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实验的创新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联想、推理、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实验 趣味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74
一、化学实验趣味化教学的目的
由于在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因此,对于抽象的知识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离学生很近的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记住实验结果,还能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由现象推理出将会产生的结果,联想其他具有同样效果的实验,从而找出规律,甚至自己去创造出新的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可以逐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联想、推理、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几个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改进设计
(一)小魔术“口吐仙气”
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狀态、声音等的变化,对实验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感知,尽力将生活与化学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化学小魔术之类的有趣的现象。如,小魔术“口吐仙气”,其原理是汽油蒸汽可以点燃,当汽油和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发出爆炸声。
做法:事先准备好尖嘴玻璃管、酒精灯、有色塑料管、药棉、汽油、肥皂液、甘油等物品。
操作:在长2厘米的尖嘴玻璃管外套一层有色的塑料管,管内放一个吸饱汽油的棉球。把尖嘴管对着酒精灯火焰,向玻璃管的另一端吹气,当气从尖嘴管出来,遇火便会燃烧,离开火焰后会继续燃烧。如果向玻璃管吹气量稍大时,火焰可以离开尖嘴4~5厘米远,并呈现明亮的蓝色的火焰,十分美丽。这时把玻璃管尖端浸入滴有少量甘油的肥皂液,取出后向玻璃管另一端吹气。当肥皂泡连串出现在空中时,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去点一个个的肥皂泡,便发出一连串轻微的爆炸和火球,非常有趣。
(二)一封密信的故事
教师为了达到某一课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在授课前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思考,比如,在教授酚酞遇水变红,淀粉遇碘变蓝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自编个故事提问:比如讲关于一封密信的故事,信的主人希望只有某人才能领会信的内容,因此这封信在别人看来是一张白纸,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示字,这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就会引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甚至相互讨论,继而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或是观察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会马上提高了。另外,教师也可以用科普故事或科学史上的事件等等来作为课程的开端。
(三)“铁树”开花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取4条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再罩上一个大烧杯。过一会儿,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色花朵的“铁树”。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铁树,充满迷惑,通过实验的演示和教师的提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后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埋下伏笔。
(四)面粉爆炸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难以成功,不利于学生的观察认知。如面粉爆炸实验,我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大胆试用其他材料,经过多次制作、多次实验终于成功了。具体改进如下:
1.实验材料及用具:带有扣盖、透明、壁厚的塑料糖果桶,透明胶卷筒,洗耳球,2根橡皮筋,蜡烛,打孔器。
2.制作过程:①根椐洗耳球尖嘴的水平高度和粗细,用打孔器在塑料桶和胶卷筒上打孔。②用橡皮筋把蜡烛与胶卷筒固定在一起,把蜡烛放在胶卷筒孔的对面,蜡烛要高于胶卷筒约2cm。③把装置组装好,此时,注意洗耳球尖嘴部分与两小孔的密闭性。
3.实验过程:把组装好的装置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用药匙往胶卷筒内加满面粉,点然蜡烛,待蜡烛燃烧正常时,用力捏洗耳球,鼓入空气,可看到气体将面粉吹满桶内空间,面粉急速燃烧,稍等片刻,可听到“砰”的一声,把塑料盖冲出一米多高。此实验装置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在实验进行时能让学生看到装置的内部结构和蜡烛燃烧,看到面粉喷出、燃烧、爆炸的全过程,能够充分验证面粉燃烧并能引发爆炸这一客观事实。
(五)“气”托气球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对于初中生,可从简单实验入手,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是之处?②证明“H2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③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CO2轻”等,此时,学生思想很活跃,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教师归纳、分析、引导,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小气球沉入杯底,然后往烧杯中倒入CO2气体,气球很快上浮。此实验直观、有趣、醒目,又能与前面知识相联系,学生感受很深。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的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六)巧分硬币
在学习质量守恒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先设置硬币摆放的探索活动: ①在桌上放20枚硬币,按面额(1角、5角、1元)分成3堆。②数出并记录每堆硬币的总币值、总个数。③将这些硬币混合后再随机分成3堆。④计算各堆硬币的币值与3堆的总币值,数出每种硬币的个数。⑤重复③、④的操作。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建立模型:以上小实验中各种硬币的总数与总币值有什么变化?将硬币重排后各种硬币的值是否会变化,如果用这些硬币代表不同类型的原子,你能够想象出化学反应吗?上述探索内容的设置,巧妙应用了生活中熟悉的硬币摆放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建立对微观化学反应的认识,为质量守恒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做好铺垫。
化学基础实验很贴近生活,在讲解相关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与实际相关联,通过引发学生生活中感观认识的共鸣,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性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化学基础实验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在基础实验上加以改进,从而探究更深层的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导学生们常用实验的研究技巧,在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感觉化学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学,引起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化学实验 趣味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74
