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老大”的幸福秘诀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max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5岁“老老大”的幸福生活
  从1980年到2010年,在沈阳市北二马路与同泽北街交叉路口,王宗哲老人整整修了30年的车,日复一日平凡、平淡的修车生活,他却收获了健康、幸福和快乐,他的故事让人想起了热播剧《老大的幸福》,请看——
  “幸福就像毛毛雨,只有心里头高兴,自己掉下来”。这一句朴实无华的东北话道出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剧中主人公傅老大幸福的心声。老大本来在顺城做一个“顺风顺水”的足疗师傅,被弟弟妹妹极力安排他来到北京寻找“幸福”。然而,目睹了弟妹们为了金钱、官位而焦虑的生活后,老大身心俱疲,对于幸福的定义倍感茫然。在剧集的结尾,当老大牵着干儿子乐乐的手回到顺城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就是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幸福之感,同样也陪伴着今年虚岁已经95的王宗哲老人。对于王老来说,他的幸福就锁在北二马路和同泽北街交会处,自己那个小小不起眼儿的修车摊里;他的快乐就沉淀在每天修车之余,与很多几十年的老邻居坐在小火炉边唠家常。每当这个时刻,仿佛他没有年近古稀,就像几十年前一样。而每天,他们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
  在王老眼中,幸福是个他说不清楚的东西,已经95岁的他,似乎也并不需要刻意解读这种快乐。只要能每天在这个小摊给路人修自行车,这就是幸福的定义。现在天气冷了,王老准备停止出摊了。等到明年开春,只要身体允许,他表示还会继续修车。 这个老头有点儿倔,95岁的王老确实已经满头白发,脸上也布满老年斑。不同的是,老人的白发没有显出丝毫的苍老,却有一丝倔强的意味,就连向上翘起的眉梢仿佛也表露着老人的不屈服性格。如果对老人毫无了解,单凭长相,判断老人的年龄应该在85岁左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
  女儿王彩凤说,“老爷子就是耳朵有点儿背,说话声音大一些。”家里还有王彩凤的女儿和她的刚出生的小宝宝。小宝宝在冲着太老爷咿咿呀呀地喊,这是老爷子准备出门了,早晨天气很冷,室外温度在-8℃。王彩凤劝老人穿厚一点儿的棉衣,可老人却执意非要穿那件自己喜欢的军绿色的外套,那是他认为干活应该穿的衣服。没听劝,老人戴上了假牙,又选了一个黑色的小皮帽儿出门了。
  王彩凤家住在顶层5楼,每天上楼下楼连她自己都嫌累。不过,王老在住过一段之后还真就适应了。不需要任何的搀扶,老人每下一层楼梯,都先用一只脚试试深浅,然后另一只脚再踩下去。
  出了楼门口,女儿王彩凤说,老人每天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去修车摊,从家里到那边得一个多小时。天很冷,我提出要打车送老人去修车摊,老人没有拒绝。
  上车之后,老人自己主动坐在前排,还是声音很洪亮地告诉司机地点。司机还没开车,他就跟人家唠上了。“现在油价挺贵吧?”司机一愣,他完全不了解状况,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穿着如此(老人的衣服上面都是修车的机油)而且这个年纪的老头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于是尴尬中勉强答应了一下。
  王老没管那回事儿,继续和司机攀谈,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女儿王彩凤见怪不怪了:“看着没,我爸呀,一点都不糊涂。”
  这个修车摊特别忙
  车行至北二马路与同泽北街的交会处。老人的修车摊,好像一个多年的老朋友,每天如期在这里守候王老。王老的工具车别看小,安保工作挺到位。小车上一共上了四五把锁,而且这种锁很特殊。
  王老说,这些锁,包括钥匙,都是自己做的。钥匙是一个很特殊的六边形金属,这种锁王老称为“螺丝螺母锁”,原理就是将螺母拧在螺丝上,外表用一层钢管罩住,这样,除了用自己特殊的工具,没有人能把螺母拧下来。老人独自一个人将螺母一个一个拧下。箱子打开之后,老人认真地把招牌支起来,之后还细心地把牌子转了转,让“修车”两个字正对人来人往的北二马路。
  看得出来老人是这附近的名人,出摊刚刚几分钟,修车摊周围聚集了好几个人,熟络地跟王老打招呼,他们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老人一边招呼修车的人,一边跟老邻居们喊着打招呼。
  那天上午很冷,风很大,每次狂风来袭,仿佛王老都要消失在扬起的灰尘中。可每次“尘埃落定”,他的轮廓还是那样清晰。老人90多岁了,修车时还像年轻人一样一翻就把自行车翻过来。他很专业地看,用一双粗糙的手去矫正轮胎,发现问题了就用扳手和其他工具“敲敲打打”。每次给人修好车子之后,老人从兜里拿出一块干净的手绢,把鞍座上面的灰尘擦去,一个小小的细节,却看得出老人对前来修车人的真诚之心。一位女士在车子修好之后不经意间把钥匙和车锁都扔进车筐里,老人立刻还嘱咐人家:“你钥匙放在车筐里没事儿啊?看着点儿。”听的人有些不好意思,可老人的表情却十分平常,因为对于每个来修车的人,他都要这样嘱咐。
  就这样,忙忙活活一上午很快过去了,王老连口水都没顾得喝。好不容易到了中午,他才有时间休息。
  路边修车不差钱
