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神兽”别再闹腾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234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人头疼的“神兽”
  当老师的你,是否曾遇到过这样闹腾的孩子。
  “老师,小小又偷拿我的笔,不还给我。”
  “老师,小小又打我的头,好痛。”
  “老师,小小偷翻我的抽屉,被我看见了,还若无其事的样子。”
  “老师,小小上课拉扯窗帘,扰乱课堂纪律。”
  “老师,小小故意推我,还把我的东西扔到地上。”
  ……
  你是选择视而不见?还是迎难而上?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讲座,记了那么多笔记,还是不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儿?专家的理论听起来高大上,却没听明白;名师的经验听起来非常神奇,到了自己班上却不管用。也许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
  主动“挂帅出征”治“神兽”的唐老师
  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中提到,在李老师当校长的时候,有一位叫唐燕的老师,对他倾诉苦衷。
  有个孩子太顽劣了,迟到、旷课、打架,一批评还顶撞老师,动不动就说要跳楼……
  说着说着,她还哭了。
  听完唐老师的一番话,李老师告诉她:“唐燕,恭喜你有了一个科研对象!任何学困生都是科研对象,你跟踪他、研究他、思考他、剖析他,你会成为教育专家的。要不你试试?”
  唐老师听完,真的开始研究。从此,她再也没说不当班主任。一年后,她回家生孩子,给李老师留下了一本近两万字关于那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再后来,休完产假的她,一回校就申请当班主任,理由是:没有研究对象,心里空!
  再后来,唐老师被选入“未来教育家研修班”,还当上了办公室主任。可是,一段时间后,她又找李老师辞去所有的职务,理由是:“我想当班主任,哪个班问题学生多,就安排我去哪个班。不是我多高尚,或者能力多强,而是我想研究。”
  从李老师和唐老师的经历中,我也得到了启发:这些让你头疼的孩子,或许正是让你成长的好契机!
  “神兽”闹腾的现象分析
  4年前,我遇到了小小,那是我第一次教小学,还没适应小学生的节奏,就碰上这样的孩子,内心十分崩溃。前任班主任主动找我,和我沟通这个孩子的情况,并提醒我:这孩子非常喜欢吃东西,可以借四月的春游和他好好相处,或许会有转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尽量不和小小起冲突,当别的孩子来投诉他的时候,我一面安慰这些孩子,一面冷静地和小小沟通,即使他根本不怎么理会。
  终于等到春游的日子。出发前,我主动坐到小小身旁,他依旧不怎么理我。我特意從包里拿出老家的特产——牛肉干,跟前后左右的孩子宣传这个有多好吃,多难买。很多同学纷纷争着要,我一一分给他们,并主动递给小小一块牛肉干,说:“试试看,怎么样。”
  他接过去,立刻打开包装袋吃了起来。我让小小边吃边抬一下头,就在他抬头的瞬间,我偷拍了一张合照。吃完牛肉干,我给他看照片。那一刻,他笑了。
  往后的日子里,我和小小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他也慢慢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在一次次得到我的肯定后,他跟我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多。看着他的笑容,我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过程虽然很漫长,也很煎熬,但正是这份艰辛,让我明白了身为人师的责任以及教育的真正含义。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摸索出这些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原因: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心理需求的缺失
  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表明,人类有广泛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从对爱的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当一个孩子的这些需求经常在家中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过激行为表现出来,以此寻求大人的关注。
  如果老师能够提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及时给予帮助的话,那孩子将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依赖。相反,如果老师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需求,只是一味地指责,这个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加过分,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肆意妄为。
  征服,从尊重孩子的需求开始
  如果抛开家庭因素,从学校育人的角度来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一切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罗博·普莱文的著作《建立以学习共同体为导向的师生关系》中提道:学生的心理需求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权利”的需求(渴望被认可、渴望自由、渴望自主选择权、渴望功成名就、渴望卓越的能力);“乐趣”的需求(充满趣味的学习和成长、冒险、惊喜和多样化的生活);“归属感”的需求(被重视、被欣赏、被需求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
  设想,一个孩子满怀期待地来到你的班级,教室里没有欢声笑语,课堂上没有新意与趣味,师生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只有老师灌输知识时板着的面孔,以及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这样的课堂让孩子感到索然无味,一无所获,那他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呢?从最初玩笔、玩橡皮擦到偷偷地传字条、小声说话,如果不及时关注和制止,那就一发不可收拾:随意走动、扔东西、大喊大叫、不完成作业、不听老师的话、肆无忌惮地玩自己的玩具……几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的需求长期得不到回应,他们通过这样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不解、不满和失望。
  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需求,就能让孩子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可惜,大多时候,我们走得太快,没有静下心,慢下脚步,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意识到孩子有这些需求,却被我们忽略了的时候,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呢?罗博·普莱文告诉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核心因素入手:真正的关心和有效的沟通。
  小妙招1: 真正关心
  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这类孩子在需求长期被拒绝后,会把自己的心门关起来,变得十分难沟通。很多老师不想跟他们交流,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有时候找他们要么就是讲道理,要么寥寥几句不疼不痒的关心,实际上只是希望他们这节课不要捣乱就好。这样的“关心”,孩子能感受到,当他意识到是假意时,就更难沟通了。
  小妙招2:有效沟通
  仅仅关心是不能改变孩子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平等的对话和有效的沟通。教师要走近孩子,不仅要有爱,而且要爱得有方法,有技巧,知道孩子的喜好,找到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有表达的欲望。有时候,教师也要学会示弱,可以找适当的机会请孩子帮忙,这时孩子会觉得很自豪。
  罗博·普莱文在书中提到,这种做法就像往银行账户里存钱,存得越多,得到的利息就会越多。同样,对孩子付出的越多(前提是付出有法),得到孩子的回应也会越多。
  在和孩子的交往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楚:孩子才是老师,他们在教我们如何为人为师。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我国推行招投标制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建筑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推行招投标制,为建筑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政府对工程建设规模的控制。
小组群内的“声讨”  “萱萱,邓老师明明说的是听写,你怎么还在抽查昨天的课文?你不认识字吗?”  “是啊,萱萱,你还是我们的组长呢!连晨读任务都分不清。”  “就是,怎么当的组长啊!”  晨读任务发布后,我照常进入各小组学习群检查,不料,在翻阅聊天记录时看见了这一幕。面对组员的“声讨”,萱萱迟迟没有回复,我也察觉到了萱萱在遭受质疑后的不悦,便在群内扮起了“黑脸”:  “晨读任务都完成了?谁再浪费时
<正>随着中医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患者欢迎,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中医药院校学习,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做一回顾性综述.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对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1994/2006
<正>适用于注塑成型面罩的2种全新系列医用级热塑性弹性体(TPE)问世,包括一种适用于柔性面罩的抗变形系列产品,以及一种可为注塑成型的聚丙烯硬质面罩提供气密衬垫的凝胶系列
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领域内的已有理论由于忽视了自闭症患者首先具有的具身性本质,因而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提供合理的解释,更难以开发出有效的特殊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