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5岁“老老大”的幸福生活
从1980年到2010年,在沈阳市北二马路与同泽北街交叉路口,王宗哲老人整整修了30年的车,日复一日平凡、平淡的修车生活,他却收获了健康、幸福和快乐,他的故事让人想起了热播剧《老大的幸福》,请看——
“幸福就像毛毛雨,只有心里头高兴,自己掉下来”。这一句朴实无华的东北话道出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剧中主人公傅老大幸福的心声。老大本来在顺城做一个“顺风顺水”的足疗师傅,被弟弟妹妹极力安排他来到北京寻找“幸福”。然而,目睹了弟妹们为了金钱、官位而焦虑的生活后,老大身心俱疲,对于幸福的定义倍感茫然。在剧集的结尾,当老大牵着干儿子乐乐的手回到顺城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就是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幸福之感,同样也陪伴着今年虚岁已经95的王宗哲老人。对于王老来说,他的幸福就锁在北二马路和同泽北街交会处,自己那个小小不起眼儿的修车摊里;他的快乐就沉淀在每天修车之余,与很多几十年的老邻居坐在小火炉边唠家常。每当这个时刻,仿佛他没有年近古稀,就像几十年前一样。而每天,他们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
在王老眼中,幸福是个他说不清楚的东西,已经95岁的他,似乎也并不需要刻意解读这种快乐。只要能每天在这个小摊给路人修自行车,这就是幸福的定义。现在天气冷了,王老准备停止出摊了。等到明年开春,只要身体允许,他表示还会继续修车。 这个老头有点儿倔,95岁的王老确实已经满头白发,脸上也布满老年斑。不同的是,老人的白发没有显出丝毫的苍老,却有一丝倔强的意味,就连向上翘起的眉梢仿佛也表露着老人的不屈服性格。如果对老人毫无了解,单凭长相,判断老人的年龄应该在85岁左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
女儿王彩凤说,“老爷子就是耳朵有点儿背,说话声音大一些。”家里还有王彩凤的女儿和她的刚出生的小宝宝。小宝宝在冲着太老爷咿咿呀呀地喊,这是老爷子准备出门了,早晨天气很冷,室外温度在-8℃。王彩凤劝老人穿厚一点儿的棉衣,可老人却执意非要穿那件自己喜欢的军绿色的外套,那是他认为干活应该穿的衣服。没听劝,老人戴上了假牙,又选了一个黑色的小皮帽儿出门了。
王彩凤家住在顶层5楼,每天上楼下楼连她自己都嫌累。不过,王老在住过一段之后还真就适应了。不需要任何的搀扶,老人每下一层楼梯,都先用一只脚试试深浅,然后另一只脚再踩下去。
出了楼门口,女儿王彩凤说,老人每天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去修车摊,从家里到那边得一个多小时。天很冷,我提出要打车送老人去修车摊,老人没有拒绝。
上车之后,老人自己主动坐在前排,还是声音很洪亮地告诉司机地点。司机还没开车,他就跟人家唠上了。“现在油价挺贵吧?”司机一愣,他完全不了解状况,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穿着如此(老人的衣服上面都是修车的机油)而且这个年纪的老头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于是尴尬中勉强答应了一下。
王老没管那回事儿,继续和司机攀谈,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女儿王彩凤见怪不怪了:“看着没,我爸呀,一点都不糊涂。”
这个修车摊特别忙
车行至北二马路与同泽北街的交会处。老人的修车摊,好像一个多年的老朋友,每天如期在这里守候王老。王老的工具车别看小,安保工作挺到位。小车上一共上了四五把锁,而且这种锁很特殊。
王老说,这些锁,包括钥匙,都是自己做的。钥匙是一个很特殊的六边形金属,这种锁王老称为“螺丝螺母锁”,原理就是将螺母拧在螺丝上,外表用一层钢管罩住,这样,除了用自己特殊的工具,没有人能把螺母拧下来。老人独自一个人将螺母一个一个拧下。箱子打开之后,老人认真地把招牌支起来,之后还细心地把牌子转了转,让“修车”两个字正对人来人往的北二马路。
