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同时,提出了改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创业教育;强化师资培养,打造过硬团队;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创业内容;加强基地建设,营造创业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杨蕾(1982- ),女,河北昌黎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孟俊(1980-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岩(1978-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4-0103-03
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公民自主择业、全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为现实、精准的价值选择。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催生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新战略,既为高职教育指明了新方向、确立了新定位,也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瞄准学术、瞄准前沿不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生活实践,紧盯学生在生产生活一线创新服务能力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创业是学生通过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注册社会公司,从事经营和管理,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部分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虽然这部分大学生具有创业的胆识、魄力,具有敏捷的思维,但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因而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新,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创业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门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思想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注重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创业教育,但是只有要求而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不同院校对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具体做法也各有不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认为国家之所以提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如果自己的学校教学质量好、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好,就没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人认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陪着上创业课程,势必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从而降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据调查了解,现在多数高职院校是招生就业部门负责组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经费没有保证,教学场所、实训基地不固定,根本达不到创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人才质量不高。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超前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服气。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师,真正懂得创业知识、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很少。他们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较高,但普遍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能够担当创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有的学校为了完成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出率,随意将不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辅导员安排到创业教育教师行列。他们既没有企业管理经历,也不熟悉企业的运营,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往往是照本宣科,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高职院校聘请一些企业厂长、经理担任创业教师,他们授课一般采用讲座方式,教学内容既不鲜活也不系统,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课程体系缺失,教材脱离实际。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背景、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当前国家没有创业教育的权威教材,课堂上用的都是没有经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民间教材,并且内容偏重理论,与实际尚有差距。具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高职院校还极少。
三、改革高職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其中创业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勇于创业。
1.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创业教育。广泛宣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乃至全社会强化创业意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把创业教育作为评判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认识到创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将创业课程纳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管理,课程性质按照必修课对待,避免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倾向。学校要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细则,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经验。
2.强化师资培养,打造过硬团队。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本校选聘。选择一批思想素质过硬,具有奉献精神,开拓意识强,乐于投身创业教育,熟悉市场经济的教师,讲授创业教育课程。学校要安排专项经费,购置相关书籍,定期组织交流和研讨,以提高教师的从教技能。二是借助社会力量。将创业教师送到创业教育开展相对成熟的高校进行培训,学习它们的教学安排、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从而尽快适应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安排创业教师到校外企业进行半年或一年的挂职锻炼,积累企业管理经验,精通操作技能,为上好创业课程奠定基础。同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他们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他们所在的企业就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实验室,因此兼职教师授课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创业内容。创业是一个老话题,但创业教育是近几年在大学中兴起的一个新的教育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各学校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特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编写校本教材,从而为学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创业教材应当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创业意识是学生创业的前提。一个没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毕业后不可能走上创业的道路。(2)创业素质是创业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要求,才能在创业道路上站稳脚跟。(3)创业能力是创业的保障。大学生只有具备创业能力,才能实施创业。(4)创业知识是创业的动力。大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创业知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在创业教材结构的设计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每个单元后面,设置“想一想、做一做创业案例”这个环节,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创业留下遐想的空间,消除学生对创业的恐惧和误解,激发学生的创业自信、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4.加強基地建设,营造创业氛围。创业实习基地是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知识巩固、验证、提高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重要场所。通过实训基地的操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坚定创业的信心、树立创业的勇气。同时,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例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学生可以模拟社会企业、公司运作的模式,从而锻炼能力和磨炼意志。学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产业孵化园,吸引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市场需求来制订创业计划,并入住创业基地,进行项目开发和经营。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产业孵化园能够为青年学生提供创业训练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兴办校办企业,利用学校的资金、场地、人才、技术优势来实行企业化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需要各方给予重视。全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第一步。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需要社会创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因此学校必须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成功教育,2007(7).
[2]冯巧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策略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王林雨.构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0(2).
[4]任湘,夏金星,自力高,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07(10).