  很多人都猜想90多岁的老人还在外边修车,一定是家里条件很差。不过王老却丝毫不在乎,其实自己的退休金一个月1000多元,足够花了。女儿家里条件也不错,他可以说一点儿也不缺钱。可他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不闲着,忙忙叨叨是最快乐的。
  王老说,他干这行是自然而然的,是自己的选择。没退休的时候,他在沈阳市原无线电一厂上班,做一名模具技工。由于业务精通,他被单位调到辽阳轴承厂,一直到64岁才正式退休。退休之后的王老回到了沈阳,此时老伴已经患病去世多年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家庭条件都不错,纷纷表示想让爸爸过一个安定的晚年。然而老人最终做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就是到马路边修车。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忙忙活活的啥毛病没有,一在家呆着,哪儿都不舒服。我修车不为钱,发挥点儿余热,还可以天天看见老邻居。”支撑老人30余年路边修车事业的原动力居然如此单纯。 连环路司机都认识他。
  于是,1980年,北二马路和同泽北街的交会处,多了一个修车摊,多了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多了一个充满了温馨和亲情的角落。修车摊每天人来人往,打气儿的、补车胎的、装车链的、忙得老头不亦乐乎。问路的、唠嗑的、说笑的,都时刻让王老觉得一天的生活幸福而充实。
  可每天欢笑畅谈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一个90多岁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却每天也出现在繁忙的公交车站,没有特殊的待遇,一个人安静地在队伍里排队等车,30年如一日。老人说,他喜欢坐环路,因为环路的台阶比较低,他可以相对容易登上车。30年了,所有的环路司机都认识他,都会动员车上的乘客给他让座,所以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老人并不觉得辛苦。
  老人已经搬家了,为什么非要在这里修车呢,在家附近不行么?老人笑了,“我修车就是为了每天能看见这帮老邻居,跟他们唠唠家常,我就高兴了。另外北二马路这片儿是我以前住的地方,我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就这样,30年来,夏天每天不到6时,冬天每天不到7时,老人会准时出门。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
  也许老人与修车摊之间多了一种默契,与周围整个环境之间,多了一份守候。每天走北二马路的骑车人,习惯了每天路边看见一个修车老头,这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也渐渐离不开这个温馨的修车摊。
  老人也曾受过“伤”
  在王老的修车摊修过车的人都知道,这老头一天到晚基本白忙活。这个人少收点儿,那个人干脆不要钱。老人很坦白:“我修车不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我看人家实在没零钱,还拿一大堆东西,我都摆摆手,让他们都走了。而且看见有带小孩的女人给车子打气儿,我就告诉他,自己抱孩子,我给你打气儿。”
  老人善良宽容,从未因为钱跟别人发生过不愉快,然而一次被骗的经历,让老人当时有点儿上火了。女儿说起这事儿,老人表情已经麻木了,仿佛他已经不记得这些不快乐的经历。
  “那是一个南方的女的,30多岁,来我爸爸的修车摊换一个脚蹬,应该是7元钱。我爸爸给他换完之后,她拿出一张真的100元,假装让旁边小卖店的人看真假,人家看了说是真的。结果那个女的转手拿出另一张假的100元给我爸爸,我爸爸认认真真给她找了93元。”回家之后,老人把100元交给女儿看,发现是假币。王彩凤回忆,当时爸爸有点儿上火,不过说上火有点儿简单,爸爸的表情很复杂,我想应该是有点儿伤心了吧。
  还有一次,修车工具半夜被人偷走了,老人不得不重新置办。“我爸爸把我家的扳子、螺丝刀啥的都拿走了,有的借给别人他也想不起来要回来。”不过,这次被盗经历给了王老一次发明创造的机会。“螺丝螺母”锁的故事也因此而诞生。
  幸福的秘诀:我劳动 我快乐
  王老很长寿,95岁的高龄让很多人向他寻觅长寿的诀窍,也有很多人想学习他的心态。王老回答得很简单,“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停劳动,不停工作,每天都很开心。一个人吃饱了就睡肯定不会长寿,得不停的运动。”老人还说,如果自己哪天不出摊,在家呆着感觉哪儿都难受。
  女儿也开玩笑似的说:“我爸只要一出门,啥毛病都没有了。”老人没啥特殊养生习惯,也就是每天用热水泡泡脚,晚上睡一觉醒了再喝袋牛奶。老人胃口很好,吃东西从不忌口,这个年纪每天还定量喝点儿小酒……
  再过一个月就是王老95岁生日了,王老的幸福生活还将继续……
其他文献
12年前,杨玉仙的女儿突然失踪,至今没有音讯。杨玉仙和老公离婚后,一直不愿意离开老房子,她相信女儿还活着,守在房子里等女儿。   母亲:我相信她一定还活着  “女儿会回来的,她一定记得回家的路。”在女儿失踪后的12年里,杨玉仙一直这么安慰着自己。今年73岁的她依然守在老房子里等女儿回来,她相信总会有女儿回来的一天。  杨玉仙家住乌市幸福路南二巷38号7号楼。有4儿1女。女儿张津燕自小受到哥哥和父母
期刊