看得出来老人是这附近的名人,出摊刚刚几分钟,修车摊周围聚集了好几个人,熟络地跟王老打招呼,他们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老人一边招呼修车的人,一边跟老邻居们喊着打招呼。
那天上午很冷,风很大,每次狂风来袭,仿佛王老都要消失在扬起的灰尘中。可每次“尘埃落定”,他的轮廓还是那样清晰。老人90多岁了,修车时还像年轻人一样一翻就把自行车翻过来。他很专业地看,用一双粗糙的手去矫正轮胎,发现问题了就用扳手和其他工具“敲敲打打”。每次给人修好车子之后,老人从兜里拿出一块干净的手绢,把鞍座上面的灰尘擦去,一个小小的细节,却看得出老人对前来修车人的真诚之心。一位女士在车子修好之后不经意间把钥匙和车锁都扔进车筐里,老人立刻还嘱咐人家:“你钥匙放在车筐里没事儿啊?看着点儿。”听的人有些不好意思,可老人的表情却十分平常,因为对于每个来修车的人,他都要这样嘱咐。
就这样,忙忙活活一上午很快过去了,王老连口水都没顾得喝。好不容易到了中午,他才有时间休息。
路边修车不差钱
很多人都猜想90多岁的老人还在外边修车,一定是家里条件很差。不过王老却丝毫不在乎,其实自己的退休金一个月1000多元,足够花了。女儿家里条件也不错,他可以说一点儿也不缺钱。可他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不闲着,忙忙叨叨是最快乐的。
王老说,他干这行是自然而然的,是自己的选择。没退休的时候,他在沈阳市原无线电一厂上班,做一名模具技工。由于业务精通,他被单位调到辽阳轴承厂,一直到64岁才正式退休。退休之后的王老回到了沈阳,此时老伴已经患病去世多年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家庭条件都不错,纷纷表示想让爸爸过一个安定的晚年。然而老人最终做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就是到马路边修车。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忙忙活活的啥毛病没有,一在家呆着,哪儿都不舒服。我修车不为钱,发挥点儿余热,还可以天天看见老邻居。”支撑老人30余年路边修车事业的原动力居然如此单纯。 连环路司机都认识他。
于是,1980年,北二马路和同泽北街的交会处,多了一个修车摊,多了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多了一个充满了温馨和亲情的角落。修车摊每天人来人往,打气儿的、补车胎的、装车链的、忙得老头不亦乐乎。问路的、唠嗑的、说笑的,都时刻让王老觉得一天的生活幸福而充实。
可每天欢笑畅谈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一个90多岁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却每天也出现在繁忙的公交车站,没有特殊的待遇,一个人安静地在队伍里排队等车,30年如一日。老人说,他喜欢坐环路,因为环路的台阶比较低,他可以相对容易登上车。30年了,所有的环路司机都认识他,都会动员车上的乘客给他让座,所以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老人并不觉得辛苦。
老人已经搬家了,为什么非要在这里修车呢,在家附近不行么?老人笑了,“我修车就是为了每天能看见这帮老邻居,跟他们唠唠家常,我就高兴了。另外北二马路这片儿是我以前住的地方,我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就这样,30年来,夏天每天不到6时,冬天每天不到7时,老人会准时出门。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
也许老人与修车摊之间多了一种默契,与周围整个环境之间,多了一份守候。每天走北二马路的骑车人,习惯了每天路边看见一个修车老头,这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也渐渐离不开这个温馨的修车摊。
