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重建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5岁,平均37.5岁;L5~S1节段病变。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重建钛板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系统常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VAS评分以及ODI。

结果

术后30例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结核复发、下肢放射痛及麻木症状。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8±1.7)、(1.7±0.6)、(1.5±0.5)分,ODI分别为71.20%±18.24%、13.41%±5.82%、10.22%±4.28%,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37.8±15.2)、(11.6±3.7)、(10.3±3.3)mm/1 h,C反应蛋白分别为(26.4±8.2)、(6.8±2.9)、(6.4±2.1) mg/L。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上述观察指标在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在全身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重建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能够直接安全进入病灶,彻底清除病灶并重建腰骶椎的稳定性,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持续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胸骨骨髓炎和窦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2例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胸骨骨髓炎和窦道患者,按是否采用PRP治疗,将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患者纳入单纯NPWT组,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单纯NPWT组患者于清创手
期刊
目的观察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猪ADM敷料修复非手术治疗患者四肢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深Ⅱ~Ⅲ度四肢烧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NPWT组(应用间歇式负压吸引模式治疗,负压值为-16.6 kPa)10例、ADM组(应用猪ADM敷料治疗)7例和NPWT+ADM组(同前联合间歇式负压吸引与猪ADM敷料治疗)1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痛风创面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痛风患者共10处创面。创面大小2.5 cm×0.5 cm~3.5 cm×2.5 cm。采用口服药物降尿酸,待血尿酸水平接近正常水平、创基条件改善明显后行手术清创。术中彻底清除失活及不健康组织,再经直接缝合或移植自体皮片修复创面;对创基条件不理想者覆盖异体皮,通过换药促进创面愈合。术后继续行降尿酸对症治疗,并辅以红
目的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及时有效的儿童烧伤防治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烧伤科收治的14岁及以下烧伤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性别和年龄、致伤地点和原因、致伤时间、伤情、伤后入院时间和现场处理、住院天数和治疗情况等。另将患儿分为4个年龄段:小于或等于1岁、大于1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大于7岁且小于或等于14岁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正常肝静脉(HV)流出道及其毗邻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57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肝左静脉(LHV)、肝中静脉(MHV)及肝右静脉(R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开口类型、开口的水平位置关系、开口上缘与膈肌裂孔的位置关系,比较LHV、MHV及RHV开口直径的大小及其开口上缘至膈肌裂孔的距离;观察膈肌裂孔形态及其与IVC之间