[5]唐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谢志远,吕一军,邹良影.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杨蕾(1982- ),女,河北昌黎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孟俊(1980-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岩(1978-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4-0103-03
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公民自主择业、全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为现实、精准的价值选择。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催生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新战略,既为高职教育指明了新方向、确立了新定位,也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瞄准学术、瞄准前沿不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生活实践,紧盯学生在生产生活一线创新服务能力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创业是学生通过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注册社会公司,从事经营和管理,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部分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虽然这部分大学生具有创业的胆识、魄力,具有敏捷的思维,但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因而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职学生自主创新,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创业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门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思想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注重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创业教育,但是只有要求而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不同院校对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具体做法也各有不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认为国家之所以提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如果自己的学校教学质量好、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好,就没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人认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陪着上创业课程,势必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从而降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据调查了解,现在多数高职院校是招生就业部门负责组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经费没有保证,教学场所、实训基地不固定,根本达不到创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人才质量不高。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超前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服气。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师,真正懂得创业知识、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很少。他们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较高,但普遍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能够担当创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有的学校为了完成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出率,随意将不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辅导员安排到创业教育教师行列。他们既没有企业管理经历,也不熟悉企业的运营,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往往是照本宣科,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高职院校聘请一些企业厂长、经理担任创业教师,他们授课一般采用讲座方式,教学内容既不鲜活也不系统,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课程体系缺失,教材脱离实际。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背景、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当前国家没有创业教育的权威教材,课堂上用的都是没有经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民间教材,并且内容偏重理论,与实际尚有差距。具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高职院校还极少。
三、改革高職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其中创业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勇于创业。
1.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创业教育。广泛宣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校乃至全社会强化创业意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把创业教育作为评判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认识到创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将创业课程纳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管理,课程性质按照必修课对待,避免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倾向。学校要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细则,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经验。
2.强化师资培养,打造过硬团队。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本校选聘。选择一批思想素质过硬,具有奉献精神,开拓意识强,乐于投身创业教育,熟悉市场经济的教师,讲授创业教育课程。学校要安排专项经费,购置相关书籍,定期组织交流和研讨,以提高教师的从教技能。二是借助社会力量。将创业教师送到创业教育开展相对成熟的高校进行培训,学习它们的教学安排、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从而尽快适应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安排创业教师到校外企业进行半年或一年的挂职锻炼,积累企业管理经验,精通操作技能,为上好创业课程奠定基础。同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他们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他们所在的企业就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实验室,因此兼职教师授课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创业内容。创业是一个老话题,但创业教育是近几年在大学中兴起的一个新的教育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各学校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特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编写校本教材,从而为学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创业教材应当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创业意识是学生创业的前提。一个没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毕业后不可能走上创业的道路。(2)创业素质是创业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具备基本的创业素质要求,才能在创业道路上站稳脚跟。(3)创业能力是创业的保障。大学生只有具备创业能力,才能实施创业。(4)创业知识是创业的动力。大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创业知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在创业教材结构的设计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每个单元后面,设置“想一想、做一做创业案例”这个环节,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创业留下遐想的空间,消除学生对创业的恐惧和误解,激发学生的创业自信、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4.加強基地建设,营造创业氛围。创业实习基地是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知识巩固、验证、提高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重要场所。通过实训基地的操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坚定创业的信心、树立创业的勇气。同时,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例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学生可以模拟社会企业、公司运作的模式,从而锻炼能力和磨炼意志。学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产业孵化园,吸引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市场需求来制订创业计划,并入住创业基地,进行项目开发和经营。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产业孵化园能够为青年学生提供创业训练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兴办校办企业,利用学校的资金、场地、人才、技术优势来实行企业化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需要各方给予重视。全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第一步。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需要社会创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因此学校必须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成功教育,2007(7).
[2]冯巧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策略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王林雨.构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0(2).
[4]任湘,夏金星,自力高,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07(10).
[5]唐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谢志远,吕一军,邹良影.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