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术毕时更换支撑导尿管对术后尿道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TIP)尿道成形术术毕时更换小一号支撑导尿管对术后尿道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尿道下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0.5~15.4岁,中位年龄1.5岁。远段型尿道下裂47例(39.5%),中段型62例(52.1%),近段型10例(8.4%)。尿道板发育不佳者49例(42.2%)。116例均由同一术者行TIP尿道成形术。术中成形尿道时分别选用F8、F10、F12支撑导尿管的例数为92例(79.3%)、17例(14.7%)、7例(6.0%)。根据术毕时尿液引流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常规支撑导尿管组56例,在术中保证无张力成形尿道的前提下,术毕时选用尽可能粗的支撑导尿管;B组为更换支撑导尿管组60例,在A组基础上,术毕时更换小一号支撑导尿管,更换过程简便,无不良反应。A组和B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5岁和1.4岁;远段、中段、近段型尿道下裂分别为24例(42.9%)和29例(48.3%)、27例(48.2%)和26例(43.3%)、5例(8.9%)和5例(8.3%);尿道板发育不佳分别为25例(44.6%)和24例(40.0%);成形尿道时选用F8、F10、F12支撑导尿管的例数分别为46例(82.1%)和46例(75.0%)、7例(12.5%)和10例(18.3%)、3例(5.4%)和4例(6.7%),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术后随访6~66个月,平均(23.6±17.3)个月。留置导尿期间73例(62.9%)出现尿道口溢尿,其中A组15例(26.8%),B组58例(9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尿道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者5例(4.3%),均为A组患者,其中尿道瘘4例,尿道口狭窄1例。两组术后尿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P尿道成形术术毕时更换小一号支撑导尿管操作简便,术后尿道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常规方法留置支撑导尿管。

其他文献
通过采集15个国家57个医疗单位数据修订的第8版国际胃癌分期真正具有了国际视野,淋巴结检出数目是决定分期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远端进展期胃癌清扫第13组和第14组淋巴结可能会提高特定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明确了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遵循胃癌TNM分期。侵犯食管<3 cm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经腹裂孔手术入路具有生存优势,直径<4 cm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必清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伴肾积水患儿随访结局的预测因素与观察期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93例UPJO患儿的病例资料,男155例,女38例。初诊年龄:婴儿期(年龄≤12个月)109例,幼儿期(12个月<年龄≤36个月)36例,学龄前期(36个月<年龄≤60个月)19例,学龄期及以后(年龄>60个月)29例。UPJO位于左侧166例,右侧27例。初诊
目的探讨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预测指标,分析输尿管壁厚度对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22例。年龄30~80岁,平均52岁。体重指数(23.7±2.7)kg/m2。分析患者的CTU影像,比较嵌顿性输尿管结石与非嵌顿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肾盂直径、结石长度、结石宽度、结石表面积、结石容积、结石CT
本文通过随访观察5例宽颈肾动脉瘤患者采用聚四氟乙烯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瘤腔封闭效果,探讨聚四氟乙烯自膨式覆膜支架在腔内隔绝治疗宽颈肾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5例宽颈肾动脉瘤的瘤腔完全闭塞,术前血尿、肋腹部疼痛、高血压等伴随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采用聚四氟乙烯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宽颈肾动脉瘤安全、便捷、可靠,短期效果显著。
期刊
雄激素促进前列腺癌生长,而雄激素剥夺可治疗前列腺癌。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生理剂量的血清睾酮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根据此理论提出了前列腺癌雄激素双极治疗(BAT),通过实现雄激素水平的骤升骤降、快速循环,导致DNA的反复损伤,增强BAT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尿道周围结构解剖性复位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采用尿道周围结构解剖性复位技术(复位组),50例采用常规吻合方法(常规组)。复位组年龄(73.7±7.3)岁,前列腺体积(40.9±5.8)ml,术前PSA值(11.7±2.4)ng/ml,体重指数(24.2±4.2)kg/
目的探讨完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对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我院79例局部进展性膀胱癌(cT2~3N0~2M0)患者的临床资料。79例均经膀胱镜活检或诊断性电切确诊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后尿道及膀胱颈口活检未见肿瘤侵犯。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无明显控尿功能下降,术前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评估均无明显尿失禁症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