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最受同学们喜爱,最让授课教师苦恼的一门新兴学科。同学喜爱,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新颖重要,实践操作性强,能让同学们直接体验知识转变技能,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师苦恼,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更新迅速,可以借鉴的教法经验极少,授课方法不当,要么挫伤学生学习兴趣,要么让实践课变成一盘散沙,无法达到课标要求,不断变换的软件操作加上没有卓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哪么信息课教起来的确让人苦恼!
  根据信息课的特点--实践为主,在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促进开发同学创造性的应用科学。我建议大家采用互动模式教学,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保障信息课赖以生存的根本--兴趣;并且较好的完成课标规定同学们达到的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同学的技能提升。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环境下以素质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今天,应用的范畴丰常广泛。不同学科采用起来,有不同的方式和特点。根据我多年一线教学探索得到的经验,采用以下三环节可以较好的完成新课改下要达到的目标任务:
  一、鹰隼试翼,探究新知
  此环节为开展新课的第一环节,本环节中教师只提示本节课要完成和达到的目标要求,其余的操作要求和要点一律不讲,让同学们分组根据课本所介绍,自己实践,教师的任务只有一个——观察。学生分组协作探究,这一方法很值的信息课借助,因为一个人动手做一件事,趣味较小,合作探究,一方面提高同学们的协作意识,一方面各组之间有竞争,加强其参与热情。我在信息课的实践教学中让同学们分四组,每组有组长、两个课代表(操作能力、水平较高的同学),每次由各组协作先探究完成目标任务,请组长巡视帮助,课代表记录哪些组操作完成任务情况较好,教师认真观察同学们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大多数同学忽视、出错的本节操作要点,为第二个环节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互动探究、突破难点
  第二个环节中,教师不要急于把观察到的错误和误区立即展开讲解,仍要以引导为主,让同学们当课堂的主人,让同学们评价各组的完成作品,并通过范例,让同学们观察作品中的不足,让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同学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必须营造民主氛围。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双向互动”能够形成,必须经由教师和同学的能动机制、同学们的求知内在机制和师生的搭配机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决于教师、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教师再适当引导讲解,能够迅速让难点、重点固化、突破。在同学们的浓厚的兴趣带领下,加快、加深知识的融合提升。教师在本环节的重要任务——引导。
  三、互动合作,归纳提升。
  信息课的操作知识点,有很强的传递性、相通性。课程的设计在一个大的章节上往往也呈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师一定要引导同学们再学会新知的同时,归纳总结操作中的共同点。信息技术所涉及的软件版本虽然不停更新,但其操作存在着可传递性,只是功能有所增强,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老师在实践中可以做为提高内容引入相关软件操作内容,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其操作的共性,教师、同学总结本次操作实践课中获得的经验,为新知转化为技能、再学习新知、再转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个环节不等同于传统课的要点回顾,而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这也是信息课每节课应该达到的目标。
  信息课采用互动教学,我认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方面解决了信息课中同学们学而无物,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的教而不得法。要使教学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动”起来。否则,互动就无法实施。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中走出来,抛弃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要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打断教师讲课,教师不能不耐烦或拒绝回答学生的问题。当学生有了不同观点和不同见解时,教师也应虚心接受。这样,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與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一门能力型的人为学科。阅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立足于言语形式的培养,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学生感受,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体会言语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言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知道,阅读是充实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读书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用形象来说,既
期刊
摘要:电热模拟实验和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实验是我校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所开设的关于传热学的两个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的概念是有关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具体的实验相结合,并为在以后工作中的开展技术革新储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效果。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模拟实验;
期刊
摘要: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动和激动。感动的是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从发展逐渐壮大,激动的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和伟大成就。在党的光辉思想引领下,新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光辉思想;奋勇前进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
期刊
摘要:现今的应用写作教学因其课程目标缺少职业针对性、教材编写呈现较强的学术化倾向、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严重滞后,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介绍了作者从教学目标确定,以及教材、教法、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对应用写作教学进行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一、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岗位群和专业岗位的需要,解构学科型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合行动导
期刊
摘要:本论文旨在对西安文理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考察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大学生信仰危机形成的家庭原因,最后从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父母应把对子女的信仰教育放在首位以及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所蕴涵的特定的家庭文化意蕴三个方面,来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家庭信仰教育。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    对人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家庭条件的总和构成了家庭环境。在信仰
期刊
摘要:基于任务导向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力求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建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与岗位任职需求匹配,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吻合,适应餐饮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  关键词:任务导向;酒店管理;课程改革    一、餐饮服务与管理基于任务导向的课改必要性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的
期刊
摘要:临近毕业,面临人生中的这一重大抉择,我们茫然了。选对了,就是“幸运的人”;选错了,就要“自食其果”。然而,只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太在意第一份薪水、不要跟最牛的人比、入对行、进对门、跟对人、有耐心,要坚信: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头脑!  关键词:自己;敲开;大门    经常听有同学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人家怎么那么幸运?为什么幸运的总是别人!不幸的总是自己!几年的大学生活,在老师的监督、父
期刊
发于“积淀”成“教育”——腰鼓艺术促灵动  板桥小学是我区办学历史最久的学校。“百年积淀再铸辉煌,灵动教育又写华章”是板小的理想蓝图。“灵动教育”也是板小再铸辉煌的新旗帜、新策略。“灵动教育”催生了灵动的德育、灵动的教师、灵动的课堂、灵动的课程……与板小的“灵动教育”一脉相承的、“灵动课程”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腰鼓特色教育”应运而生。  同时,板小的“腰鼓特色教育”源于板小的历史积淀,也深深植
期刊
摘要:高中三年共须学习英语单词和短语或词组3085个(指高中课本上的词汇表。“新课标”要求掌握3300个单词和360个短语或词组)。接高三(1)班后,我通过检测:学生的高中单词巩固率不足10%(几乎是零)。要想使学生的成绩有所起色,就必须在一年内使学生掌握高中三年的所有词汇,也就是说:“一年完成三年英语单词识记任务”。通过研究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缩短循环周期提高识记效率”,与遗忘作彻底斗争,
期刊
阅读表达是近几年比较热衷的考试题型,它主要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主观性强,比其它形式的阅读题更全面,难度也更大。因此充分利用初中教科书中的Reading材料,深入挖掘各种形式的阅读表达题,是突破阅读表达的一条重要途径。  阅读表达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的语言输出能力。考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理解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该试题主要是多角度的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