一、化学实验趣味化教学的目的
由于在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因此,对于抽象的知识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离学生很近的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记住实验结果,还能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由现象推理出将会产生的结果,联想其他具有同样效果的实验,从而找出规律,甚至自己去创造出新的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可以逐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联想、推理、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几个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改进设计
(一)小魔术“口吐仙气”
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狀态、声音等的变化,对实验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感知,尽力将生活与化学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化学小魔术之类的有趣的现象。如,小魔术“口吐仙气”,其原理是汽油蒸汽可以点燃,当汽油和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发出爆炸声。
做法:事先准备好尖嘴玻璃管、酒精灯、有色塑料管、药棉、汽油、肥皂液、甘油等物品。
操作:在长2厘米的尖嘴玻璃管外套一层有色的塑料管,管内放一个吸饱汽油的棉球。把尖嘴管对着酒精灯火焰,向玻璃管的另一端吹气,当气从尖嘴管出来,遇火便会燃烧,离开火焰后会继续燃烧。如果向玻璃管吹气量稍大时,火焰可以离开尖嘴4~5厘米远,并呈现明亮的蓝色的火焰,十分美丽。这时把玻璃管尖端浸入滴有少量甘油的肥皂液,取出后向玻璃管另一端吹气。当肥皂泡连串出现在空中时,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去点一个个的肥皂泡,便发出一连串轻微的爆炸和火球,非常有趣。
(二)一封密信的故事
教师为了达到某一课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在授课前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思考,比如,在教授酚酞遇水变红,淀粉遇碘变蓝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自编个故事提问:比如讲关于一封密信的故事,信的主人希望只有某人才能领会信的内容,因此这封信在别人看来是一张白纸,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示字,这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就会引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甚至相互讨论,继而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或是观察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会马上提高了。另外,教师也可以用科普故事或科学史上的事件等等来作为课程的开端。
(三)“铁树”开花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取4条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再罩上一个大烧杯。过一会儿,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色花朵的“铁树”。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铁树,充满迷惑,通过实验的演示和教师的提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后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埋下伏笔。
(四)面粉爆炸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难以成功,不利于学生的观察认知。如面粉爆炸实验,我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大胆试用其他材料,经过多次制作、多次实验终于成功了。具体改进如下:
1.实验材料及用具:带有扣盖、透明、壁厚的塑料糖果桶,透明胶卷筒,洗耳球,2根橡皮筋,蜡烛,打孔器。
2.制作过程:①根椐洗耳球尖嘴的水平高度和粗细,用打孔器在塑料桶和胶卷筒上打孔。②用橡皮筋把蜡烛与胶卷筒固定在一起,把蜡烛放在胶卷筒孔的对面,蜡烛要高于胶卷筒约2cm。③把装置组装好,此时,注意洗耳球尖嘴部分与两小孔的密闭性。
3.实验过程:把组装好的装置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用药匙往胶卷筒内加满面粉,点然蜡烛,待蜡烛燃烧正常时,用力捏洗耳球,鼓入空气,可看到气体将面粉吹满桶内空间,面粉急速燃烧,稍等片刻,可听到“砰”的一声,把塑料盖冲出一米多高。此实验装置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在实验进行时能让学生看到装置的内部结构和蜡烛燃烧,看到面粉喷出、燃烧、爆炸的全过程,能够充分验证面粉燃烧并能引发爆炸这一客观事实。
(五)“气”托气球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对于初中生,可从简单实验入手,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是之处?②证明“H2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③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CO2轻”等,此时,学生思想很活跃,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教师归纳、分析、引导,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小气球沉入杯底,然后往烧杯中倒入CO2气体,气球很快上浮。此实验直观、有趣、醒目,又能与前面知识相联系,学生感受很深。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的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六)巧分硬币
在学习质量守恒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先设置硬币摆放的探索活动: ①在桌上放20枚硬币,按面额(1角、5角、1元)分成3堆。②数出并记录每堆硬币的总币值、总个数。③将这些硬币混合后再随机分成3堆。④计算各堆硬币的币值与3堆的总币值,数出每种硬币的个数。⑤重复③、④的操作。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建立模型:以上小实验中各种硬币的总数与总币值有什么变化?将硬币重排后各种硬币的值是否会变化,如果用这些硬币代表不同类型的原子,你能够想象出化学反应吗?上述探索内容的设置,巧妙应用了生活中熟悉的硬币摆放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建立对微观化学反应的认识,为质量守恒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做好铺垫。
化学基础实验很贴近生活,在讲解相关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与实际相关联,通过引发学生生活中感观认识的共鸣,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性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化学基础实验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在基础实验上加以改进,从而探究更深层的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导学生们常用实验的研究技巧,在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感觉化学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学,引起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