台湾!当时,清朝政府的GDP是茶叶、蚕丝、瓷器,英国与日本的GDP却是铁甲、舰船、大炮,如今,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迈进了电子时代,看来,掌控高科技的核心技术,远比房地产、玩具、纺织品组成的GDP显得更为重要。
  17世纪,信奉加尔文宗的清教徒为了躲避英国国教和女皇的迫害而亡命海外,当他们踏上北美洲时,就被这块富饶之地吸引住了。以后,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英战争,终于在1783年建立了一个政教分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其后,诸多因素使美国超越原宗主国英国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此时,美国打击的首选目标是英国,凭借两次世界大战获得的优势,美国迫使英国吐出黄金储备,并持有大量英国国债。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货币会议”上,美国迫使英镑退出霸权地位,尔后用“马歇尔计划”输出美元,登上国际货币霸主地位。
  卫国战争前,前苏联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如何打击前苏联?这个问题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从1948年开始,美国对前苏联实施战略物资禁运,进入里根时代后,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备竞赛,迫使苏联的防御开支在1984年高达其国民经济的15%,结果,严重失调的经济发展和沉重军费开支为前苏联的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老二,美国同样不择手段地遏制日本,采用《广场协议》、《卢浮宫协议》、《巴塞尔协议》,使日本经济在其后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大伤元气。随着时代发展,一向以世界经济老大和GDP高企而自居的美国如今似乎也已风光不再,前一时期,调高债务上限,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副总统拜登、法总统萨科齐先后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共同探讨世界经济问题,这一切,无不透露出了一个信号:在一个经济多级化的时代,GDP恐怕已经很难考量出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GDP毕竟只有人均3600美元,还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在世界上排名105位,再怎么说,这样悬殊的差距,还是暴露出了人均GDP的严重失衡!因此,我们应该慎对GDP总量世界老二的光环,应该记住“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这十二个字,说得多好,细细咀嚼,更能体会到内中的深意。当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跌宕多变,惟有腾飞,惟有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才是一条务实进取的道路。
其他文献
一片残损的瓷埋在土中,带着戒备的眼神,沉默着。  往事纵然美好,已不可复制。  那些拥有雕花身段,鲜艳着色,细腻包浆,优雅光泽的青瓷、白瓷、黄瓷、蓝瓷……渐渐习惯了的阿谀语言,奉承眼神,小心翼翼的触抚。  直到被追捧的身体,在半空里跌落,高台之下,一片空旷——镁光灯下的宠儿,有几个能把握住行走的方向?  瓷碎,萬念寂。无可表达的怨,不能述说的苦藏在心中。把一切归咎于命运吗?  站得越高,摔得越碎—
郑亮上高中时,叛逆期的他撂了挑子:“我不想上学了,今后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无奈地说:“我先给你找份工作,你试试看能否养活自己,如果能,我就不强迫你上学。”  父亲是养老院护工,几天后他告诉郑亮,院长答应让郑亮到养老院做保洁员。做了保洁员后郑亮才发现,看似简单的保洁工作却那么难。他不止一次想丢下活儿回家去,可想到自己的“豪言壮语”,只能忍。郑亮也看到了父亲是如何工作的:给瘫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