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团队素质

来源 :广东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长期以来,我校以建设师德修养为前提,以建立完善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团队业务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团队。
  
  一、加强师德修养建设,树立崇高的职业意识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职业,它要求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更是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职业修养的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的专业追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和积极发扬“五种”精神。“五种”意识,即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当学生表率的模范意识、勇于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为了落实这五种意识和五种精神,学校制定了学习制度。学习内容:《中国师德手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廉江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要求》等。学习时间:每周政治思想集中学习时间与各学科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结合,个人写学习实践体会与谈心得结合,党支部学习与党员带头承诺结合。这些学习活动,掀起了教师建设师德的热潮,营造了校园“讲学习、比奉献”的浓郁氛围。其次,学校实行工作量化管理,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为增强教师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心,学校制定了教师岗位完成责任制并实行量化管理。每新学期,学校把教师需要完成的岗位责任分化为若干小项,通过教师自控和学校调控手段,要求教师按时按质完成。采取教师个人自评、级组初评、学生民主测评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考核评价教师岗位责任完成状况,并把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每学期期中、期末各考核一次。这样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内化和自我促进,增强了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再次树典型。形成示范效应作用。每年学校利用师德标兵、巾帼十优、十优青年岗位能手、高考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典型,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整理成册在学校的广播、宣传橱窗或学校网站进行宣传表彰。利用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教师“人人学榜样、个个争先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得到全面提高,从而牢固树立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职业意识。
  
  二、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建设,炼就精湛的专业技能
  
  我校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规划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要求教师的职业从经验化走向专业化,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培养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时代的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1 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我们以新课改、新教材学习培训为契机,引导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树立先进理念,转变观念角色,以适应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做到坚持一个宗旨、转变三种角色、构建三样课堂。坚持一个宗旨: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三种角色: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构建三样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相结合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因材施教的课堂。
  其次,组织、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型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成立学习培训领导小组,教导处、办公室负责安排组织,每学年都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方案,构建培训网络,统筹安排教师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进行,形成了教师岗位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省级教学骨干培训队伍。为落实培训效果,学校严格要求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写一份有质量的心得体会。并在全校教师会议、科组业务学习活动、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中传达、交流,或为全校教师上汇报课,以实现不同层面培训资源的最大共享,构建全民参与的培训体系。
  再次,关心、鼓励教师个人学习,主要抓好两个学习,一是学历进修,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二是学习教育教学论著。学习方式为个人自主学习和集体导学相结合。学校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一个专为教师服务的电子阅览室。建设校园互联网,资金扶助每名教师购买一台电脑,为方便教师学习提供切实保障;以学科组为单位,每科组订购2~3本学科教学专著,在科组业务学习中学习交流。这些活动措施,既让教师养成了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又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2 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我们开展三个层面的校本培训。学校层面校本培训:新招聘的青年教师及新调入学校的教师,要求先培训,后上岗。在教导处、教研室的组织下,先集中培训学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领会学校倡导的教育教学思想精髓后反复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学期中再上汇报课,接受课程培训考核。以确保新进教师一年顺利上路、三年站稳讲台、五年基本成长。科组层面校本培训: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一帮一”活动。具体做法:以学科为单位,每名骨干教师带领一名学徒,周期为三年,导师负责学徒备课、上课、教案书写、课后辅导的跟踪指导。周期限满,学校评选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从而促进了师徒的教学相长。级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具体做法:备课组长统筹安排,以教材单元或章节为单位,安排好每一单元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要求提前一周备课,每周一次。备课后要求落实五个统一:统一教案、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测试,以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我们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的学科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变得深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加强校本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近几年,我们结合学校生源实际,加强校本研究,探讨特色教学,形成了“因材施教、开发潜能、体艺见长”办学特色,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开展公开课活动,推动教师课程研究。重点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并抓好“四课”,即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新课改专题研究课、教师基本功竞赛课。每学期坚持开展“四写”活动:写教案和课后反思、写一份优秀课例、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写一份工作总结,并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其次,结合新课改和学校的“因材施教、体艺见长”办学特色,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发展。由教研室组织召开科组长会议,商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途径。如特长班和普通类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取得较好成效,积极参与省、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开展的课题专项教研活动并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对课题有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这些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加快了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步伐。
  
  三、改革完善用人制度,整体优化教师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中。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改变管理制度,以激励与发展为原则,多渠道使用人力资源,建设和谐教师团队。
  1 打破排资论辈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坚持用人所长,用人唯才的原则,建设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极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情和积极进取心。
  2 实施循环教学,建立激励机制。以往,教学经验丰富或骨干教师长期任教高三毕业班课程,而一些有水平、有拼劲的年青教师只能任教高一高二,形成千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环境,严重挫伤了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我们完善教师的考核办法,将工作业绩与奖励挂钩,按业绩实施循环教学并形成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自主提高。
  3 敢于压担子。对年青教师,学校给他们压担子,鼓励他们挑担子,让他们任教毕业班的课程,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的教学任务,承担部分课题研究任务。一批年青教师在挑重担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了利用沸腾煤气化炉所产煤气供给内燃机发电以代替柴油机发电的实现方法,对比了两者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经计算证明煤气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优于汽油发电,低于柴油发
跑口记者如何跑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跑口记者,不但要擅“跑”,更要善“刨”。文章从跑口记者找准自我定位、新闻是跑出来的、“刨”字上见真功夫三个方面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铁路事业也蓬勃发展,铁轨铺设已经遍及各个省市,铁路工程轨道的铺设关系到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本文就铁路铺轨施
2013年4月10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九次工作会议召开。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透露,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出版物实物出口金额首次超过1亿美元,比2011年增
我望着那渐渐变小的背影,心如刀绞,泪如雨下……那是一天前,我非常不情愿地向爸爸抱怨:'我不想回家,还有一大堆作业要做.'爸爸望着我,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你妈妈
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类指导,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
现代化学校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利用先进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对学校全面实施科学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合理调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