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习困难儿童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年来主体性教育的新发展,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教育界长期讨论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学习困难儿童和主体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学习困难儿童在主体间性教育中的发展可能性。
  关键词: 主体间性教育 学习困难儿童 平等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莫雷认为:“学习困难也称学习低能或学习无能、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儿童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缺乏普通的竞争能力,学习成绩明显落后的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群体是学校中令家长、教师头疼又容易被学校、社会忽视的一个角落,而主体间性教育是“教育中主体间精神相互的理解和建构,是师生之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基于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状况,笔者认为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主体间性教育具有更实在,更长远的意义。
  
  一、学习困难儿童之“困难”原因
  
  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中存在障碍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例如智力、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的群体中,能力型困难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少,仅为5.7%。大多数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因素影响了其学习成绩,例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家长受教育程度、双亲关系,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学校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策略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学习困难儿童在以分数定命运的教育里处处受排挤,事事增压力。除了上述原因,社会这个大舞台给学习困难儿童“表演”的机会也太少。一方面,社会给学校的教育资金有限,这样就限制了学校为发展学习困难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社会关注学习困难儿童的意识还没有提升上来,他们在教育机制的运转过程中没有做好宣传工作,没有提升全民关注学习困难儿童的意识。
  
  二、主体间性教育的特征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把自己的学校称作“快乐之家”,可以看出在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盛行时期,教育家们已经很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人翁地位。受时代哲学精神的影响,德国哲学家胡赛尔肇始的为解决“唯我论”和“先验论”的主体间性思想,经哈贝马斯、萨特、许茨等人的发展,成为西方现代哲学的主要思潮。主体间性思想是主体性思想的彰显和弘扬,是对主体性思想的超越,它解决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主体间性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中的应用,解决了主体性教育中师生关系难以界定的困境,从交往对话的理论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把教育理解为交往对话的行为,明确确立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共时态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主体间关系。
  从众多学者对主体间性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主体间性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间性教育的平等性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力量,这种传声筒与接受器似的师生关系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同时也削弱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今天所提倡的主体间性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都以教学主体的身份和独立的人格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交往双方互相尊重对方的信仰、性格和爱好,尤其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世界,把学生完全当成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人。
  (二)主体间性教育的主动性
  主体间性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性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它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在师生主体性的发展上,让师生的主体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建构。对于教师来说,培养他们主动接近学生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主动性的培养如果能在“学习困难儿童”这个群体下功夫,那才是真正领会了主体间性教育的实质。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一段主体性教育之后,在主动性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喜欢各科教学,对数学、语文、体育、美术无一人有厌学或者偏科的表现,能做到遇事喜欢争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不符合班集体利益的事敢于提出批评。看来学生的主动性经过培养是可以提高的。
  
  三、发挥主体间性教育对学习困难儿童教育的作用
  
  主体间性教育的理解与沟通所实施对象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是存在差异的。教育者借助教育资源和每一个学生主体进行对话,需要因材施教即在交流对话时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相应的交流方式、沟通内容。社会学家许茨提出了以“视觉互易性理论”和“指号接近呈现理论”为核心的主体间性沟通理论。从视角互易性理论来看,学习困难儿童群体的经验、心理活动、日常生活是一个特殊的关注对象,教育者若能与他们理性化地互换位置,形成师生关联系统的一致化,交流关于这个世界与特殊群体的共同经验,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凝聚力会更强。指号接近呈现理论认为主体要对他人心理生活和思想进行大致地理解和把握。用这一理论指导教育主体与学习困难儿童的主体交流是很有启发的。指号接近理论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实行性角度来看,可以说是视角互易性理论的前提,即把握了他人的经验、思想动态,才有机会站在别人的视角体验他人的生活、思想从而为沟通交流提供基础,才有可能在沟通与理解中实现教育过程,达到教育目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交往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的认知和内心世界的波动也可能影响另一方的认知和内心世界。有些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存在自卑情绪,那么教师该以怎样的交往方式去给他们应有的帮助呢?笔者认为首先是让师生的心灵靠得近一些。教师可以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来和他们“套近乎”,例如教师给他们讲他读书时候的故事:一位同学在班上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很刻苦努力,还积极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最后他考上了体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通过这一简单事例,学生与教师的陌生感不是那么强烈了,他们还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这样的交往使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由此建构了师生交流的基础。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询问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通过这样的交往方式,学生也许就把教师当作知己,说出自己的心事和苦恼。通过一系列的了解,教师可以就学生遇到的难题给他们提供好的建议。在学习困难儿童实践这个“建议”的同时教师再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师生商量更好的应对策略。这种互动的教学让师生的关系一步步地走近。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个有意义的活动——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成效。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从而提高了自信心,加强了学习动力,促进了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
  
