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鼓浪屿的知名,大半得益于岛上的“万国建筑群”。这些万国建筑始于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五口通商”,福建通了“两口”,一“口”是厦门,另外一“口”就是福州。历史上,福州烟台山的万国建筑数量多达近千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不亚于鼓浪屿。不过,与如今蜚声海内外的鼓浪屿相比,烟台山的万国建筑甚少被外人知晓。
有人说,福州是一个没有太多个性的城市,缺少“城市记忆”。这样的“城市记忆”,就如同鼓浪屿之于厦门,故宫、长城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鼓浪屿的知名,一大半的功劳得益于岛上的万国建筑。但福州的这一“万国建筑群”,却似乎并不为外界所熟知。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地处八一七中轴线南瑞,东至梅坞路,西至南区水厂、陈靖姑庙,南至麦园路、爱国路,北至仓前路,总占地面积约348亩。
据史料记载,元朝时,山上就筑有炮垒,以扼闽江;明清两代此处设有烟台,作为报警御敌之用,故取名“烟台山”。鸦片战争后,福州辟为五口通商口岸,西洋国家先后在仓山烟台山设立了17个领事馆、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会医院和11所教会学校。
一到福州仓山区烟台山,很多人一时会有时空转换之感。闽江北岸的台江,高楼林立、霓虹闪耀;闽江南岸的烟台山,老屋旧宅、古树参天。不过这才是烟台山。这里的街区依山势而建,狭窄的街巷起起伏伏、“盘根交错”。
穿过这些街巷,可以找到这个城市的许多历史印记。旧时的美、法、英、俄等国家的领事馆在这儿,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泛船浦天主堂在这儿,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旧址“独立厅”在这儿,中国最早的女子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在这儿,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在这儿,还有各式古朴的西洋别墅……好一派“万国建筑群”,置身其中,很多时候你会以为自己身在鼓浪屿。
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使得这样一些老建筑遭受破坏。在寻访老洋房时,一位外地游客见此情景感叹,他也是来福州才知道仓山有这样的“万国建筑群”。
“这说明,这里的‘万国建筑群’宣传得很少,还有待进一步保护利用。其实,这里才是福州区别于其它城市的地方。”相信,这位游客说出了很多市民,甚至很多外地游客的心声。
宅院见证昔日记忆
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批洋人涌入福州,仓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洋人的居留区,一座座领事馆、洋行、公馆,教堂、医院、学校、私人住宅别墅等也就在此拔地而起。在乐群路22号,有一座石厝教堂,于1861年落成。这是一座由花岗石砌成的仿哥特式建筑,最特别的是几个哥特式尖券窗和一个巨大的哥特式尖券门,令整座教堂有一种“冲突的美感”。可惜,如今这里围墙的铁门紧闭,教堂看起来也闲置已久,来人只能站在围墙外静静欣赏。
沿着乐群路往西北角走,来到福州最早的洋人俱乐部乐群楼。乐群楼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于1859年落成,当时主要是各国领事和商人在此聚会娱乐,也被称为“万国俱乐部”。
鸦片战争后,福州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开始在福州设领事馆。在仓山区不过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先后有17个国家设驻领事馆。据记载,1854年起美国正式设立驻福州领事馆,后在如今的麦园路84号新建了馆舍,这处馆舍旧址仍保留在福建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大院内。领事馆后又再度搬迁,在爱国路2号设立。
独立厅,位于仓山区梅坞路57号,这座白色外墙西式建筑,建筑门上的牌匾“独立厅”为孙中山亲笔题写。据介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郑祖荫等人组织“桥南公益社”,以发展体育、查禁鸦片、义务救火等活动作掩护,建立组织、宣传革命,当年宣传民主革命的《建言报》就是在这里创刊的。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该社团成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策划政治、军事行动。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到福州曾在此发表演说,并题写了“独立厅”的牌匾。
1983年,独立厅列入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与邻近的汇丰银行福州分行一同保护修复。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起,随着“造城运动”的加快,烟台山大量老洋房被拆除,现今存留的只有近百栋。
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戴显群曾撰文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仓山近代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昔日风采已不复存在,保护和修复仓山近代建筑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近年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对于仓山老洋房的保护问题都愈加重视。据了解,按照《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公园路、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方案》,此次规划范围含三部分,约76.3公顷,包括烟台山历史风貌区、马厂街历史建筑群、公园路与跑马场历史建筑群及周边地区。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建筑,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优秀近现代建筑(2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处)等,以及这次规划调查判定为拟保护的建筑,共158处。这些老建筑将尽可能修旧如旧,并对周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打造福州版“鼓浪屿”
对于老洋房的未来,让福州市民乃至外地游客格外期待。福州有一群老建筑爱好者,他们对仓山老洋房进行拍照、记录、归档,并办起网站。在促进各方重视老洋房的保护问题上,这股民间力量功不可没。池志海是他们中的一员,仓山老洋房手绘地图就出自他手。对于将来的仓山老洋房的设想,池志海说,“希望不要去建一批假古董,老洋房要修旧如旧,要让人居住,才有人气”。此外,“部分老洋房可以赋予新的功能,由艺术家们自发在这聚集,开工作室、办展览、开咖啡馆,形成一个文化创意区”。池志海的这个设想与规划部门相符,根据规划方案,保护修复后,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是福州历史城区南部的文化休闲、文化创意产业集中片区,闽江景观游览带与城市商业轴上的重要节点,仓山地区具有历史底蕴的生活社区。对于这一定位,池志海认为,仓山区有这样的文化条件。仓山区自古就是福州文教重镇,大中专院校云集,百年老校福建师大就位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在“池志海”们心中,仓山老洋房可以成为福州新的文化名片。“规划、保护好,其对于福州的意义,就如同鼓浪屿之于厦门。”池志海如此表示。