老人也曾受过“伤”
在王老的修车摊修过车的人都知道,这老头一天到晚基本白忙活。这个人少收点儿,那个人干脆不要钱。老人很坦白:“我修车不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我看人家实在没零钱,还拿一大堆东西,我都摆摆手,让他们都走了。而且看见有带小孩的女人给车子打气儿,我就告诉他,自己抱孩子,我给你打气儿。”
老人善良宽容,从未因为钱跟别人发生过不愉快,然而一次被骗的经历,让老人当时有点儿上火了。女儿说起这事儿,老人表情已经麻木了,仿佛他已经不记得这些不快乐的经历。
“那是一个南方的女的,30多岁,来我爸爸的修车摊换一个脚蹬,应该是7元钱。我爸爸给他换完之后,她拿出一张真的100元,假装让旁边小卖店的人看真假,人家看了说是真的。结果那个女的转手拿出另一张假的100元给我爸爸,我爸爸认认真真给她找了93元。”回家之后,老人把100元交给女儿看,发现是假币。王彩凤回忆,当时爸爸有点儿上火,不过说上火有点儿简单,爸爸的表情很复杂,我想应该是有点儿伤心了吧。
还有一次,修车工具半夜被人偷走了,老人不得不重新置办。“我爸爸把我家的扳子、螺丝刀啥的都拿走了,有的借给别人他也想不起来要回来。”不过,这次被盗经历给了王老一次发明创造的机会。“螺丝螺母”锁的故事也因此而诞生。
幸福的秘诀:我劳动 我快乐
王老很长寿,95岁的高龄让很多人向他寻觅长寿的诀窍,也有很多人想学习他的心态。王老回答得很简单,“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停劳动,不停工作,每天都很开心。一个人吃饱了就睡肯定不会长寿,得不停的运动。”老人还说,如果自己哪天不出摊,在家呆着感觉哪儿都难受。
女儿也开玩笑似的说:“我爸只要一出门,啥毛病都没有了。”老人没啥特殊养生习惯,也就是每天用热水泡泡脚,晚上睡一觉醒了再喝袋牛奶。老人胃口很好,吃东西从不忌口,这个年纪每天还定量喝点儿小酒……
再过一个月就是王老95岁生日了,王老的幸福生活还将继续……
从1980年到2010年,在沈阳市北二马路与同泽北街交叉路口,王宗哲老人整整修了30年的车,日复一日平凡、平淡的修车生活,他却收获了健康、幸福和快乐,他的故事让人想起了热播剧《老大的幸福》,请看——
“幸福就像毛毛雨,只有心里头高兴,自己掉下来”。这一句朴实无华的东北话道出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剧中主人公傅老大幸福的心声。老大本来在顺城做一个“顺风顺水”的足疗师傅,被弟弟妹妹极力安排他来到北京寻找“幸福”。然而,目睹了弟妹们为了金钱、官位而焦虑的生活后,老大身心俱疲,对于幸福的定义倍感茫然。在剧集的结尾,当老大牵着干儿子乐乐的手回到顺城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就是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幸福之感,同样也陪伴着今年虚岁已经95的王宗哲老人。对于王老来说,他的幸福就锁在北二马路和同泽北街交会处,自己那个小小不起眼儿的修车摊里;他的快乐就沉淀在每天修车之余,与很多几十年的老邻居坐在小火炉边唠家常。每当这个时刻,仿佛他没有年近古稀,就像几十年前一样。而每天,他们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
在王老眼中,幸福是个他说不清楚的东西,已经95岁的他,似乎也并不需要刻意解读这种快乐。只要能每天在这个小摊给路人修自行车,这就是幸福的定义。现在天气冷了,王老准备停止出摊了。等到明年开春,只要身体允许,他表示还会继续修车。 这个老头有点儿倔,95岁的王老确实已经满头白发,脸上也布满老年斑。不同的是,老人的白发没有显出丝毫的苍老,却有一丝倔强的意味,就连向上翘起的眉梢仿佛也表露着老人的不屈服性格。如果对老人毫无了解,单凭长相,判断老人的年龄应该在85岁左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