  四、学习困难儿童的主体间性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主体间性教育观念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以丰富的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蓬勃的生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重归本体、绽放教育魅力提供了可能。理论总是在超前实践的同时也指导着实践,那么我们在实施主体间性教育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这也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
  以往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把教师放在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间性的教育则是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是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对学习困难儿童而言,他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获取了知识以及精神上是否满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是不分优劣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进程,一道亲切的眼光、一个鼓励的抚摸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精神的交流虽然不能直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但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久而久之,师生间的这种默契和谐的心灵对话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化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促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形,承认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个性的差异,例如让爱劳动的学习困难儿童当劳动委员,让爱唱歌的学习困难儿童当文娱委员等,那么可能就会少一些学习困难儿童。再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特别是提倡学习困难儿童在集体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予他们点拨和鼓励,使他们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发挥主动性。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就大力提倡“尚自然,展个性”的精神。这种独特的教师和学习困难儿童的平等对话完全摈弃了“精英教育”模式。
  (二)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错位是目前我国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同时也是教师遭非议的原因所在。尊重教育使老师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必须慎重思考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小心维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尊重他们为人的尊严,给予他们和成人同等的权力。主体间性教育使教师的教育方式人道化——以平等去关怀,使之成为主体化的自省、自制,从而触及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评价方式
  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优生”和“差生”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让无数多才多艺的学生放弃了求学的机会。现在所提倡的主体间性教育在评价方式上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所有的学生采取鼓励性的原则。
  主体间性教育的实施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持: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前提,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主体间性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大众,而且心系学习困难儿童,以一种更人性化的关怀、更朴实的爱洒向原先为教育者忽视的角落。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它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从大量的文献可知,在主体性教育向主体间性教育转向的过程中,我国对主体间性教育的研究在本世纪初才开始起步,近两年呈上升发展的趋势;从教育实践的调查中发现,在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学校虽然在形式上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却逃脱不了形式主义的影响,真正领会主体间性教育的实质还是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主体间性教育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众多的学习困难儿童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康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教育科学,2006.
  [3]徐涛.我国近五年来主体间性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1999.
  [4]和学新.主体性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5]王晓东.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批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检测了60例老年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D),红细胞ATP酶活性和红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老年人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EF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
壮壮6岁,有一天,他跑回家说;“妈妈,给我买条裙子吧,你看冰冰、小璐她们穿的裙子多漂亮啊!”妈妈立刻拉长了脸,严肃地说:“瞎说,男孩子怎么能穿裙子呢,小朋友会笑话你的。”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与“成人文化”不同性质和独立地位的文化存在于现代社会里,这是战后时期才开始被逐渐认识到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对青年文化开展研究,
在草酸电解液中,利用一次电化学氧化法成功的制备了孔洞深度和孔径由薄膜中心向外呈对称性递减的新型氧化铝薄膜,且氧化铝薄膜呈现出虹彩环形结构色.通过控制氧化电压和氧化
随着如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体到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上可以说又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让高等院校历史课堂教
从宪法学的角度看,公民有言论自由(包括发表自己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宪法赋予公民的这项权利为表达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并称为公民的四大政治权利。在网络时
在高功率电弧炉炼行业里,最新研究成果首推西门子 VAI 公司研制成功的“Ultimate EAF”。其特点包括用于单料斗加料的高外壳,超高功率供电,精炼复合燃烧器以及强化工艺控制
吕振羽(1900—1980),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等多部史著,力辟榛
撬盗保险柜案件是以窃取钱财为目的犯罪活动,虽然现在财务管理制度对柜内现金存放有严格的规定,但因某些财务人员的疏忽或经营的特殊性,此类案件对公私财物造成的损失仍十分惨重
一不能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长都有想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梦想的愿望,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作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