有人说,福州是一个没有太多个性的城市,缺少“城市记忆”。这样的“城市记忆”,就如同鼓浪屿之于厦门,故宫、长城之于北京,外滩之于上海。鼓浪屿的知名,一大半的功劳得益于岛上的万国建筑。但福州的这一“万国建筑群”,却似乎并不为外界所熟知。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地处八一七中轴线南瑞,东至梅坞路,西至南区水厂、陈靖姑庙,南至麦园路、爱国路,北至仓前路,总占地面积约348亩。
据史料记载,元朝时,山上就筑有炮垒,以扼闽江;明清两代此处设有烟台,作为报警御敌之用,故取名“烟台山”。鸦片战争后,福州辟为五口通商口岸,西洋国家先后在仓山烟台山设立了17个领事馆、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会医院和11所教会学校。
一到福州仓山区烟台山,很多人一时会有时空转换之感。闽江北岸的台江,高楼林立、霓虹闪耀;闽江南岸的烟台山,老屋旧宅、古树参天。不过这才是烟台山。这里的街区依山势而建,狭窄的街巷起起伏伏、“盘根交错”。
穿过这些街巷,可以找到这个城市的许多历史印记。旧时的美、法、英、俄等国家的领事馆在这儿,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泛船浦天主堂在这儿,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旧址“独立厅”在这儿,中国最早的女子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在这儿,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在这儿,还有各式古朴的西洋别墅……好一派“万国建筑群”,置身其中,很多时候你会以为自己身在鼓浪屿。
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使得这样一些老建筑遭受破坏。在寻访老洋房时,一位外地游客见此情景感叹,他也是来福州才知道仓山有这样的“万国建筑群”。
“这说明,这里的‘万国建筑群’宣传得很少,还有待进一步保护利用。其实,这里才是福州区别于其它城市的地方。”相信,这位游客说出了很多市民,甚至很多外地游客的心声。
宅院见证昔日记忆
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批洋人涌入福州,仓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洋人的居留区,一座座领事馆、洋行、公馆,教堂、医院、学校、私人住宅别墅等也就在此拔地而起。在乐群路22号,有一座石厝教堂,于1861年落成。这是一座由花岗石砌成的仿哥特式建筑,最特别的是几个哥特式尖券窗和一个巨大的哥特式尖券门,令整座教堂有一种“冲突的美感”。可惜,如今这里围墙的铁门紧闭,教堂看起来也闲置已久,来人只能站在围墙外静静欣赏。
沿着乐群路往西北角走,来到福州最早的洋人俱乐部乐群楼。乐群楼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于1859年落成,当时主要是各国领事和商人在此聚会娱乐,也被称为“万国俱乐部”。
鸦片战争后,福州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开始在福州设领事馆。在仓山区不过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先后有17个国家设驻领事馆。据记载,1854年起美国正式设立驻福州领事馆,后在如今的麦园路84号新建了馆舍,这处馆舍旧址仍保留在福建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大院内。领事馆后又再度搬迁,在爱国路2号设立。
独立厅,位于仓山区梅坞路57号,这座白色外墙西式建筑,建筑门上的牌匾“独立厅”为孙中山亲笔题写。据介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郑祖荫等人组织“桥南公益社”,以发展体育、查禁鸦片、义务救火等活动作掩护,建立组织、宣传革命,当年宣传民主革命的《建言报》就是在这里创刊的。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该社团成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策划政治、军事行动。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到福州曾在此发表演说,并题写了“独立厅”的牌匾。
1983年,独立厅列入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与邻近的汇丰银行福州分行一同保护修复。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起,随着“造城运动”的加快,烟台山大量老洋房被拆除,现今存留的只有近百栋。
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戴显群曾撰文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仓山近代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昔日风采已不复存在,保护和修复仓山近代建筑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近年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对于仓山老洋房的保护问题都愈加重视。据了解,按照《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公园路、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方案》,此次规划范围含三部分,约76.3公顷,包括烟台山历史风貌区、马厂街历史建筑群、公园路与跑马场历史建筑群及周边地区。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建筑,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优秀近现代建筑(2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处)等,以及这次规划调查判定为拟保护的建筑,共158处。这些老建筑将尽可能修旧如旧,并对周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打造福州版“鼓浪屿”
对于老洋房的未来,让福州市民乃至外地游客格外期待。福州有一群老建筑爱好者,他们对仓山老洋房进行拍照、记录、归档,并办起网站。在促进各方重视老洋房的保护问题上,这股民间力量功不可没。池志海是他们中的一员,仓山老洋房手绘地图就出自他手。对于将来的仓山老洋房的设想,池志海说,“希望不要去建一批假古董,老洋房要修旧如旧,要让人居住,才有人气”。此外,“部分老洋房可以赋予新的功能,由艺术家们自发在这聚集,开工作室、办展览、开咖啡馆,形成一个文化创意区”。池志海的这个设想与规划部门相符,根据规划方案,保护修复后,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是福州历史城区南部的文化休闲、文化创意产业集中片区,闽江景观游览带与城市商业轴上的重要节点,仓山地区具有历史底蕴的生活社区。对于这一定位,池志海认为,仓山区有这样的文化条件。仓山区自古就是福州文教重镇,大中专院校云集,百年老校福建师大就位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在“池志海”们心中,仓山老洋房可以成为福州新的文化名片。“规划、保护好,其对于福州的意义,就如同鼓浪屿之于厦门。”池志海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