女儿王彩凤说,“老爷子就是耳朵有点儿背,说话声音大一些。”家里还有王彩凤的女儿和她的刚出生的小宝宝。小宝宝在冲着太老爷咿咿呀呀地喊,这是老爷子准备出门了,早晨天气很冷,室外温度在-8℃。王彩凤劝老人穿厚一点儿的棉衣,可老人却执意非要穿那件自己喜欢的军绿色的外套,那是他认为干活应该穿的衣服。没听劝,老人戴上了假牙,又选了一个黑色的小皮帽儿出门了。
王彩凤家住在顶层5楼,每天上楼下楼连她自己都嫌累。不过,王老在住过一段之后还真就适应了。不需要任何的搀扶,老人每下一层楼梯,都先用一只脚试试深浅,然后另一只脚再踩下去。
出了楼门口,女儿王彩凤说,老人每天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去修车摊,从家里到那边得一个多小时。天很冷,我提出要打车送老人去修车摊,老人没有拒绝。
上车之后,老人自己主动坐在前排,还是声音很洪亮地告诉司机地点。司机还没开车,他就跟人家唠上了。“现在油价挺贵吧?”司机一愣,他完全不了解状况,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穿着如此(老人的衣服上面都是修车的机油)而且这个年纪的老头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于是尴尬中勉强答应了一下。
王老没管那回事儿,继续和司机攀谈,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女儿王彩凤见怪不怪了:“看着没,我爸呀,一点都不糊涂。”
这个修车摊特别忙
车行至北二马路与同泽北街的交会处。老人的修车摊,好像一个多年的老朋友,每天如期在这里守候王老。王老的工具车别看小,安保工作挺到位。小车上一共上了四五把锁,而且这种锁很特殊。
王老说,这些锁,包括钥匙,都是自己做的。钥匙是一个很特殊的六边形金属,这种锁王老称为“螺丝螺母锁”,原理就是将螺母拧在螺丝上,外表用一层钢管罩住,这样,除了用自己特殊的工具,没有人能把螺母拧下来。老人独自一个人将螺母一个一个拧下。箱子打开之后,老人认真地把招牌支起来,之后还细心地把牌子转了转,让“修车”两个字正对人来人往的北二马路。
看得出来老人是这附近的名人,出摊刚刚几分钟,修车摊周围聚集了好几个人,熟络地跟王老打招呼,他们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老人一边招呼修车的人,一边跟老邻居们喊着打招呼。
那天上午很冷,风很大,每次狂风来袭,仿佛王老都要消失在扬起的灰尘中。可每次“尘埃落定”,他的轮廓还是那样清晰。老人90多岁了,修车时还像年轻人一样一翻就把自行车翻过来。他很专业地看,用一双粗糙的手去矫正轮胎,发现问题了就用扳手和其他工具“敲敲打打”。每次给人修好车子之后,老人从兜里拿出一块干净的手绢,把鞍座上面的灰尘擦去,一个小小的细节,却看得出老人对前来修车人的真诚之心。一位女士在车子修好之后不经意间把钥匙和车锁都扔进车筐里,老人立刻还嘱咐人家:“你钥匙放在车筐里没事儿啊?看着点儿。”听的人有些不好意思,可老人的表情却十分平常,因为对于每个来修车的人,他都要这样嘱咐。
就这样,忙忙活活一上午很快过去了,王老连口水都没顾得喝。好不容易到了中午,他才有时间休息。
路边修车不差钱
很多人都猜想90多岁的老人还在外边修车,一定是家里条件很差。不过王老却丝毫不在乎,其实自己的退休金一个月1000多元,足够花了。女儿家里条件也不错,他可以说一点儿也不缺钱。可他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不闲着,忙忙叨叨是最快乐的。
王老说,他干这行是自然而然的,是自己的选择。没退休的时候,他在沈阳市原无线电一厂上班,做一名模具技工。由于业务精通,他被单位调到辽阳轴承厂,一直到64岁才正式退休。退休之后的王老回到了沈阳,此时老伴已经患病去世多年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家庭条件都不错,纷纷表示想让爸爸过一个安定的晚年。然而老人最终做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就是到马路边修车。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忙忙活活的啥毛病没有,一在家呆着,哪儿都不舒服。我修车不为钱,发挥点儿余热,还可以天天看见老邻居。”支撑老人30余年路边修车事业的原动力居然如此单纯。 连环路司机都认识他。