邵逸夫先生104岁了,对于内地广大的影迷来说,是通过邵氏武打影片、TVB剧集和各地高校里面的一栋栋“逸夫楼”来认识邵逸夫的。而在香港,掌控市值逾200亿元娱乐王国的香港电视广播主席邵逸夫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细数过去百年间对香港娱乐事业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邵逸夫当之无愧,身为邵氏与无线创办人及掌舵人的邵逸夫,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  邵逸夫先生104岁了,对于内地广大的影迷来说,是通过
期刊
走出家门,他和她总是手牵着手,他对她呵护备至,她则表现得十分顺从,两人相当默契。在所住的小区,他们是一对招人羡慕的老夫妻,虽然都已近古稀之年,但感情甚笃,携手夕阳的背影令人感动。  于治学老人今年71岁,老伴王素芹小他一岁,他们性格迥异,一个活泼开朗,一个内向少言;一个好动、一个好静;他是大学生,学历高,她只勉强小学毕业。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奉父母之命定下的娃娃亲,却相敬如宾携手走过了51个春秋。
期刊
随着社会资金大量投入养老服务领域,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得到较快发展,目前,中国已设立养老院4万多家。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杜鹏教授日前在海口举行的中国国际养老院院长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至去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67亿人,社会老年化趋势已日渐明显,并且人口构成和家庭结构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日益受到现实条件的冲击,赡养照顾老人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中国国际养老院院长
期刊
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援华项目自2006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已圆满完成了各项活动,在中央层面及地方层面均已达到预期的目的。日前,全国老龄办召开项目总结报告会,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对整个项目进行了总结。  据悉,第六周期项目依照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是提升基层政府应对老龄问题的行动能力。考虑到中国区域差别和项目的代表性,分别选取了东部的上海浦东新
期刊
甘肃虚拟养老院推出了6元营养套餐,每天都有十几位老人前往虚拟养老餐厅——“马大胡子”西关店就餐,最近人数更是增加到20人左右,有的老人甚至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家的餐厅,每天都去吃饭。  考虑到有些老人腿脚不便,“马大胡子”西关店在一楼专为老人开辟了专门的就餐区,就餐区中摆放着带靠背的黄色沙发椅和淡绿色餐桌,墙上贴着“父母之言不可不知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敬老标语,三四个服务员为老人们提供服务,
期刊
吃过晚饭,烧上一盆水,边泡脚边看电视,一两个小时后待浑身热起来后再入睡——入冬后,很多老人都喜欢睡前泡泡脚。然而,上海名医堂教授闵肖岚指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保护它要讲究科学。在上述泡脚程序中有3处错误,需要引起老年人的注意。  3个要点需注意  俗话说,“老人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闵教授指出,泡脚首先要注意时间不能太长,最多半个钟头,否则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
期刊
现在,淘雨花石、收藏雨花石的发烧友很多,雨花石的品种也琳琅满目。但难得见到收藏中草药形象的雨花石的有心人。在南京,有一位叫沈建平的老中医却与众不同,他给病人看病时总是时不时把收藏的宝贝亮出来,与大家分享雨花石与中医的文化。他收藏的一枚用来练功的梅花雨花石一直跟着他,30年一直形影相伴。同行们说,他应该是南京收藏中医雨花石第一人。  沈建平是南京宁西门诊部一位副主任医师,他举办的一场名为“首届中医雨
期刊
“飞跃的马”作品源于法国阿曼。阿曼,1928年生于法国尼斯,是目前少数仍在世即被写入西方艺术史的大师。其创作手法突破传统雕塑必须具有固定形貌的观念。通过切割与积集,将原有的事物赋予新的面貌与意义,契合了未来主义风格。  “飞跃的马”通过切割积集手法体现了奔腾中马的动感和韵律感,马首昂立,双蹄飞舞,散发出一股蓄势待发的凌厉锐气,最大展现了雄心远大,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
期刊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保阴潜阳,多吃热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以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