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个性化阅读”、“独特体验”、“多元解读”……是目前阅读教学最常见的一些词语,也是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它反映了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努力改变过去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做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差,问题的实质究竟在哪里?我们发表吕茜琳等几位老师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新课程理念正成为教师努力实践与探索的热门话题。然而,走进现在的课堂,我发现有的教师虽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活跃”、“异样的多元”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对“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新理念作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让其指导下的教学踏上正途。
一、学生的“独特体验”指什么
“独特体验”顾名思义就是“独有的、特别的体验”,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在阅读中的“与众不同”的看法看成“独特体验”。对照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应该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首先,“独特体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认识,但不是离题的臆想。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独特体验”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通过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要想超越文本,必须进入文本,只有“读进去”,才能“想开去”,这是阅读的规律。我们不能把那种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看法和认识视为“独特体验”。否则,所谓的“独特体验”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其次,“独特体验”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参与阅读的结果,它不是单纯的“独出心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阅读,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不能拿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只要学生能在阅读中超越自身原有的认知水平就应该是“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许是他人已知、已会的,但我还不知、不会,通过阅读而达到也知、也会,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见”。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拿书里的世界与周围的世界作比照,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从而理解了作者,认识了自我,由此而生成的阅读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特体验”。
二、怎样甄别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独特体验”一定要以文本的价值取向为准则进行甄别。对独特体验的鼓励和呵护绝不是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是非问题的含糊其辞,绝不是偏离、背离文本价值取向模棱两可的谈论。对待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错误的要引导纠正,模糊的要引导澄清。这样,学生语言的发展与个性的张扬才能行进于正确的轨道之上。
例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在讨论“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茬吃小羊”时,一位学生说:“因为狼觉得不可以再说谎了。”对于这种完全“文不对题”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敢于说“不”,并循循善诱,巧施疑问:“哦,狡猾凶恶的狼什么时候变得诚实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认识的谬误之处,一笑之间领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
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小白兔向老山羊要菜籽种白菜,就有吃不完的菜,而小灰兔只向老山羊要白菜,吃光了又要。在“你喜欢谁”的讨论中,多数小朋友当然喜欢勤劳独立的小白兔,但也有几位小朋友喜欢小灰兔,说它帮老山羊搬白菜爱劳动,还对老山羊说“谢谢”,很有礼貌。有一位小朋友甚至说:“小灰兔因为不清楚用菜籽可以种白菜,才向老山羊要白菜的。”小朋友们能一分为二地看到小灰兔身上的闪光点并没有错,问题是与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些偏离。教师既要充分肯定这位同学的看法,还应加以引导:你不仅看到了小灰兔的缺点,还看到了它的优点,这很好!我们相信小灰兔一定能改正缺点,像小白兔一样爱劳动。
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教师引导大家评价人物。一位学生说:“我觉得白骨精有屡败屡战的顽强精神,她不怕困难,败了再变、再打,很不错。”不料,这样的反常思考竟赢得了一些同学的附和,这种“独特体验”混淆了是非,不可不加以引导。可以让大家深思:任何人做事都有一定的目的,做事的目的反映了做事人的思想品质。白骨精屡败屡战的目的是为什么?为了吃人,为了要吃一路艰辛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我们能赞赏她的这种精神吗?
要正确理解“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新理念,应该处理好课文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这两者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理解尊重的目光中,在教师智慧灵性的引导下,学会认真读书,学会交流对话,学会倾听接纳,学会建构和提升自己的认识。
作者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新课程理念正成为教师努力实践与探索的热门话题。然而,走进现在的课堂,我发现有的教师虽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活跃”、“异样的多元”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对“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新理念作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让其指导下的教学踏上正途。
一、学生的“独特体验”指什么
“独特体验”顾名思义就是“独有的、特别的体验”,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在阅读中的“与众不同”的看法看成“独特体验”。对照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应该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首先,“独特体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认识,但不是离题的臆想。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独特体验”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通过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要想超越文本,必须进入文本,只有“读进去”,才能“想开去”,这是阅读的规律。我们不能把那种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看法和认识视为“独特体验”。否则,所谓的“独特体验”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其次,“独特体验”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参与阅读的结果,它不是单纯的“独出心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阅读,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不能拿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只要学生能在阅读中超越自身原有的认知水平就应该是“独特体验”。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许是他人已知、已会的,但我还不知、不会,通过阅读而达到也知、也会,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见”。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拿书里的世界与周围的世界作比照,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从而理解了作者,认识了自我,由此而生成的阅读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特体验”。
二、怎样甄别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独特体验”一定要以文本的价值取向为准则进行甄别。对独特体验的鼓励和呵护绝不是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是非问题的含糊其辞,绝不是偏离、背离文本价值取向模棱两可的谈论。对待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错误的要引导纠正,模糊的要引导澄清。这样,学生语言的发展与个性的张扬才能行进于正确的轨道之上。
例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在讨论“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茬吃小羊”时,一位学生说:“因为狼觉得不可以再说谎了。”对于这种完全“文不对题”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敢于说“不”,并循循善诱,巧施疑问:“哦,狡猾凶恶的狼什么时候变得诚实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认识的谬误之处,一笑之间领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
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小白兔向老山羊要菜籽种白菜,就有吃不完的菜,而小灰兔只向老山羊要白菜,吃光了又要。在“你喜欢谁”的讨论中,多数小朋友当然喜欢勤劳独立的小白兔,但也有几位小朋友喜欢小灰兔,说它帮老山羊搬白菜爱劳动,还对老山羊说“谢谢”,很有礼貌。有一位小朋友甚至说:“小灰兔因为不清楚用菜籽可以种白菜,才向老山羊要白菜的。”小朋友们能一分为二地看到小灰兔身上的闪光点并没有错,问题是与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些偏离。教师既要充分肯定这位同学的看法,还应加以引导:你不仅看到了小灰兔的缺点,还看到了它的优点,这很好!我们相信小灰兔一定能改正缺点,像小白兔一样爱劳动。
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教师引导大家评价人物。一位学生说:“我觉得白骨精有屡败屡战的顽强精神,她不怕困难,败了再变、再打,很不错。”不料,这样的反常思考竟赢得了一些同学的附和,这种“独特体验”混淆了是非,不可不加以引导。可以让大家深思:任何人做事都有一定的目的,做事的目的反映了做事人的思想品质。白骨精屡败屡战的目的是为什么?为了吃人,为了要吃一路艰辛去西天取经的唐僧,我们能赞赏她的这种精神吗?
要正确理解“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新理念,应该处理好课文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这两者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理解尊重的目光中,在教师智慧灵性的引导下,学会认真读书,学会交流对话,学会倾听接纳,学会建构和提升自己的认识。
作者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