于是,1980年,北二马路和同泽北街的交会处,多了一个修车摊,多了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多了一个充满了温馨和亲情的角落。修车摊每天人来人往,打气儿的、补车胎的、装车链的、忙得老头不亦乐乎。问路的、唠嗑的、说笑的,都时刻让王老觉得一天的生活幸福而充实。
可每天欢笑畅谈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一个90多岁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却每天也出现在繁忙的公交车站,没有特殊的待遇,一个人安静地在队伍里排队等车,30年如一日。老人说,他喜欢坐环路,因为环路的台阶比较低,他可以相对容易登上车。30年了,所有的环路司机都认识他,都会动员车上的乘客给他让座,所以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老人并不觉得辛苦。
老人已经搬家了,为什么非要在这里修车呢,在家附近不行么?老人笑了,“我修车就是为了每天能看见这帮老邻居,跟他们唠唠家常,我就高兴了。另外北二马路这片儿是我以前住的地方,我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就这样,30年来,夏天每天不到6时,冬天每天不到7时,老人会准时出门。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
也许老人与修车摊之间多了一种默契,与周围整个环境之间,多了一份守候。每天走北二马路的骑车人,习惯了每天路边看见一个修车老头,这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也渐渐离不开这个温馨的修车摊。
老人也曾受过“伤”
在王老的修车摊修过车的人都知道,这老头一天到晚基本白忙活。这个人少收点儿,那个人干脆不要钱。老人很坦白:“我修车不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我看人家实在没零钱,还拿一大堆东西,我都摆摆手,让他们都走了。而且看见有带小孩的女人给车子打气儿,我就告诉他,自己抱孩子,我给你打气儿。”
老人善良宽容,从未因为钱跟别人发生过不愉快,然而一次被骗的经历,让老人当时有点儿上火了。女儿说起这事儿,老人表情已经麻木了,仿佛他已经不记得这些不快乐的经历。
“那是一个南方的女的,30多岁,来我爸爸的修车摊换一个脚蹬,应该是7元钱。我爸爸给他换完之后,她拿出一张真的100元,假装让旁边小卖店的人看真假,人家看了说是真的。结果那个女的转手拿出另一张假的100元给我爸爸,我爸爸认认真真给她找了93元。”回家之后,老人把100元交给女儿看,发现是假币。王彩凤回忆,当时爸爸有点儿上火,不过说上火有点儿简单,爸爸的表情很复杂,我想应该是有点儿伤心了吧。
还有一次,修车工具半夜被人偷走了,老人不得不重新置办。“我爸爸把我家的扳子、螺丝刀啥的都拿走了,有的借给别人他也想不起来要回来。”不过,这次被盗经历给了王老一次发明创造的机会。“螺丝螺母”锁的故事也因此而诞生。
幸福的秘诀:我劳动 我快乐
王老很长寿,95岁的高龄让很多人向他寻觅长寿的诀窍,也有很多人想学习他的心态。王老回答得很简单,“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停劳动,不停工作,每天都很开心。一个人吃饱了就睡肯定不会长寿,得不停的运动。”老人还说,如果自己哪天不出摊,在家呆着感觉哪儿都难受。
女儿也开玩笑似的说:“我爸只要一出门,啥毛病都没有了。”老人没啥特殊养生习惯,也就是每天用热水泡泡脚,晚上睡一觉醒了再喝袋牛奶。老人胃口很好,吃东西从不忌口,这个年纪每天还定量喝点儿小酒……
再过一个月就是王老95岁生日了,王老的幸福生活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